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普及科学灭鼠技术,持续创新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方式,贵州省余庆县于2022—2023年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的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培训方式,举办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2间。此次共培训农民学员60人,训前学员测试题正确率为76.50%,训后学员测试题正确率为93.83%,正确率提高了17.33个百分点;学员优秀、良好评价达100%,其中优秀评价占99.33%,良好评价占0.67%,无较差评价;“是”的质量控制指标占88.10%,“否”的质量控制指标占19.90%。整体来看,此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效果明显,满意度高,培训得到学员的充分认可。这表明举办农民田间学校,是促使科学灭鼠技术进村入户、下田落地较为有效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贵州省农区鼠害防治人才培养,增加农民田间学校(FFS)师资力量,不断提升鼠害防治团队成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鼠情监测与防治技术水平.2020年9月,在余庆县举办了贵州省农区鼠害绿色防控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TOT),培训采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导的参与式、互动式培训方式进行,训后30名学员测试平均成...  相似文献   

3.
2018—2019年在贵州省余庆县松烟镇共举办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FFS)3间,培训农民学员91人,以学员为中心,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导的参与式、互动式、成人非正规教育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后学员鼠害防控意识及灭鼠技能均有了明显提高,测试题总体正确率由训前的74.51%提高到训后的89.67%,正确率提高了15.16%;学员总体满意率达100%,其中非常满意率为98.67%,满意率为1.33%,无不满意评价;农民田间学校质量控制指标总体执行良好,"是"的质量控制指标占总质量控制指标的91.27%,"否"的质量控制指标占8.73%。农民田间学校创新的培训模式,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和认可,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鼠害防治工作,加大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田间学校普及率。  相似文献   

4.
为推广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构建一支新型农民科学灭鼠队伍,贵州省岑巩县于2018—2021年开设了4间农民田间学校,培养学员120人。参训后,农民学员在鼠害防控意识、传统防控技术、新型防控技术、农业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测试正确率分别提升了40.14个百分点、39.79个百分点、35.14个百分点、35.00个百分点,正确率整体提升幅度达38个百分点。同时,学员的灭鼠能力和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提升,岑巩县基本建成了农区新型灭鼠团队,周边鼠害发生程度明显减轻,鼠害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普及科学灭鼠技术,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创新培训方式开展鼠害防治技术培训。2020-2022年,关岭自治县举办农区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3间,培训学员90人,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成效:学员培训后对鼠害防治知识的测试正确率比培训前提高了19.45%;农民田间学校质量控制指标中“是”的指标共116项,占比为92.06%;学员的综合素质和鼠害防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学员参与培训总体满意率为100%。同时,根据关岭自治县农区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过程与成效,提出整合项目培训资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培训学员遴选,确保学员素质;合理确定培训地点,制订培训方案;加强学员后续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等建议,以保障农区鼠害防治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顺利开展,并为其他农村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鼠害绿色防控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提供参考,2018—2021年在贵州省瓮安县平定营镇梭罗村、三合村、平定营社区、岚关乡茶海村通过采用参与互动式、趣味启发式的培训方式举办4间鼠害绿色防控农民田间学校培训。通过培训,学员既收获农区害鼠基础知识、绿色防控技术理论及技能,又提高了农业环保意识、交流表达及团队互助协作能力。鼠害防控意识、鼠害传统防控技术掌握、鼠害新型防控技术了解、农业环保意识4类测试题培训前正确率为64.17%~86.67%,培训后正确率比培训前提高5.27~30.00百分点。平定营镇梭罗村、三合村、平定营社区、岚关乡茶海村4间农民田间学校学员测试题培训前正确率为67.00%~85.33%,培训后正确率为84.67%~97.67%,正确率提高11.00~24.66百分点。在培训后学员满意度测评中,所有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授课老师、组织情况、项目成果指导农户情况均表现为满意和非常满意,无不满意评价。其中,满意人次占0.83%~5.83%;非常满意人次占94.17%~99.17%。4间农民田间培训学校学员均对培训表现为满意和非常满意,均无不满意评价。其中满意人次占3%~7%,非常...  相似文献   

7.
"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农民素质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通过在青铜峡市邵岗乡甘城子村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步增加,积极参与到GEF项目的实施中,在当地农民的配合下GEF项目所体现的效益十分显著,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对临近的大沟村、玉西村及周边村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广鼠害控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工作方式,体现辅导员的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农村灭鼠技术能手。2018年9—10月,在贵州省都匀市良亩村开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贵州省鼠害控制项目(TCP/CPR/3608)都匀市墨冲镇良亩村农民田间学校(FFS)"1间,培训学员30人,出勤率100%,平均年龄44.5岁,女性占73.3%,学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3%。通过培训后测试,学员对鼠害控制技术水平提高了30.7%,农民田间学校培训采取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学习氛围活跃,学员易接受。通过对培训方式方法、辅导员能力以及培训内容等满意度测评,优项选择率达到99.3%;通过对质量控制指标能力检测优项达87.5%,效果良好,值得在全市农业技术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田间学校(FFS)是一种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以农民为中心,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农技推广方式。参与式课程表的设置可以使辅导员了解农民还缺乏哪些方面的信息资料,针对问题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10.
农民田间学校效果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15年以来的农民田间学校效果研究,并将主要观点划分为4类。同时,指出了这些观点存在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1.
对1984~2013年贵州省各级植保植检站植保人员在农区鼠害研究方面获得的各级科技成果奖励、发表的论文及其引文和被引用情况、出版著作图书、制订标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先后有137人185人次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30项,省(部)级奖励7项,市(州、厅)级奖励23项;有159人592人次在国内31种期刊上发表论文196篇,年均发表论文6.53篇;有引文论文占总论文数的60.20%,共有引文1343篇,平均引文量6.85篇;被引用论文占总论文数的66.84%,共被引用次数711次,平均被引次数3.63次。有13人30人次参与编著出版鼠害著作及科普图书13部144万字;有10人33人次参与制订贵州省地方标准6项,国家农业行业标准2项。全省农区鼠害研究水平发展不平衡,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贵州省5种优势鼠种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农区鼠害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地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市、黔东南州、贵阳市、黔南州4个市(州)。据此针对贵州省未来农区鼠害研究和灭鼠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桂林市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情况及培训效果,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810-12811
介绍了我国农民田间学校发展阶段,分析了农民田间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政策支持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本土化不足,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保障,加强示范带动、扩大社会影响,总结各地经验、规范办校标准,加大师资培训范围、丰富师资培训形式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介绍"农民田间学校"的原理、特点及在天津市的开办情况,探讨了该培训模式在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1—2011年贵州省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以及就业角度,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应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概括分析安徽省安庆市农村劳务输出情况及当前劳务输出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指出农广校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势在必行,并提出其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烟田杂草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州省烟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为烟田杂草防除提供基础资料,于2011年和2012年对贵州省主要烤烟产区进行了杂草调查,共鉴定出杂草191种,隶属于43科132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单子叶植物7科26属37种,双子叶植物35科105属152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比例高达90%以上,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劳动力从走上生产劳动以后,就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这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如何以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为契机,实现农民终身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