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采用野外随机取样与室内分离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年5月对连续8a不同强度放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无牧)条件下围栏草地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变化与放牧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地下生物量总量总体上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无牧、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条件下分别为965.6 g·m-2、874.0 g·m-2、701.9g·m-2和785.8 g·m-2,其中无牧和中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植被类型和结构发生改变,造成重度放牧地下生物量高于中度放牧处理.各放牧条件下,活生物量与死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比例不同,其中活生物量所占比例在轻度放牧处理下最高,为19.49%,无牧条件下最低,仅为12.86%.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0cm~30cm,占总量的80%以上,各层生物量随取样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呈"T"型分布.从地下生物量积累角度考虑,放牧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物根系的生长,表现为放牧处理间的地下活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高于无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北部山杨林、白桦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植被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植被正向演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随植被正向演替而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山杨>白桦>油松>辽东栎;土壤含水量对树枝和树干生物量的影响较大,立地条件致使各林分地上生物量发生明显变化;在林龄差距不大的条件下各林分平均单株生物量的大小关系为辽东栎>白桦>山杨>油松。  相似文献   

3.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张家河、麻地沟流域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枯落物量随立地条件的变化趋势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数表现为阴梁峁坡>阴沟坡>峁顶>阳梁峁坡>阳沟坡,Margalef指数表现为阴梁峁坡>阴沟坡>阳沟坡>阳梁峁坡>峁顶,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指数在阳坡由坡下到坡上呈减少趋势,在阴坡由坡下到坡上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阳沟坡>阴沟坡>阳梁峁坡>阴梁峁坡>峁顶,不同立地条件的差异不显著;枯落物量表现为阳沟坡>阳梁峁坡>峁顶>阴梁峁坡>阴沟坡,阳沟坡分别与阴梁峁坡、阴沟坡差异显著;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枯落物量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半荒漠风沙区人工柠条群落生物量动态及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柠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探讨了不同龄级柠条人工群落生物量的季节性动态,建立了生物量动态模型.调查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柠条群落是毛乌素沙地西南部半荒漠风沙区较稳定的人工固沙植物群落.确定平茬萌芽更新是柠条群落更新的主要途径,可提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平茬最佳年龄为4 a生.采用半定位方法测定了柠条丛生物量(鲜重)可食与不可食部分之比及生物量的干鲜比及其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强度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截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对牧草的影响有两种相反的作用,既有降低生长的机制如减少光合面积,同时,也有促进生长的机制.本实验通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地上、地下碳密度的研究,探讨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碳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决定草地碳密度的两个值(生物量和含碳量)中,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的生物量来改变草地的碳密度;在对照区和各个放牧区中,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含碳量的值差异不显著(P>0.05),植被含碳量的值比较稳定,基本不受放牧干扰;轻度放牧可增加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而中度和重度放牧使之减少;轻度、中度、重度放牧都使植被地下部分生物量减小.综合放牧对植被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密度的影响,得出各个放牧区的植被总碳密度均低于对照区,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碳密度减少.  相似文献   

