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域,对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粒度选择建立在景观的粒度效应分析和信息损失评价法基础上,再运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将临川区划分为21个梯度带,选取6个指标对这21个梯度带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0 m的粒度大小可用于研究区景观梯度分析,在该粒度下,既能保留梯度特征又不使景观指数出现较大波动;(2)运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能更精细地分析和反映研究区内景观格局特征;(3)临川区景观梯度带可划分为3个大的景观梯度区,第1梯度区为梯度带14,城乡建设用地占主导优势;第2梯度区为梯度带54,城乡建设用地占主导优势;第2梯度区为梯度带510,该区域主要景观为耕地;第3梯度区为梯度带1110,该区域主要景观为耕地;第3梯度区为梯度带1121,以林地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域,对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粒度选择建立在景观的粒度效应分析和信息损失评价法基础上,再运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将临川区划分为21个梯度带,选取6个指标对这21个梯度带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0 m的粒度大小可用于研究区景观梯度分析,在该粒度下,既能保留梯度特征又不使景观指数出现较大波动;(2)运用缓冲区梯度分析方法,能更精细地分析和反映研究区内景观格局特征;(3)临川区景观梯度带可划分为3个大的景观梯度区,第1梯度区为梯度带1~4,城乡建设用地占主导优势;第2梯度区为梯度带5~10,该区域主要景观为耕地;第3梯度区为梯度带11~21,以林地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3.
定量分析地区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的内在规律,对于监测和评价快速城市化过程的生态后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RS和GIS技术,基于大庆市1996、2001和2005年的IM和ETM+遥感影像,获得3个时期的景观类型图,选取西北向东南60km长5km宽和东北向西南105 km长和5 km宽的两条样带,应用移动窗口计算了相应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格局的多项景观指数可准确、定量地指示研究区两条发展轴线上10年来城市化的景观梯度时空分异特征,有助于理解城市形态的内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以沈阳城市森林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沈阳市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以城市森林为对象,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研究了25个常用景观格局指数在细粒度范围(粒度边长<30 m)的粒度效应.结果显示:(1)25个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响应可分为3类:单调上升或下降、u型或n型变化和无规律变化.(2)5种城市森林类型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表现出2种趋势:以小斑块为主的附属林和道路林随粒度增加斑块数量急剧减少,相应指数变化幅度较大;以大斑块为主的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和生态公益林,景观格局指数对斑块数量变化不敏感,但随粒度增加斑块面积增加,引起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和有效格网大小等指数较大变化.(3)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尺度检测图的拐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适宜粒度为5 m.  相似文献   

5.
粒度效应对城-乡过渡区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哈尔滨市区至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区之间的过渡区域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景观边缘密度、平均分维数、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比较了不同粒度对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与均匀性对粒度效应反应不敏感;景观边缘密度、平均分维数都具有随着空间粒度的增加而明显变小的趋势,是对粒度效应比较敏感的参数。但在不同粒度下,依靠景观边缘密度、平均分维数计算的城-乡景观格局梯度的变化趋势基本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6.
基于巢湖流域土壤类型图,使用ArcGIS 10.1和Fragstats 4.2,并选择5个景观格局指数,研究了巢湖流域景观格局指数随空间粒度的变化趋势,并且计算了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土壤类型图最适合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空间尺度范围在30~60 m。  相似文献   

7.
以2018年5月20日的上杭县城区航空影像图为信息源,2017版上杭县城区修测地形图为基础数据,ArcGIS10.2为平台,结合GPS定位外业调查数据,在Fragstats4.2上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对上杭县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归纳出上杭县城市景观格局的特点。结果表明,上杭县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是主城区阻塞了重要动物的迁徙通道;公用设施景观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周边大量农业景观未良好利用;“城中村”布局散乱。由此提出了景观格局优化对策:优化布局结构;控制人工景观面积,增加城市绿地;发展农事旅游;改造“城中村”;整合小型工业企业。该研究可为上杭县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用国产高分二号卫星(GF-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不同类型耕地遥感识别的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探索研究区水稻地、大豆地、蔬菜地、休闲耕地和大棚种植地这5类耕地景观的景观格局指数空间粒度效应。结果表明,5类耕地景观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对粒度变化不敏感;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随着粒度增大,变化幅度较小;平均斑块面积和平均最近距离随着粒度的增大呈现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边缘密度、面积加权邻近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随着粒度的增大呈现不同程度下降的趋势。大豆地和休闲耕地的边缘密度以及聚集度指数随着粒度增大降幅最明显,水稻地的平均最近距离随着粒度增加增幅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发展模式的资源型城市景观格局指数差异,并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以山西大同市左云县、黑龙江鹤岗市兴安区、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为例,采用景观指数法,对城市景观格局进行探究。[结果]大同市左云县建设用地斑块数量最多,破碎度最高,建设用地较分散;鹤岗市兴安区耕地类型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除水域外,各类型的斑块数量较为平均,各景观破碎程度类似,这与该地区位于山脉衔接地带的独特地形密切相关。不同模式下,3个城市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大同市左云县蔓延度指数最低,表明景观呈现的团聚程度与延展趋势较弱,逐渐形成优势景观。[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研究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生态扰动关系和指导城市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的乌鲁木齐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1999和2010年的3期Landsat TM/ETM影像及数字高程图像(DEM)为数据源,综合利用RS、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近20a间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各景观类型空间转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建设用地和林地的增加及未利用地的减少较为明显,其他植被有减少的趋势,水体面积有所增加;城市景观类型转移变化上,5种景观类型相互之间转化频繁,其他植被和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因地形条件的制约,城市以"T"字形轴向式扩展显著,各景观类型发生转换的空间主要位于城市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在景观类型水平上,建设用地景观的优势度增强、边界越来越复杂和聚集度呈增长;其他植被优势度下降,破碎化程度增加;水体景观形状较为规则,破碎化程度降低;未利用地破碎化程度加强,优势度和聚集程度下降。在景观水平上,城市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强,表现出多样化和均匀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设置不同的格网尺度,运用FRAGSTATS软件来获取相应的指数值,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格网尺度上的景观指数。