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旦食俗     
我国元旦食俗丰富多彩,不仅食品味美可口.而且还大多富有祝福康寿的吉祥含义。饺子 前身是“馄饨”。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相似文献   

2.
呜呼!说足球,道足球,看足球,赞足球,茶余饭后议不休。闲遐间汝尝问予何以独爱足球乎。吾慎思良久,今予答复!昔日《足球赋》有曰:"足球之技,尚可溯源:北宋年间,民人以禽毛为之,覆以皮裹之,尔后数人共踢之,谓之‘蹴鞠’。于是,四海传之,风靡一时。此乃足球之最早之史记也。由是可谓中国乃足球之乡。百年前,西人引中国之艺,改之,修之,发扬之,又命之足球。于是,足球辄广纳于天下,为人所爱。欧西人欲广推之,乃会盟天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此文仅就张德玲同志的文章《论‘灰色文献的’的体系与功能》(以下简称《张文》)提出异议,以就教于同仁。《张文》认为:“随着灰色系统的确立,‘灰色文献’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的产生和出现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社会主导产业形式的转变,即工业产业型转变成信息产业型”。这种观点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郑继光同志也认为:“‘灰色文献’是相对于‘白色文献’和‘黑色文献’来说的,所谓‘灰色’导源于‘灰色系统’,……至于‘灰色文献’是图书情服领域对‘灰色系统’这一概念的移植,以用于描述特定的文献上述观点认为:“灰色系统”  相似文献   

4.
保健速冻饺     
普通速冻饺是用水渗合面粉辗压后制成饺子面皮、用肉类、蔬菜、调味品作芯馅包制而成,再置于冰箱硬结,到食用时再取出来。这种食品方便快捷、口味符合我国饮食习惯。但是这种普通速冻饺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口味和营养成份一成不变久食生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许多人由于工作繁忙、家务拖累、即使病也常常不按时服药,于是小病成大病,多种慢性病迁延不愈成终成瘤疾。能否提供一种食品使之既供给人体必须的营养和热量,又同量提供无病防病有病治病的保健作用,这就是本实用新型要…  相似文献   

5.
谈到黄精,五代时徐铉的《精神录》里讲了个故事:“临川有士唐遇,虑街婢女,婢逃入深山中,饥饿难忍,拔一草根,食之颇甘美,久食不饥,一夜宿树下,听见风声,疑有虎来,急腾身而上树梢,从此夜宿树上,日行山中常吃小草,亦无所苦,后为其家人采樵所见……向其如何充饥,指山中一草,拔数茎而归,识者辩认,乃黄精也”。这与近代医药学家葛洪讲“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与老少代粮,谓之米脯”的说法是一致的。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唐代两位大诗人都赞扬过黄精,杜甫说:“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白居…  相似文献   

6.
廣告的由来     
我国最早的广告出现在西周,只不过是以音响形式出现的.在《诗经》的《周颂·有瞽》一章里就有"萧管备举"的诗句.据汉代郑玄注说:"萧,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吹也."唐代孔颖达也疏解说:"其时卖饧之人,吹萧以自表也."可见在西周时,卖糖食的小贩就已经懂得用吹萧管之声招徕生意. 我国最早的文字广告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子所著的《韩非子》记载:"宋人有诂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其中,悬帜就是酒旗,即酒店招徕客人的广告.《水浒传》里也有这样的描绘:"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三碗不过岗’."可见,"悬帜"广告类似于现在的"招牌"广告.  相似文献   

7.
章振威同志在其《科技情报工作的逻辑性》一文中写到:“交叉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只有一部分相同,例如‘钢’与‘不锈钢’,钢种中有一部分是不锈钢,有一部分不是不锈钢,这两个概念间即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8.
朴素·朴树     
《云南林业》2004,25(3):24-24
“朴”意之一:未经加工的木材。王充《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而“素”意之一,乃为白色生绢。古乐府《上山采蘑芜》:“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把这两个词素相加,即“朴素”。“朴素”者,质朴无华,或俭朴之谓也。《后汉书·明德马后纪》:“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  相似文献   

9.
一、天然色素的发展概况 天然色素作为食品着色剂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十二世纪以前,在大不列颠,阿利克赛人就喜欢在糖果中加入天然色素材料使糖果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如玫瑰色、紫色等。我国古代的《食经》和《齐民要术》等书中,也有关于利用天然色素为食品和酿酒着色的记载,如用艾青做青饺;用红米和茜草科植物使食品着色等。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分类学家  相似文献   

10.
握,,·火呼·‘知吸‘犷林奋刊期杉朱仍是我省镇;山造。蒸攀一了’夕‘’、“”.肇裸裂思篮、八食仁L门杨树区域性栽经.擦树生长早如君 ‘四油柿的经济价关午推广湿翅甩坛沉二个岛三众区引种栽培初扣,,七斗咭执兮刃梦气‘角1场二斗"冲鹅幸揪采种育松杨树工业用材杉阔棍交林营.赚翼球沁、的初步尸卜B今‘石灰岩才岂木在丘尚叹’.盯种卜不、卫波介,几子防火林护升南由布执瀚弓土,占2 Zj内紫色页岩山地引毛竹材用和杉木打枝与池杉快速培二南碧嵌关旅2饱筏“飞、佗r峥油茶芽苗括橡接油解低产原因及其改造杯,飞.;;泛华山松地理种源遗传稳狱俘帅…  相似文献   

