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低碳校园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其重要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通过对大学生的低碳校园认知调查把握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低碳校园建设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项目组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乌鲁木齐市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低碳认知调查并采用访问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存在误区,项目组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对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生活方式是随生态环境恶化、生存危机等问题提出的,当前国际社会,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是整个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社会习俗,将会大大减少生产和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3.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掌握国际社会竞争主动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动形成全社会的低碳生活意识,将是我国迈向低碳经济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韦宇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32-1533,1565
回顾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基于对当前气候变暖的认识,认为人类活动是其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导致了严重的地球环境问题,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介绍了低碳城市的主要含义,并综述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进展,强调低碳城市生活模式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从低碳生活行为、低碳生活消费、碳预算生活方式3个方面指明了我国低碳城市生活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生活居住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低碳生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低碳教育的涵义,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低碳教育的意义,提出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增加低碳教学内容;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低碳素养;创建低碳校园,营造低碳教育氛围;倡导低碳生活,注重低碳教育实效等加强大学生低碳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281-282
对于肩负振兴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大学生而言,体质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究其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不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侵蚀,如今大学校园内的暴力行为对校园和社会构成了很大威胁,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配合。大学生的暴力问题与自身的年龄、身心发育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有效遏制和预防大学生暴力行为和暴力犯罪,必须分析其根源,以便从源头上防治。  相似文献   

8.
主观幸福感研究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发挥他们的个人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人格特征、归因方式、应对方式、情绪智力等;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生活事件、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要结合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一是大学生要从主观角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设定科学合理的幸福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高校要从客观角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SWOT分析显示,其在发展空间大,发展基础具有一定优势,也为陕西省提供机会。陕西省针对当前面临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创新低碳技术,加快优化能源结构,促使人们改变消费观念,推进低碳生活方式,促进全省低碳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城市进程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高品质、安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也越来越高。该研究从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和低碳环保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低碳温室技术的居室园艺系统概念。通过对低碳温室技术、微气候和居室园艺系统概念的解析来进行3大系统的设计,使基于低碳温室技术的居室园艺系统的设计更加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球经济的下滑与金融经济危机的到来,我国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前提;二、世界金融危机与企业裁员的冲击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化的现实社会基础;三、现代西方价值思潮的影响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化的催化剂;四、青年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化的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分子,肩负着服务“三农”事业的重担。文章基于对北京四所高校的在校生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高校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较为愿意从事“三农”工作,但选择工作地在农村的意愿极低。此外,文化水平、专业、父母是否务农、户籍、去农村的频率、认为农村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愿意在农村生活以及认为农村生活是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途经对大学生未来从事“三农”工作意愿有积极影响;大学生越认为农业不适合投资,则未来从事“三农”工作的意愿越弱。因此,提升大学生从事“三农”工作意愿的关键在于高校教育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视角下农村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66-4067,4075
针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都希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内在渴望,分析了农村大学生具有环境来源、理性认识、文化知识等的独特优势,选择投身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民是其人生价值实现的现实途径.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立足自身实际,着眼社会需要,勇挑重担,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价值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的总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各维度单个项目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理想、物质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身体理想。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征。政治面貌、家庭月收入是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既具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共性,也有其独特个性。它在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切实担负起领导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大任,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和学风建设,强化学术管理和实践,才能推进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实现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只重视传授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技能,却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这不仅影响他们专业技能的发挥,同时也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从联系社会现实、更新教育理念、人文与专业并重、加强教师队伍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如厌学、网络成瘾、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等,这些心理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结合学生工作的实践,有必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及大学入学教育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心理咨询队伍;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信息网络体系、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面临着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急剧转折,尤其是爱情情感的出现,给予他们的心理影响是特别巨大的。性意识觉醒的心理特征、性爱萌动的一般表现、性爱升华的情感纽带,在大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他们中开展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