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蜡梅实非梅     
覃群 《广西林业》2007,(3):54-54
“万花敢向雪中去,一树独先天下春”。梅是最早把春的信息透露给人们的植物。梅花,又名梅、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梅花品种很多,主要分为果梅和花梅两大  相似文献   

2.
梅花神、韵、姿、香、色俱佳,历来与广大人民生活、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有诸多联系。中国人很早就有用梅、爱梅、赏梅、吟梅、艺梅的习惯,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杨维桢《吟梅》诗中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成为传世名句,表达了梅花“凌寒独自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信未来的崇高品质。梅花所体现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常具枝刺,喜温暖稍湿气候,喜阳光充足,耐干旱瘠薄,但需排水良好。对温…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历每月都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开放 ,民间称为“十二姐妹花”,即梅、杏、桃、蔷薇、榴、荷、凤仙、桂、菊、芙蓉、水仙、腊梅。正月梅花凌寒开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曰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唐代黄蘖禅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佳句。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诗写得最为动人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二月杏花满枝头 “暖气潜催次第春 ,梅花已谢杏花新”(唐·罗隐《杏花》) ;宋伐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  相似文献   

4.
花是美的文明象征。华夏农历每月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开放,民间称谓“十二姐妹花”,即梅、杏、桃、蔷薇、榴、荷、凤仙、桂、菊、芙蓉、水仙、腊梅。正月梅花凌寒开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唐代黄蘖禅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佳句。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诗写得最为动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月杏花满枝来“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唐·罗隐《杏花》)宋代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注,一…  相似文献   

5.
“隆务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冬夜杂脉·红梅》)梅花傲雪凌风,不畏寒威,独步早春,既是植物界的精英,也是百花中的魁首,更是我国所独有。我国是梅花堆一的故乡,其我愿大约起于商代,距会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8老的《诗经》中已遭拒的记载。1972年湖南长沙发掘的西汉口基的陶用中青梅的果核,同时出土的河简上青“梅、”“脯海”、‘无悔”等字样。海作为观赏栽培,最早见于《西京杂记》上林究中,当时值合同见海、紧蒲海等显种。南北朝时,扬州、南京春为担海盗地。征唐时代,担梅咏梅盛极一时。宋…  相似文献   

6.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干枝梅。它先花后叶,一般于春节前后开花,故有“梅先天下春”之说,是我国传统名花。 报春花:又名樱草。每至新春佳节,它那婷婷玉立的伞形花序便从莲座丛中抽出,开出紫色、红色、粉色、白色或蓝色的钟状或漏斗状的花朵,使人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温馨。  相似文献   

7.
超山赏梅     
超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北部、古镇塘栖境内,距杭州市区约30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为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首,享有“十里梅花香雪海”和“超山天下梅”的盛誉。超山植梅历史达千余年,现有素心腊梅、铁骨红梅等数十个品种,颜色有玉白、粉红、萼绿、淡黄等,仅景观梅面积就有百余亩,树木数千株,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8.
冬至过后,南国的广州天气仍然和暖。元旦前几天,突来一场寒潮,使广州气温从20℃,一跌降到2℃。料峭的寒风,使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25个梅园3000多亩梅花受到刺激,盛开怒放。元旦假期,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每日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游客“踏雪寻梅”。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报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讯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做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桢赞曰:“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我国土地辽阔,南北…  相似文献   

9.
“剪雪裁冰”语出梁实秋先生赞“四君子”的首句,“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梁先生确实是一个喜梅爱梅的“花痴”,从小就临摹《芥子园画谱》,画了不少心仪的梅花,画梅伴随了梁先生的一生。著名作家、编辑家、画家赵清阁女士和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荣誉教授马逢华先生都曾得到过梁先生的“梅花”大作。  相似文献   

