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栎枯萎病(Ceratocystis fagacearum(Bretz)Hunt)是美国栎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害除了可通过根际接合传播外,还能通过媒介昆虫在地面进行传播,许多露尾甲(Nitidulidae)、小蠹虫(Scolytidae)、果蝇(Drosophilidae)、蕈蚊(Mycephiilidae)等昆虫均为其传播媒介.这些昆虫不仅携带病原,而且还能不断地传播病害,本文就栎枯萎病菌的病媒昆虫--露尾甲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灰斑病空间流行动态模拟模型组建及传播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接种灰斑病菌,在田间形成不同发病梯度,分析病害传播的空间流行动态,利用SAS9.13统计软件分别构建病害传播梯度的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结果表明:1.指数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沈阳地区玉米灰斑病单向传播梯度的最佳模拟模型;2.高斯模型是模拟病害平行于垄向和垂直于垄向方向传播的最佳模型;3.含有(x2+y2)形式的圆形模型和含有a (x2+y2)+bx+cy+d形式的椭圆形模型是模拟病害在二维平面上传播过程的最佳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到病害的传播距离约20~50m。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斑纹片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是一种主要为害伞形花科和茄科植物的重要有害生物,目前无法人工培养且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准确灵敏的PCR检测方法对病害预警和防止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复合引物法构建扩增内标(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  相似文献   

4.
小麦秆锈病由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f.sp.tritici)引起,是世界范围内的禾谷类重要病害之一。1999年首次在乌干达(Uganda)出现该病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苹果腐烂病(Valsa mali Miyaba et Yamada)为苹果树重要病害之一。病菌分生孢子器的形成规律及分生孢子在田间消长传播规律为病菌整个侵染循环中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专性寄生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此病害是典型的气传病害,病菌分生孢子可借助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为害~([1]),高空传播距离与病菌的分生孢子存活时间有直接关系,而温度是  相似文献   

7.
正茎瘤芥(榨菜)根肿病是由芸薹属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m)引起的重要土传性病害,自1994年涪陵榨菜首次受到根肿病菌的侵害以来,迅速扩展蔓延并成为制约榨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1])。近年来,该病侵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并在土壤中可保持长期侵染活性,防治难度大~([2])。笔者对榨菜根肿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防治该病害提供参考依据。1发病症状和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对于作物病害 ,无论是系统侵染型还是局部侵染型的病害 ,在选择与使用杀菌剂时首先应注意 ,在病菌入侵前或进入植物体的初期做好重点防治 ,阻止其危害日益严重。第二 ,依据病菌侵染规律 ,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作物病原菌传播的途径 ,按其病原来源及传播载体的不同可分为 :空气传播、种子或秧苗带菌传播、土壤或土杂肥带菌传播、有害昆虫和螨类传播等几大类。如蚜虫、飞虱等传播病毒造成的病害 (主要是病毒病 ) ,则应在带毒害虫危害作物前治虫 ,若带毒昆虫已吸食寄主汁液 ,再治虫已不能防病。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 ,如禾本科作物的黑穗病、蔬菜…  相似文献   

9.
黄瓜炭疽病[Colletorichum lagenarium(Pass)Ell.et Halst.]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以上,甚至提前拉秧,是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黄瓜炭疽病为害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1)病原菌可在病残株上或地里越冬,而保护地往往不能轮作,结果病菌越来越多;(2)种子可以带菌,因此病菌可随着调种而传播;(3)保护地迅速发展,因保护地湿度大,利于病菌发生发展;(4)目前,  相似文献   

10.
李居平 《植物医生》1999,12(1):17-17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两种毁灭性病害,重病棉田一般减产20~30%,甚至绝产。受病皮棉纤维品质也相应下降。由于两种病害的病原菌生活习性近似,故防治措施也大致相同。1.杜绝病菌来源。两种病菌都能通过棉种、棉籽饼、病残体、粪肥、流水、农具等途径进行传播,并...  相似文献   

