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宁乡县种猪场自1993年10月以来,分娩母猪相继发生无乳、少乳、食欲不振、低热、乳房肿胀等症候,有的阴门排出黄褐色水样渗出物,仔猪被压死、冻死,生长发育不良.省、市有关畜牧兽医专家诊断为母猪无乳症候群(MMA)、经采取改善饲养管理、淘汰顽固MMA母猪等措施,才得到初步控制.1猪场情况和发病症状猪场始建于1958年,60年代是以提纯复壮地方良种、为省内外供应地方种猪的大型猪场.70年代后逐步转变为纯繁外来良种,供应县内外优良种猪,兼生产瘦肉型外贸活大猪.猪舍为双列式半开放、带运动场的红砖水泥结构猪舍,猪场还附设有一…  相似文献   

2.
1猪细小病毒对繁殖的影响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为特征。各种猪只均可感染猪细小病毒,但以初产母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1988年下半年某猪场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新母猪83头之多,有本场选留的,也有从省内外引人,1989年相继发现母猪发生产出死胎和木乃伊胎与流产。以初产母猪甚多,严重影响了生产。初时怀疑与布氏杆菌病有关。因此某猪场随机抽取母猪送省家畜防检站检查,检查结果,布氏杆菌检查112头,全部…  相似文献   

3.
我市某养猪场发生猪气喘病,现报道如下:该猪场养猪350头,其中繁殖母猪62头,种公猪2头,分5栋猪舍饲养。本次发病3月龄左右的猪55头。从2004年1月份开始有一栏猪发病,而后蔓延整栋猪舍,病猪l~4d发生死亡,部分病猪未见明显症状既死亡。  相似文献   

4.
1基本情况河北省玉田县某猪场饲养80多头母猪。该场的环境尚好,猪舍的设计和布局也较合理,最好时期每月死猪不足3~4头。2006年6月23日,有部分猪只发生疑似水肿病,但按照水肿病治疗没有效果,2006年6月29日已经死亡仔猪和生长猪共10多头。该场以前用桑普4%预混合饲料,后改用自配添加剂已经3个多月。体重为15kg左右的仔猪表现症状为,体温38.5℃,鼻塞,能站立,无神经症状,眼外鼓、发绀,耳发绀且肿大;体重为25kg左右的猪表现症状为,体温39℃,有腹泻,不能站立,侧躺,尖叫,不让摸,触之尖叫,有痛感,眼皮增厚,口腔内出血。解剖病死猪,可见血液呈酱油色…  相似文献   

5.
猪蓝耳病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初,辽宁省锦州市某养猪场爆发了一起以母猪流产,仔猪体表发红、耳部蓝紫、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大棚饲养母猪40头、仔猪368头、育肥猪101头。2005年5月初,由于更换饲料,同时揭棚应激导致疾病爆发,母猪发病6头;育肥猪有53头发病(52%),死亡4头(4%);仔猪发病156头(61.4%),死亡56头(35.9%)。2临床症状母猪主要表现为初产母猪流产,轻度呼吸困难;仔猪和育肥猪出现皮肤粘膜苍白、黄疸,后期皮肤青紫发绀,胸腹和四肢尤为明显,眼脸苍白水肿,消瘦、咳嗽,呼吸困难,部分腹式呼吸,耳部发绀,出现蓝紫色,耳根与…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郑州市某猪场发生了一种以初产母猪流产、死产为特征的疾病,经PCR检测猪细小病毒阳性,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诊断为猪细小病毒病。对该猪场采取了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情况(一)发病猪场基本情况四川什邡市某猪场养有20多头三元母猪。该场的环境尚好,猪舍的设计和布局也较合理,猪的疫病免疫接种计划也较合理,饲料为正大饲料。2006年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初产母猪的饲养澳大利亚一科研机构推荐了一些有关泌乳母猪饲养管理的资料。其中包括,泌乳母猪的日粮中至少应含有13.5MJ 的消化能(DE),160g/kg 日粮或16%的粗蛋白,以及0.45g 可利用赖氨酸—相当于0.6%的赖氨酸。如果初产母猪在整个哺乳期的摄食量低于4.5~5.0kg/天的配合口粮,泌乳期间母猪的营养水平需要提高。在这种条件下,若使用通常饲养断奶仔猪或生长猪的日粮,将  相似文献   

