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流域内生态受益产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直接补偿.本文以旅游业为例,阐述了旅游业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从补偿、受偿、产业间生态补偿的内容,对旅游业对上游产业补偿的主体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确定旅游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补偿标准.提出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的补偿可以采用资金、实物和福利补偿等形式;并就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文斌  李建强  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62-1663,1673
针对我国在水源地生态补偿方面存在法律、政策上的差异,致使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这一情况,从公共产品产权理论出发,分析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内涵,在详细分析重庆市水源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政策建议。通过对重庆市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有助于加强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有效管理,对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实行居民外迁是解决保护区内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重要措施.要顺利实施自然保护区居民外迁,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居民外迁生态补偿机制.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生态移民补偿标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现状进行了分析,以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居民外迁生态补偿标准及依据,提出了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我国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水源地保护的激励机制,是对当前限制型政策的有益补充。以上海市淀山湖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构建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确定了淀山湖地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对象,建立了生态补偿利益关系分析框架,估算出了淀山湖地区年生态补偿量,最后提出了淀山湖地区生态补偿的途径,对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生态经济建设的有关理论,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提出了延庆县应加快发展以都市型现代农业、都市型新型工业和都市型休闲旅游业为主体的生态产业,同时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实施生态产业与生态文化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建设战略,以此形成县域发展的综合优势,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补偿交易成本高,补偿标准、补偿主体、范围难以确定,补偿方式单一等弊端,以安徽境内秋浦河为例,采用系统研究、模型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系统理论,构建了其生态补偿实施体系.结果表明: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框架,由驱动力、法规保障、管理与运行、监督等子系统构成.政策与社会基础、流域上下游对水质、水流调节的供求关系是生态补偿的驱动力;制定生态补偿法规、成立生态补偿委员会是实施补偿的基础;构建多元融资与支付机制、多元补偿方式机制、协商、调解为主的补偿途经机制、监督机制、科学确定补偿标准等是实施补偿的关键.基于秋浦河流域上游提供的生态服务及保护生态受损的发展成本,估算了2009年实际补偿金额为40553.66万元.秋浦河流域生态补偿有利于协调流域不同群体的环境与经济利益,有利于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可为我国小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叶军红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52-7855
建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该流域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补水不能持续、淀内农村污染加剧以及生态移民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主体功能区、公共物品、福利经济学、财政转移支付、流域治理等理论,提出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主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和受益者,补偿客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生态建设者和受害者,补偿途径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博弈协商型,补偿标准有转移支付、流域上下游补偿、农村环保"征补共治"、生态移民以及跨界断面类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确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地位、生态补偿基金要专款专用、实施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补偿社会治理体系和推动流域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8.
流域生态补偿选择性激励机制——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日益严重的流域生态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流域各利益主体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博弈的结果。基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走出流域生态“囚徒困境”的制度安排。为达到这种集体理性,可以建立流域生态补偿的选择性刺激机制,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出发,借助博弈论这一手段,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时,通过建立上游地区做出生态保护的诱使机制和下游地区主动做出生态补偿的迫使机制,实现流域内的集体理性。  相似文献   

9.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生态补偿制度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出发,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和相关理论入手,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从补偿主体、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三个层面描述了该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浅析了生态补偿制度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急迫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耕地生态补偿是当前加强耕地保护的有效举措,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本研究以苏州市为例,对其实施的耕地生态补偿政策进行剖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移民区发展机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6条假设;在获取201份有效调研数据后,利用AMOS7.0软件对该理论结构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并最终得到了各变量之间的综合作用程度;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急需建设的四条推动机制: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农技推广机制、以产业发展为中心配套可持续发展机制和生产生活与环境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保护森林景观和环境,同时也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有必要建立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让旅游业更多参与生态保护和社区利益保障,实现旅游发展和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的动态平衡。从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概念出发,阐述了构建我国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构建的核心要素,并提出了实施机制的有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为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粮食安全的重要纽带,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国际生态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保障耕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持续供给,是解决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多元化、市场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厘定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利益主体、补偿标准、区域协调内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耕地生态系统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4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功能决定价值。然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主要存在有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体系尚未完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方法较传统,缺乏模型创新;区域补偿协调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此,今后研究中应注重构建"功能识别—供需分析—区域调剂—区内补偿—长效政策"理论分析框架;加强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研究方法及其模型的创新性研究;构建"省—市—县"三个层级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区域协调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环节,对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真正建立一种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激励机制;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还可为绿色GDP核算提供依据。因此依据经济、生态、资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标准建立的发展方向和模式,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协调区域发展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尽管我国在国家、区域、流域等尺度上的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政府单方面决策为主与利益相关参与不够、补偿范围界定方法不科学、生态补偿对象和补偿方式不完善;补偿标准低与确定方法缺乏科学基础;缺乏监督机制和政策效果不明显等方面不足.围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并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与对策:科学确定生态补偿地域范围;明确生态补偿载体与补偿对象;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经济标准核算方法;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措施,以期为建立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过程、补偿标准的确立、生态补偿制度依据以及生态补偿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在标准制定、补偿制度连贯性与持续性、法律制度建立、以及理论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有效的监督制度、健全的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经济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和谐发展两难的科学途径。从政治、经济、自然、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科技创新、环境综合治理、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四化两型"战略下的湖南生态经济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8.
对完善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系统日益完善,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同时也造成了生态资源衰竭和生态危机频繁爆发,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极有必要全面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本文试看从系统的高度考察生态补偿的定义、生态补偿的理论、生态补偿的方式和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等方面.为我国全面建构统一的生态补偿法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荒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为了研究荒漠地区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的补偿机理,通过建立演化博弈分析的复制动态模型,对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各策略的动态演变过程,讨论演化结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博弈方策略的演化方向受对方策略初始状态的影响,并与博弈双方支付矩阵的参数有关,但政府及管理部门是更为重要的主导者,他们的行为与意愿直接决定了均衡解;生态补偿在保证农牧民采取稳定的“保护”策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确定沙区的生态补偿金额、降低沙区的生态保护成本、在监管过程引入奖惩机制和增大监管力度,有助于实现荒漠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频发、水污染和水资源量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应加强京津冀生态共享机制建设,研究出一套合理的生态补偿利益机制.通过生态补偿对生态环境进行共建共享,最终使各方都受益,实现京津冀三省市生态共享、经济互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