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种药剂对侧柏叶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叶枯病是侧柏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为筛选出对侧柏叶枯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试验选择了多菌灵、百菌清、灭病威、苯醚·甲硫4种杀菌剂对侧柏叶枯病进行了防治试验。50%苯醚·甲硫悬浮剂对侧柏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40%灭病威悬浮剂对侧柏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次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侧柏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低于40%灭病威悬浮剂,50%百菌清悬浮剂对侧柏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低。由试验结果推荐在生产实践中使用50%苯醚·甲硫悬浮剂以1000~1500倍液及40%灭病威悬浮剂以500~1000倍液,在侧柏叶枯病发病初期进行药剂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分析南郑县侧柏叶枯病发生情况、发病林木虫害与土壤生长环境,病原菌检测,对比分析侧柏与油柏鳞叶、树冠结构等基础上,结合季节性干旱,提出干旱缺水是南郑县侧柏叶枯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侧柏叶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侧柏叶枯病在全国多地发生,并呈现蔓延态势,归纳总结了侧柏叶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病原、成因,以及防治方法,探讨了侧柏叶枯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以后对侧柏叶枯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侧柏叶枯病是侧柏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为了筛选出对侧柏叶枯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选择了50%多菌灵、50%百菌清、40%灭病威、40%苯醚·甲硫、50%叶枯唑等5种杀菌剂对侧柏叶枯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50%苯醚·甲硫1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90%,其次是50%叶枯唑1 000倍液,防治效果为87%,50%灭病威1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仅为63%。防效依次为50%苯醚·甲硫50%叶枯唑50%多菌灵40%灭病威50%百菌清;随着药剂稀释倍数的加大,防治效果呈递减状态;最佳防治时期为6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侧柏叶枯病是侧柏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为了筛选出对侧柏叶枯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选择了50%多菌灵、50%百菌清、40%灭病威、50%苯醚·甲硫、50%叶枯唑5种化学药剂对侧柏叶枯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50%苯醚·甲硫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90%;其次是50%叶枯唑1000倍液防治效果为87%;50%灭病威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只有63%。从药剂防治效果来看,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50%苯醚·甲硫50%叶枯唑50%多菌灵40%灭病威50%百菌清。并且随着药剂稀释倍数的加大,防治效果呈递减状态。最佳防治时期为6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黄帝陵侧柏叶枯病(Alternaria sp.Pestalotiopsis sp.)发生严重,作者应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水乳剂、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种杀菌剂对侧柏叶枯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并评价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田间大面积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供试药剂均对侧柏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效果最好,第四次施药后10 d在两块试验地防治效果分别为80.35%、84.03%;其次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水乳剂。利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园区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对侧柏幼林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了75.49%。通过田间试验得出结论,上述4种药剂可作为田间防治侧柏叶枯病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7.
洋县汉王山林场位于秦岭南麓浅山丘陵地区,总面积6.4万多亩。从1960年建场到1983年底,全场80%以上的荒山荒坡已绿化成林,其中侧柏纯林面积达4700多亩(10年生以上的幼林占80%,10年生以下的幼树占20%)。1980年前侧柏幼林生长良好,1981年冬,在两角山工区樟绵湾发现侧柏叶枯病,轻者枝叶失绿发黄,重者枝叶枯死。1982年春即发展到500多亩,1983年5月又蔓延到1000多亩。而以海拔600~950米之间最为严重。当年冬整个侧柏林均有感染,感病率达90%以上,枯死率也随之剧增,严重地影响了侧柏林的正常生长发育。目前,侧柏叶枯病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资料可资借鉴。为了摸清该病的发生发展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出适合在北方地区侧柏叶枯病防治中应用的药剂类型以及防治的最佳时间,开展了侧柏叶枯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均对侧柏叶枯病有一定的效果,以40%苯醚甲硫悬浮剂1 000倍液防效最好,为96.00%;防治时期以叶枯病大发生时施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山主要造林树种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北京西山森林健康试验示范区内,刺槐、侧柏、元宝枫、黄栌、油松、栓皮栎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个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分别为油松26.01 t·hm-2,元宝枫10.95 t·hm2,栓皮栎10.82 t·hm-2,刺槐8.96 t·hm-2,黄栌8.90 t·hm-2,侧柏4.52 t·hm-2,其大小顺序为油松>元宝枫>栓皮栎>刺槐>黄栌>侧柏;2)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均大于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枯落物在水中浸泡8 h时.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在0~2 h最快,在4~6 hA逐渐减缓,6 h后明显减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基本趋向一致;3)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范围为75.44%~278.65%,针叶树种的最大持水率均低于阏叶树种,但由于油松林下枯落物的蓄积量明显大于其他阔叶树种,故研究区内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油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黄栌>侧柏;4)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有效拦蓄深分别为栓皮栎2.33 mm,油松2.12 mm,元宝枫2.00 mm,刺槐1.19 mm,黄栌0.89 mm,侧柏0.23 mm.  相似文献   