10.
1.菊花又名节花、帝王花,誉为“高风亮节”。于1960年12月10日发行《菊花》邮票一套18枚。2.牡丹花又名鹿韭、鼠姑、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花,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请代末年曾被选为国花。于1964年8月5日发行《牡丹》邮票一套15枚。3.山茶花又名曼陀罗树,云南山茶花又名滇山茶、大茶花,誉为“花中珍品”。于1979年11月10日发行《云南山茶花》邮票一套10枚和小型张1枚。4.荷花又名莲花、芙渠、夫谷、水芙蓉、水芝、泽芝、玉环、净友等,誉为“水中芙蓉”。于1980年8月4日发行《荷花》邮票一套4枚和小型张1枚。5.月季花又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被誉为“花中皇后”,于1984年4月20日发行《月季花》邮票一套6枚。6.梅花又名干枝梅、春梅、红梅、五福花,被誉为“花魁”,1919年被尊为国花。于1985年4月5日发行《梅花》邮票一套6枚和小型张1枚。7.兰花又名春山、山兰、草兰、朵朵香,誉为“天下第一香”。于1988年12月25日发行《中国兰花》邮票一套4枚和小型张1枚。8.水仙花又名天蒜、雅蒜、天葱、丽兰,誉为:“凌波仙子”,于1990年2月10日发行《水仙花》邮票一套4枚。9.杜鹃花又名映山红、...  相似文献   

11.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常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李盛仙 《云南林业》2002,23(2):22-24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  相似文献   

13.
“桃李梅”为花果两用梅。这一新品种是剑川县甸南区林业育苗户、全国劳动模范杨祖德同志在实践中精心培育出来的。他运用桃砧接梅穗易愈合、发枝力强、早实等特点。先用李子作中间砧,即先将李子穗条嫁接在桃砧上,待李子穗条抽发后,又用重瓣红梅的穗条嫁接在桃李砧上。成活后开出的花是重瓣红梅花,花形花色艳丽夺目,具有很高  相似文献   

14.
<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梅花》,贴切描绘出寒冬梅花不与世争、傲然盛开的独特风骨。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梅花还被前人列入"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梅花的称颂更是不胜枚举。未出正月,眼下京城一些园林景区的梅花已经悄然开放,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端起"长枪大炮"集合"打卡"观赏梅花,人们捕捉每一个角度,定格每一个画面。小到一个花蕾,大到  相似文献   

15.
梅花品种抗寒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法和生长法测定了梅花38个主要代表品种的抗寒性,并对梅花的系统、类、型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杏梅系统比真梅系统抗寒,真梅系统的直脚梅类和垂枝梅类比龙游梅类抗寒,在直脚梅类的六个型中,玉蝶型和绿萼型抗寒性较强,朱砂型抗寒弱,垂枝梅类的“骨红垂枝”同支脚梅类的朱砂型抗寒性相似,对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同型及同品种在不同栽培地区的差异及其枝条脱水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梅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台岛花事多     
海峡风情奇,台岛花事多。台湾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湿度高,气温适中,日照充分,有四时不谢之花。台湾人喜欢的鲜花主要有梅花、牡丹、兰花、樱花、芍药等。台湾体育代表队参加国际比赛,擎旗手上的队旗图案就是一朵梅花。在生活当中,台湾人对梅花情有独钟。从台湾女性的名字中,常可见到"梅"的倩影:香梅、巧梅、彩梅、  相似文献   

17.
弘扬梅文化,发展肇庆旅游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花 (Prunusmume)属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 ,种类很多。花期冬春 ,以白色、淡红色居多 ,味清香。在中国已有三千二百年的栽培和应用历史。梅花以感人的神韵 ,独特的风姿 ,清丽的花色 ,幽雅的香气 ,自古深得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用梅、爱梅、赏梅、咏梅、画梅已成传统。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又将梅、兰、竹、菊比拟为“四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梅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精神目标 ,它以丰富深厚的内涵 ,构成独特的文化形式 ,且为中华民族所特有。梅花精神深入人心 ,国人的文化生活、风情习俗等都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7年…  相似文献   

18.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名花,有“天下尤物”之美誉,尊之为花魁。人们自古爱梅、赏梅、吟梅、艺梅,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选育并繁殖出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梅花品种。其露地栽植范围北以黄河,南以珠江为界。梅花耐寒,为使梅花栽植区域向北推移,早在明代就有人开始引种,但仅是在室内作盆景。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爱梅毛泽东在中南海居住时,院里屋内都摆过梅花。在杭州小住时,他常在梅花树下漫步赏梅。他的《咏梅》名词,最能证明他喜爱梅花。毛泽东逝世后,首都花工特意在他遗像前安放了五盆梅花。  相似文献   

20.
梅花     
梅花,学名(PnunusmumeSibeetZucc.),别名:春梅,干枝梅,蔷薇科,李属,原产于中国。梅为我国的著名花木。它枝干苍劲,花形端雅,傲雪而开,气味清香,色彩丰富。我国自古将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梅花大片栽植更富诗情画意,我国不少著名的游览胜地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