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水土保持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美国水土流失概况以及水土保持的发展阶段、措施、近期效益、投资变化、从业人员变化趋势和未来水土保持发展方向等。对照美国的情况,对我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发展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内昆铁路施工期不同下垫面土壤侵蚀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措施所形成的各类人工地貌具有地表完全裸露、人为因素影响大等特征。在人工模拟降雨的基础上 ,对铁路施工期形成的各类人为地貌和原地面的土壤侵蚀产沙、产流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降雨历时和累积径流量、累积产沙量以及含沙率的关系非常密切 ,同时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侵蚀产流产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吸水树脂的性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志玉  刘作新 《土壤通报》2004,35(3):352-356
综述了新型化学抗旱节水材料?高吸水树脂的种类、吸水原理、主要的性能特征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法。高吸水树脂可以通过抑制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以及改良土壤结构等方面,起到保水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产量的作用。指出了我国应在开发研制高吸水树脂保水剂的种类,提高释水性能和降低价格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定义、评价指标以及提升能力的措施,以及图书馆联盟用户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功能,论述了用户管理系统的实施,将促进图书馆联盟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的变革,推进新技术的运用以及优化供应链伙伴关系,从而全面提高图书馆联盟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分子有机物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面肥方面,较少在土壤肥料的应用方面,而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就更少。以分别添加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的土壤(25℃培养)为试材,采用酶活性(每15 d取样)测定方法与Biolog-Eco板技术(取培养45 d的土样),研究小分子有机物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小分子有机物处理土壤的4种酶活性在15~75 d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45 d时葡萄糖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清水对照(CK)、甘油以及甘氨酸,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与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相比,甘油处理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度值和功能多样性指标(除指数D外)显著提高,而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处理改变了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以及碳源利用比分,其中甘氨酸和葡萄糖处理土壤胺类利用百分比(AM)几乎为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酶活性冗余分析表明,碱性磷酸酶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S、U、H′、碳水化合物利用百分比以及AM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0.669、0.616、0.678及0.603,与指数D及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和-0.741。由此可知,不同种类小分子有机添加物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不一,其中甘油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以及多样性指数(除指数D外),而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甘氨酸与另外两种小分子有机物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养殖污水中蛋白核小球藻的分离鉴定及其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BG-11培养基从养殖污水中分离和筛选到小球藻,采用相差显微镜对其外部形态进行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球藻组成、X-ray方法分析其晶体组成、凯氏定氮以及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分别测定其蛋白质以及脂质含量、丙酮萃取法测定其叶绿素a以及国标法测定其处理污水效果。结果表明:根据相差显微镜对球藻外部观察,初步判断该小球藻为蛋白核小球藻;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在波数1 080和1 240 cm~(-1)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证明了该研究分离的小球藻含有大量蛋白质以及糖类和脂类成分;X-衍射分析结果显示在32°和20°两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证明了本研究分离的小球藻含有蛋白质和脂类成分;定量成分测定表明该蛋白核小球藻蛋白质量分数为45.6%,脂质质量分数为8.1%;污水处理结果为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70.9%;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为23%和34.7%。该研究对蛋白核小球藻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的测定以及提取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蛋白核小球藻对养殖场污水的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为生物新资源的开发以及水环境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多的特点,其占地和淹没面积大,永久占地多,特别是占用耕地多,挖填土石方量大,弃土弃渣量大点多。水利工程建设对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发展纲要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结合水利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特征,提出水利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以及水利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等植物DNA条形码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物DNA条形码的筛选工作主要集中于叶绿体基因上,包括位于编码区的mat K、rbc L、UPA、rpo B、rpo C1、acc D、ndh J和YCF5等以及间隔区的trn H-psb A、trn L-trn F、atp F-atp H、trn D-trn Y和psb K-psb I等,其中mat K、rbc L和trn H-psb A研究最为成熟,可作为核心条形码序列。由于每个基因进化速率不同以及植物种间杂交较为频繁等诸多原因,不同类群植物的最适条形码序列有很大差别。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条形码技术在物种鉴定、分类学问题修订、新种隐种的发现、植物药材真伪鉴定、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出入境植物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cp DNA条形码在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措施等,并对DNA条形码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等植物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促使国家大力发展沼气事业。该文在总结中国沼气发展利用现状、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沼气发展的驱动及制约因素,并为未来中国沼气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过去10 a中国沼气投资和建设快速发展、沼气综合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模式不断创新、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为中国沼气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中国沼气行业既面临能源需求增加、规模化养殖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压力加大等因素的驱动,也面临适宜农户减少、融资渠道单一以及市场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根据研究结果,该文提出了通过健全后续服务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促进中国沼气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 土壤系统地下过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马红亮  朱建国  谢祖彬 《土壤》2003,35(6):465-472
