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硒(Se)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类主要通过植物和动物性食物摄取硒元素,而食物中硒的含量决定于土壤中硒的有效形式以及植物和动物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我国72%的地区都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中,其中29%的地区含硒量小于0.02 mg/kg,属于严重缺硒地区。因此,提高食物中的硒含量十分必要。植物是人体吸收硒最丰富的来源,通过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从而提高人类饮食中的硒含量,对于缓解硒缺乏引起的人类疾病至关重要。硒生物强化是提高植物硒含量的最有效手段,植物硒生物强化技术是食品中硒富集的有效策略。目前,植物硒元素生物强化主要通过农艺管理以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等途径来实现。笔者系统综述了硒的重要性,硒的形态、土壤性质、植物的品种和种类等因素对硒有效性的影响,硒元素的生物强化途径及其应用前景,这可以有助于解决人类及其他动物缺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地区硒元素含量高的背景资源开发利用,以采集的土壤、农作物等样品分析测试获得大量的高质量、高精度的硒数据为主,对其在各类型土壤的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对影响土壤Se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赋存形式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研究其在土壤—农作物的迁移转化特征,评价土壤的硒元素丰缺及研究区产出农产品质量。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南部土壤硒含量为0.504mg·kg-1,表层土壤硒含量高于深层土壤,且不同相态硒含量与总量均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生态环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硒元素在人体中具有抗氧化、排毒、预防癌变、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的功能。硒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很低,通过根系吸收很难达到人体所需的含量。新疆是缺硒的地区,只有通过叶面喷施硒肥来提高水稻籽粒中的含硒量,对补充人体缺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硒元素不断深入的研究,硒在农业生物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硒在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生理代谢功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概述了地球土壤中硒的分布规律、硒与植物和动物的关系,以及预期未来硒的研究和开发走势.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分布特性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江苏省22个典型茶园表层土样和12个剖面土样的全硒含量,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特性、有效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全硒含量在0.10~1.78 mg·kg-1之间,平均为0.50 mg· kg-1,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宜兴地区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88 mg· kg-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0.25 mg· kg-1,但前者土壤硒活化率仅为4.94%,明显低于江苏省平均值9.04%.宜兴地区虽然土壤供硒潜力巨大,但要充分利用富硒土壤开发、生产富硒茶必须提高土壤中硒的活化率和可利用度.土壤有效硒与土壤pH值、CEC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提高土壤pH值等改善土壤环境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茶叶中硒的含量.研究区内硒在表层土壤中的相对含量趋向增加,生物积累大于淋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农业地质调查总体综合评价项目研究基础上,以松嫩平原南部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区为研究对象,面积约8.29km~2,采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典型农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及对应根系土壤样品,进行硒元素的测试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研究,查明研究区内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硒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南部表层土壤中硒含量为0.204mg·kg~(-1),达到了中等程度,在全国硒的地球化学分带中,处于低硒带分布区。大豆中硒元素的平均含量较高,反映大豆对土壤中硒元素的利用程度较高。玉米中硒平均含量最低,反应玉米对硒元素的吸收利用程度较差。松嫩平原南部地区居民硒摄入量处于极低水平,93%的居民硒摄入水平处于安全线以下,约53.5%人群处于缺硒状态。  相似文献   

7.
泰来县耕地土壤硒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耕地中土壤硒的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选取黑龙江省产粮大县泰来县为研究区,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数据基础,采用多元统计、地统计和普通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分析泰来县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泰来县耕地表、深层土壤硒含量均值分别为0.155和0.056mg/kg,都低于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水田硒元素含量均值在表、深层土壤中都高于旱地;2)土壤硒含量除受成土母质的影响外,还与土壤有机碳、总氮、Fe_2O_3与Al_2O_3含量以及pH等有关;3)表层土壤硒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根据土壤硒含量分布状况,富硒地区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2%,研究区中部的六三一分厂、丰收村、六三良种场、河北村、六三二分厂、新建村、双山村、解放村和永发村等村耕地土壤硒含量较高,地累积指数表明土壤中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在研究区基本上不存在污染,可以在这些区域发展富硒农产品,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蔬菜中硒累积量及硒生物富集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不同蔬菜和蔬菜采集地土壤中的硒含量,研究不同蔬菜对硒元素的生物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的硒累积量具有很大差异,葱蒜类蔬菜中硒的累积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不同类型蔬菜中硒累积量的顺序为:葱蒜类>叶菜类>豆类>茄果类.同一类型中不同种类蔬菜的硒累积量也有一定差异.对于不同类型蔬菜的生物富集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蔬菜对土壤中硒的生物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葱蒜类>豆类>叶菜类>茄果类.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开阳县土壤硒含量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省开阳县禾丰乡和冯三镇典型土壤为对象,采用环境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区土壤中硒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含量范围在0.46~2.31mg/kg,均值为1.42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0.29mg/kg,多数土壤达到富硒、高硒水平;硒含量在水平方向上在不同地层、同一地层的不同采样点及同一采样点的不同部位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土壤剖面上总体趋势是硒元素多富集于表层土壤中;开阳地区富硒岩层和广泛出露含硒量高的石煤层,是开阳地区存在富硒土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贵州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潜力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硒元素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已开展30多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硒作为有益的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总结了影响土壤硒元素聚集的因素,主要有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类型和质地、土壤p H值和Eh、地形地貌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影响土壤硒聚集因素的权重不同;并对贵州地区农作物富硒现状进行了概述,形成了以开阳县为代表的富硒大米、菜籽油等数十个农产品和凤冈富硒茶;同时结合贵州地质背景和土壤养分等因素对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潜力进行综合分析,贵州分布广泛的富硒岩层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硒元素的吸附和固定,富硒土壤分布较广,为发展天然富硒等特色农产品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