9.
宁都县加宁脐橙场养猪分场从1995年4月中旬起发生一种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场内兽医对症用药未见效果,并出现死猪现象。5月16日,一天死亡肉猪5头。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1猪场管理概况该猪场建于1991年,实行自繁自养,与周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此次发病前有公猪3头,母猪44头,哺乳仔猪79头,断乳仔猪93头,肉猪183头,分别饲养在不同栏舍。哺乳仔猪35日龄断乳后转入断乳仔猪舍,经饲养35天再转入育成肉猪舍。哺乳仔猪补料用岳阳正大551;断乳仔猪饲喂551和场内自配饲料各半,公、母猪及肉猪饲料场内自行配制。各猪舍有固定的饲养人…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至2月,嘉定县某公社猪场的初产母猪发生以死胎及畸胎为特征的疾病。37胎中有23胎发病,共死亡仔猪195头,死亡率高达61%。经调查分析,初步认为可能由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一、饲养管理情况该场共饲养头胎母猪172头,第二胎母猪3头,公猪4头及部分肉猪。品种主要为上海白猪及上海白猪的杂交猪。所用的精料为外公社饲料加工厂的混合料,其中含有15%的棉籽饼及菜籽饼。猪场  相似文献   

11.
上海某猪场于1993年三月下旬,发生一起猪流行性腹泻,临床比较特殊,我们对该病的发生情况及有关防治作了一些观察和试验,现报告如下.一、猪场简况该场原为传统式养猪,相对集中(季节)产仔,三、四月份为产仔高峰.为改革生产工艺,实行分段饲养、流水线生产模式,进行了猪群分档大调整.饲料也由原来的人工自混料改用全价规范化工厂生产的系列饲料,在调整理顺后5天暴发了此病.现场猪群结构为:公猪19头 空腹母猪27头 断奶仔猪141头哺乳母猪61头 肉猪、后备母猪765头怀孕母猪128头 哺乳仔猪716头  相似文献   

12.
(一)猪场内环境控制1.哺乳母猪、保育猪、育肥猪的分区饲养,养殖场采用"三点式"饲养,相距500~1000米。2.初产母猪、经产母猪分区饲养,初产母猪是检疫的第一关。3.养猪场的生活区和生产区严格分开,运活猪车和运粪车严格消毒,避免污染猪场。  相似文献   

13.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共有各龄猪150头,其中母猪17头,自繁自养的育肥猪58头,仔猪75头。混合饲养于2栋封闭式猪舍内,采取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无通风措施,也无固定的专用粪尿排出口,猪舍建设结构十分不科学,属农村传统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猪气喘病又叫猪霉形体肺炎,是一种慢性流行性传染病。1流行病学猪气喘病在天气骤变或营养不良时容易发生。断奶仔猪、怀孕母猪或初产母猪容易感染。病原体是猪肺炎霉形体,存在于病猪体内及分泌物中。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是猪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猪由于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用具、饲料、圈舍等而感染。笔者在医疗实践中发现猪气喘病有以下特点:1.1仔猪发病率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3~7周龄的仔猪断奶期,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容易发生该病,但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1.2规模化猪场病态有发展局势。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不善,发病情况远远高于散养户。1.3发病季节性强,多混合感染。冬春季节多引起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8月间 ,苏北某猪场发生一种以高热、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经临诊检查、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为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场共养猪 377头 ,其中繁殖母猪 6 3头、种公猪 2头 ,分 5栋猪舍饲养。本次发病猪舍共养 3月龄左右的架子猪 5 5头  相似文献   

16.
严晗光 《养猪》2005,(4):32-32
2004年9月,浙江省金华市某猪场因长期误用参有石粉的次粉(四号粉),导致猪皮肤粗糙、龟裂,被毛脱落、消化不良,哺乳母猪无乳,妊娠母猪流产或产死胎、畸形胎,空怀母猪发情周期紊乱等症状。该场以饲养土杂母猪,出售仔猪为主。2002年建造的开放式猪舍,环境条件较好。有经产母猪22头  相似文献   