10.
杨树烂皮病是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及榆树。症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类型。枯梢型多发生在幼树的主要枝、侧枝和一些不抗寒的树种上。树木病初时,患部皮层变色,无明显病斑,病部的枝梢失水枯死;干腐型较常见,病斑多发生在成年树木西南朝向的主干和大枝上,形成表面溃疡,患部初期出现暗褐色水渍状褐斑,  相似文献   

11.
前茬树木对铅笔柏幼林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结果初步表明:侧柏、桧柏等柏类树种对铅笔柏新造林地或圃地具有明显的前茬效应,即明显影响铅笔柏幼树的生长,也会导致铅笔柏幼树遭受严重的梢枯病和芽枯病的侵害;国槐前茬也会导致新植铅笔柏遭受煤污病的侵害。  相似文献   

12.
侧柏为常绿树种,具有耐碱、耐旱、耐涝、耐脊薄土壤,病虫害少,生命力强等特点,是我场及徐海地区青石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但常遭受侧柏毒蛾危害。为了保证林木正常生长,我场1.7万亩侧柏林从1963年至1974年共用飞机防治400架次,并用青虫菌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侧柏毒蛾主要生活习性及防治情况汇报于下:一、主要生活习性侧柏毒蛾(Parocneria terebinthi stotzneri Drascke.)属鳞翅目毒蛾科,幼虫取食侧柏鳞叶,严重时使侧柏枯死。  相似文献   

13.
盱眙县大面积侧柏林叶枯和死亡的原因,经多年调查和研究,排除了因土壤中缺乏钾元素和空气污染等非病理性因素,而立地条件差,土层浅薄,侧柏生长势衰弱,导致一种寄生性盘菌的侵染是引起严重叶枯的根本原因。随树龄增加叶枯也愈严重,连续数年的为害,最后侧柏枯死。侧柏叶枯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关系,增施肥料,可以促进侧柏生长,减轻病害的严重程度。因此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木生长势。增强抗性,采用烟剂防治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杨树腐烂病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由黑腐皮壳菌引起。除危害杨属各树种外,还危害柳、槭、桑、核桃、板栗等树木。常引起林木特别是防护林和行道树大量枯死,主要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枝枯两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干分岔处。枝枯型主要发生在1-4年生幼树或大树枝上。病斑初期呈褐色水渍状,微隆起。组织腐烂变软,后期引起大面积组织坏死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5.
宝鸡市不同时段防治侧柏叶枯病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宝鸡市麟游县研究了不同时段(5、6、7月)利用40%多菌灵、40%百菌清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防治侧柏叶枯病的效果,结果为5-7月每月喷施药肥混合液可将侧柏叶枯病的发病率控制在15.5%~63.1%,病情指数控制在6.5~30.4,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作用显著,其中6月效果最明显。宝鸡市侧柏叶枯病可用40%多菌灵与40%百菌清1∶1配比800倍液和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在6月防治。  相似文献   

16.
抗旱性是防护林抵抗力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对宣化县黄羊滩14种常用固沙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依据其在极端干旱条件下成年树木的死亡、落叶、枯梢、变色等大田观测指标进行抗旱能力鉴定。得出结论:抗旱性强的树种依次是沙地柏、樟子松、侧柏、柠条,在干旱胁迫期间没有发生死亡、枯梢、大量落叶等严重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减缓;抗旱性中等的依次是沙枣、差巴嘎蒿、黄柳、紫穗槐、榆树,在极端干旱情况下,主要危害表现是落叶与枯梢;抗旱性差的依次是新疆杨、小美旱杨、小叶杨、刺槐、沙打旺。当干旱胁迫发生时,林分的总体耗水量超过了土地的供给能力,树体水分失调后发生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松烂皮病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烂皮病又名垂枝病、软枝病、枝枯病,是松类枝干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赤松,黑松,华山松等树种。近十几年来,山东有两次大发生过程,其时间分别为1989~1990年、1999年,每次都造成巨大经济和生态损失。1989~1990年松烂皮病大发生时,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是黑龙江省鹤岗市罗北县主要树种之一,落叶松枯梢病是落叶松林中重要的真菌病害,其蔓延速度快,危害极大,应采取早期预防措施。经多年实践经验,在掌握了该病发生与各种生态因子、林分条件有关的前提下,防治落叶松枯梢病要从生态学角度入手,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相似文献   

19.
危害园林树种的天牛种类及防治对策天牛是危害园林树木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其幼虫在树木内钻蛀危害,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致使树木逐渐枯萎死亡。游览区的主要行道树悬铃木、垂柳、毛白杨、国槐、侧柏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1991~1996年,我们结合园林管理...  相似文献   

20.
松树作为常见的树种,其枝枯病是其较为常见的病害,该病给松树带来的危害较大。掌握松树枝枯病的特点及发病规律,并针对诱发该病原因进行分析,对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