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次寒潮大风沙尘天气预报得失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角度较全面分析了2010年3月19~20日出现在宁夏固原市一次无降水寒潮大风沙尘天气过程的预报得失情况。结果表明,该寒潮大风沙尘天气是北方小冷槽高速东移南压发展、地面冷锋和冷高压高速移动过境所致,数值预报对500 hPa槽线和地面强气压梯度锋区预报准确,对降温幅度预报基本准确;WRF地面大风区预报较准确。但各类数值预报在温度、湿度、风等要素预报上的误差影响预报判断。特殊的地形温度差异、潮前高温以及锋后干照天气对精确预报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开展海南洋浦港预报气象服务,利用智能网格10 m风场预报产品对2018年3月8日至2020年3月8日,每日12时(世界时)起报的智能网格10 m阵风产品逐3、6、12、24、48、72 h在洋浦港的适用性进行评估,通过最临近插值法将格点预报插值到洋浦港海岛自动站,并采用不同误差分析方法,将格点预报与同期自动站观测实况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时效、不同风力条件下,智能网格对6级及以下阵风预报效果最好;风速大于6级时,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准确率呈递减趋势,风力等级越大漏报率越高,可信度需进一步验证。不同天气型、不同时效,预报值与自动站实况数据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台风影响下,风力等级预报准确率最高,冷空气影响次之,热对流天气很难捕捉,且随着时效增大,准确率越低,很难预测。另外,随着阵风等级增大,预报值存在较多的漏报,尤其是7级及以上大风有低估的效果,其中很难预测热对流天气造成的大风。  相似文献   

3.
2017年5月2日,甘肃酒泉市出现大风天气,肃州区瞬间风力达到29.5m/s,突破了历史极值。为了更好地分析此次过程的成因,该文对该次过程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大风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分析表明:乌山脊强烈发展,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经新疆进入河西走廊,形成这次大风天气过程。冷锋过境,锋后较大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酒泉东部地区出现大风天气。高空冷空气经阶梯槽逐级补充南下,在冷锋后形成副冷锋。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加之大气下沉运动使有效位能转化为动能,及动量下传作用,出现了突破历史极值的大风。  相似文献   

4.
徐腊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202-205
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数值预报等方面,对2015年9月13日石河子发生的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升温快、空气土壤干燥,北方冷空气快速南下,风力达6级以上;K指数增幅大,SI指数梯度明显,大气层结不稳定;气压梯度大、有深厚强盛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冷平流,这些条件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ECMWF模式对于大风沙尘暴天气具有更好的指示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金州地区是设施农业发展应用较广泛的地区,2013年3月9日金州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设施农业损失严重。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天气学原理对本次金州地区致灾大风降温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高空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变压造成的气压梯度风是这次地面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强盛的高压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其前缘下沉气流及由强变压梯度造成的变压风共同作用导致金州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昌图县受地形狭管效应影响,春季大风天数较多,风速很大,最大风速达到过31m/s,大风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分析研究春季大风形成原因,准确预报灾害性大风天气,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对降低气象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5年5月31日大风天气过程分析得出,南高北低气压形势是昌图县西南大风的基本形势,在低气压与高气压之间,气压梯度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就越大。在昌图县上空1500米左右,如果风速很大,经过动量下传,也会加大地面的风速。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等资料,对玉树地区12月底出现的2次大范围大风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风速>20 m/s,300 h Pa风速≥50 m/s;地面上出现较强的冷高压,冷高压底部(玉树地区)的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强;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高低层均为弱辐合,同时相对湿度明显<20%,有利于玉树地区大风天气的产生,对于未来12 h的大风预报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28日我国各地及海区出现了大幅度降温、降水和大风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冷空气过程影响北部湾出现大风的气象学机制,由海上油气平台自动观测站的测风资料得出中路冷空气影响北部湾的经验公式:最大阵风=成都气压-涠洲气压+四川正变压,为以后相类似冷空气路径提供了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4年10月10~12日,酒泉市出现了大幅度降温大风天气。从成因分析:这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是由于北方冷空气不断堆积产生强的气压梯度风,由北部强大的冷高压所造成的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力形成[1]。500hPa前期受极涡分裂影响,在乌拉尔山形成一低涡中心,由于贝加尔湖北侧阻塞高压影响,该低涡稳定少动,新地岛附近洋面冷空气北下堆积,后期阻塞高压崩溃,系统开始快速东移影响该地区,导致这次降温吹风天气。该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重点分析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成因及影响系统,并对秋季出现强风、低温、降水等天气的预报着眼点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石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54-5558
[目的]分析一次渤海气旋引发的大风成因。[方法]选取烟台浮标站和纪姆岛自动站作为实况参照资料,对2010年4月26~27日发生在烟台的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此次大风天气是由于高空强冷空气入侵,促使地面低压快速发展加深为渤海气旋造成的,而高空风动量下传作用使地面风速加大。天气在线和烟台Grapes模式在此次大风预报过程中,对大风的量级、风向以及影响系统预报基本准确,尤其是对10m风场预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此类大风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常规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不稳定能量、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09年6月5日安徽省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此类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高空呈前倾槽形势且高低空具有强的垂直温度梯度,强大东北冷涡后部,贝湖阻高崩溃带来强冷空气南下;850100 h Pa呈一致的西北偏北干冷气流,河套东部上空925 h Pa存在切变线;地面能量积累明显且有2条明显复合线。高低空完美配合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强度强、范围广、移速快、危害大。山东、江苏境内海风锋导致的地面复合线对强对流可能有触发和加强作用;前期东北冷涡活跃和华东持续高温为强对流发生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分析合肥站雷达图发现,0.5°仰角反射率因子图上阵风锋出现时间与经过区域对应地面大风发生时间和发生地区有很好的指示,能提前2030min发布大风预警。  相似文献   

