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香粳1号的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香粳1号属中熟晚粳,适口性优良,试验结果表明,其高产栽培应围绕增粒为中心,稳定穗数,进而增加总额花量。在适宜播种期基础上,适宜栽插基本苗为75万/hm^2,密度30万穴/hm^2,施纯氮量为270kg/hm^2,穗肥运筹以促花为主,保花为辅。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对香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不同收获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豆完全适合大庆地区种植,亩产可达200公斤左右,亩经济效益500元以上。播期以4月30日左右为宜,播种密度以每亩2-3万株最佳,亩施尿素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最为经济合理。最适收获期为。香豆下部英75%成熟变黄进。  相似文献   

3.
李余生  陆坤行 《种子》1998,(3):79-79
“苏香粳1号”是我所从香糯117/关东51/单125组合的杂交后代材料中系统选育而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种。几年来,该品种经多点试验,试种,表现为熟期较早,任田中等,粘粘结构协调,生长清秀,熟相好,品质上来,产量水平600kg左右。1997年10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征特性“苏香使1号”在苏州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一般于5月15~20日播种,6月20日左右移栽,9月5日齐德.10月25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16o天左右,属罕中熟晚粳。该品种林高105cm左右,总叶片18叶,6个伸长节间,株型紧凑,叶色淡绿,叶片挺举,分轻力强,…  相似文献   

4.
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明玉米品种禾睦玉918与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播种期等主要栽培因素的关系。建立该品种籽粒产量(y)与种植密度(x_1)、氮施肥量(x_2)和播种期(x_3)三元二次回归方程数学模型:y^=594.13+9.42 x_1+1.36 x_2-10.85 x_3-55.29 x_1~2-29.74 x_2~2-25.18x_3~2+20.33 x_1x_2+12.07 x_1x_3+58.21 x_2x_3。确立玉米品种禾睦玉918最佳的种植方案为种植密度4 100株/667m^2、氮肥用量17kg/667m^2、播种期3月25日至4月15日,在该栽培措施下,可获得最高产量(617.43kg/667m^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东农303的不同播种期、不同施肥量、不同密度、不同覆盖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脱毒“东农303”产量高、品质优、熟期早、发病率低。泰顺县中低山农区播种期以1月20日为宜,中等肥力土壤有机肥37.5t/hm^2,种植密度为4.5—5.2万株/hm^2,并加盖地膜或小拱棚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根据苏香粳1号的生长发育特性,通过几年的实践,要获得苏香粳1号550~660kg/667m2的产量,必须在保证足穗的前提下,争大穗,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具体指标为:有效穗23万~24万/667m2,每穗总粒数100~105粒/667m2,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稳定在90%以上和27~28g.要保证以上产量指标的实现,具体栽培上应掌握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富硒高产特种稻新品系白香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香粳是焦作市农科所和原阳县农作物所合作育成的特种稻新品系 ,具有产量高 ,品质优 ,味清香 ,富含硒、钙等微量元素 ,抗病、抗倒 ,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特征特性 属中晚粳类型 ,全生育期 138~ 145天 ,株高 10 0~ 110 cm,分蘖力中等 ,根系发达 ,茎秆粗壮 ,生长速度快。株型紧凑 ,叶片下披上竖 ,抗倒能力强 ,穗大粒多 ,散穗型 ,穗粒数 143~ 162粒 ,结实率 95 % ,千粒重 30 g,成熟时叶青籽黄 ,熟相清秀。产量表现  2 0 0 0年参加了河南省中晚粳预备区试 ,产量水平居第二位 ,平均 667m2产 5 15 .8kg,与对照种豫粳 6号基本持平 ,较参试品…  相似文献   

8.
1998-1999年度用不同白菜型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作正交结果显示,“雅 1号”具有综合丰产性,且白菜型 采宜适度早播及适度密植,并加强田间管理,方有利于习、高产。  相似文献   

