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岛地区大穗型冬小麦的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的适宜播期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半岛地区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洲元9369’的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3日,适宜播量为270万~405万/hm2,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的405万/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引黄灌区冬小麦播期与播量对产量贡献的研究表明,播期比播量的影响要大;获得高产的播期宜早,播量可减少,对于播期推迟的,播量适当加大则可获得相对的高产;通过数学模型的模拟寻优得出了获得高产所要采取的最佳播期与播量。  相似文献   

3.
秦王川灌区冬小麦播期播量试验表明,皋兰县引大灌区冬小麦播种时期以9月20号为最佳,播量以每667m212.50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在和田地区随着播期推迟,冬小麦全生育期逐步缩短,但在同一播期,密度增加生育期有所增加;播期推迟,影响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小穗分化及小花分化,造成小麦分蘖减少、穗小粒少。因而,冬前分蘖总数和总茎数也随之减少;在冬前总茎数中分蘖所占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减少,因播量的弥补,分蘖总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穗粒数、千粒重逐步增加,成穗数下降,但在同一播期内,穗粒数、千粒重随播量增加而下降,收获穗增加;晚播小麦的增产要依靠群体,走"小个体,大群体"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化隆县进行冬小麦播期、播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基本苗与播量成正相关,不同播量最高茎数、单位面积穗数的差异小于基本苗差异,播量低、播种较早时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在化隆县水地冬小麦的最佳播种量为30kg/666.7m2,播期为9月10到9月20日。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渑池县小麦播种最佳的播期和播量,进行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内,基本苗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他形态指标没有随着播量的增加而提高;播期越早、播量越大,产量越低;豫农4023最适播期是10月10日左右,播量112.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114-1117
为了探索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水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晋太182为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其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及其二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或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适宜的播期为9月24—29日,且以9月24日为最佳播期,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播期和播量的最佳组合为9月24日播种、375万粒/hm2播量,在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  相似文献   

8.
许娥 《现代化农业》2023,(12):29-31
为探讨冬小麦在中产田上推广宽幅精播技术的最佳播量,2021~2022年度在最佳播期内的10月3日,以多穗型小麦烟农5158为试验品种,安排了5个不同播量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的处理生育期基本一致,同一播量处理拔节期要比越冬前的叶片短而宽,播量越多单株分蘖和次生根越少、枯叶率越高、植株越高。随着播量的增加,公顷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通过试验,以播量150kg/hm2为最佳播量,产量最高达6487.5kg/hm2,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8.5%。  相似文献   

9.
2021年罕见秋汛等异常气候,造成全国1.1亿亩小麦晚播了大约15 d,滑县小麦播期普遍推迟10~20 d,为了研究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在一年两熟模式下晚播冬小麦的配套高产种植技术,以百农207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小麦晚播条件下不同播期、播量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幼穗分化时间缩短,冬前叶龄小、分蘖总数减少,株高降低,亩穗数减少和千粒重略有降低。同一播期内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少,因播量的弥补作用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产量结果表明,10月25日播种15.0 kg/亩、11月4日播种17.5 kg/亩、11月14日播种20.0 kg/亩有利于发挥百农207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0.
闫春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50-50,114
叶城县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为新冬20。调查结果显示,叶城县冬小麦最佳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10日,最佳播量为22.5~25kg/667m2。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在我县逐年扩大,为选出冬小麦最佳品种.播期、播量组合,特做此试验,为今后我县冬小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9,(10):16-18
为泰兴市小麦获得高产提供参考,设计品种、播期、播量3因素多个试验小区,调查不同条件下小麦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在适宜播期内,可适当增加密度,容易获得高产,泰兴市小麦最佳播期为11月5日左右,密度为16~24万基本苗(播量每亩为16~24斤)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农086在冀中南地区适宜播期内的最佳播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个播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与产量情况。研究表明,石农086在当地适宜播期的末期(10月13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225.0 kg/hm2,适期播期中期(10月8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87.5 kg/hm2,适期播期前期(10月5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65.0 kg/hm2。该品种对播量的适应性广,自身调节能力很强,无论播量大小都能达到7 500 kg/hm2的高产水平。其最佳产量结构应该为:单位面积穗数690万~705万穗/hm2、穗粒数32~33粒,千粒重44 g左右。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聊城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适宜播期掌握不准、适宜播量控制不精确,部分农民盲目增加播量,导致倒伏减产的问题,设计了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济麦22株高的影响都极显著,结实率受播期和播量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和播量及播期和播量共同作用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极显著,播期和播量对穗粒数、千粒重和容重的影响均不显著。建议济麦22的最佳播期设在10月4~10日之间,适宜播量在6万~12万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二因素互作对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成穗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增大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穗数表现为增大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适宜播期为9月24—29日,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最佳播期为9月24日,与其相应的最佳播量为375万粒/hm~2。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以播期定播量,通过协调产量三要素,形成较高的成穗数和适当的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是晋中盆地冬小麦高产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6.
旱地冬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播量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庄浪县研究了播量对宽幅匀播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宽幅匀播冬小麦的物候期和生育期无影响,对株高、穗长、穗粒数、成穗数和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有一定影响。以产量为因变量,播量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并解析得出,在庄浪县冬小麦宽幅匀播栽培中,播量为270.6 kg/hm2时冬小麦产量最高,达5084.0 kg/hm2。  相似文献   

17.
儒麦1号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产量构成有不同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设计播期、播量主副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儒麦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对产量、产量三要素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得出,播期为10月8日与10月15日的两个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其他播期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从而总结出该品种在在鲁西南地区儒麦一号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8~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亩基本苗15万~20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18.
播期和播量对陇西黄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穴播是陇西黄芩育苗的主要方法,为了确定适合陇西黄芩育苗的最佳播期和播种量,设置4个播期(4月3号、4月18日、5月3日和5月18日)和5个播量(6.80、8.26、9.72、11.18、12.64 g/m~2),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和播量对黄芩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极显著影响黄芩产量,播期与播量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除根长外,播期对黄芩产量和根部性状的影响均大于播量。适合陇西黄芩育苗的最适播期为4月中下旬到5月初,黄芩种苗最佳播量应控制在9.72~11.18 g/m~2。最佳播期与播量组合时,黄芩穴播育苗产量最高,达15 343.29 k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织合设计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冬小麦分蘖成穗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是影响冬前分蘖的首要欠之;播量是影响人生分蘖的首要因素,播期次之;而播量,播期,氨磷施用量相互配合对分蘖成穗数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的适宜播期掌握不准、适宜播量控制不精确、部分农民盲目增加播量的问题,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大穗型品种聊麦18为试材,设计了不同播期播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聊麦18株高的影响显著,播期和播量共同作用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显著,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千粒重的影响极显著,播期和密度共同作用对千粒重的影响极显著;播期和播量对容重影响不显著。播期和播量均可极显著地影响聊麦18的产量,建议聊麦18的最佳播期设在9月28日至10月10日,播量控制在18万~27万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