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施药机具不同工作压力和药液流量对生物农药井冈.枯芽菌在水稻叶片上定殖数量及活性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机动弥雾喷粉机和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对生防菌的活性无不利影响。其中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工作压力超过2.5 MPa以上有利于生防菌的定殖;机动弥雾喷粉机同一风速挡、不同流量挡的处理中,流量挡达到2.0 L/m有利于生防菌的定殖。同时生防菌在水稻叶片上定殖数量与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应用技术,本文初步研究生防菌Jt84定殖规律以及不同喷施时期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结果显示:生防菌Jt84在水稻叶表能够有效定殖,7~16 d时,叶表定殖菌量维持在104cfu/cm2,30 d仍可在水稻叶表检测到生防菌Jt84;生防菌Jt84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佳防治时期为...  相似文献   

3.
内生生防菌FJAT-346-PA是一株从香蕉植株体内分离的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该生防菌在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采用逐步提高诱导浓度的方法,筛选获得稳定的双抗(抗利福平和卡那霉素,浓度均为300μg/mL)菌株FJAT-346-PA-K,跟踪分析了该菌株在香蕉组培苗、盆栽苗及大田植株体内的定殖情况,并调查该菌株对香蕉生长特性的影响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香蕉植株根部和茎部均有该菌定殖,在盆栽苗和大田苗根部的最大定殖量分别为2.15×105CFU/g和8.00×103CFU/g;该生防菌对香蕉有明显的促长作用,显著提高香蕉的株高和叶片数量;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83.67%和82.00%。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胞杆菌GB519是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菌株GB519-GFP处理水稻种子、根和叶片,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抗生素平板回收检测的方法,探究其在水稻根茎叶中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经GB519-GFP发酵液处理水稻种子、根和叶片后,菌株均可内生定殖于植株的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中,表明其可在水稻植株内迁移和定殖。GB519-GFP在处理部位的定殖量通常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非处理部位3~5 d后即可检测到标记菌株。浸种处理,3 d后在幼芽中可检测到标记菌株;20 d后在根中的菌量最多,达5.7×105 cfu/g。灌根处理,1 d后根中菌量为5.4×105 cfu/g; 20 d后根、茎和叶中菌量均达到最大值;处理80 d后,根中定殖数量仍达1.9×105 cfu/g。叶面喷施处理,1 d后叶片菌量为4.2×105 cfu/g; 20 d后叶片菌量达4.4×105 cfu/g。不同处理方法在各部位的定殖量几乎均在处理20 d后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qPCR检测木霉融合子Tpf-2在番茄根际土中的定殖,并采用生理生化法测定Tpf-2对番茄叶片中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番茄生育期内(0~150d),Tpf-2均可在番茄根际土中定殖,相对定殖数量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同时接种木霉和瓜果腐霉处理组中Tpf-2相对定殖数量高于同期无病原菌处理组。不同处理组番茄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不同,同时接种木霉和瓜果腐霉处理组中上述3种酶活性增加显著,与只接种瓜果腐霉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上可见,木霉融合子Tpf-2的厚垣孢子定殖周期长,定殖后可诱导番茄叶片中相关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本研究为揭示其生防机理及菌株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豆饼粉、泥碳土、木屑、KCl和尿素按不同配比制成的4种配方的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098A在室内的保存、田间防效和土壤定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8.0%豆饼粉、46.0%泥炭土、40.0%木屑、5.0%KCl、1.0%尿素制成的生防菌制剂ANIT-3号存活基质对生防菌ANIT-8098A室内保存效果最好,经90 d后保存率仍高达83.33%;生防菌制剂ANIT-3号在田间对茄子青枯病的防效最高,达100.00%;生防菌制剂ANIT-3号对生防菌ANTI-8098A在土壤中定殖力的促进效果也最高,药后40 d定殖率为11.2%。  相似文献   