9.
四川常年有稻—麦两熟制稻田近66.67万hm2,在水稻收获后到小麦播种前稻田空闲时间长达60~80d。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充分利用四川省秋季的光、热资源和空闲期的茬口田,提高稻田的复种指数,实现持续多熟高产高效目的,我省各地区相继开展了麦—早熟中稻和麦—早熟制种稻田直播种植秋大豆的研究。由于现在大面积水稻成熟较迟,空闲时间相应缩短,直播增种秋大豆不能成熟,且青豆产量低、效益差,所以稻田直播秋大豆技术成功的极少。因此,中、迟熟水稻收获后绝大部分稻田长期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造成秋季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为…  相似文献   

10.
北方稻区的粳稻品种都具有很强的感温性,中早熟品种的感温性更为明显。同一品种在同一区域用同一栽培方式种植,其生育日数、叶片数量和经济产量是相对稳定的。而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或在同一区域采用不同播期方式栽培种植,其生育日数会出现长与短的变化,叶片数量可出现多与少的变化,经济产量也表现出很大差异。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Karst地区诸葛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Ⅰ播期和密度对诸葛菜产量的影响吴沿友,蒋九余(中国科学院、贵州省Karst环境生态综合试验站贵阳550002)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植物,是一种新型的油料资源...  相似文献   

12.
石瑞军 《种子科技》2012,30(4):19-20
本试验以晋豆25号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氮肥基肥用量、不同播时期、不同播种密度、多效唑喷施和摘心对晋豆25号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香粳3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香粳3号是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2005年选育出的中熟中粳水稻品种,于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品比试验和丰产示范方种植的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抗倒和抗病能力,熟期早,米质优,适合机插栽培,因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特征特性1.1形态特征半矮株型,  相似文献   

14.
冀中地区冬小麦播期,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凯  李章龙 《耕作与栽培》1993,(5):12-15,24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较小,统计上未达显著水平。最适播期为播种期至冬前稳定通过≥0℃积温(冬前积温)611℃,适宜的播期范围为冬前积温446-776℃,适播期的临界点为冬前积温≤378℃和844℃。本文求出了冬前积温和密度与产量关系的二元二次方程,冬前积温与产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和随积温变化的增减产趋势;并提出了根据冬前积温预测备穗数,冬前总茎数,冬前主基可  相似文献   

15.
田间条件下,以当地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对照,研究抗条纹病品种南粳44和宁粳3号在巢湖市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并探索其最佳氮肥水平与播期。结果表明,宁粳3号的平均产量为9 067 kg/hm2,仅次于武运粳7号的9 471 kg/hm2,南粳44的平均产量略低,为8 338 kg/hm2。3个水稻品种生育期极为相似,且生长状态均良好,对各种水稻常见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见,宁粳3号和南粳44是适宜巢湖市生长的优质粳稻品种。宁粳3号和南粳44氮肥适宜用量为240 kg/hm2,播期是5月15日到5月25日。  相似文献   

16.
17.
粳稻品种杂交后代食味特性和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日本粳稻品种为母本,5个有代表性的中国粳稻品种为父本,配制20个杂交组合,并对亲本以及F4群体的产量和食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亲本产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日本亲本,而食味品尝试验的综合评价值显著低于日本亲本;不同组合F4群体的F测验显示,组合间在产量、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度和评分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从亲本平均值和F4群体平均值的关系来看,除直链淀粉含量外,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度和评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挖掘杂交晚稻家优111的增产潜力,对其播种期、育秧栽插方式、栽插密度、施肥水平、水分管理等不同处理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确保家优111安全齐穗的前提下,最佳适宜播期为6月20日左右,采用湿润水育秧方式,栽插密度保证在24万/hm~2左右,施纯氮用量110~150kg/hm~2,水分管理按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的原则进行,即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冬小麦吸磷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齐田锋,王连建,康有果(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271000)近年来,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土壤阻力有较大提高,生产中由于过量施氮出现了资源浪费、产量和经济效益降低的现象。本文旨在探讨高产栽培条件下,施氮对小麦吸磷规律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家优111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科研人员用自选的恢复系R111与三系不育系家60A杂交配制而成的广适型、高产稳产籼型中熟三系杂交晚稻组合,2016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家优111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抛栽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