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笛 《食药用菌》2012,(2):122-124
明代潘之恒的存世作品中有《广菌谱》一卷,虽为《说郛续》、《授时通考》、《广群芳谱》、《古今图书集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等古籍所收录,但尚缺乏全面的研究。若将《广菌谱》与《本草纲目》、《亘史钞》中的相关内容作比照,可以发现《广菌谱》的前身为《亘史钞》中的《菌类》篇,而《菌类》的内容实为摘自《本草纲目》。《广菌谱》的成型有赖于陶王廷的删定,继而被收入《说郛续》,得以广为流传。采用诸版本校正《广菌谱》可为研究其内容提供可靠的文本;通过对文本中提及的生物的研究,发现其中所记载的一小部分并非大型真菌。  相似文献   

2.
芦笛 《食药用菌》2012,(6):372-377
清代吴林《吴蕈谱》一卷,为《赐砚堂丛书新编》、《昭代丛书》和《农学丛书》所收录,是继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之后的又一种我国古代大型真菌专著。经校勘后得知《吴蕈谱》正文,除了把26种(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分成了上、中、下三品,并对之作了详尽的描述之外,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大型真菌,其中包括毒菌。通过与《菌谱》和《广菌谱》比较发现,《吴蕈谱》记录的大型真菌数量最多、描写也最为细致,是三谱之中成就最高的。  相似文献   

3.
《菌谱》的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陈仁玉所著《菌谱》一卷,是中国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大型真菌的专著。《菌谱》由陈仁玉自序和正文组成,收录在《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四库全书》、《墨海金壶》、《珠丛别录》、《仙居丛书》等丛书中。此外,《广群芳谱》、《授时通考》、《古今图书集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仙居县志》、《台州府志》等书对《菌谱》也有完整或部分收录;而《本草纲目》中对《菌谱》的内容有所概括。采用以上诸版本对《菌谱》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4.
南宋陈仁玉所著《菌谱》一卷,是中国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大型真菌的专著。《菌谱》由陈仁玉自序和正文组成,收录在《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四库全书》、《墨海金壶》、《珠丛别录》、《仙居丛书》等丛书中。此外,《广群芳谱》、《授时通考》、《古今图书集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仙居县志》、《台州府志》等书对《菌谱》也有完整或部分收录;而《本草纲目》中对《菌谱》的内容有所概括。采用以上诸版本对《菌谱》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5.
1《菌谱》的成书年代和作者《菌谱》又名《香蕈谱》。据《菌谱》陈仁玉自序,可知其成书于“淳}右乙巳(公元1245年)秋九月”。关于《菌谱》的作者陈仁玉,《宋史》无传,而光绪《仙居县志》对其有一段记载,可供管窥:  相似文献   

6.
祝《食用菌》公开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认识与利用真菌资源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诗经》、《礼记》、《春秋》、《本草》都有记载;朱熹、朱弁留下了赞美紫蕈、白蕈、天花蕈风味的诗句;陆仁玉、潘之恒写下了《菌谱》《广菌谱》专著。食菌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醣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及一般蔬菜所短缺的物质,人们自来当作珍贵食品。我国食用菌种类很多,可达数百种,如木耳、银耳、香菇、冬菇、牛肝菌、口蘑等,为广大群众所喜食;猴  相似文献   

7.
雚菌 雚菌之雚,当作萑,乃芦苇之属,读如桓;若音观,乃鸟名。或以为鹳屎所化,非也。今渤海芦苇泽中咸卤地,往往有之。其菌色白轻虛,表里相似,与众菌不同,疗疣虫有效。出沧洲,秋雨以时乃有之;若天旱、久霖即稀。日干者良。 [注释] ①雚菌:雚guàn。即荻,禾本科植物,学名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生于路旁或水边。据文中形态记述,似为灰包目灰色科中的某些菌类。《(?)就章》:“雷矢雚菌荩兔卢。”注:“雚菌,一名雚芦,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此雚芦之地所生菌也。旧云是鹳屎所化,故其为药毒烈而去腹中痼病焉。”宋王应麟补注:“《本草》出  相似文献   

8.
日本江户后期本草学家佐藤成裕在其《惊蕈录》中引用了一段自称出自南宋陈仁玉《菌谱》的文字,涉及中国古代食用菌栽培中的惊蕈技术.由于这段文字不见于现存各版本之《菌谱》,因此长期以来,中日学者或认为这段文字为《菌谱》之佚文,或认为出自另一未知版本之《菌谱》.实际上,《惊蕈录》中的这段文字系转引自方以智《通雅》的“芝栭”条,因作者断句之误,误以为出自《菌谱》.《通雅》“芝桶”条又和方以智《物理小识》的“菌栭”条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对比,再结合其他史料,可知《通雅》“芝柄”条中的相关文字其实源自方以智自己的耳目见闻,而非引自他书;其中前半部分述及明末清初广西平西山山农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后半部分述及当时福建的惊蕈技术.  相似文献   

9.
羊肚菌活性成分及营养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肚菌(Morchellasp.)是一种野生食用菌,又名美味羊肚菌,俗称羊雀菌、包谷菌等,是子囊菌中有名的食用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马鞍菌科(Helvella-ceac)、羊肚菌属(Morchella)。羊肚菌在我国食用很早,明人潘之恒《广菌谱》、清人袁枚《随园食单》和薛宝辰《素食说略》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宋代时期整体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文发展得到空前提高,良好环境为我国饮食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时期的饮食文化中开始注重饮食营养的全面化,讲究食材烹饪的精细化。《菌谱》作为我国最早撰写的食用菌专著,是宋代对食用菌饮食的整理性文献。解读《菌谱》中食用菌的饮食文化,有助于通过结合食用菌饮食类别,研究宋代食用菌饮食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食用菌饮食习惯,更能折射出宋代食用菌文化的丰富。  相似文献   

