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集和分离到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4个当归茎线虫群体,通过形态特征和测量值比较,以贝叶斯法构建ITS-rDNA系统发育树,并用4种内切酶DdeⅠ、HinfⅠ、Tru9Ⅰ(MseⅠ)和SduⅠ 进行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当归茎线虫群体的形态特征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体长略小,雄虫尾长和c(体长/体宽)值略大,雌虫a(体长/尾长)值略大,其他测量值均与腐烂茎线虫模式种一致。通过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茎线虫群体与腐烂茎线虫群体聚为一支,但不能归为目前已知基因型。rDNA-ITS区段PCR-RFLP结果显示,青海省4个群体与已报道的腐烂茎线虫群体酶切结果不一致,且存在明显差异。经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将这4个线虫群体确定为腐烂茎线虫,表明该线虫已在青海省发生与分布。 相似文献
2.
腐烂茎线虫对花生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接种试验表明,侵染甘薯的腐烂茎线虫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该线虫可以侵染花生的根系、果针和荚果,果针受害最重,影响饱果率和荚果重量.不同花生品种对腐烂茎线虫的抗性和症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4.
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分离鉴定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鉴定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生物型,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陕西不同地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分离,对其形态进行观察并测量特征值,通过茎线虫线粒体COⅠ通用引物、ITS区通用引物及A、 B生物型的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地区采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行PCR检测及序列分析,利用MEGA6.0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种群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腐烂茎线虫的生物型为B型,关中地区为A型。形态特征值数据显示雌成虫体长、体宽均大于雄成虫,A型的体长、体宽均大于B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陕北不同地区的B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合阳、兴平的A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聚为一支,与分子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3种茎线虫rDNA区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对来自国内外的10个茎线虫属群体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发现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不同群体间存在基因分化现象。来自山东的2个群体Dell和Dely的酶切图谱与来自其他地区的线虫群体相比明显不同。对甘薯茎线虫的近似种鳞球茎茎线虫(D.dipsaci)以及食菌茎线虫(D.myceliophagus)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ITS-RFLP技术建立的酶切图谱可以很好地将3种茎线虫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7.
花生茎线虫对花生根的趋向、定位及侵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luronic F-127胶体系统接种及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法,研究花生茎线虫对花生根部的趋向、定位及侵染特性.结果表明:花生茎线虫的幼虫及成虫均可侵入花生品种冀油7号根部,但花生根尖部对花生茎线虫无吸引作用;而对照爪哇根结线虫2龄幼虫主要趋向、聚集于根尖伸长区并由此侵入.进一步试验表明,花生茎线虫主要聚集于花生根部的侧根基部处,并从基部侵入.花生根部表面人为切取的微小伤口和橫切根部形成的切面伤口均可吸引花生茎线虫聚集、侵入,但横切伤口处的花生茎线虫数量低于侧根基部和微小伤口处的线虫数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明确在云南省马铃薯产区部分种植地发现的马铃薯孢囊线虫(Globodera spp.)的种类,为制定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观察植株地上部症状及根部为害症状,采集根际土壤和受害根系作为样本并从中分离孢囊线虫,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形态鉴定表明:线虫孢囊和2龄幼虫(the second stage juvenile,J2)的形态特征及测量值与国际报道描述的马铃薯金线虫(G. rostochiensis)一致。分子鉴定表明:该线虫28S rDNA-D2/D3区PCR扩增产物为784 bp,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马铃薯金线虫相似度为99.11%~100.00%;其mtDNA-cox1区扩增产物为447 bp,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的马铃薯金线虫相似度为99.28%~99.3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线虫28S rDNA-D2/D3区序列和mtDNAcox1区序列均以100%的支持率与马铃薯金线虫聚于同一分支。经马铃薯金线虫特异性引物ITS5/PITSr3鉴定,该线虫能扩增出约430 bp的条带,与已报道的马铃薯金线虫一致。【结论】确定...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不同的愈伤组织(胡萝卜、甘薯)及培养温度(15、20、25、30、35℃)下花生茎线虫的繁殖力.结果表明:花生茎线虫在胡萝卜和甘薯的愈伤组织上均能繁殖并完成生活史,但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的繁殖力更强;花生茎线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0~30℃,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线虫的繁殖受到抑制;花生茎线虫6个不同地理种群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的繁殖力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道地中药材纹党(Codonopsis pilosula)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10-6、10-5、10-4、10-3 mol/L Pb2+处理对纹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究Pb2+污染对纹党品质的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b2+对纹党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随着Pb2+浓度的提高,党参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生长及根尖微核和有丝分裂率变化,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的Pb2+处理能够促进叶绿素的形成,高浓度则抑制叶绿素形成;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随Pb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b2+对SOD、POD和CAT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见,生物测定结果大多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党参和黄芪根际土壤水浸液对亚麻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党参和黄芪根际土壤水浸液在0.5、0.25、0.125和0.062 5g·mL-1 