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口黑鲈感染温和气单胞菌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取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后发病的大口黑鲈及健康大口黑鲈的心脏、脾脏、肾脏、鳃、肌肉、肠、肝7种组织,分别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还原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发病大口黑鲈的心脏、脾脏、肾脏、鳃、肝5种组织的SOD活性显著(P<0.05)低于健康大口黑鲈,而MDA含量显著(P<0.05)高于健康大口黑鲈.发病大口黑鲈的肌肉、肠组织SOD活性与MDA舍量与健康大口黑鲈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温和气单胞菌可导致大口黑鲈的心脏、脾脏、肾脏、鳃和肝等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进而使其抗氧化功能降低,组织受损,甚至发病.  相似文献   

2.
以鱼粉含量为25%的饲料为对照组,分别用酵母提取物替代配方中15%、30%、45%和60%鱼粉,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50±0.13) g 42 d,研究酵母提取物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血清免疫酶及鳃组织中溶菌酶mRNA及Toll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并进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人工急性感染试验。结果表明:15%组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替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酵母提取物部分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鳃组织中溶菌酶mRNA及Toll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经溶藻弧菌人工急性感染后,24 h和48 h时 60%组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WTBX〗P〖WTBZ〗>0.05),72 h和96 h时各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以酵母提取物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45%的鱼粉不会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3.
用10%醋酸提取日本鳗鲡肝脏、鳃、脾脏、胆汁、肾脏和血清中的抗菌活性物质,检测其对养殖鳗鲡常见的4种致病菌,即肠杆菌Enterobacter sp.(B01)、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B09)、气单胞菌属Aeromona sp.(B18)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B27)的抑杀作用.结果显示:1)肝脏、脾脏、胆汁和鳃的样品对4株试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肾脏对B18、B27和B01三株致病菌有抑菌作用,血清仅对B18有抑菌作用.2)不同样品对同一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差异显著(P〈0.05),按平均抑菌圈半径计算,其抗菌活性大体呈现为:肝脏〉鳃〉脾脏〉胆汁〉肾脏〉血清;同一样品对不同细菌的抑杀作用差异显著(P〈0.0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上述各组织/器官的醋酸提取物中的活性组分,结果显示:肝脏、脾脏、胆汁和鳃样品中的活性组分(以杀伤指数大于50%计)主要集中于乙腈洗脱质量分数为19.4%~35.4%时,肾脏和血清中没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杀伤指数小于50%).  相似文献   

4.
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组织表达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血淋巴、鳃、肌肉和肝胰腺)中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Toll受体mRNA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溶菌酶mRNA表达水平则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但血淋巴和鳃之间无显著差异。溶菌酶mRNA和Toll mRNA表达量重复测定间的变异度在血淋巴和鳃组织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鳃和血淋巴是检测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理想实验材料。研究亮点:Toll受体能够将异物入侵的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并引起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产生各种免疫效益因子,因此其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对虾对病原入侵的灵敏性。溶菌酶活性是评判对虾免疫抗菌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Toll受体和溶菌酶基因表达的组织差异性,可以为后续开展对虾营养免疫学研究中免疫相关基因检测时实验材料的选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饥饿对黄颡鱼血液中几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颡鱼分别饥饿0(对照)、6、12、18、24、30 d后再恢复投喂18 d,测定了饥饿时和恢复投喂后各组黄颡鱼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溶血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黄颡鱼经短期饥饿(6 d),其血液中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数和血清中溶菌酶的活力较对照组略有增加,其它2种指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延长饥饿时间后,其它4组鱼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饥饿12 d组除外)及溶血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中SOD的活性在饥饿时间<18 d内没有显著变化(P>0.05)。恢复投喂18 d后,以上4种指标都明显上升,且饥饿时间为6、12、18 d 3组鱼可以或基本恢复至对照组的水平;饥饿超过24 d,黄颡鱼的4种指标不能完全恢复,说明黄颡鱼饥饿一定时间后,其免疫机能明显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 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7.