7.
生防菌B1619在番茄根部的定殖及对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植物MS平板定殖研究法、盆栽试验和土壤酶活性检测技术研究了生防菌B1619在番茄根部的定殖规律,并评估了B1619对番茄根围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防菌株B1619在番茄根部定殖能力较强,在MS平板中,定殖量可达108 CFU/g根以上。在盆栽试验中,常规土壤中或在接种青枯菌后,番茄根部生防菌的数量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后趋于稳定;在第15天时,定殖量达到106 CFU/g根。番茄定植后,B1619对根围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具有促进作用,而对细菌则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作用。此外,B1619能够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而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B1619施用后第15天,蔗糖酶活性达226.3 mg/g土,比对照高88 mg/g土;土壤脲酶活性则与对照组截然相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考察了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和pH对海洋生防细菌多粘类芽胞杆菌L_1-9在黄瓜根表土壤中定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期黄瓜根表土壤中菌株L_1-9的16S r DNA拷贝数。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温度和pH对菌株L_1-9在黄瓜根表的定殖有显著影响(P0.01)。25℃定殖数量最高,为5.79×108拷贝/g土,是15℃时的3.4倍;添加有机肥20~40 g/kg土壤,可以促进菌株L_1-9在黄瓜根际定殖;pH 7时,菌株L_1-9在黄瓜根表土壤中的定殖数量最高。本研究为海洋生防菌L_1-9防治黄瓜土传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生防菌ANTI-8098A在番茄植株内的定殖及其对青枯病的生防特性,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了GFP标记菌株ANTI-8098A:pCM20在番茄根系的分布.ANTI-8098A及其标记菌株可很好地定殖于番茄植株内,在根内定殖浓度最高,达104~105cfu·g-1,茎部、叶片内次之,达103~104cfu·g-1;ANTI-8098A处理后番茄根系PPO活性显著提高,对番茄叶绿素含量有短期效应;处理后5~15d番茄根际微生物数量略低于对照,其后逐渐与对照趋于一致;ANTI-8098A及其标记菌株对青枯病的防效存在一定差异,平均防效为57.1%~100%.  相似文献   

10.
烟草青枯病生防菌混合接种对其定殖及防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001、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 B011和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 2-Q-9混合接种,探讨其协同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平板拮抗试验表明,3株生防菌相互间无拮抗作用,且混合菌群的抑菌活性有所增强。定殖试验中,生防菌两两混接总体上可提升其定殖力,但3株混接对B011和2-Q-9有抑制作用;在烟株接种移栽后第60d,各混接组合的定殖总量均达到最大,其中B001+B011和B011+2-Q-9组合分别达7.28、7.23lg.cfu/g,远高于其它处理。小区试验表明,3株生防菌不论单用还是混用,其防治效果均优于72%农用链霉素;两菌混接优于对应的单菌处理,其中以B011+2-Q-9组合防效最好,达83.39%,其次是B001+B011组合,防效为78.34%;但三株混接的防效仅为45.49%,低于所有生防菌处理。  相似文献   

11.
生防细菌13-1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防菌13-1是溶杆菌属Lysobacter的一类极具生防潜力的新型生防细菌。本试验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营养竞争三方面来研究其生防机理。结果表明,生防菌13-1能对不同致病力的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产生拮抗作用;能在魔芋根部、根际土等生态位点定殖,定殖量维持在10^3-10^6cfu/g,定殖时间长达42d,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同时该菌株与魔芋软腐病菌具有46.88%的营养物质利用相似性,具有一定的营养竞争关系。两年田间防效结果显示,在2005、2006年对照病情指数分别为38.68和61.66的情况下,生防菌13-1对魔芋细菌性软腐病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79.16%和54.91%。  相似文献   

