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和植被群落特征作为规划设计的参照标准,探讨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的特征与营造原则,构建近自然地形恢复、土壤重构、近自然植被重建等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的框架,并以周口店废弃采石场为例,对其近自然生态修复进行规划设计,探索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的规划原理与技术,为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究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热点并分析其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2009-2019年间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基于CiteSpace的文本信息可视化技术,通过年发文量、国家、机构和作者等节点,建立合作特征,共现分析等关系图谱,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与进展情况。采用被引文献聚类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从科技文本挖掘和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研究热点,通过主题词共现分析,总结了该领域的10年间发展趋势。【结果】近年来有关于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发文数量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10年内增长超过1倍。我国在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处于较为先进水平,发文贡献率和中心性分别为第1、3名研究领域逐渐形成学科化、机构化、系统化,并趋于完善;复垦(reclamation)、土地复垦(land reclamation)等出现的频次最高,依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关注的主流,土地(land)、林地(forest)、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等频次明显提高,逐渐形成了新的研究分支。【结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5年主要聚焦在物理等领域,主要从不同土地覆盖变化、堆积密度和植物种群等几方面展开研究,2016-2019年主要集中在采矿工程领域,针对采矿活动以及矿业废弃地对周边的影响等展开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发展、完善科研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对永定县非煤矿山废弃地现状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在非煤矿山废弃地栽植的各类植物品种并进行科学配置,提出了"草、灌、乔"相结合的植被生态修复技术思路,为非煤矿山废弃地治理以形成茂密的近自然植被群落结构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郴州地区矿业废弃地及矿山边坡的特点,提出通过改良植被基质、选择科学的植被恢复技术、搭配不同的植物种类,实现矿业废弃地及矿山边坡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特别是化工废弃地生态修复,是当今世界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实施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上海市塘外化工废弃地开展了土壤、水体、植物和微生物等现状调查与评价,确定土壤和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作为主要修复对象,结合该地块性质提出了生态修复技术途径,形成了生态修复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矿废弃地由于具有物理结构不良、重金属含量过高、极端p H值等众多危害环境的极端理化性质特点,使得其对环境的危害持久而严重。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方法的分析,以新邵县高家坳金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植被快速恢复的研究试验,并对植被恢复的短期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金矿废弃地及中国南方同类矿山的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矿区废弃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有限认识给矿区废弃地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选择黑龙江省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宾西示范林场退矿还林地和退矿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恢复对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对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有一定影响;植被恢复明显增加了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碳、氮储量,降低了磷储量;磷亏缺是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限制因子;土壤含水量是控制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采矿业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矿业废弃地生态系统是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生态重建难度很大。影响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的主要因子为降水量和矿业废弃地表层物质组成。目前人类尚不能随意调控降水量,而地表物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为改造。根据矿业废弃地地表组成物质特点,将矿业废弃地分为土状基质矿业废弃地和岩状基质矿业废弃地,岩状基质矿业废弃地又可根据其风化特性分为岩状易风化基质和岩状难风化基质矿业废弃地。根据不同类型矿业废弃地表层物质特点,提出三类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已被看作是矿区土地修复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生态恢复的植被重建过程中,基质改良是生态恢复的核心问题。借鉴目前国内外土壤基质改良的方法,较系统地介绍了矿山废弃地土壤基质物理、化学、生物改良技术措施。最后提出中国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方法的选用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借鉴国际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研究废弃物土壤化演化的自然规律和机理,最终实现人工辅助的土壤化演化。  相似文献   

10.
辽西半干旱区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在对矿业废弃地分布、规模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废弃地成因将其划分为弃石(土)场废弃地、挖损废弃地、尾矿废弃地3种类型。在对各类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矿业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为生态林恢复技术、景观重建技术、经济林果营造技术、复耕技术。且各项复垦技术产出物的金属含量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食物金属元素的限量卫生标准,其产出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有毒物质不会通过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1.
以保定市西部采石场为例,对采石场废弃地的现状、问题及生态恢复的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市西部采石场废弃地主要包括渣场、坑口迹地、岩壁、边坡形式,存在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占用(破坏)土地等问题;基于当地环境及恢复成本,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具有经济效益(部分)的植被,采用穴植、筑巢、植生槽、植生袋、植被毯复绿等措施,以实现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该研究对于保定市西部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土壤基质改良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矿山废弃地开发利用造成的土壤复垦问题和矿山整体环境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我国矿山废弃地土壤存在的复垦问题,重点分析目前我国矿山废弃地现状,简要综述国内外土壤基质改良的技术方法,介绍现行矿山土壤复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改良技术方法,特别是土壤基质改良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与发展,为我国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山开采活动引起的生态失衡、景观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调查了广西全洲、荔浦、板苏和八一锰矿废弃地土壤肥力状况、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植被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广西当地的地理地貌特征、气候特点和区域植被情况,提出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原则、恢复过程、恢复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正在进行的广西锰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植被恢复是解决矿区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十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矿区经济发展迅猛,出现的废弃地面积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终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本文就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植被恢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矿区废弃地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解决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植被恢复来改善土壤质量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最佳策略。从土壤物理特性(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化学特性(氮、磷、钾等)和土壤生物学活性(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动物)方面阐述了土壤特性对磷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为阐明磷矿废弃地的土壤特性响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建议:采用土壤动物作为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标准,加强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变化响应机理,以便更好地探索昆阳磷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演变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与植被关系。  相似文献   

16.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科学评价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而确定不同废弃地间植被恢复的优先顺序,根据土壤、地形、气候、废弃地现状各方面因素对植被恢复难易程度的影响,建立了各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将三标度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一灰色关联优势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对辽宁阜新市矿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模型能够为确定矿区植被恢复的难易程度以及优先顺序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城市工业废弃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已形成严重危害,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和重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工业废弃地的产生、特征及对环境景观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对工业废弃地生态景观修复的问题与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以唐山植物园规划为例,提出了工业废弃地生态景观修复的景观设计方法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陕北沙区大柳塔镇的石圪台矿煤矸石废弃地为试验对象,在调查分析矿区煤矸石废弃地的现状和植被恢复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通过基质改良、优良植物种选择、配置模式和保水防渗漏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选出6种优良灌木树种和3种草本植物;树种成活率在8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了50%以上,土壤养分明显提高;采用在栽植穴底垫厚度10cm以上黄土或喷液态地膜可起到明显防渗漏保水效果,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生长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在沙区煤矸石废弃地恶劣环境条件下植被恢复的适用技术,为沙区煤矸石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矿区废弃地和城市废弃地植被修复土壤肥力的方法,并通过生产实际及理论研究提出2种废弃地土壤混合治理而恢复肥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矿区废弃地污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废弃地的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污染途径及特点的基础上,从改善土壤质量和恢复植被2个方面详细探讨了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