11.
野生酸枣疯病与栽培大枣疯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野生酸枣疯病与栽培大枣疯病发生和流行的关系,采用随机徒步调查、挖根和接穗嫁接法对我国野生酸枣、栽培大枣及大枣接穗嫁接野生酸枣的枣疯病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取样检测病菌及比较不同菌株的保守基因序列.结果显示,我国野生酸枣疯病发生范围广,且地区间自然发病率差异很大,在0~40%之间;病株呈明显的团簇状分布,病菌在团簇中的根蘖苗与母株间传播或通过介体昆虫传播到后代种子苗上.在枣疯病流行区,栽培大枣发病与枣园周围分布的野生酸枣发病程度有关;用感病品系的接穗或带菌接穗嫁接到野生酸枣砧木上易导致嫁接苗发病和病害流行,而采用抗病的壶瓶枣和婆枣抗病品系接穗嫁接野生酸枣则发病率明显下降.用巢式PCR进行的病菌检测结果显示,在病害流行区酸枣或大枣无症状枝叶样品的带菌检出率为10%~32%.不同地区栽培大枣和野生酸枣上植原体的16S rDNA、16S-23S rDNA间区(SR)及核糖体蛋白基因(rp)序列比较鉴定结果显示,侵染酸枣的植原体与栽培大枣疯病植原体应为相互传染的同种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1995年至今,栎树猝死病菌(Phytophthora ramorum)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大量的强生栎(Quercus virginiana)和密花石砾(Lithocarpus densiflorus)导致了严重的顶梢枯死或死亡。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在南宁市郊发现由柄锈菌 (Puccinia sp)引起的小驳骨锈病 ,发病程度逐年加重 ,传播范围逐渐扩大。病菌冬孢子在 RH10 0 % +水滴条件下 (2 5℃ )易萌发 ,病害盛发期为春末夏初及秋末冬初。用修剪清除病枝叶、清除病枝叶并结合施肥管理、 0 .5°Be石硫合剂、 30 0 0倍 2 0 %粉锈宁乳油 4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 ,防治效果分别为 10 0 %、 10 0 %、 5 1.6 %、6 4 .5 % ,以第 2种防治方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松树脂溃疡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 Nirenberg & O Donnell)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受其为害常引起寄主树干流脂溃疡、雌花和球果坏死、种子变质以及苗木枯死.松树脂溃疡病菌传播主要通过种子、苗木、木材、黏附土壤以及媒介昆虫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已报道的一点红真菌性病害病原菌鉴定的基础上,对最新研究和鉴定的真菌性病害病原菌鉴定进行续报,它们分别是枝枯病、菌核病和炭疽病。枝枯病的病原为洋扁豆大褐斑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Cke.et Ell.)Sacc.],菌核病的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炭疽病的病原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其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主要依靠土壤和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近年来,由阿拉山口口岸进口棉短绒量不断增加,2008年口岸进口棉短绒货量为3.8153947万t,大部分棉短绒都含有大量的棉籽,可能携带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Hansen)和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 leb)。为保护新疆及我国棉花产业安全,防止棉花枯、黄萎病菌随进口棉短绒中棉籽传入,对进口棉短绒中棉籽是否携带棉花枯黄萎病菌进行了检验。结果,只在进口棉短绒中棉籽上检测到棉花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 & Hansen),未检出棉花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17.
很多植物细菌性病原都是种传的。因为侵染较早发生,且病原菌在田间分布较广,所以当病害由种子传播的时候,这些病原菌可导致严重损失。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细菌能够很快地传播,故少量的种传病菌亦可导致严重的病害流行,移栽的作物尤其是这样。在苗床上单株感病植物(如白菜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有潜力为侵染大量植物提供足够的病原菌。如果在移栽苗运出之前,  相似文献   

18.
由大豆生茎点霉(Phoma glycinicola)侵染引起的大豆红叶斑病主要在非洲发生.该病极具侵袭性,可造成50%~75%的大豆产量损失.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抗逆性强,通过携带受污染的土壤、病组织及雨水等途径广泛传播.该病菌在中国无分布,一旦传入中国,极有可能使中国的大豆产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描述了该病害的寄主、分布、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和病害控制方法,以期对提高边境口岸人员识别该病菌的能力、阻止大豆红叶斑病传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接种体和接种部位对南瓜疫病接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致的南瓜疫病是南瓜生产上危害极大的病害。据调查,在黑龙江省南瓜疫病所致损失一般在10%~30%,流行年份达100%。由于病菌土壤传播,接种和调查方法不易掌握,因而对其流行及防治研究均比较困难。为南瓜疫病预测及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作者通过室内比较不同接种方法的接种效果,找出用于南瓜疫病流行及防治研究的合适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梨火疫病是近年传入我国的检疫性病害,由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可通过修剪工具田间扩散加重危害.为阻断修剪工具传病途径,做好梨火疫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测试了电加热自动消毒修枝剪的灭菌效果和阻断梨火疫病田间传播性能,结果表明:电加热自动消毒修枝剪在工作状态下可在1s之内完全杀死沾染在刀片上的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