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密度和氮肥水平对杂交水稻甬优15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单季杂交水稻甬优15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明确在中等肥力的土壤条件下,水稻产量最高(10 400.5 kg.hm-2)时的密度为栽插18.75万丛.hm-2、施化肥纯氮为187.50 kg.hm-2,其次(10 303.0 kg.hm-2)为栽插18.75万丛.hm-2、施化肥纯氮150.0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发挥杂交水稻的在豫南稻区的高产潜力,开展了信阳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信阳杂交水稻在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21万穴/hm~2条件下产量在各处理中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3138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D优3138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根据2011-2015年河南省豫南稻区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高产栽培试验结果,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品种区域试验统计方法对D优3138杂交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优3138在2011-2013年河南省豫南稻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 620.0kg/hm~2,在2014-2015年高产栽培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10 210kg/hm~2,平均高稳系数(88.74%)和适应度(83.4%)均高于Ⅱ优838(CK)。在区域试验的8个试点中,2011年D优3138产量超过所有组合平均产量的试点有5个,CK为3个;2012年超过所有组合平均产量的试点有7个,CK仅1个;在2013年生产试验的8个试点中,D优3138在各试点的产量均超过所有组合的平均产量,而CK在各试点的产量均低于各组合的平均产量。因此,D优3138的种植区域及适应范围广、丰产稳产性好,可在豫南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包括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5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沿淮稻区罗山县分6个时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豫南沿淮稻区不同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实产(Y)与播期推迟天数(t)符合线性方程Y=a+bt+ct~2,决定系数r~2在0.991 7~0.999 8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产量构成影响程度表现为每穗颖花数结实率有效穗数,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明显。豫南沿淮稻区水稻品种播期应在5月11—20日之间,以杂交迟熟中粳为主,搭配常规早熟晚粳和常规粳稻品种类型,不但可以表现较好的丰产性,而且可大幅度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水稻冈优725为材料,研究四川盆地西北部三维立体强化栽培不同栽培密度(行窝距)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氮素积累、利用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氮素总积累量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土壤氮素依存率的相关性不显著(r=0.456),与氮素表观利用率的相关性也不显著(r=0.449),与氮素农学利用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832**)。结合产量与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的表现,在本试验中,三维立体强化栽培的最佳栽培密度为45 cm×45 cm,施氮水平为150 kg.hm-2。此处理下,水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为129.9 kg.hm-2,穗中氮素积累量占植株总吸氮量的百分比最高,为72.51%。  相似文献   

6.
豫南稻区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7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0%。自推广三系杂交水稻以来,常规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目前豫南稻区推广的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为汕优63。由于其品种单一,不抗白叶枯病,而且生产上所用杂交水稻种子有99%靠外省调入,种子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于1988年引进广东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特青2号水稻品种,经试验、示范,于199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现将其产量表现及利用情况简结如下。1 特青2号产量表现1.1 试验、示范产量结果 1989年在5个点试种,共种特青2号182.8亩,平均亩产稻谷497.7kg,其中有8.2亩平均亩产稻谷550.3kg,比同等条件下汕优63略为增产,比桂朝2号增产8.8%。1990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水稻良种区域试验,试验  相似文献   