6.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物种组成与生物量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群落E)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获法研究了群落E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和生物量分配特征,并与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群落F)相比较,结果表明:群落E中科、属、种丰富度、草本层总生物量均显著低于群落F。群落E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草本及灌木物种生物量也均显著低于群落F,并且2种群落生物量均主要分布于地上及草本植物;群落E生物量主要分布于针刺悬钩子(Rubus pungens)、掌裂蟹甲草(Cacalia palmatisec-ta)和宽翅香青(Anaphalis latialata)3个物种,而群落F生物量主要分布于短尾铁线莲(Clematisbrevicaudata)、针刺悬钩子和长果升麻(Souliea vaginata)3个物种。研究表明,土壤是地震干扰后群落恢复速度及生物量大小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优势种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种群、冷蒿(Artemisia frigida)种群、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种群在中小尺度不同方向的盖度空间分布的类型及其空间变异.结果表明:各优势种种群在中小尺度均呈聚集分布.相同尺度不同方向、相同方向不同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明显.相同尺度种群格局的各向异性比也存在差异.小尺度种群格局的变化主要受放牧和种群的繁殖特性影响,在大尺度不同方向的种群空间格局比较中,地形因素、地貌、土壤异质性等成为影响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奇台县满营湖区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内37个样方调查资料,利用改进的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测定了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叉毛蓬群落在研究区内稳定性最高,是演替的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城市近郊构树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为同类型的次生林群落研究提供参考思路。【方法】以构树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典型地段设置20个10m×10m样方,结合物种组成结构、区系特征、Raunkiaer频度定律、物种多度累计分布、垂直结构图谱及重要值等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2 000m2的取样大小是合适的,能够反映出该区域构树群落的基本特征;2构树群落内现有物种51种,隶属于29科45属,组成结构上松散,没有突出的优势科或优势种;3属的区系特征表明,该群落的温带分布类型略多于热带分布类型,具有一定的过渡特征,与该群落的分布地区相一致;4 Raunkiaer频度定律在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上表现为A>B>C>D>E;5该群落垂直结构简单,乔木层以7m以上的物种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以构树为主要建群种;6重要值数值显示,构树在乔木层占有绝对优势(51.83%),灌木层以野蔷薇(23.63%)占有较大的优势。【结论】构树群落是一种不稳定的过渡植被类型,有被演替取代的可能;同时,构树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又极强,对当地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的贡献,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区乌冈栎群落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吴征镒等的种子植物科属分布类型区系分析方法,对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福建省绍武市将石地区、浙江省开化县、广东省仁化县、湖南省沅陵县、贵州省荔波县)的5个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异同并存,与其他地区的区系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从科属分布类型来看,各地乌冈栎群落植物区系的热带性...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子午岭群落演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刘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50-5551,5598
分析子午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山杨林、白桦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的生境和植被群落特征,研究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土壤水分、容重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缓慢的演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和林分的正向演替呈现负相关,即:山杨>白桦>油松>辽东栎;演替导致群落的生境发生改变和剧烈的种间竞争,物种丰富度明显减少,各林分物种数和个体数目的大小关系为:山杨>白桦>油松>辽东栎;土体构型逐步得到改善;立地条件和扰动致使各林分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林龄差距不大的条件下各林分平均单株生物量的大小关系为:辽东栎>白桦>山杨>油松。该研究揭示了森林群落自然演替的规律,对森林群落的经营管理和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和生态环境重建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草群的成分、结构、现存量等诸多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影响至深的土壤状况和家畜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综合次上二方面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该类型草地合理永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林群落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祁连山不同平均林龄下青海云杉群落生物量,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平均生物量为242.98t/hm~2,其中乔木层占89.47%,下木层占0.51%,地被物层占10.02%,年凋落物量为2165.6kg/hm~2,并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不同受损阶段群落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川县苏保河和魏家沟流域4种植被类型(灾后恢复草地、受损林地、裸地、未受损林地)群落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受损阶段群落在物种组成、物种数量、群落分层等方面差异显著;灾后恢复草地草本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 Wienner指数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则以裸地最大;灌木层及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均以未受损林地最大;总体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未受损林地受损林地灾后恢复草地裸地。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地震灾区植物生长条件严重衰退,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采用人工辅助方式,增大其物种多样性及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选取6个游憩点进行植被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调查,其中包括4条游径、1个烧烤场和1处游客休息地。结果表明:游憩活动会对生态旅游区植被的群落及生物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同一水平距离带上,活地被物层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出现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的规律;草本层植被的生物量(x)与其盖度(y)正相关,并可用经验方程y=5.0392x 8.8824来表示。图1表3参14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收获法和维量分析法相结合,对昆明地区元江栲萌生灌木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着重对群落主要优势种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径级分布、枝叶器官分布、群落的层次分布和植物种类生物量分布规律等的研究。其结果如下;1.元江栲萌生灌木群落优势种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为24.56吨/公顷。其径级分布规律是;径级小的萌枝数量较多,生物量较小;径级大的萌枝数量较少,但生物量较大,而且占绝对优势。其器官生物量的分布规律为;随着林木的发育,叶、枝比越来越小,并且叶的生物量渐趋一定值,而萌枝木质部分的生物量不断增加。2.元江栲萌生灌木群落地上部分的总生物量为31吨/公顷,总生物量的层次分布规律是;灌木Ⅰ层即由优势种形成的层的生物量占绝对优势,而灌木Ⅱ层和草木层的生物量都很小。3.同一类型萌生灌木群落,只要其年龄相近,结构相似,种类组成相似,就可以用同一种模式来推算它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以农田为对照,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所形成的植物群落对退耕地土壤水分、有机碳、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及其垂直分布特征和退耕地植物的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中,0~1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为6.9%~14.1%,撂荒地和苜蓿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柠条林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0~20cm表层土壤中,有机碳、碳密度和全氮含量较20~100cm变化大;在0~100cm土层,与农田、撂荒地和苜蓿地相比,沙棘和柠条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不同退耕地植物生物量(地上和地下)差异显著,呈现柠条>沙棘>苜蓿>撂荒地>农田的变化趋势。表明退耕过程中草本的恢复对保持土壤深层水分含量有促进作用,而灌木的恢复对保持和增加土壤表层养分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祁连山不同类型条件下的祁连圆柏群落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祁连圆柏群落生物量为231.20t/hm2,其中乔木层占98.34%,灌木层占1.60%,草本层占0.06%;祁连圆群落年净生长量为4.41t/hm2,其中乔木层为3.96t/hm2,占89.80%,灌木层占7.25%,草本层占2.95%;群落营养元素积累量总计为3633.81kg/hm2,其中Ca、N、K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4.27%、19.55%和11.05%,Zn所占比例最小,仅为0.03%。  相似文献   

19.
滇中高原桤木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云南省会泽县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人工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桤木人工林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林下灌草恢复快,生物多样性高,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与水源涵养功能。桤木各部位的生物量依次为干>根>枝>皮>叶,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量的96.14%;从桤木林分各层的生物量来看,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84.93%,其次为枯落物层和草本层,灌木层较少。在分析桤木生物量基础上建立了桤木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表5参16  相似文献   

20.
北京绿化隔离地区鸟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于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样线或样方法对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3种绿地体系中21个样地内鸟类群落、节肢动物种类多样性与绿地植被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1种、节肢动物278种、植物269种. 通过对不同绿地体系内鸟类群落与节肢动物种类多样性、植被结构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城市绿地植被与节肢动物群落对城市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鸟类种类及其多样性与栖息地多样性、植物种类、绿化面积或绿化宽度以及节肢动物种类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鸟类密度与公园水域面积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由于植被组成、绿化面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功能的绿地体系内鸟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