淇河鲫鱼与普通鲫鱼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淇河鲫鱼与普通鲫鱼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鲫鱼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的(P<0.05),而且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顺序是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和肠道各部分的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的(P<0.05),但是淇河鲫鱼前肠中的淀粉酶活性与中肠的没有显著差异,而后肠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P<0.01);淇河鲫鱼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比普通鲫鱼的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正常与患出血病的草鱼血清和肝脏、脾脏、肾脏、鳃、肠道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的活性作了比较,初步得出:正常与患病血清草鱼LDH同功酶相对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病鱼与正常鱼的肝、肾、鳃LDH同功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各组份活性大小的次序也有改变,据此可作为草鱼出血病的一个病理标志。  相似文献   

9.
根据供试黄颡鱼的鱼体质量添加中草药制剂剂量(0~1 000mg/kg)的不同,试验设6个组(对照、Ⅰ、Ⅱ、Ⅲ、Ⅳ、Ⅴ),连续投喂30d后,测定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攻毒,进行抗病力检测。结果表明,各供试组黄颡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Ⅱ、Ⅲ、Ⅳ组和Ⅴ组黄颡鱼血清中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黄颡鱼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活菌攻毒的方式证明投喂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增强黄颡鱼对人工感染A.hydrophila活菌的抵抗力。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与抗病力的效果考量,这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黄颡鱼饵料中添加量以400~8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健康对照组、患上皮瘤病较轻组和严重组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 carp的上皮(瘤)组织、血浆、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溶菌酶(LSZ)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了异育银鲫患上皮瘤病后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KP活性在上皮(瘤)组织、血浆和脾脏中除较轻组在血浆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严重组显著高于较轻组,而在肝脏和肾脏中较轻组和严重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严重组显著低于较轻组;ACP活性在上皮(瘤)组织、血浆、肾脏和脾脏中除严重组在上皮(瘤)组织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无论较轻组还是严重组患病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肝脏中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肾脏和脾脏中严重组显著高于较轻组;SOD活性在上皮(瘤)组织和血浆中只有严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肝脏、肾脏和脾脏中除严重组在肾脏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无论较轻组还是严重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SZ活性在测定的5种组织中除较轻组在肝脏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较轻组和严重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异育银鲫患上皮瘤病后,测定的4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在不同组织中发生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变化幅度与患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壳聚糖为饲料添加剂,分5组(0%、0.3%、0.5%、1.0%、2.0%)对网箱养殖的异育银鲫(allogyogenetics silver crucian carp)进行不同添加剂量的饲养实验。经过2个月的饲养,分别从每组提取异育银鲫血清、脾脏和头肾上清液进行溶菌酶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0.5%或1.0%壳聚糖能有效地提高异育银鲫的溶菌酶活性(P<0.01)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P<0.01),该壳聚糖可被用作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其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溶菌酶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壳聚糖为饲料添加剂,分5组(0%、0.3%、0.5%、1.0%、2.0%)对网箱养殖的异育银鲫(allogyogenetics silver crucian carp)进行不同添加剂量的饲养实验。经过2个月的饲养,分别从每组提取异育银鲫血清、脾脏和头肾上清液进行溶菌酶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0.5%或1.0%壳聚糖能有效地提高异育银鲫的溶菌酶活性(P<0.01)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P<0.01),该壳聚糖可被用作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其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3.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14.