12.
工农36型机动喷雾机经过改装,由担架式变为手扶拖拉机带动,在果树植保工作中,提高工效5倍以上,降低防治成本33元/hm2·次,由原来需6人操作改为2人,减轻了果农劳动强度;喷药高度从2~3m提高到5~6m,大大提高了果园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常规施药机具喷施微生物农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生物农药含有大量菌丝、菌核生物的特点,通过试验与测定,研究常规施药机具作业时产生的工作压力、流体速度、流道结构等参数变化对微生物农药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工作压力、液体流速的增加,活菌吸附定殖数逐渐增多;气体流速在35 m/s时,活菌的吸附定殖效果最好;水稻病害防治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具生防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与其防治辣椒疫病的关系,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盆栽苗防效法筛选生防菌株,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序列鉴定菌种,用抗利福平标记研究菌株在辣椒苗中的定殖动态,在同时接入植物内生细菌和灌根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条件下分析生防菌株的定殖数量与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G9、R15和J13对辣椒疫病防效最好,经鉴定均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菌株G9和R15在辣椒根部定殖量高于菌株J13;定殖周期均在30-40d,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菌株G9和R15在接种第15d时定殖量最高,菌株J13在根、茎和叶中定殖量达到最高的天数分别为第9、15和15-20d,定殖数量的变化为根〉茎〉叶。菌株G9定殖量达到9.73×10^5cfu·g-1时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6d;菌株R15定殖量达到6.30×10^5cfu·g-1以上时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14d。研究结果展现了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疫病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潜力,为制定植物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的施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悬浮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研究添加4种喷雾助剂 (有机硅、TM-10、卵磷脂和SY-6535) 对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含菌量的影响、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变化、助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影响等,并测定了添加助剂生防菌对白叶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以及在水稻叶表定殖动态,最终筛选出适合的喷雾助剂。结果表明:添加卵磷脂的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悬浮剂的含菌量显著降低;添加有机硅、TM-10和SY-6535均能有效降低悬浮剂的表面张力及其在水稻叶片上的接触角。安全性评价显示,有机硅、TM-10和SY-6535对水稻幼苗生长无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TM-10和SY-6535后,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悬浮剂 (4.0 × 109 cfu/mL) 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57.70%和56.56%,显著高于未添加助剂的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定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后,解淀粉芽胞杆菌Lx-11在水稻叶表的定殖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6.
生防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定殖能力是决定其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芽胞杆菌在胡椒上的定殖情况鲜有报道。本研究以生防芽胞杆菌VD18R19为对象,研究其在胡椒根系和叶片表面的定殖动态及其促生长作用和对胡椒瘟病的防治效果。首先利用荧光质粒p AD43-25标记菌株VD18R19;然后通过荧光观测和平板计数方法检测标记菌株在胡椒根系和叶片表面的定殖形态和数量动态;最后通过盆栽试验分别评估了该菌株的促生长作用和对胡椒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VD18R19荧光标记成功,且标记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120世代后高达85.33%);该菌株在胡椒根际偏好于根毛区定殖,定殖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处理后第9 d的定殖数量最多(9.88×106 CFU/g),整个30 d的定殖密度均维持在106 CFU/g水平;叶片定殖呈迅速下降趋势,处理后第9 d的定殖密度仅5.13×104 CFU/g,在21 d后基本检测不到该菌株;在不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菌株VD18R19处理的胡椒苗的株高、叶片数和地上部分鲜重等均显著好于对照,其促生率分别为61.71%、36.18%和106.43%;胡椒瘟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叶片接种后,菌株VD18R19处理的胡椒苗在发病率和病斑大小上均显著低于对照,对胡椒瘟病的防治效果达76.86%。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芽胞杆菌VD18R19在胡椒上的定殖动态及其防治效果,对该菌的开发应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胞杆菌XF-1是一株大白菜内生生防菌,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可有效防控大白菜根肿病,但其叶际定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明确表面活性素对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其在田间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测定生长曲线、泳动运动、群集运动和24孔细胞培养板静置培养试验,分析表面活性素对XF-1菌株生长速率、运动能力和生物膜形成水平的影响;利用叶片-微生物互作分析和定殖试验,测定XF-1及突变体XF-1-ΔsrfA在大白菜叶表黏附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XF-1-ΔsrfA与XF-1相比生长曲线没有明显差异,泳动能力和群集运动能力分别显著下降了36.8%和43.9%,静置培养24 h后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53.9%,48 h后无显著差异。叶片-微生物互作试验中,突变体标记菌XF-1-ΔsrfA-gfp黏附效率较XF-1-gfp约下降80%。喷施接种3~7 d后, XF-1-ΔsrfA-gfp相较于XF-1-gfp在大白菜叶片内和根系中的定殖数量均显著下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对枯草芽胞杆菌XF-1在大白菜叶际定殖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srfA基因的缺失显著抑制XF-1的叶际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生防菌株筛选和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生防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温室及田间试验,测定了4个菌株对水稻促生和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的效果。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明确了4株生防菌株抑菌活性;温室试验中,除生防菌LH外,其他3株生防菌的发酵液处理后的水稻幼苗的株高、根系、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结果显示接种病原菌前喷施生防菌防效最好。生防菌L1在3个不同试验田中防效均达到55%以上,同时增产效果达到1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生防菌L1不仅可以用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生物防治,而且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海洋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3在兰花根际的定殖特性,本研究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筛选出对利福平和卡那霉素稳定的菌株BA-3-K。平板对峙试验证明,菌株BA-3-K对兰花茎腐病抑菌率达86.91%,与原始菌株BA-3抑菌率87.69%无明显差异。采用灌根法和涂茎法证实了标记菌株BA-3-K能在兰花植株体内定殖达60 d以上。灌根处理表明,生防菌BA-3-K的定殖数量为土壤>根>茎,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第21d在根部和茎部达到最大分别为2.54×10^5和1.47×10^5cfu/g,在土壤中第15d达到最大6.50×10^5cfu/g,但叶部未检测到标记菌株BA-3-K;涂茎处理生防菌的定殖量茎>叶,第17 d在茎部达到最大2.33×10^5cfu/g,随后呈下降趋势,根部和土壤未检测到标记菌株BA-3-K;通过扫描电镜定性观察,发现BA-3-K可在植株茎部定殖。盆栽试验表明,菌株BA-3-K施用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处理。本研究表明海洋细菌BA-3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GFP标记和平板分离法研究了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ZA1-gfp在土壤中定殖数量为3.7×104~7.3×104cfu/g;马铃薯根际为3.0×103~1.5×105cfu/g,根内为49~630cfu/g;马铃薯的根部横切面、根毛和根表皮等部位均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菌株ZA1-gfp菌体或聚集菌落。利用灌根法施入生防菌后,土壤中细菌、放射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真菌数量在中期下降;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在相对稳定范围内(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消长。该结果说明菌株ZA1-gfp能够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定殖且不影响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