12.
利用美国每天4次发布的NCEP10mU、V风资料和舟山各港口海岛自动气象站网的每小时最大风和极大风资料,将30°N附近各经度上NCEP的风速资料在一定假设下订正到海面状态,并非线性地内插到站点位置,合成后与自动气象站资料在16个方位上进行对比,分别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式。在取得一个样本的时段内(3h),其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各有一个NCEP10m风资料预报值,将这两个预报值分别与自动气象站资料建立一个关系式,使得3h内的风有两个预报方程,预报时可以得到两个预报值。将此两个预报值进行最简单的集合得到集合预报值,试报结果表明用此方法预报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金巍  曲岩  陈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94-6895
利用2008年11月1目的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辽宁省营口地区的渤海北部海面由西南风5级转偏北风7级的过程。结果表明:11月1日8:00地面的南高北低的形势场和较大的气压梯度配置是11月1日中午营口地区的渤海北部海面(团山测站)产生西南风5级、瞬时最大风速达13.9m/s的7级阵风的主要天气形势;11月1日傍晚营口地区处于地面冷锋东移南压过境冷平流冲击处,冲击带来的强烈大风以及气压梯度异常递增导致在20:00前后营口地区的渤海北部海面出现7级偏北大风;这是典型的渤海北大风个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WRF模式的短期风速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清  刘春生  张弛  王庆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39-3541,3615
使用WRF模式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的风速进行预报研究,并与测风塔70 m实测风速比较,分析模式的预报性能和误差大小。结果表明,测风塔实测年平均风速5.0 m/s,预报年平均风速为6.1 m/s,相关系数高达0.71,WRF模式能够很好地预报出风速的变化趋势;WRF模式准确地反映出实际风速的月变化趋势,除1月外,各月预报值均大于实测值,5和9月误差较大;预报风速与实测风速在各时刻相关性非常高,相关系数均在0.60以上,相对误差与均方根误差均是夜间大、白天小;WRF模式预报的主导风向与实测一致,但数值略小,对年风向频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0年3月19~20日山西省一次罕见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不稳定小槽和地面冷锋是引发这次罕见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高空急流、风速垂直切变、气压梯度、3 h变压、冷暖平流、散度场等要素对大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及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营口海陆风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军  姚文  郭锐  陈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43-15745
利用2010年4~11月份营口市海上灯船自动站、团山岸基自动站和西炮台自动站的逐时平均最大风速资料,从风向、季节和天气系统等方面,对营口海陆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营口地区多南到西南风和东北到北风,陆地风力一般在5级以下,出现7级大风,海面风力大多在6级以下,出现9级大风。一般来说,春、夏、秋季海陆东风风力均较小;春季海陆风力相当或大1级;夏季多偏南风,偏北风偏小,海面风力比陆地大1~2级;秋季海面风力比陆地大1~2级。不同影响系统下海面大风,主要考虑偏南大风和偏北大风。偏南大风有海上高压后部低压前部类和东北地形槽类;偏北大风有冷锋类和南来气旋类。海面大风多出现在夜间尤其是后半夜。陆地大风多出现在白天,大多在午后出现最大风力。  相似文献   

17.
吕丽  肖辉  吕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98-5603,5659
利用中尺度WRF数值模式、多普勒雷达资料和4DVar风场反演算法,对2010年7月17日安徽砀山县、江苏省丰县等地发生的伴有龙卷的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龙卷风暴过程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强盛,高空冷槽不断东移的大尺度环境背景下形成的;龙卷发生前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存在大的风垂直切变和丰富的水汽供应;数值模拟显示,在安徽、江苏、山东三省交界处存在明显的风速辐合带,最大风速达15.5m/s,且辐合区存在强的正涡度;在雷达回波径向速度图上,龙卷风暴中存在较强的中气旋(MC)和龙卷涡旋信号(TVS),尤其是在20:36,出现了东北一西南走向排列成线状的4个中气旋(MC)和一个龙卷涡旋信号(TVS);从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看到,TVS处可观测到正负速度对涡旋结构,正负速度差达64m/s,说明TVS很强;用基于4DVar的风场反演方法可很好地反演出局地三维风场,并在MC、TVS出现的地方可反演出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结构,对龙卷的发生地点和流场结构有较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王秋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32-4935,4952
利用WRF模式对2009年1月23~25日出现的覆盖沪宁高速公路的一次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江苏处于西北气流的风场中,北方冷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此,使江苏大幅度降温;苏南大部分地区存在较强的冷平流,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均被冷平流控制,温度平流为低温的形成、发展及维持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热力背景;对流层低层几乎没有垂直运动,绝热冷却项不是造成此次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模拟区域内高低层水汽含量较低,且近地层风速较小,上下层空气热量交换不显著,此形势有利于夜间辐射降温;研究地段内的向下长波辐射较弱,地面吸收的热量少,使江苏维持低温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