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SMBR)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溶解氧(DO)浓度为2~3mg·L-1的条件下,HRT为3,2和1h时,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9.3%~97.2%,88.5%~97.3%和80%~91.1%,出水COD浓度分别为38.9~11.2,41.6~10.8和63.4~35.8mg·L-1。若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建议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HRT控制在1h;若满足中水回用标准,则HRT建议控制在2h。实验同时考察了不同HRT条件下,活性污泥浓度(MLSS)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中最佳污泥浓度应控制在6000mg·L-1左右。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镉、铜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重金属镉(Cd)、铜(Cu)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andrei)的急性毒性。试验测得:滤纸接触法对该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Cd1612.57mg·L-1、Cu584.93mg·L-1;人工土壤法对该蚯蚓的LC50分别Cd875.05mg·kg-1、Cu116.91mg·kg-1。表明Cu对该蚯蚓的毒性强于Cd。  相似文献   

3.
垃圾堆肥基质对翠菊生长响应及其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在垃圾堆肥混合基质上的生长状况及其渗透水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基质上翠菊生长状况普遍良好,株高达23~32.5cm,开花量达6.5~12朵·株-1.基质渗透水呈弱碱性,前、中、后期电导率分别为9 205~13 140μs·cm-1、3 014~5 585μs·cm-1和2 286~2920μs·cm-1;高锰酸钾指数超过国家地表水V类水标准;磷酸根态磷含量超出引起藻化现象极限浓度(0.02mg·L-1).中、后期硝态氮超出地表水V类水标准前期钾、钠、钙、镁阳离子含量分别为502.5~655.0mg·L-1、425.0~545.5mg·L-1、1 026.05~1 595.19mg·L-1、161.86~430.20m8·L-1;渗透水中铅、铜、锌、锰等重金属含量极低,分别为0.0008~0.0020mg·L-1、0.008~0.013mg·L-1、0.032~0.043mg·L-1、0.014~0.033mg·L-1.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研究了对氯硝基苯(P-NCB)、间二硝基苯(M-DNB)和2,4-二硝基氯苯(CDNB)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以锦鲤鱼(Brocarded Carp)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液中,通过鱼类的死亡率求出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试验结果表明,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氯苯96 h LC50分别为22.13、14.53、0.692 mg·L-1.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间二硝基苯>对氯硝基苯,3种化合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213、1.453和0.069 2 mg·L-1,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安全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标准,间二硝基苯和对氯硝基苯安全浓度高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5.
Cu2+、Zn2+、Pb2+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AV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u2+、Zn2+、Pb2+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同时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各金属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与其它藻相比,雨生红球藻对三种重金属离子尤其是Pb2+的忍耐力较大,促进其生长的适宜Cu2+、Zn2+、Pb2+浓度相对较高,分别为10-3~10-5mg·L-1,10-1~10-3mg·L-1,5~10mg·L-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的共同作用可降低对藻的毒性,表现在其最优水平组合(A3B2C4)较单因子实验结果有所提高,分别为Cu2+10-4mg·L-1,Zn2+10-1mg·L-1,Pb2+20mg·L-1.  相似文献   

6.
辽东楤木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6-芐氨基嘌呤(6-BA)、3-吲哚丁酸(IBA)、1-萘乙酸(NAA)、3-吲哚乙酸(IAA)等4种生长素的配比和浓度,成功地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辽东楤木茎尖、茎等部位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结果表明:辽东楤木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成苗和分化生根的最佳激素配比为NAA0.01mg·L-1+6-BA0.5mg·L-1、NAA0.02mg·L-1+6-BA0.5mg·L-1和NAA0.01mg·L-1+IBA1.5mg·L-1,应用该技术体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和再生植株成活率分别为94%、22.5%、98%,该技术体系为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氨氮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420尾泥鳅进行氨氮急性毒性试验,随机分成7组,设有6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水温为(25±0.5)℃、pH值为8.3。结果表明:氨氮对泥鳅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81,34.58,33.40,31.31mg·L-1,安全浓度为3.13mg·L-1;非离子氨对泥鳅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7,3.53,3.41,3.19mg·L-1,安全浓度为0.319mg·L-1。  相似文献   

8.
16种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O78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标准株对司帕沙星最敏感,MIC为0 .0 0 6 2 5μg·m L- 1 ;其次是环丙沙星,MIC为0 .0 12 5μg·m L- 1 ;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链霉素最敏感,MIC为4μg·m L- 1 ,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较敏感,MIC为8μg·m L- 1 。  相似文献   