7.
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覆膜旱作、覆秸旱作和传统淹水3种水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温度、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水稻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栽培水稻产量(6511.5 kg.hm-2)高于传统淹水(5609.1 kg.hm-2)和覆秸旱作(4798.5 kg.hm-2),覆盖栽培(覆膜或覆秸)模式能明显降低水稻耗水量,节水率达63%。由于水稻覆膜栽培能增温保墒,移栽后具有生长恢复快、返青早、无效分蘖少的特点;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传统淹水和覆秸旱作栽培,使覆膜旱作水稻有较高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的优质高产,特进行了该栽培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强化栽培条件下,籼型杂交水稻与粳型杂交水稻的氮肥需求量有所差异,粳型杂交水稻的氮肥需求量更大,耐肥性更好,且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完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庆安县水稻主产区黑土和草甸黑土水稻高产优质适宜的氮磷钾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产条件下,庆安县水稻氮磷钾适宜用量为:N 100~150 kg·hm-2、P2O5 60~90 kg·hm-2、K2O 75~125 kg·hm-2,氮磷钾适宜比例为1.7 ∶ 1 ∶ 1.3.在高产条件下,水稻氮磷钾适宜用量为:N100~200 kg·hm-2、P2O5 60~90 kg·hm-2、K2O 75~125 kg·hm-2,氮磷钾适宜比例为2.5∶1∶1.3.从产量和品质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庆安县水稻施肥氮、磷、钾的适宜用量为N 100~150 kg·hm-2,P2O5 60~90 kg·hm-2,K2O 75~125 kg·hm-2为宜,过高或过低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豫南稻区1949年以来的水稻生产的数次品种更新、耕作栽培制度的改良进行了回顾,结合目前杂交水稻品种(组合)产量水平的现状,提出了以提高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为主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多抗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选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盐两优888及其亲本盐582S和盐恢888的系统选育过程及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盐两优888先后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在江苏省两年区试中平均产量达到8.59t·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到8.56t·hm-2。在国家南方稻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高达8.84t·hm-2。该品种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国标3级优质米标准,并具有抗病性强、农艺性状突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紫云英(Astragaius sinicus L.)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生长(Oryza sativa L.)和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和化肥配施可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其中,80%化肥的4个处理水稻的总产量为37205.63kg·hm-2,60%化肥的4个处理水稻的总产量为37395.01kg·hm-2。从紫云英翻压量来看,150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9297.901kg·hm-2,225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8956.25kg·hm-2,300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7718.76kg·hm-2,37500kg·hm-2的2个处理水稻总产量为18628.13kg·hm-2。总的来看,化肥量60%和紫云英翻压量15000kg·hm-2、22500kg·hm-2配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寒地优质超级稻龙粳21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超级稻品种巨大的增产潜力,以寒地超级稻龙粳21为试材,通过对其不同播种时期、播种量、插植密度和施肥量进行研究,结合良种良法,组装集成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龙粳21的适宜播种日期在4月15~20日,最佳播种量为200~250g·m-2;最适宜的插植密度为25穴·m-2,插秧规格为30.0cm×13.3cm,每穴5株;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0kg·hm-2、P2O565kg·hm-2、K2O 65kg·hm-2时,产量可达到9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林琼 《福建农业学报》2012,27(7):685-690
以超级杂交稻天优3301为材料,在大田中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播期和移栽密度对天优3301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移栽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也显著.移栽密度主要影响穗数,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多,穗粒数下降,而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对稳定.在建阳及闽西北地区,超级杂交稻天优3301的适宜播期为5月20~30日,适宜栽插密度为25.0万丛·hm-2,在此条件下可形成足够穗数和穗粒数,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吡蚜酮剂型和用量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盐、临海和金华三地的田间试验评估了50%吡蚜酮WG水分散粒剂对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并用基于经济阈值的稻飞虱化学防治简易判别规则分析经济效益、选择最佳剂量。穗期灰飞虱的试验显示,田间使用75 g a.i.·hm-2水分散粒剂(WG)与相同剂量的悬乳剂(SE)防效相当;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0,112.5 g a.i.·hm-2处理对稻飞虱药后1 ~ 21 d的防效分别达60% ~ 97%;两浓度处理对以褐飞虱为主的稻飞虱药后4 ~ 21 d的防效也分别达77%~98%,均符合Logistic方程,最终防效达到98%;2个浓度处理均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控制效果,持效期可达21 d左右。根据基于经济阈值的稻飞虱化学防治简易判别规则分析经济效益表明,防治粳稻灰飞虱、籼稻和粳稻中期的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以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 g a.i.·hm-2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施用不同新型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在浙北的黄松田上,以高产水稻品种明珠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新型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普通尿素和海藻尿素时,稻谷产量随氮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施用腐植酸尿素和氨基酸尿素时,中等氮用量(180 kg N·hm-2)处理的稻谷产量最高。水稻地上部N总吸收量按下列次序递减:海藻尿素(253.5 kg N·hm-2)>腐植酸尿素(242.1 kg N·hm.2) >普通尿素(236.8 kg N·hm-2)>氨基酸尿素(230.8 kg N·hm-2)。N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需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干物质生产效率、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养分内部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水稻稻谷产量与每100 kg籽粒需氮量、干物质生产效率、稻谷生产效率、养分内部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用量应当控制在180 kg N·hm-2左右。3种新型增效尿素只有在施用中氮用量(180 kg N·hm-2)时才表现出比普通尿素更大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江汉平原腹地江北农场5个分场布置中稻的"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中稻的增产效果明显,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最小。稻谷最高增产695.1~2 414.7kg.hm-2,相应增产率为8.6%~37.8%,纯增收1 011.2~3 563.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中稻的最佳施肥量为纯N180~200kg.hm-2,P2O555~60kg.hm-2,K2O 50~60kg.hm-2。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对三江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三江平原3个主栽水稻品种(空育131、龙粳18、垦鉴稻6)对生长季节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规律、源/汇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的CO2、CH4和N2O平均通量范围分别为405.5 ~ 647.2、9.6 ~20.5 mg·m-2·h-1、4.1 ~6.3 μg...  相似文献   

19.
在寒地采用水稻生长需要大量吸收的元素硅、中量元素镁和微量元素锌和硼合理配合施用于水稻田,达到增产和提高米质的作用.通过硅、镁、锌和硼的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高产时四个因素的最佳配比为九水硅酸钠135.19 ks·hm-2、七水硫酸镁270.00 kg·hm-2、七水硫酸锌157.50 kg·hm-2、十水硼...  相似文献   

20.
施肥量与灌溉量对黑龙江省黑土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水稻施肥量和灌水量是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研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由草甸黑土发育的水稻土的水稻田上进行的、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法的氮、磷、钾施肥与灌水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求得哈尔滨地区水稻的综合推荐施肥量为:水稻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67.4 kg·hm-(2N)、27.9 kg·hm-(2P2O5)和52.8 kg·hm-(2K2O);分蘖中期-成熟期的较为合理的灌水方式为薄层浅灌。氮肥在85%饱和含水量与100%饱和灌水量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交互作用,证明氮肥可以增加低水平灌水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