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县山地黄牛,个体小,生产性能低,经济价值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县从1983年起大面积开展了黄牛奶用改良工作。截止1986年底全县已累计奶改配牛13,000多头,产出各代奶杂牛5,800多头,其中建档的奶杂母牛达2,044头,1987年已有174头奶杂母牛投入挤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但是  相似文献   

2.
陇县在陕西省科委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自1983年立题开展黄牛奶用改良工作以来,截止1988年底,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冻精共授配母牛22278头(次),产活奶牛11688头,占全县黄牛总头数的1/4;奶改母牛实行人工挤奶达625胎(次),超额164%完成了《方案》原定237胎(次)的任务指标;6年来全县通过奶改牛产奶和增值,已为社会增加经济收入251.28万元。陇县的牛改工作已引起全国政协、省市领导及有关部  相似文献   

3.
陇县黄牛奶用改良现状调查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展历史 70年代我县纯种奶牛仅关山牧场饲养,难以满足乳品加工厂的需要,加之纯种奶牛成本高、风险大、技术性强,群众难以上规模.因此,我们于1981年对全县6 805头本地黄牛进行了群测,并提出了黄牛奶用改良. 1982年根据已故原西北农业大学邱怀教授等专家的指导建议,及时制定了<陇县黄牛奶用改良工作方案>,经陕西省科委同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至今.截止2000年底陇县黄牛奶用改良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全县累计改良配牛10.7万头,共产各品代黄改奶母牛5.3万头,其中:黑黄(HY)奶改母牛4.7万头,三品种后代(HSY)母牛0.6万头.目前,全县存栏黄改奶母牛8 639头,其中一代3 023头,二代2 159头,三代1 927头,四代1 095头,五代以上435头.全县自1985年黄改奶牛实现人工挤奶以来,累计投产黄改奶牛21 790头,共产鲜奶7.6万t,实现产值1.07亿元.黄改奶牛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县奶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7年以来,我县利用丹麦红牛对当地秦川牛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杂交改良。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及业务、教学、科研门大力支持下,使我县黄牛奶改工作已见成效。截止1991年11月底,全县黄牛存栏43027头,其中适繁母牛20615头,累计黄改配种5327头,占适繁母牛25.8%,  相似文献   

5.
陇县是陕西省科委资助的黄牛奶用改良重点县之一,自1983年开展黄改工作以来,截止1986年底,共改良配种牛13,062头,产杂种牛5,800头,其中建档母牛2,044头;改良范围已扩大到19乡199个村;已有44头杂种母牛生犊产奶。初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了交流经验,推广改良成果,对全省黄改工作起到推动促进作用,陕西省科委、  相似文献   

6.
<正> 礼县地处长江上游的陇南山区,高寒阴湿,36个乡镇中有14个为重点扶贫。全县有草场3.2万亩。1990年底有大牲畜14.4万头,其中牛6.85万头,占47.5%,能繁母牛2.97万头。商品牛销路广阔,但长期来对本地黄牛缺乏改良计划,牛品种退化,生产性能、经济效益低。70年代后期,确定黄牛改良方向,引进秦川牛纯种繁殖和杂交改良土种黄牛。在川坝地区的秦杂后代生长发育好,但在高寒阴湿山区繁殖的秦杂后代适应性差。怕冷,怕爬山,不适放牧,山区群众喜养犏牛,不喜秦川牛。因此,我  相似文献   

7.
<正> 奉节县黄牛杂交改良起步较早,1957年—1978年间,先后从省外引进秦川牛、晋南牛、黑白花奶牛良种公牛58头与本地黄母牛杂交改良,据桂花乡调查5岁秦杂一代牛,未显示出杂种优势。1979年—1983年又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配种7898头,存栏西杂牛3015头,出栏西杂牛(1.5岁体重250公斤)130头,仅占存栏西杂牛总数8.87%。更为突出的是云务、三桥、含瑞等5个乡4年配种552头,现无一头西杂牛犁田,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影响。 回顾黄牛改良实践,时间长,花钱多,费事大,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杂种犊牛断奶后饲养管理粗放,没有很好进行培育。为了证实这个问题,于  相似文献   

8.
汉源县自1979年开始建立黄牛改良人工授精冷配站,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公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至今已连续20多年从未间断。全县已建成冷配站(点)25个,其中固定冷配站17个,引进良种公牛16头,年杂交改良已达万头以上,为农民养牛增收1000多万元。西杂改良已在全县推广普及,改良成效显著,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全县牛存栏7万多头,年出栏4万多头。1998年又开始引进国外优质肉牛品种夏洛莱、利木赞、皮尔蒙特和海伏特4个品种冻精与高代西杂母牛分别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改良效果十分显著,18月龄三杂肉牛体重可达450kg以上,经屠宰测定,各种指标都优于西杂牛,…  相似文献   

9.
经养牛专家,省、地、县各级科研部门提议,眉县家畜改良站与眉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合作,与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黄牛改良课题组协作,1983年至1988年以来,先后从吉林省新华种牛场购进英国肉乳兼用型短角牛3头,改良本地黄牛。连续6年人工配种本地牛3392头,已产短杂一代、二代牛2051头。据初步观察及1988年西北农业大学黄牛改良  相似文献   

10.
1黄牛改良的历史与现状1.1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现年存栏黄牛10万余头,其中能繁母牛5万余头,为黄牛杂交改良提供了良好的母牛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曾在峨边、峨眉、金口河等县区开展过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试点工作。1998年,该市又在地方良种“峨边花牛”生产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重新启动黄牛品种改良生产。2000年,峨边、峨眉山两县市成为四川省肉牛项目县,黄牛品种改良生产掀起高潮。全市现建立县级牛改中心2个,乡镇牛改冷配站15个,村牛改点29个。据统计,至2003年上半年,累计黄牛品种改良1.8万头,其中黄牛冷配1.35万头;出生杂…  相似文献   