结果表明,封丘县破碎缀块尺度大多在60-90m;随着格网尺度的不断增大,缀块的形状越来越规则;当格网过大时,占有较大比重的类型会合并相邻的其他类型的小缀块,造成数据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韶关市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妍  林媚珍  姜喜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16-18418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择斑块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形状指数、比邻指数等多个景观指数,基于300 m粒度值,分别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分析广东省韶关市1993年、2004年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韶关市林地景观受到侵蚀分割,水域景观较为稳定,耕地景观的移入率和移出率较高,建设用地处于分散化的非平衡过程中,整体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骅市栅格影像的景观指数计算,获得10个斑块类型的景观指数和9个景观水平的指数。对黄骅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分类,通过对景观指数的分析,得出黄骅市农业景观、荒漠景观等景观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骅市景观整体聚集程度较高、多样性显著、均匀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高,形成以农业景观为景观基质,荒漠、陆地景观散碎分布,工业、水域景观团块式分布,居住、交通运输景观规律分布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和移动窗口法,采用生态敏感度及景观多项指数对三亚市2015年景观的脆弱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亚市重度和极重度景观脆弱区集中分布于北部及中部,敏感度为重度和极重度,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4174%,其中重度景观脆弱区为2847%,极重度景观脆弱区为1327%,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高海拔的林地和与林地相邻的耕地;中度景观脆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大面积的林地或耕地,敏感度为中度,占总面积的2570%,该区域的林地或耕地主要生长在低海拔的平原中,生长状况良好;微度及轻度景观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三亚市南部市区及各乡镇城区周边,敏感度为微度及轻度,占总面积的3256%,其中微度景观脆弱区为1303%,轻度景观脆弱区为195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建筑用地和耕地,随着城市发展状态的有序化以及耕种方式的日渐科学化,使该区域的景观脆弱度将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1987年和2002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 4.0平台下提取曲阜市1987~2002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信息,利用FRAGSTATS 3.3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研究区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农用地、水域面积减少;斑块数量、密度增加,形状指数降低。这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应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并进行合理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本研究以太原市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内)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技术以及GIS相关技术,对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偏少且各行政区之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杏花岭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最小仅为0.99 km~2,占研究区的2.37%;②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整体较差,仅有不到50%的城市居民能在30 min内通过步行方式到达最近公园;③太原市城市公园绿地整体分布较为均匀,破碎化程度较低,但其景观形状较为规则,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且斑块丰富度密度较低.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太原市合理优化绿地空间结构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孙艳玲  郭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49-7951
选取天津市区及周边的北辰区、西青区、津南区、东丽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年和2001年的30 m分辨率的TM遥感影像,在ArcGIS 9.3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景观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景观总体构成比例变化较大,各类景观组分面积百分比随时间推移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减。耕地面积减少,比例由32.7%降至29.2%,下降了3.5%;绿地面积减少,比例由27.4%降至20.4%;水域面积减少,比例由26.1%降至23.7%;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取代了耕地的优势景观地位,比例由13.8%增至26.8%。②到2001年,研究区景观斑块总数达99 366块,比1993年的52 832块多出近一倍。③城市化水平提高和人为干扰强度增大导致景观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强。通过对天津市城市景观结构动态变化的分析,可更好地认识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各要素的演变趋势,合理规划城市格局和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山东省莱州市为研究对象,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2个层次入手,筛选12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莱州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及整体景观变化;并采用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两大指标进行景观生态安全分析,划分生态安全等级,分析2009—2018年的生态安全趋势.结果表明:莱州市受城市经济建设活动的干扰,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在2009—2018年间发生了一定变化,耕地、园地和林地的生态安全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孙艳玲  郭鹏  马振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441-5442,5479
根据2008年8月IKONOS卫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从斑块组成、类型水平与景观水平分析了天津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天津斑块数目主要以小型斑块为主,面积上以大型斑块为主,绿地斑块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建议调整城市绿地空间结构,降低景观破碎度,加强大中型绿地斑块的建设,提高绿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绿地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基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质与环境,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以洛阳市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技术获取绿地的景观信息,建立了洛阳市绿地信息专题数据库,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从绿地量、绿地规模、连接程度、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洛阳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利用主成分与贡献率乘积的累积值,对不同区域绿地进行景观格局综合评价,将评价指标综合为景观格局、分离度和廊道密度3项指标,由于涧西区的人均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斑块平均面积、景观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为最大;得出涧西区最优,西工区次之,老城区第三,洛龙区第四,瀍河区最差。该方法为绿地景观格局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洛阳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