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根系、根际、根系分泌物、土壤呼吸和土壤物质转化和C、N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有关实验的研究情况,以及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响应大气CO2浓度升高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争论、以及还需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及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灌区地下水防污性能区划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以及地下水防污性能的影响因素,基于DRASTIC模型,选用以下6个因子:地下水水位埋深、降雨入渗补给量、表层土壤类型、包气带岩性、含水水力传导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建立了再生水灌区地下水特殊防污性能区划模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内梅罗指数法,绘制研究区域地下水综合污染指数分布空间图,并且探讨了防污性能区划的验证方法以及等级划分标准。结果表明:地下水综合污染指数与研究区域的防污性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591),采用DRASTIC模型评价地下水特殊防污性能是可行的,可为再生水灌区地下水的保护以及利用规划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持续利用30年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农田、杨树林、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地以及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以及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N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混交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的土壤培肥作用高于杨树纯林。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使土壤退化。撂荒地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以及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子之一,对衢州灰坪乡土壤、大气以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灰坪乡的环境质量良好,适合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以及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波段权重的多尺度Retinex遥感图像渐晕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函数逼近法存在的校正质量不稳定、耗时长以及Retinex算法存在的光晕、泛灰和光谱数据失真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带光谱恢复的多尺度Retinex渐晕校正方法。通过对无人机遥感图像全局亮度的估计以及光谱恢复因子的引入,实现无人机遥感光谱图像的渐晕校正。利用该文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并与基于高斯曲面的函数逼近法和多尺度Retinex算法结果进行对比,依据灰度分布情况、标准差、平均梯度、清晰度、光谱相关系数以及光谱角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渐晕校正效果,结果不存在光晕、泛灰现象,结果的平均梯度和清晰度均值分别为0.077 4和49.33,相较原始图像和函数逼近法以及多尺度Retinex算法处理结果,平均梯度分别提高了5.94%、5.56%和4.78%,清晰度分别提高了8.94%、6.79%和6.63%,该文方法校正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更优,方法具有较好的渐晕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论角度认识绿色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探讨了绿色经济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层次性特征以及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 ,并分析了元素、结构、环境要素对绿色经济系统功能及其演进的影响。指出发展绿色经济其实质是实现社会 经济 生态复合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总和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宁夏酿酒葡萄生育期气象条件及管理措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宁夏及西北其它酿酒葡萄种植区酿酒葡萄种植气象条件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宁夏青铜峡、永宁以及芦花台赤霞珠生育期观测数据、宁夏气候特点以及宁夏玉泉营和贺兰山东麓广夏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栽培管理经验,总结了宁夏酿酒葡萄各生育阶段的适宜气象条件、不适气象条件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以及有效降低不利影响的实用栽培措施。本文研究结果已应用于宁夏农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为宁夏酿酒葡萄的科学种植、管理和酿酒葡萄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大棚环境监控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廖建尚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1):233-243
目前农业物联网通信协议尚不统一。为了更好地封装和传输农业信息,提出一种适用于农业物联网的通信协议AGCP(agricultural greenhouses communication protocol)。利用AGCP协议结合物联网架构完成了基于物联网架构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的设计,重点完成了感知层中协调器和节点终端的信息采集以及设备控制的软硬件设计,并详细设计了光照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灌溉控制模块,最后进行了系统测试和分析。试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监测温室大棚的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以及土壤湿度等农业环境信息,并能进行相应设备的自动控制,验证了AGCP协议在农业物联网的有效性以及构建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熟制温度及切割方式对牛排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熟制温度以及切割方式对西餐红肉煎制牛排食用品质的影响,该文采集了12头中国西门塔尔公牛的背最长肌,研究了终点温度、切片厚度以及肌纤维走向对煎制牛排剪切力、质构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牛排的剪切力、蒸煮损失、硬度和咀嚼性随熟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终点温度为72~100℃的牛排风味和总体可接受性得分显著高于45和60℃的牛肉(P0.05)。牛排剪切力随切片厚度增加而增加(P0.05);平行肌纤维切片的剪切力、硬度和咀嚼性显著低于垂直肌纤维切片(P0.05);切片厚度和肌纤维走向只对感官嫩度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煎制牛排的较佳熟制温度为80℃、切片厚度为10 mm和肌纤维走向为垂直肌纤维。研究结果为牛排生产企业、西餐厅以及宾馆饭店等生产、销售和加工牛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龟山库区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龟山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湿地及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白龟山库区湿地存在着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水体污染等生态退化问题,应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山水城市"建设、保护区生态旅游以及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加强湿地恢复。  相似文献   

20.
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肥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元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也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肥还田后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过程对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以及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其相关的研究方法包括尼龙网袋法、同位素标记法、红外光谱法以及13C核磁共振法等。绿肥的腐解及碳、氮和钾的释放过程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而磷和中微量元素的释放过程与上述规律不完全一致。增加绿肥中养分含量、提高温度均有利于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施肥、耕作等田间管理措施也会影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未来可同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方面揭示绿肥腐解以及养分在土壤-植物系统间分配的规律,筛选适合当地的绿肥种类以及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