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毛竹黑叶蜂是竹子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取食竹叶。观察发现,危害指数大于60时,明显影响下度新竹质量,眉围平均下降6.7%~12.9%.用2.5%溴氰菊酯(5000倍)、25%菊乐合酯(3000倍)和40%敌敌畏(2000倍)农药喷杀幼虫,杀虫率分别可达95.7%,91.7%和100%;用50%甲胺磷原液(1.5ml/株)进行竹腔注射,杀虫率也可达98.7%.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以后,能控制新竹眉围的下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毛竹黑叶蜂Eutom ostethus nigritus xiao,主要危害毛竹,其次是刚竹\淡竹。1年发生1代或2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变为预蛹越冬,翌年6月成虫羽化、产卵,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入土结茧越冬,其中部分于8月中下旬化蛹发生2代,幼虫于10月中下旬老熟下竹入土结茧越冬。防治以烟剂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4.
毛竹黑叶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控制毛竹黑叶蜂的为害,选用20%杀灭菊酯、2.5%天王星,25%灭扫利以及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几种药剂稀释成不同浓度,采用正交拉丁方设计对毛竹黑叶蜂进行化学、微生物防治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几种药剂种类、药剂浓度对毛竹黑叶蜂防治效果均有极显著影响.20%杀灭菊酯3000~6000倍液、2.5%天王星1000~2000倍液、苏云金杆菌1亿个孢子/ML、白僵菌10亿个孢子/ML防效较佳.农药、微生物杀虫剂对比试验中,农药防效优于微生物杀虫剂,但后者次年林间害虫自然发病率高于前者,林间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3块样方690个样点资料的分析表明,海拔的变化对落叶松叶蜂种群密度、生态型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按海拔变化可划分为三种生态类型,在每种生态型之中种群密度、分布型呈规律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种群密度与海拔高度间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松黄叶蜂卵,幼虫油松叶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幼虫的种群动态,根据松黄叶蜂各虫期,虫态林间存活率和死亡率调查,推算出松黄叶蜂自然种群消减动态,提出了黄叶蜂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松黄叶蜂卵、幼虫在油松针叶上的数量变动规律和幼虫的种群动态 ;根据松黄叶蜂各虫期、虫态林间存活率和死亡率调查 ,推算出松黄叶蜂自然种群消减动态 ,提出了松黄叶蜂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落叶松叶蜂卵期的种群数量动态,以卵梢占新梢总量的百分率作为其种群数量的指标值,给出了以种群趋势指数法、灰色预测法建立的发生量经验预测模型。同时据有效积温、及物候建立了发生期预测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陈冲  董文渊  郑进烜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186-187,191
为生态竹林建设的管理管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吸附甲烯蓝法对海子坪天然毛竹根系吸收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分株年龄与根系的吸收能力存在密切关系,壮龄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根系吸收能力最强,幼龄最弱;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根系具有密度大、体积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叶蜂的空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并在海拔1550~2500m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类型,据此分别建立了防治指标值及序贯抽样式,为检验防治效果,确定防治方式及必要的抽样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毛竹种源新竹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测定分析 9个毛竹种源新竹叶绿素含量年变化 ,结果表明 :叶绿素A、B及总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各组分含量在一年中都呈“低—高—低”变化趋势 ;其中 ,福建龙海种源叶绿素含量最高 ,江西上饶种源最低 ,不同种源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各种源叶绿素a/b值呈现北带 >中带 >南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叶绿素A、B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含量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 3个种源带 10个毛竹种源 3年竹鞭生长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源单鞭长生长以南带和中带种源优于北带种源 ;总鞭长、各年度累积长、岔鞭数、鞭径、1m鞭节数等指标在各种源中存在一定的波动 ,但总体上中带种源竹鞭质量优于北带种源 ,而南带种源竹鞭最差 ,较不利于新造竹林地下郁闭  相似文献   

13.
