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设施环境栽培中,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和土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别论述了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等环境调控技术,以期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时段,科学调控每个环境因子的参数指标,达到设施栽培的高产、高效、高创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土壤细菌群落在蔬菜栽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DNA和RNA水平,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下有机与常规蔬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和数量受有机、常规栽培和季节影响,有机栽培较之常规栽培能够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16S rDNA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季节相关,而16S rRNA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栽培方式相关;差异条带测序显示,大多细菌与不可培养细菌种属有较高同源性,其余9种推测属于假单胞菌属;CCA分析说明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机栽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C、N以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土壤.综上,有机栽培能够丰富活性细菌群落多样性,具有土壤优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日光温室夏季空闲期,研究了草菇(夏季填闲)-黄瓜(秋冬茬)轮作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黄瓜轮作栽培可以有效优化根际环境,协调土、肥、水、气环境,促进黄瓜植株生长,轮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的含量;轮作可以缓解土壤板结,降低土壤容重,疏松土壤;轮作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团粒结构占比,改善了土壤颗粒通气透水性;轮作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缓解了土壤酸化,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因此,草菇-黄瓜轮作制度可以充分利用温室空闲期,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质量,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新型栽培方式是否能够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降低根区氮磷残留污染,本试验在河北饶阳县日光温室中,以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垄嵌和沟嵌栽培模式对番茄产量和收获时根区土壤容重及0~3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的番茄产量无显著差异,以垄嵌式基质栽培最高;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栽培相比,垄嵌式基质栽培和沟嵌式基质栽培的硝态氮累积残留分别降低24.82%和24.44%,有效磷累积残留分别降低46.34%和43.97%。综上,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嵌膜式基质栽培是一种低环境代价的生产模式,尤以垄嵌式基质栽培更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为设施栽培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农田和菜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陕西杨凌地区5个不同种植年限(1,3,5,7,10年)的25个大棚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cm)土壤的pH、电导率及养分含量,通过分层聚类分析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土壤养分指标。【结果】相对于农田和菜地土壤,种植1~5年的设施栽培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有效态锰、铜、锌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升高,种植5~10年后各养分含量则趋于稳定,其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1~3年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电导率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种植年限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电导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设施栽培土壤的硝态氮累积形成了一定的硝酸盐淋溶和次生盐渍化的风险。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pH呈下降趋势,且与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硝态氮和速效磷的累积是导致土壤pH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以pH、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锌为典型指标,来表征土壤养分随栽培年限的变化状况。【结论】与农田和菜地土壤相比,设施栽培土壤pH下降、电导率上升且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应提倡合理施肥,以保证设施栽培的持续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作物垄作栽培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作物垄作栽培是在克服了传统栽培 (平作 )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栽培方式。垄作栽培使土壤表面由平面型变为波浪型 ,增加了土壤的表面积 ,改变了土壤的光、热、水条件和微生物活动环境 ,较好地协调了作物赖以生存的小气候条件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不利因素的影响 ,产生了节能、降耗、高效的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垄作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 ,可使水稻增产 2 0 %~ 5 0 % ,玉米(垄作 +覆膜 )增产 6 0 %以上 ,棉花增产 15 %以上 ,小麦增产 8%~ 2 0 % ,并具有明显的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7.
大棚是高度集约化的栽培场所,人们在这个场所内充分有效地利用其设施、小气候、土地、空间和时间,增加产出,大大地提高经济效益。近十几年来,大棚生产在连山区发展很快,现有暖棚5 500个,冷棚4 000个。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长时间的栽培和大棚内特殊的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了大棚土壤盐分积聚、土壤酸化、土壤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潜育型水稻土的增产途径,对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栽培的主要增产因素为土壤增温效果显著,使供肥环境得到了改善,阻碍了养分的挥发,提高了土壤矿质化程度和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在寒冷季节,利用防寒设施,人为地创造适合蔬菜生长发育的外界环境条件的栽培方法,称为蔬菜保护地栽培。目前,蔬菜生产上应用的主要设施有温室、大棚、中棚、小棚等。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存在关土壤障碍问题,主要表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土壤盐渍化设施栽培下的土壤有两个特点:(1)  相似文献   

10.
大棚栽培蔬菜,因其特定的环境和难以避免的连作,病虫害发生较露天栽培严重。要搞好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必须严抓高温闷棚关、种子处理关、土壤消毒关、栽培管理关和喷药防治关。  相似文献   

11.
平菇菌袋地面出菇二潮后,培养料的营养和水分失去过多,出菇渐止,覆土后及时补充菌丝,必需的营养和水分,促使其正常代谢,可发生更多的子实体。笔者提出了2种营养补充液配方及喷施时间、数量。菌袋覆土补液法,生物学效率稳定在150%以上,投入产出比达1∶5.6。  相似文献   

