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干旱地区葡萄迟栽成活、生长和越冬的因素。[方法]采取葡萄连片栽培,分户管理的实施措施。[结果]葡萄苗栽的太迟又保存不良,易造成发芽过长,严重影响其成活和越冬。栽前浸泡1~3 d最有利于葡萄苗的成活、生长和越冬。栽植深度在20cm以下的种苗,成活率和长势均高于栽的较深的,但越冬存活率又低于栽植较深的。栽后及时灌水,铺地膜的种苗成活率比未铺膜的要高,长势也明显好于未铺膜的。[结论]在推迟了葡萄正常定植期的情况下,采用嫁接苗、铺膜、及时灌水和加强栽后管理等措施,仍可挽救,但最好还是前1年开沟,施肥,填土,翌年按时适时定栽最好。  相似文献   

2.
520A砧木对4个葡萄品种越冬及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梅鹿辄"、"贵人香"、"乍娜"和"红地球"4个葡萄品种嫁接在520A砧木上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情况及其在兰州不埋土的越冬和结果表现.试验表明:520A砧木能提高"梅鹿辄"、"贵人香"、"乍娜"3个葡萄品种的越冬能力和产量,品质表现良好;但520A砧木不能提高"红地球"的越冬能力,且能引起"红地球"地上部分冻害甚至死亡.嫁接在520A砧木上的"梅鹿辄"、"贵人香"、"乍娜"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虽存在差异,但均属于中午降低型.据此认为,520A是一种在北方地区具有推广价值的抗寒砧木.  相似文献   

3.
<正> 1 要掌握埋土时间 埋土时间总的是越晚越好。埋土过早,一是外界气温较高,微生物(特别是霉菌)还处于活动期,附着在葡萄枝蔓上的霉菌在土中遇到湿度大、温度适合的条件,就大量繁殖,破坏枝芽;二是葡萄枝芽还未进入休眠期,生理  相似文献   

4.
5.
1防寒时间一般埋土防寒时间应在气温已经下降到0℃,土壤尚未封冻前进行。埋土时间过早或过晚对葡萄越冬均不利。埋土过早,一是植株未得到充分抗寒锻炼,会降低葡萄植株的抗寒能力;二是土壤温度高、湿度大,芽眼易霉烂。埋土过晚,根系在埋土时就有可能遭冻,而且土壤一旦封冻,  相似文献   

6.
葡萄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后进入冬季前要进行埋土防寒,越冬防寒技术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翌年葡萄的生长发育,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  相似文献   

7.
温向斌 《农友》2001,(12):10-10
冬季气温低于-15℃的葡萄果区,葡萄越冬需要进行防寒处理。现介绍两个简单实用易操作的办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适宜越冬埋土深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贺兰山东麓冬季气候特点、酿酒葡萄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根系分布状况,详细介绍了埋土防寒技术,为使当地酿酒葡萄安全越冬,冬季防寒埋土深度在40 cm以上较适宜,为进一步的研究冬季葡萄管理、酿酒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葡萄越冬前的管理是周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安全越冬对来年的树势生长和产量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使葡萄苗木安全越冬的几个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晚秋早冬季节覆盖保温措施对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外养殖试验,分析了晚秋早冬季节不同覆盖保温措施间蚯蚓处理牛粪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晚秋早冬季节蚓床日均温与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11.8~18.5℃范围,蚓床日均温每提升1℃,蚯蚓消化牛粪速率可增加73.13 g/m2.d;蚯蚓消化牛粪速率与蚓床稻草覆盖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相关,蚓床覆盖与不覆盖薄膜条件下,稻草适宜覆盖量分别为2.71、3.91 kg/m2。稻草加白膜双重覆盖保温下蚯蚓消化牛粪的速率与常规生产措施相比,提高了45.3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庆阳市旱地冬小麦生产制约因素的分析 ,提出庆阳市旱地冬小麦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为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应用抗旱保墒栽培技术 ;合理轮作 ,精细整地 ;配方施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 ;选用良种 ,合理布局 ;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 ;加强冬前、春季和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 ;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时收获 ,确保高产丰收。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北移区(武威)和原种植区(清水)两地生长发育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生育期表现为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延长,拔节至抽穗期缩短,抽穗至成熟期也缩短.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株高降低,单株成穗数增多,并且主穗与分蘖穗的差异缩小,千粒重提高,主穗穗粒数减少,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等均明显提高.若加强北移区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产量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宽幅播种对新疆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设置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处理有利于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2018年、2019年宽幅播种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分别降低了5.31%、4.78%;穗粒数分别增加2.73%、3.47%;千粒重分别提高了4.00%、5.13%;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36%、6.10%;2018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降低了5.23%,但2019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较常规条播却增加了2.90%。【结论】枣麦间作模式下宽幅播种增加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了LAI,促进了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5.
由于南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春旱成为困扰小麦持续高产的问题。从土壤水、灌溉水综合调控的角度,研究了小麦冬灌水量对土壤水库和小麦分蘖过冬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麦冬灌时不同的灌水量会形成差别很大的越冬土壤水库,常规灌水量下麦田越冬土壤水库较灌水前减小;(2)土壤水库大小对小麦分蘖越冬成活数量有影响,随着土壤水库增大单位基本苗发育成活的分蘖数提高;(3)综合考虑土壤水库大小、小麦越冬分蘖成活情况和土壤水渗漏等因素,初步确定和田地区沙性土壤小麦冬灌水量以116 m3/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进行连续水分胁迫时,明显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都最小,但是拔节后受旱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拔节期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指数的平均生长速率均为拔节前的10倍;拔节期前各处理小麦的生物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拔节后各处理差异明显,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并且后期复水也不能弥补生物量的严重损失;干旱胁迫能缩短冬小麦的生育期,在同一灌溉水平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比对照处理延迟1-3 d,且受旱时期越早、胁迫程度越大,则生育期越提前,成熟期最多可提前5 d;相同灌溉水平下,若抽穗和灌浆期受旱(即越冬、返青、拔节期灌水)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但千粒重较低;而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但穗数和穗粒数较低;在I1和I2水平下,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产量最低,仅为对照处理产量的42%左右,但I1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63%,I2水平下返青期和拔节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75%。【结论】灌水定额和受旱阶段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返青期和灌浆期为旱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生产中需加强这两个生长阶段的田间水分管理以确保高产。  相似文献   

17.
刘冠  张新民  董平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25-9426
[目的]优化河西灌区冬季储水灌溉技术。[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传统冬季储水灌溉(CI)、低定额储水灌溉(LI)、免耕免储水灌溉坐播种(NTSW)、免储水灌溉坐播种(NISW)4种储水播种模式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出苗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4处理春小麦出苗率及产量相差不大,LI、 NTSW、 NISW与CI出苗率相差分别为1.78%、1.98%和2.44%,产量相差分别为12.87%、5.02%和9.16%,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0.22、0.21和0.3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新疆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影响应用推广的因素,探讨了水肥一体化中设备的影响、肥料的选择及影响施肥的因素、水肥一体化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解决寒地积温不足的问题,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膜上精播技术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上精播技术在株高、叶面积指数、可见叶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籽实含水量等性状指标上要高于常规覆膜处理。应用膜上精播技术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加速生育进程,提高产量和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