几种常见鲤科养殖鱼类肌间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鲢、鳙、团头鲂和异育银鲫肌间刺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鲢的肌间刺数目在117~124之间,鳙的肌间刺数目在116~133之间,团头鲂的肌间刺数目在114~129之间,异育银鲫的肌间刺数目在79~87之间。每条鱼左右两侧的肌间刺数目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两侧肌间刺的数目接近。不同部位的肌间刺数目也有差异: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刺数目最多,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刺数目基本相等。鲢、鳙、鲫和团头鲂的肌间刺形态都在10种以上。这几种鱼每条鱼的躯干部轴上肌中都有一根很细很短的“l”形刺,这根最短刺的长度在不同规格的鱼上差别并不大。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杜仲皮、杜仲叶、杜仲汁饲喂异育银鲫(115.8±5.0 g)60 d,考察对其肉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组、杜仲皮组、杜仲叶组、杜仲汁组肌肉失水率分别为25.17%、21.77%、26.57%、17.80%,肌原纤维长度(反映肌纤维耐折力)分别为28.81 mm、36.57 mm、34.22 mm、30.76 mm,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132 mg/g、0.222 mg/g、0.168 mg/g、0.185 mg/g,其中添加1%杜仲皮、杜仲汁可极显著降低肌肉失水率(p<0.01),提高羟脯氨酸含量(p<0.05)。添加1%杜仲皮、杜仲叶可使肌纤维耐折力显著增加(p<0.05);(2)免疫性能方面,添加杜仲叶、杜仲汁可提高血清SOD 30.9%、28.2%(p<0.05),但对溶菌酶活性无影响。上述研究表明,杜仲具有改善异育银鲫肌肉品质和提高血清SO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同腹异育银鲫对鱼类3种致病弧菌粗脂多糖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从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n),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等3种弧菌中提取的菌体粗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经胸鳍基部接种同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凝集抗体效价,明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菌活性,检测3种弧菌的粗LPS对异有银鲫免疫应答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3种弧菌的粗LPS对异育银鲫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出现对3种弧菌的福尔马林灭活菌体(FKC)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受免鱼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杀菌活性明显上升,证明在3种弧菌的粗LPS上存在共同保护性抗原,而且这些共同保护性抗原对异育银鲫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精子膜蛋白在异精雌核发育银鲫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雄性银鲫的新鲜精液进行分级抽提得到精子的不同组份,包括精浆、精头的膜、鞭毛和脱膜精头等,在荷包红鲤和雌性银鲫杂交时加入其中的可溶性精头膜蛋白组分,研究精子膜蛋白在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同源精子膜蛋白后的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卵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很多,并且在子代培育过程中,发现了生长速度快、表型和父本相似、基因型基本和父本基因型相同的特殊子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精子膜蛋白可能是雌核发育银鲫卵子进行雄核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雄性银鲫的新鲜精液进行分级抽提得到精子的不同组份,包括精浆、精头的膜、鞭毛和脱膜精头等,在荷包红鲤和雌性银鲫杂交时加入其中的可溶性精头膜蛋白组分,研究精子膜蛋白在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同源精子膜蛋白后的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卵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很多,并且在子代培育过程中,发现了生长速度快、表型和父本相似、基因型基本和父本基因型相同的特殊子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精子膜蛋白可能是雌核发育银鲫卵子进行雄核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滁州鲫、方正银鲫及彭泽鲫间的分子遗传差异。[方法]滁州鲫、方正银鲫和彭泽鲫为我国3个不同地区的三倍体银鲫种群,用9对引物对它们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9对引物中,仅引物P10扩增的产物没有差异外,其余8种引物(P1~P8)的扩增产物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3个不同地区的银鲫种群在基因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在遗传相似性方面,滁州鲫与方正银鲫的相似性较大,滁州鲫与彭泽鲫的相似性则较小。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找出合理的菌种搭配。[方法]选择酵母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为试验菌种,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配制成9种复合微生态制剂,选择体重相近异育银鲫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饲喂添加不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饲料,试验期为60d,测定各组的生长指标、头肾指数、脾指数、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3种单一益生菌制剂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的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促进异育银鲫生长较优的微生态制剂组合为酵母菌(0.08%)、乳酸菌(0.03%)和枯草芽孢杆菌(0.01%);在免疫机能中,芽孢杆菌对异育银鲫免疫器官指数和溶菌酶的影响最大,而酵母菌对血清SOD影响最大。[结论]酵母菌、乳酸菌和芽孢杆菌3种益生菌搭配可以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改善鱼体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