9.
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氟苯尼考单药及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抗菌后效应(PAE)及对试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 6mg·L-1,与氯霉素相同,是甲砜霉素的2 5%;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PAE(1 45~2 07h)显著长于甲砜霉素(P<0 05),呈浓度依赖性.棋盘法测得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呈无关作用,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值为1 5,联合时的氟苯尼考MIC值是其单独时50%.氟苯尼考以1∶2(质量比)与多西环素联合时,对鸡大肠杆菌的PAE与单药PAE的较大值相近,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相比均表现为无相关作用.氟苯尼考3种剂量(10mg·kg-1和20mg·kg-1(肌注)、30mg·kg-1(口服))、或联合用药(氟苯尼考10mg·kg-1+多西环素20mg·kg-1、氟苯尼考20mg·kg-1+多西环素40mg·kg-1(口服))5种治疗方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73 3%,76 7%,73 3%,76 7%,80 0%,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80 0%.  相似文献   

10.
多年生黑麦草对氨废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以植物滤器净化设施养殖废水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研究了采用陆生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滤清4种不同浓度的含氮废水.结果表明在各氨氮(TAN)初始浓度为21.10,49.99,107.46和145.96 mg·L-1,非离子氨(UIA)浓度为14.3,40.1,91.7和125.2 mg·L-1条件下,经过约1 d(22 h)的处理后,4组TAN浓度分别降低:20.94,45.39,49.99和49.3 mg·L-1,UIA下降:14.3,40.1,90.78和103.66 mg·L-1.表明高浓度的UIA对牧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束时(21d),G1,G2,G3,G4的植株高度分别为32.3,31.3,19.9和17.5 cm,鲜草产量为1.86,1.71,0.49和0.24 kg·m-2,干物质产量为0.21,0.19,0.06和0.04 kg·m-2.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介导bar基因转化玉米幼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采用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化3个玉米自交系的幼胚,并对遗传转化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4-D浓度为2 mg·L-1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农杆菌最佳的侵染时间为20 min;乙酰丁香酮(AS)明显提高了幼胚的GUS瞬时表达频率,适宜浓度为200μmol·L-1;温和选择方法适于幼胚转化,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芽伸长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潮霉素的浓度分别为8、6、2 mg.L-1;获得7株PCR检测以及除草剂抗性试验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2.
外源性稀土对淡水藻类种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性稀土元素Nd及混合稀土对淡水藻类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浓度(1mg·L-1和5mg·L-1)下Nd及混合稀土对藻类种类数及个体总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总体呈一定的抑制作用,低浓度(1mg·L-1)的稀土在试验初期对藻类生长略有刺激作用;相对而言,单一稀土元素Nd的毒性要比混合稀土略大。  相似文献   

13.
镉在虾夷扇贝的沉积及对GPx、GST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海洋重金属污染物镉(Cd)在虾夷扇贝体内鳃、消化腺组织中的沉积规律及对其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将虾夷扇贝置于不同Cd浓度污染的水环境中,观察其镉的累积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鳃、消化腺中最大Cd沉积分别出现在10d,0.2mg·L-1胁迫组(鳃,134.20μg·g-1)和14d,0.1mg·L-1胁迫组(消化腺,109.20μg·L-1),两组织Cd的浓度累积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鳃、消化腺组织GSH-Px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升高、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后者GSH-Px活性显著高于前者;鳃、消化腺组织GST活性在胁迫浓度为中低浓度时(0.05mg·L-1、0.1mg·L-1),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但高浓度胁迫下(0.2mg·L-1),均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不同浓度的Cd随时间及胁迫浓度的增加可在虾夷扇贝体内出现明显累积,GPx、GST可作为虾夷扇贝Cd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对悬铃木体外植株再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卡那霉素(Kanamycine,简写为Ka)和头孢霉素(Cefotaxime,简写为Cef)对悬铃木外植体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a和Cef对悬铃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幼芽根形成都能产生抑制作用.在幼芽生根和叶片分化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15mg·L-1和40mg·L-1Ka,叶片愈伤组织,幼芽和根的诱导率分别为0;在分化和生根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500mg·L-1和800mg·L-1的Cef则可使愈伤组织、幼芽和根的诱导率为0.在叶片分化培养基中同时加入这2种抗生素,愈伤组织和幼芽诱导率为0的Ka+Cef的组合的质量浓度为30mg·L-1+400mg·L-1.试验结果对悬铃木基因工程操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钐(Sm)和钇(Y)对小球藻(Chlorellaellipsoide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稀土元素在试验初期对小球藻的生长略有刺激作用,但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小球藻的生长繁殖明显受到抑制;当Y浓度达25mg·L-1、Sm浓度达45mg·L-1时,小球藻生长基本停止;Y对小球藻的毒性要较Sm略大。  相似文献   