11.
自1983年以来,我们大批引进了秦川良种牛与淮北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为了解改良效果,我们对杂交牛(以下简称秦淮F_1)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分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6个档次共802头。其中秦淮F_1408头,淮北黄牛394头。同时,我们又对22月龄60天短期育肥的秦淮F_1、淮北黄牛各8头进行了屠宰测定,对秦淮F_1、淮北黄牛各4头进行了役用性能测定。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卢要中 《中国牛业科学》2001,27(3):63-63,65
秦川牛肉质好,抗逆性强,易饲养,深受群众喜受,是优良的黄牛品种.但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秦川牛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很不适应养殖需求.一头秦川牛,从犊牛到出栏,需两年以上时间,纯利润有1 000元左右,而黄牛奶改可成倍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富平县宫里镇董村的"三元”改良牛,每年纯利润可达3 000~5 000元,是秦川牛的3~6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了解决秦川牛养殖效益低,长年吃闲饭的问题,1987年董村请来全国著名养牛专家邱怀教授,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又在县畜牧站的领导下,建立了黄牛改良站,用丹麦红牛对秦川牛杂交进行改良,使秦川牛的后代变为奶、肉、役兼用牛.  相似文献   

13.
豫北黄牛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旺盛。但是,由于长期饲养管理粗放,牛群未进行系统的选育和合理利用,致使体格较小,生产性能不高,养牛经济效益低。为了充分开发豫北丰富的黄牛资源,提高黄牛利用价值,发展肉牛生产,我们利用肉牛冷冻颗粒精液与豫北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选取1985年出生的犊牛344头,其中西黄F_168头(公、母各34头),夏黄F_182头(公42头、母40头),利黄F_168头(公32头,母36头),海黄F_166  相似文献   

14.
<正> 1982~1987年底,石楼县共用冻精配母黄牛7848头产犊6365头。除出栏外,全县5年来共培育短×本杂交牛4125头。短×黄杂一代,在农村分户粗放饲养管理情况下有良好杂交优势,适应性好,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比本地牛高。每头改良牛平均比同龄同样饲养的本地牛市价多约200元。87年全县由原11个改良点扩大到16个,改良牛占总牛头数的16.4%。  相似文献   

15.
1 基本概况蒙城县位于淮北平原 ,国土面积 2 0 91公顷 ,耕地 2 30万公顷 ,辖 2 5个乡镇、5 73个村民委员会 ,总人口 115 .5万 ,其中农业人口 10 3.7万。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甘薯、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棉花等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自1986年县委、县政府便立足县情 ,一边引导农民搞好家庭种植业 ,一边积极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 (我县 1976年开始引进秦川牛改良 ,至 1986年 ,90 %的本地黄牛为秦川牛杂交后代 ) ,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至2 0 0 1年底全县存栏黄牛 36 .3万头 ,其中西杂牛 2 6 .…  相似文献   

16.
邓川牛是洱源县的奶用黄牛品种,1954年开始引进荷斯坦牛进行级进杂交改良,1989年全部改良为邓川黑白花牛。2010年,全县存栏79047头,能繁母牛存栏47428头,牛奶总产量19.2万t,群体平均305天产奶4050kg,优秀个体产奶量突破8000kg,奶农收入达到5.9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之后,我县应用良种晋南公牛冻精配种改良本地黄牛,已繁殖了10690头后代。为了总结改良效果,推动黄改工作,促进黄牛生产,我们对全县冻精配种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概况 1987年底,全县黄牛存栏量达到38740头,比去年增长了6.6%,1984年到1987年4年间,年平均递增率为12.3%,达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全县繁殖母牛16171头,不同年龄改良牛存栏6800头。在黄牛冷配方面,随着  相似文献   

18.
自1980年湟源县实施黄牛改良工程以来.先后利用荷斯坦、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当地黄牛.经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近30年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黄牛改良工作稳步发展。近两年又开展实施了胚胎移植、性控冻精和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全县牛良种比例明显提高。1980年。全县仅有改良能繁母牛360头,其中荷斯坦牛245头.西门塔尔牛115头,良种母畜比例2.5%。  相似文献   

19.
按照省上黄改总体方案,我县从1988年引进英国短角红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推广乳、肉、役兼用型品种,使养牛业从役用向多用型发展,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3年来,应用短角红牛共配黄牛2785头,现已产犊牛2220余头,占黄牛总数的6.5%,实践证明,短秦F_1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8月龄在饲养水平偏低条件下,平均体重321kg,比秦川牛  相似文献   

20.
BMY牛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BMY牛为父本,云南黄牛、西本杂、短本杂等为母本的多元肉牛杂交,以期为云南省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提供发展基础。[方法]通过应用BMY公牛及冻精与云南黄牛及其杂交母牛进行杂交改良中试。[结果]截止2009年底累计完成杂交改良14 734头,产犊12 738头,产犊率86.45%。进行了1 485头次体重体尺测定,BMY牛对云南黄牛及云南现有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初生体重为12.40 kg,较云南黄牛(YY)高1.64 kg,提高幅度较小(P〉0.05),但6月龄体重为108.96 kg,较YY高74.99 kg,有明显的改良效果(P〉0.01),估计的BMY牛对云南黄牛改良后代的初生重与6月龄体重杂种优势率分别是-8.02%和2.91%。[结论]以BMY牛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各生长性能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初生重、6月龄体重体尺有较大提高,为云南省、南方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