12.
田景文 《农技服务》2011,28(7):939+941-939,941
从营养土配制、营养球与营养袋制备育苗、苗期管理及综合农艺配套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施秉杂交玉米育苗栽培技术要点,旨在规范当地玉米栽培,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新肥菇原生地土壤有机碳氮的测定条件,获取准确的碳氮含量,为该野生食用菌的栽培料营养配比提供科学依据,以采自新疆的新肥菇原生地土壤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浸提剂、浸提液浓度、样液比和浸提时间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剂和浸提剂浓度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有重要影响,样液比和浸提时间对测定影响不显著。而浸提剂、浸提液浓度、样液比和浸提时间对土壤可溶性总氮的测定均无显著影响。选用新鲜土壤,在室温下以1.5 mol·L-1K2SO4为浸提剂,样液比1∶4,浸提时间20 min时测定结果重复性好,精确度高,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农业特别是水稻生产的发展。水稻旱种是水稻生产中的一项重要节水技术,对于发展节水农业和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旱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特点,从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运转、根系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激素和酶学机制以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分析了其原因,讨论了旱种水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延缓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延缓效果,在大棚内用封底塑料栽培桶,以连续旱栽为对照,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后断水降渍,再接种2茬小白菜,比较各处理在小白菜茬口前后不同土层的土壤EC值、NO-3含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水作处理的小白菜产量差异不显著。小白菜茬口前后土壤EC值、NO-3含量低于连续旱栽。小白菜茬口后与处理前相比,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的土壤EC值在0-10 cm土层有所上升,增幅分别为83.66%,48.88%,而连续旱栽处理的0-10 cm土层土壤EC值增幅达105.76%;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的0-10 cm土层,在小白菜茬口后土壤NO-3含量与处理前相比,上升幅度分别为27.70%,42.95%,而常规旱栽上升幅度达98.83%,说明两种水作处理对土壤盐渍化均有较好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6.
3-PG生长模型及其在橡胶树栽培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模拟林木的生长成为可能,3-PG模型充分考虑了林龄、温度、盐分、空气湿度、土壤肥力和含水量、霜冻天数等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方程模拟碳量平衡、水量平衡、盐分平衡和太阳辐射变化,以此来模拟林分的动态生长过程。3-PG模型应用于橡胶树栽培具备了各种软、硬件方面的条件,期望能在可行性评估、规划、定产、水分、养分、病虫害防治、割胶、绩效等方面,实现精准栽培。  相似文献   

17.
磷素营养和水分胁迫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土壤干旱下P素营养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和水分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皆有直接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干旱条件下,施P能促进春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与不施P相比,受旱后所受抑制程度更大,对干旱的敏感性也更强。因此,严重干旱下,施P虽显著增产,但增幅明显小于正常供水处理。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宁夏灌区温室的分布状况,采集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表层(0~20 cm)土壤,对同地域设施土壤与露地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设施土壤,在物理性状上与露地土壤相比水稳性团聚体显著增加,而土壤体积质量显著降低,通气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自然水质量含量增加较小,未达到显著差异;在化学性状上,设施土壤有机质、全盐以及碱解氮、速效P、K质量分数均显著提高,而pH显著降低,微量元素质量分数除有效Fe显著提高外,有效B、有效Zn、有效Mn、有效Cu均升高不明显,但是土壤有效Zn和有效Cu质量分数与其背景值相比均在高指标范围内,因Zn和Cu都属于重金属元素,因此,在确定施肥量及农事操作时应重点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改进黑龙江省马铃薯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Russet Burbank为材料,设2种栽培模式:大垄栽培区(耕深35 cm)和小垄栽培区(耕深20 cm),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结果]大垄栽培模式下20~3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而20和25 cm耕层的土壤温度显著降低,分别为18.24和17.70℃,与马铃薯最适生长温度(18℃)十分接近。大垄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受环境影响小,6月30日以后,2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比较稳定,一直处于低温高含水量的环境中,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成熟。[结论]采用大垄深翻耕作方法能有效改善土壤水温条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使用多年的设施栽培(温室和大棚)内土壤发生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等土壤性质恶化问题,以田园土、粉碎的玉米秸秆和干鸡粪作为试验的主要材料,分析不同配比堆制人工营养土对温室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T1,玉米秸秆∶园土=3∶1;T2,玉米秸秆∶园土=2∶1;T3,玉米秸秆∶园土=1∶1;CK,100%园土作对照。其中各处理及对照均加鸡粪20 kg/m3,混合均匀后,加水使肥堆的含水率保持在70%左右。[结果]T1处理(秸秆比例最高)的番茄糖酸比最高为7.15±0.02,T1、T2、T3处理分别比不加秸秆的CK高出72.7%、21.2%、30.2%。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T1处理最高,T1、T2处理分别比CK高出45.0%和22.1%。T1、T2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高出了32.7%、20.0%和12.8%。[结论]建议采用T1处理(干玉米秸秆∶园土=3∶1+干鸡粪20 kg/m3)作为设施栽培内番茄人工营养土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