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09-14913
为处理迪那2气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治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根据工程项目布局,水土流失分布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采用调查分析法,在现场勘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对工程沿线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坚持分区防治的原则,根据工程经过地自然地带、所属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指导性防治措施,为合理布设迪那2气田项目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也加大了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因而林业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加,山地以及丘陵地区的林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必定造成了林业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文针对林业工程项目区中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对于治理水土流失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3.
线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扰动破坏原地貌范围广、跨度大的特点,加之陕北黄土高原区土质疏松以及植被稀少,导致该区域线性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以大柳塔煤矿至开拓准备中心道路维修改造工程为例,依据实际分析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应用数学模型法研究各预测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预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陕北黄土高原区线性工程的水土流失预测提供评价方法和依据,同时也为陕北黄土高原区线性工程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输变电工程项目发展迅速,工程建设加剧了沿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江苏省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结合岷珠500 kV输变电工程实例,采用类比法和模型预测法进行了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并针对不同的防治分区,有效配置了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5.
尖山农场老莱河项目区(以下称项目区)位于嫩江平原北部,黑龙江省尖山农场中部,土地总面积10305hm^2,耕地面积8296hm^2,水土流失面积8215hm^2,其中耕地流失面积8005hm^2,占流失总面积的97.4%。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形态为面蚀和沟蚀兼有。现有大、小侵蚀沟23条,总长7.99km,平均宽7.4m,深1.7m,沟壑密度0.08km/km^2。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江油市500kV输变电工程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巨大,以江油500kV输变电工程为例,分析了该类型工程的各工程区引起的水土流失的机理,并对各工程区的水土流失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油500 kV输变电工程的施工期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时段,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站内区,其次是进站道路区、塔基区、牵张场区和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工程建设中各区均将产生巨大的水土流失。根据各分区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依据和关键,针对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预测分区的混乱,预测面积不准确,预测时段划分不正确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给出了水土流失预测项目区划分图,对预测过程中流失系数的算法进行了分析,作者建议从侵蚀因子、选择类比法来或查阅相关水文资料确定流失系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头屯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内容、方法的分析研究,为防治责任单位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淑荣 《农业与技术》2007,27(6):128-130
朝阳市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石丘陵中、强度侵蚀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473.3km2,水土流失严重。如何运用科学、正确的手段预测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减轻经济损失的关键。同时根据遥感成果和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分区,按各区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对策,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元坝高酸性气田地面管道的内腐蚀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因素的BP神经网络腐蚀预测模型。该模型以温度、CO2分压、H2S分压、p H值、Cl-含量、总矿化度、液气比、缓蚀剂残余量8种影响因素的数据作为输入量,再将腐蚀速率作为输出量,通过现场实测获得大量历史样本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了地面管道的腐蚀速率预测,并利用该模型对元坝高酸性气田地面管道各腐蚀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判。结果表明:随机抽取工况参数,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0%以内,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影响元坝高酸性气田地面管道腐蚀速率的主控因素为H2S分压,CO2分压、缓蚀剂残余量次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气田地面管道的内腐蚀评估提供技术借鉴。(图2,表3,参22)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新方法所获得的大量的侵蚀及其因子实测数据 ,建立黄土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异和坡面侵蚀预测模型。模型可操作性强 ,所需因子数据用常规方法即可获得 ,因而可用来预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和坡面侵蚀。  相似文献   

12.
王程  廖小锋  蒙朝阳  戴全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60-21162
针对毕节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的水土流失问题,采用调查分析法,在现场勘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预测了该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为合理布设该项目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川  严家顺  王穗  张建生  彭尔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71-1372,1377
总结了小水电弃渣场水土流失的特征,按照弃土、弃渣组成物质的不同将弃渣场分为以石质为主的弃渣场和以砂、土质为主的弃渣场,并分别对2类弃渣场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土壤坡面侵蚀模型是当前水土流失监测预报的重要工具,明确其应用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并提升水土流失监测与水土保持评价的科学性。采用同一数据源,对比研究三因子模型、USLE模型及CSLE模型的坡面侵蚀监测结果,揭示了3种模型侵蚀强度分级的差异性。三因子模型与USLE模型的侵蚀等级划分结果相近,而CSLE模型划分的侵蚀等级偏高。CSLE模型划分的中度及以下等级侵蚀分布在3.0°以下坡耕地,5.0°以上坡耕地以强烈及以上侵蚀等级为主且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80%以上,3.0°~5.0°的坡耕地各侵蚀强度等级所占比例相当,5.0°可以确定为东北地区坡耕地侵蚀强度由轻变重的临界坡度。  相似文献   

15.
植被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辛店沟1955~1959年坡面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植被(高粱豇豆、苜蓿、草木樨)被覆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为被覆度(C)与侵蚀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速率随被覆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不同,应用USLE(The Universal Soil Loess Equation)分别模拟了3种不同植被被覆度对土壤侵蚀的关系方程,探讨了植被被覆度对土壤侵蚀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室内降雨方法就河北内邱县岗底坡地褐土酶活性流失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流失泥沙中单位土体酶活性随坡度增大而减小,除脲酶外流失泥沙均高于土壤中酶活性,有明显富集,呈现出高肥力土壤高流失,低肥力土壤低流失的基本规律;土壤酶流失总量与坡度呈指数变化关系,符合MC=atb预测模型;流失四种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土流失引起酶总体的损失;土壤酶和养分流失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可作为土壤侵蚀度的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耕作方式不合理,加之降雨多以大雨、暴雨为主,使得土壤侵蚀严重,经济发展缓慢。通过对阜蒙县试验小区资料的研究,总结了当地土壤侵蚀的发展规律,为合理安排耕作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减蚀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2004年7个试验小区的径流和产沙情况进行了测定,并将各小区年产沙量换算成土壤侵蚀模数,其中裸地和顺垄试验小区最高,分别为3 070.70,3 008.40 t/km2;地埂植物带、荒山灌木梗小区侵蚀模数略小,分别为629.50,601.40 t/km2;横垄试验小区侵蚀模数297.20 t/km2;生态修复试验小区侵蚀模数只有85.20 t/km2,水平台田试验小区几乎没有产生侵蚀。从产流量来看,裸地试验小区年径流深为27.10 mm,顺垄试验小区年径流深为24.50 mm,水平台田试验小区几乎没有产生径流。对各水保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差,地埂植物带、荒山灌木梗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等水准,生态修复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较高,横垄试验小区改垄效益相当明显,水平台田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9.
结合露天石矿开采建设的实例,对露天石矿开采项目建设会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及危害分析,并确定了总体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分析了水土流失监测重点及水土保持措施功能,总结了露天石矿开采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