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壤坡地雨水地表径流及其侵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模拟我国红壤坡地主要利用方式构建的垫面为主导因子,采用径流场实测方法,以4年(1998—2001年)实地观测试验结果为基本依据,探讨了不同雨水年份地表径流特征、径流量和系统侵蚀量;重点解析不同垫面对雨水地表径流及其过程系统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时间分布及其强度)是影响地表径流特征的主导因素;年降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和系统侵蚀量呈正相关。不同垫面地表径流产量有显著性差异,产径流量的排列顺序为:农作区>茶园区>湿地松>甜柿园>柑橘园>退化区>恢复区。雨水径流过程的系统侵蚀有相似的表现。本文在假定雨水年份的基础上,应用不同雨水年份出现的概率指标,还推算出我国南方红壤坡地目前利用状况下雨水产地表径流过程的年均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全C、N、P、K)损失量以及最大开发利用时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损失。提出了“利用坡地集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观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丘缓坡建设对水土流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RUSLE模型对昆明市西山区花红园低丘缓坡项目建设区开展前、后土壤侵蚀量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对项目区建设前、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以及建设后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地表径流、未做土地平整区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建成后项目区总体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保留植被因景观破碎化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建成后坡度5°的区域地表径流主要是沿着道路用地分布以及向道路的两边蔓延。[结论]低丘缓坡项目建设用地建成后的侵蚀类型为极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3.
水文过程中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拟通过控制降雨径流产生的污染来减少非点源污染。[方法]通过分析降雨径流的水文过程、其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及水文模型在该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的减少非点源污染。[结果]降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源头控制,加强地表非点源污染物清除和控制,在坡地上种植植被,可有效减少降雨径流对土地的冲刷和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水文模型的应用使该研究简单化。[结论]研究表明对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控制将有效减少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拟通过控制降雨径流产生的污染来减少非点源污染。[方法]通过分析降雨径流的水文过程、其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及水文模型在该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的减少非点源污染。[结果]降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源头控制,加强地表非点源污染物清除和控制,在坡地上种植植被,可有效减少降雨径流对土地的冲刷和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水文模型的应用使该研究简单化。[结论]研究表明对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控制将有效减少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降雨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调查和模拟降雨试验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降雨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主要是由少数几次大雨或暴雨所引起,大多数的降雨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能够引起水土流失的土壤侵蚀暴雨标准随雨强和历时而异;EI30是较适用的降雨侵蚀力指标,各种降雨特征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降雨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调查和模拟降雨试验试验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降雨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主要是由少数几次大雨或暴雨所引起,大多数的降雨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能够引起水土流失的土壤侵蚀暴雨标准随雨强和历时而异;EI30是较适用的降雨侵蚀力指标,各种降雨特征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紫色土上植被自然恢复过程3个阶段的研究, 总结了遂宁组紫色土的母质侵蚀规律, 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符合降雨-植被-侵蚀耦合的Langbein和Schumm关系, 植被恢复对母质侵蚀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第2阶段比第1阶段径流减少12.06%, 侵蚀减少35.81%;第3阶段比第1阶段径流减少39.61%, 侵蚀减少83.46%;②影响径流与侵蚀的各个因子中, 降雨量是影响最大的因子, 并且随着植被自然恢复进程, 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也逐渐发生变化; ③随着植被的逐步恢复, 对于径流和侵蚀的控制作用逐步增强, 产生地表径流的临界降雨量由第1阶段的13.70 mm, 上升到第2阶段的16.21 mm, 第3阶段已经上升到21.14 mm.  相似文献   

8.
通过紫色土上植被自然恢复过程3个阶段的研究,总结了遂宁组紫色土的母质侵蚀规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符合降雨—植被—侵蚀耦舍的Langbein和Schumm关系,植被恢复对母质侵蚀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第2阶段比第l阶段径流减少12.06%,侵蚀减少35.81%;第3阶段比第1阶段径流减少39。6l%,侵蚀减少83.46%;②影响径流与侵蚀的各个因子中,降雨量是影响最大的因子,并且随着植被自然恢复进程,其他因子的影响作用也逐渐发生变化;③随着植被的逐步恢复,对于径流和侵蚀的控制作用逐步增强,产生地表径流的临界降雨量由第1阶段的13.70mm,L升到第2阶嚣的16.21mm.第3阶段已经上升到21.14mm  相似文献   

9.
杨青 《农业与技术》2022,(24):66-71
以贵州省遵义市浒洋水小流域2016—2019年径流小区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模型模拟以及指数函数分析,基于实测值对研究区水土保持因子值进行估算,分析喀斯特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坡面土壤侵蚀的响应。顺坡耕种的玉米地(1~#径流小区)径流深与土壤流失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降雨量>13mm为侵蚀性临界降雨量,各径流小区都有地表径流产生。6~#径流小区(水保林)对雨滴冲蚀和径流侵蚀的侵蚀敏感性最高,等高耕种玉米农作物(2~#径流小区)的侵蚀敏感性最低。不同的耕作方式也会导致各因子的取值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坡面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6~#水保林种植香樟的径流小区多年平均水土保持因子值最低为0.07,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在降雨一定的前提下,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耕作方式对喀斯特黄壤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有明显效果,也是估算水土保持因子值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定量评价和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流失严重,自然降雨对地面的溅蚀以及形成径流对地表的冲刷是造成区域土壤养分流失、地力退化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番麻、剑麻对干热河谷地区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及其对降雨径流的调控分配机制,设置标准小区监测试验,比较番麻、剑麻和裸地措施对小区土壤侵蚀量及降雨径流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河谷地区坡地径流输出以地表径流为主, 3种处理小区地表径流占总径流量的比例为76.42%~95.78%;番麻、剑麻小区的地表径流与裸地相比分别减少了71.09%、 84.21%, 50 cm处壤中流减少了19.33%、32.77%, 100 cm处壤中流则增加80.26%、 36.84%。拟合方程分析发现,平均雨强对裸地小区的产流影响最大,3种处理小区泥沙含量均与径流深关系最为密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该结论提示,在干热河谷栽种剑麻或番麻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径流的产生,并减少干热河谷坡面土壤的侵蚀,且这种减流减沙效益与剑麻和番麻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降雨径流(地表径流、壤中流和界面流)的分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