11.
木菌①木菌即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亦名木(木需)②、木(土从)③、树鸡④、木蛾。曰耳、曰蛾,象形也:曰(木需),以软湿为佳也:曰(土从)、曰鸡,因似味也。南楚人谓鸡为(土从)。曰菌,亦象形于蝈⑤,乃贝子⑥之名。或云地生为菌,木生为蛾。北人曰蛾,南人曰蕈。【注释】①木菌:古人有土生为菌,木生为蕈之说。后来菌、草相混,同指真菌类的各种菌草。②穤:(?)。软,义同栭、(木需)、栮。《礼记·内则》“芝栭菱椇。”注:“人君燕食加庶羞也。”疏:“无华而实者名栭,芝属也。芝、栭一物,亦作(木需)。”栮,《字汇》:“生枯木上,形如耳,故以耳名。”(木需),《集韵》:“或  相似文献   

12.
菌谱     
序芝菌,皆气茁也。灵华三秀,称瑞尚矣;朝菌晦朔,庄生讪之。至若俦其食品,古则未闻。自商山茹芝,而五台天花,亦甲群汇。仙居界台、括,丛山峻拔,仙灵所宫,爱产异菌。林居岩栖者,左右笔之,因藜苋之至腴,莼葵之上瑞;比或以羞王公,登玉食。自有此山,即有此菌,未有此遇也。遇不遇,无预菌事。繄欲尽菌性而究其用,第其品作《菌谱》。  相似文献   

13.
《食药用菌》2013,(5):322-322
<正>据俄罗斯《头条新闻网》8月14日消息,莫斯科近郊出现一种俄罗斯罕见的菌类。该菌在莫斯科州拉缅斯科耶地区发现,有着奇怪的外形,会散发难闻气味,专家称其原则上可食用。据发现它的阿列克谢·夏里亚宾介绍,该菌初期会像鸡蛋一样露出地面,然后向上发育长出尖形的幼芽。成熟菇体的下半部分为浅红色,至尖顶的上半部分则为鲜红色。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9,(6)
<正>Complete Mushroom Book《蘑菇园》作者安东尼奥·卡卢西奥,译者姚武斌。该书是将菌类的神奇世界和菌类的美妙生活体验融于一体的科普读物,是安东尼奥·卡卢西奥先生一生的代表作之一。安东尼奥·卡卢西奥被誉为"世界菌王"、在英国被誉为"意大利美食教父",还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姚武斌,一位"脑瘫"患者,出生于1992年,英语本科毕业。六岁起自学外语,先后学习了英语、日  相似文献   

15.
大棚菜菌复合栽培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和艾  李玲 《食用菌》1998,20(2):29-30
塑料大棚菜菌复合栽培,是近10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大棚土地和光热资源;莱菌互惠利,菜类生长产生的氧气可供菌类利用,菌类生长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供菜类利用;菜下种菌为菌类提供良好的遮阳保温条件;菌渣可作为蔬菜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及提高肥力;另外,由于菌类的生长繁殖可能会对蔬菜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蔬菜对菌类生长的影响及菌类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以及大棚菜地出耳与室内出耳进行了比较,以探讨适宜菜菌复合模式及相互作用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EM菌常应用于果树生产中。现根据有关资料和生产实际,将果树肥料中EM菌的菌类成分、主要功能、应用效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EM菌的菌类成分  相似文献   

17.
以自主选育的双孢蘑菇广温型品种桂菌As108为推广菌株,从栽培季节、栽培配方、原料发酵、铺料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介绍广温型双孢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广大种植者提供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18.
菌谱(连载)     
竹菌生竹根,味极甘,当与笋通谱,而菌为北阮矣。【注释】①竹菌,生于竹根的食用菌主要有鬼笔科竹荪属的一些种,如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短裙竹菰(D.dupli-cata)等,又叫竹笙、竹参、竹鸡蛋、仙人笠、僧笠蕈、网纱菰、竹萼、竹笋菌。名贵食用菌,质地脆嫩,味道鲜美。②甘:味道美好。《韩诗外传》:“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③通谱:同一家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许多大型真菌与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常把这种关系称为外生菌根。人们发现这种现象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已知的有600种以上,例如伞菌类中的红菇属、乳菇属、鹅膏菌属、牛肝菌属,腹菌类的硬皮马勃菌属、豆包菌,以及子囊菌类的块菌属等。外生菌根菌的菌丝附着于植物根系上并深入根的皮层细胞间,扩大根系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营养物质的面积,并能产生刺激生长和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人很早就认识到菌类生物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并在与菌类的长期接触中,通过对它们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菌文化。一方面,许多人因芝菌类生物的稀缺难觅以及奇异的外形,称其为仙草,将其视作祥瑞;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因菌类生物寄生或腐生的异养生活习性,以及某些菌类生物看似短暂的生命周期,而将菌类生物视为不祥之物。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对于相同的客观事物,不同背景的观察者会给出不同的主观解释,进而赋予事物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