11.
梓和楸同属紫威科、梓树属,形态上极为相似,古时常梓楸不分。《说文》说梓“楸”也,《通志》说“梓与楸相似”, 《尔雅》“释木”郭注说梓“即楸”。明代李时珍以木材颜色分梓楸:“楸即梓之赤者也”、“木理白者为梓”。《陆玑诗  相似文献   

12.
千秋万代有良方说到蜂蜜的价值,可谓神奇。《神农本草经》把蜜列为有益于人的上品,古希腊人认为蜂蜜是"天赐的礼物",而印度的《吠陀经》则说蜂蜜可益寿延年。我国梁代名医陶弘景说过:"道家之丸,多用蜂蜜,修仙之人,单食蜂蜜,谓能长生。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蜂蜜"主治心腹邪气,安五脏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写到"蜂蜜入药之  相似文献   

13.
木莲奇花传千秋杨炳绪大理产木莲花,历史上也称“上关花”,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景观中的花景《徐霞客游记》中有木莲花“其花黄白色,大如莲,有十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开时否闻远甚,土人谓之‘十里香’。”的记载,经后来的林业工作者及植物学家考证,“上关花”...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永昌府志》,内载“永昌种树碑记”令人合卷深思。单看文章题目,就使人浮想不已。我国古代立碑之风颇盛,立功德碑、书院碑、庙宇碑者比比皆是,而立‘种树碑’的却十分鲜少细读碑文,说的是该文作者纵观古代保山水患频繁,泥沙横溢,毁坏农田房屋,在受灾之年‘发民夫修浚’,动以万计但‘迄无成功’,这是因为没有‘治其木而徒齐其未’的原故。为何这样说呢?作者进而指出,保山有两条经常泛滥的河水,源头为保山城西北方的老鼠山,先前‘是山多材,木根盘土,因得以为谷为岸,藉资捍卫’,后来却砍伐殆尽,终于造成水土流  相似文献   

15.
黄花菜史话     
黄花菜史话马彦章黄化菜,学名叫‘萱草’,俗名川草花,是一种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古时称谖草、宜男花、忘忧草等名称,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诗经》中有‘永矢弗谖’句,‘谖’,看来就是‘忘优’,‘疗愁’的立意了。直草之所以有‘忘忧,、‘疗愁’的美誉,首先在...  相似文献   

16.
明代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山药孤行并用,无所不宜,并油盐酱醋不设,亦能自呈其美,乃蔬食中之通材也。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  相似文献   

17.
(2)(8)(5)卜_.月最百目猫达人大币爱云弟二亏令.”.”‘“’.’艺井内旅古自治区森林管理条例(试行)·一“(7)(6)(2)(2)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管理条例 (试行草案)》的说明.“一”,..…哈伦2加强法制二娘兴林必卿吻””,””“一哈伦“自治区人民检寮院等苏杀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林业大法 ”..·..”.…“…“…“.,:.,.,,…袁立人8森警部队要做执行《森林管理条例 (试行)》的模范”·..··“~‘”‘“’”’·‘“ ···……内蒙古自治区武装森林警察总队3运用法律保护森林“··”一’“’“’二’”‘“’“’“ ·…  相似文献   

18.
古书中的云南奇树,笔者介绍未尽,兹续引如下。野桑树乾隆《云南通志》引《南诏传》云:“永昌之西,野桑生石上,其材上向两屈而不直,取以为弓,不筋漆而利,名曰瞑弓。”唐樊绰《蛮书》卷七亦载:“野桑木,永昌巴西诸山谷有之,生于石上,及时月择可为弓材者,先截其上,然后中割之,两向屈,令至地,候木性定断,取为弓,不施筋漆而劲利过于筋弓。蛮中谓之瞋弓者是也。”清四库全书编者按云:“按《新唐书·南诏传》作暝弓。”当是。《礼记·内则》云:“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郑玄注:“桑弧蓬矢,本太古也。”按“桑弧”即桑弓,即此野桑树所  相似文献   

19.
行走通州看运河风景 我喜欢通州,喜欢住在运河之畔.通州四通八达,"通"有交通、贯通、流通的含义.历史上,有南通州北通州之名,南通州在江苏,北通州原属河北管辖,现成为北京的要津.<周易·系辞>说,"往来不穷谓之通",这个"通"字,让我联想到心胸通达、时运亨通.通州是吉祥的.  相似文献   

20.
何处闻啼鸟     
又到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春困依旧,“啼鸟”却无处可闻。明代李渔说:“鸟音宜晓听。晓则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弄调,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又说:“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