毛竹经营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毛竹 (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进展 ,包括栽培类型、经营模式、林分结构 (立竹度、年龄结构、树种组成、鞭系结构等 )、土壤管理、施肥、综合改制及采伐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密度为 2 2 5株 /hm2 ,375株 /hm2 ,6 0 0株 /hm2 的 3种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裸地种竹和原近熟杉木林 (现杉木已采伐 )套种毛竹等 5种林分的成活率、新竹及竹鞭生长指标分析研究表明 :各种经营模式中 ,杉木近熟林套种有利于提高毛竹成活率及长竹率 ,但发笋长竹数以裸地种竹为最多 ;新竹的生长以原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的林分为最好 ,其次是杉木密度为 2 2 5株 /hm2 ,375株 /hm2 的近熟杉木林、裸地种竹和杉木密度为 6 0 0株 /hm2 的林分 ;单根竹鞭长和鞭节长有随林分郁闭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而总鞭长、竹鞭数及竹鞭断梢率则相反 ;鞭深的分布变化不很明显 ,但有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变浅的趋势 ;从更新杉木林分看 ,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以杉木密度为 2 2 5株 /hm2 的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善竹材表面润湿性。[方法]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冷等离子体分别处理毛竹和巨龙竹表面,研究处理对2种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经DBD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毛竹和巨龙竹表面润湿性均得到明显改善;DBD冷等离子体处理毛竹的最优工艺为处理功率5 k W,处理7次;DBD冷等离子体处理巨龙竹的最优工艺为处理功率4 k W,处理3次。[结论]DBD冷等离子体处理能明显改善2种竹材表面润湿性。  相似文献   

16.
将毛竹进行漂白和炭化处理,分别对原竹、漂白竹和炭化竹进行酚醛树脂浸渍试验,观察浸渍前其结构特征,测定浸渍质量,分析经过不同处理后毛竹材对酚醛树脂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炭化处理的竹片对酚醛树脂的渗透性能显著提高,竹片厚度越薄,其渗透性能越好。分析比较毛竹浸渍前后的结构差异,探索竹材对酚醛树脂的渗透机理,为竹质特种胶合板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氧冷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对毛竹的竹青、竹肉和竹黄分别进行表面处理,利用液滴法测定等离子体处理前后酚醛树脂胶(PF)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等离子体处理竹材表面化学组分,探究等离子体处理改善竹材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竹肉的润湿性最好,竹黄和竹青较差,经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其平衡接触角分别下降43.59%、48.32%和61.15%;氧冷等离子体处理会刻蚀竹材表面,提高了其比表面积,明显改善其表面润湿性;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在竹材表面引入大量自由基,生成O-H、C=O和C-O等含氧极性官能团,使其表面润湿性提高;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可有效提高竹材表面的润湿性,为竹材涂饰、浸胶等后期加工提供有效改性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源毛竹叶表叶绿素浓度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 9个毛竹种源叶表叶绿素 a、b及总量浓度的分析 ,结果表明各种源叶表叶绿素 a浓度和总浓度都以北带 >南带 >中带 ,而叶绿素 b的浓度为南带 >北带 >中带 ,不同种源叶表叶绿素浓度达到高峰值的时间不同 ;各月份叶表叶绿素 a/b的比值变化与叶绿素各组分浓度的变化相反 ,总体上呈现出“高 -低 -高”的变化趋势 .叶表叶绿素浓度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率、枝条含水率、胸径等因子相关显著 ,叶表叶绿素 a/b与种源的经度显著相关 ,叶表叶绿素各组分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营养液对毛竹叶绿体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施用毛竹营养液 1 a后的 5个年度的毛竹叶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发现其细胞中叶绿体的个数、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淀粉粒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多 ,此外细胞中的线粒体、微体、核糖体和细胞内含物等也明显增加 ,从而加强毛竹的光合作用 ,促进毛竹的生长 .实验结果还表明叶绿体中淀粉粒的积累并不影响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