4个质量浓度下对亚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草药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受体亚麻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其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亚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低质量浓度时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在高质量浓度时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对亚麻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党参粗多糖的组成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党参粗多糖的组成及其对小鼠主要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为党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党参为试材,提取分离其粗多糖,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制备小鼠(ICR雄性)脾脏B淋巴细胞悬液和纯化的巨噬细胞,分别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和中性红吞噬试验测定党参粗多糖对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党参粗多糖收率为9.7%,单糖组成为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木糖(Xyl)、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半乳糖醛酸(GalA),其物质的量比为102.7∶7.9∶2.2∶1.8∶1.1∶1.0。党参粗多糖能够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当粗多糖质量浓度为400 μg/mL 时,可以显著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党参粗多糖可极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结论】本研究提取党参粗多糖的方法简单,提取的粗多糖可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有望成为新一代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3种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市售化控叶面肥对党参成药期地上部的影响,选用膨根宝(G)、党参奇肥(Q)和甲哌鎓(M)叶面肥,以清水为对照(CK),在党参始花期开始每隔15 d喷施1次,共喷施3次,研究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叶面肥均可抑制党参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抑制效应因叶面肥种类和党参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与CK相比较,叶面肥对党参植株的矮化效应大小依次为G>Q>M,喷施G和Q使党参株高分别显著降低4.3 cm和4.0 cm,藤长分别极显著缩短43.1 cm、30.3 cm,节间长分别缩短5.33 mm和9.98 mm,盛花期花蕾数分别极显著减少51枚和57枚,单果产种量分别极显著减少 79.8%和79.0%。G、Q和M均显著提高了党参叶绿素含量,较CK分别提高23.0%、15.8%和 19.2%。G和Q较CK日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5.4%和19.8%,M对党参地上部抑制作用较小,对光合促进效应也较弱。叶面肥对党参增产效应依次为Q>G>M,喷施G和Q使党参鲜产量分别提高 36.3%和23.2%,浸出物和炔苷含量降低,灰分含量升高,M对党参的增产效应不显著。说明叶面肥对党参生长发育的抑促效应明显,使党参植株矮化,繁殖系数降低,光合特性改善,根部产量提高,但降低了药材品质,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的效应,为了确保中药材品质及生产源头安全性,不提倡在中药材生产上施用,建议通过选育株型优异的新品种和生态有机栽培调控途径提高党参栽培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控效果,选用9种生物杀菌剂,对党参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乙蒜素EC抑菌活性最强,EC50为9.49 μg/mL,其次为1%申嗪霉素SC、3%中生菌素WP,EC50依次为24.49 μg/mL、29.56 μg/mL;10亿cfu/g 哈茨木霉DP、4%小檗碱AS、10%多抗霉素WP的抑菌活性略低,EC50依次为51.01 μg/mL、55.74 μg/mL、498.45 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WP的效果最好,防效为44.72%;其次为80%乙蒜素EC与10亿cfu/g 哈茨木霉DP,防效分别为41.93%和41.78%。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根结线虫种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肃省临洮县胡萝卜上的根结线虫进行鉴定,并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该群体雌虫虫体梨形或柠檬形,乳白色,口针粗壮,中食道球近圆形。雌虫会阴花纹呈卵圆形,背弓较平缓,肛门处有刻点。雄虫虫体细长,尾部钝圆,交合刺针状,成对。2龄幼虫虫体细长,呈蠕虫形,唇区无明显缢缩,口针发达,口针基部球小而圆,尾部透明区明显,尾尖钝圆。利用特异性引物Mh-R/Mh-F扩增得到大小为462 bp的特异性片段,与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一致。基于根结线虫属rDNA ITS和28S-rDNA D2D3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该群体均与北方根结线虫序列聚为一支。将该线虫接种胡萝卜,其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35 d后分离线虫,其形态特征与北方根结线虫相符。综上,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该病原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这是甘肃省首次报道北方根结线虫危害胡萝卜类蔬菜作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采自云南的柚喀木虱 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 & Li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I)条形码片段对采自云南瑞丽和石屏的柚喀木虱样本进行描述,并进行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和结论】经鉴定共得到2种单倍型C1和C2,瑞丽种群的单倍型均为C1,而石屏的种群分化出了2种单倍型C1和C2.分析表明,柚喀木虱的最大序列分歧度特别低,仅为0.16%.此COI片段能很好地区分柚喀木虱与同属的其他几种木虱.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挖掘水稻MYB-MYC基因的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水稻MYB-MYC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并对其系统进化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本研究在水稻中鉴定到17个MYB-MYC基因,根据系统进化树将它们划分为2个亚家族,不同亚组具有特异的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通过对水稻MYB-MYC基因复制事件的分析发现水稻MYB-MYC基因共产生6个基因复制。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水稻MYB-MYC基因在不同组织都存在表达且响应不同非生物胁迫。本试验为水稻MYB-MYC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来源腐烂茎线虫致病性差异,采用盆栽试验,对分离自马铃薯(DXP2、HLJP1 和SXP1)、党参(TCC1)和当归(WYA3和HZA3)的6个群体进行致病性测定。每个群体分别接种马铃薯、甘薯和党参(500 条/盆,3个重复),60 d后统计病情级别和繁殖系数。结果表明,6个群体均可侵染马铃薯,4个群体可侵染甘薯,所有群体均未侵染党参。不同群体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马铃薯线虫群体对甘薯和马铃薯具有较强致病性,党参线虫群体可侵染马铃薯和甘薯,但病情级别和繁殖系数较低。当归线虫群体只侵染马铃薯,且致病性和繁殖系数极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