16.
金钗石斛类原球茎诱导及增殖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类原球茎(protocrom likebodies,PLBs)诱导及增殖适宜的培养基.以1/2MS附加8g·L-1琼脂为基本培养基,诱导以NAA、TDZ(噻二唑苯基脲,thidiazuron)、CPPU[N(2氯4吡啶基)N1苯脲]做三因子四水平试验,增殖则以NAA、BA、蔗糖、pH值做四因子四水平试验,根据L16(45)正交表设计,分别以PLBs诱导率和增质量率为指标,筛选了适宜于PLBs诱导和增殖的培养基.结果显示:1/2MS+30g·L-1蔗糖+8g·L-1琼脂+0.01mg·L-1TDZ+0.005mg·L-1CPPU,pH5.6的培养基适宜于PLBs诱导,1/2MS+20g·L-1蔗糖+8g·L-1琼脂+20g·L-1香蕉汁+1.0mg·L-1NAA+0.2mg·L-1BA,pH5.6的培养基增殖效果较好;诱导率和增质量率分别为46.00%和756.74%.在各因子中,NAA对PLBs诱导率的影响最大,并对PLBs的诱导起抑制作用;蔗糖质量浓度对PLBs增质量率影响最大,且较低的质量浓度更为适宜;筛选出的PLBs诱导和增殖培养基经重复试验,结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机膦除草剂甲基胺草膦(Amiprophos-methyl,APM)和草甘膦(Glyphosate,GPS),研究APM和GPS对黑麦蛋白质组分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APM浓度为1.2mg·L-1,处理时间为24h时,GPS为1000mg·L-1,处理时间为26h时,通过双向SDS-PAGE检测,在黑麦根系中有多种蛋白质组分的增加、减少,或者其含量发生变化,在大麦幼苗中诱导出一个28KD/pI6.4的特异蛋白质组分,而在黑麦根系中有一个31KD/pI6.6的特异蛋白质组分丢失,这些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可能与除草剂的毒害作用有关。1.2mg·L-1的APM引起黑麦、大麦蛋白质组分产生变化的临界时间为24h,而草甘膦对黑麦、大麦蛋白质组分产生变化的临界浓度和时间分别是1000mg·L-1和26h。  相似文献   

18.
稻田除草剂对固氮蓝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4种稻田除草剂对固氮鱼腥藻(AnabaenaazoticaLey)、球胞鱼腥藻(AnabaenasphaericaBorn)、多变鱼腥藻(AnabaenavariabilioKutzing)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四氯对3种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丁草胺和乙草胺在低浓度(8mg·L-1以下)表现为促进,当浓度为16mg·L-1时,则显著抑制其生长,且高浓度时对3种藻产生较强毒性,处理96h时的EC50值分别为12.87、25.36、20.21mg·L-1及50.52、18.37、45.43mg·L-1。3种藻对扑草净极为敏感,在低浓度时其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继而迅速死亡。因此选择对固氮蓝藻安全的稻田除草剂,对维护稻田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6种常用渔药对在实验室分离鉴定的一种水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比较了这6种抗菌渔药对水霉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显示,6种渔药对水霉菌的MIC分别为:检科一号39mg.L-1,复合季胺盐156.2mg.L-1,孔雀石绿2 500mg.L-1,聚维酮碘5 000mg.L-1,甲醛10 000mg.L-1,而氯化钠在10 000mg.L-1时仍然有水霉菌生长.6种渔药在10 MIC下,抑菌圈的直径分别为:检科一号1.58cm,复合季胺盐1.46cm,孔雀石绿1.48cm,聚维酮碘1.32cm,甲醛1.23cm.由此可以得出,检科一号是一种可以暂替孔雀石绿的对水霉菌有较好抗菌效果的渔药.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花椒、大蒜和薄荷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测定其在采后桃果实上对褐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桃褐腐病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提取物浓度为0.5 mg/m L时,8种植物提取物中花椒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2.42%,其次是薄荷和大蒜。测得花椒、薄荷、大蒜提取物的MIC为0.313、0.625、1.25 mg/m L,MFC为0.625、2.5、5.0 mg/m L;测得花椒、薄荷、大蒜提取物对采后桃褐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花椒提取物浓度为2.5 mg/m L时,能完全抑制桃褐腐病的发生。说明花椒、薄荷和大蒜体内的有效成分对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