17.
林芝地区养猪业发展很快 ,每年主要从四川长途贩运大批仔猪入藏 ,以解决本地区仔猪不足的问题 ,这就给当地疫病防治带来困难。 1998年5月 ,林芝地区畜牧局猪场饲养的 4月龄左右的仔猪突然发生以体温升高、顽固下痢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养猪场从贩猪个体户处购进一批新到的荣昌仔猪 5 4头 ,集中在 1栋猪舍内饲养。饲养 4天后开始发病 ,第 6天共发病 40头 ,发病率达 74%,死亡 15头 ,病死率达 37.5 %。病猪以下痢、体温升高为主征 ,部分猪耳尖呈乌紫色。但该猪场另一栋猪舍内自繁自养且经过副伤寒疫…  相似文献   

18.
越南是 1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 ,它已成为世界上第 2大小麦出口国 ,在过去 1 0年间 ,其猪肉产量每年以 5 %的速度增长。目前 ,越南有1 90 0万头猪 ,主要饲养于胡志明市和 Hanoi附近的几个省 ,大约 80 %的猪仍在较小规模的猪场( <5头猪 )饲养 ,国营猪场基本每省都有 ,在胡志明市和 Dong Nai的国营猪场有 5 0 0~ 1 0 0 0头母猪 ,其它地区的规模为 1 0 0~ 40 0头母猪的私营猪场 ,一些拥有 1 0 0 0~ 2 0 0 0头母猪的大型私营猪场的数量正在逐年增长。1 猪粪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小型猪场 ,猪舍一般为水泥地面 ,这需要大量的水清洗猪舍。这些…  相似文献   

19.
仔猪先天性肌肉震颤综合征首先于1854年由德国学者Sholler报道,十九世纪的欧洲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记载(Kuhu 1857;Hess,1884)。我国在1960年南京农学院也报道有此病发生,但本病在生产中发生少见。就本病的发生原因目前报道不一,有的认为与饲料有关,有的认为与猪品种有关的遗传因子所致,有的认为与母猪在妊娠中注射猪瘟疫苗有关,美国学者(Gustafson 1979)认为是由一种先天性震病毒(CTV)所致。我校猪场曾于1995年间发生一起以母猪产部分死胎及存活仔猪局部肌肉、全身肌内震颤性疾病,经诊断认为是该病,经济损失极其严重,现作如下报道: 1 发病情况 我校猪场1996年后以来,先后引进纯种荣昌母猪15头,自留大荣二元杂母猪20余头,大约克公猪2头,现存栏母猪近40头。该病仅见于1995年间购进的9头初产母猪,其中发病8头,1头纯种长白母猪未见发病。以后年份所有初产、经产母猪均未见本病发生过。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9头母猪均由校外一农户所养的一头大约克公猪配种,该公猪已利用两年,经访问其与其它母猪配种所产后代未曾见有该病发生过。9头母猪与后期调入的荣昌母猪、自留大荣二元母猪均用细米糠、玉米面、青绿饲料、自配预混剂,或不同厂家购入的浓缩料调制饲喂,营养、体况中等。在怀孕期间也未曾注射过猪瘟疫苗。1995年发病的8头母猪中1头土杂母猪产仔10头,存活2头,死胎8头,其它6头产仔8~10头,存活4~6头不等,死胎发育正常,体形完好,体重在0.8~1.2 kg不等。其中1头长白母猪产仔9头,全部存活,由于全身震颤剧烈,无法固定奶头吸吮乳汁,最后均饥饿死亡。8头发病母猪分娩征兆明显,足月顺产。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情况 (一) 发病猪场基本情况 四川什邡市某猪场养有20多头三元母猪.该场的环境尚好,猪舍的设计和布局也较合理,猪的疫病免疫接种计划也较合理,饲料为正大饲料.2006年用进口试剂盒作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抗体监测结果为阳性猪群,但当时危害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