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业软科学兼有系统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经济学、自然科学的内容,是研究种子业各子系统构成的整体中多种不同目标的相互协调,以达到最佳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中各组成部分作用的一门科学。通过种业软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为种子业发展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计划以及...  相似文献   

2.
我国种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前,我国种业正处于大动荡、大整合的关键时期。总的形势是:国有种子公司包袱沉重,举步维艰;科研育种单位柳暗花明,优势初现;民营种业春风得意,蓬勃发展;跨国公司优势明显,势不可档。我国种业只有认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适应时代潮流,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种业现状及对我国种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美国种子产业发展特点美国是世界上谷物生产大国,种子的科研、生产推广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农作物转基因研究方面独领风骚。1.1以法治种,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对种子的管理除检疫外,可概括为保护产权、管理标签,其余基本不干预。政府不干预公司,公司不依赖政府。政府管理工作重点是立法,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保护知识产权、鼓励诚实经营、加强政府对种子质量的监督。至于什么样的品种能种,什么样的种子能上市,一律由市场决定。裁判员是农民,种性不好,质量不高,农民不会选择,自然就没有市场。1.2科研是种子公司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4.
薛明芳 《种子科技》2000,18(2):86-86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在知识经济来临的 2 1世纪 ,我国种业要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就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种业。1 高科技种业的特征所谓高科技种业 ,就是用最新的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种业 ,它是高科技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其总体特征是科技含量高 ,科技在种业发展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其具体特征表现为“四高一低一强”,即产量高、品质高、价值高、效益高、消耗低、竞争力强。1.1 产量高。高科技种业通过高新技术如转基因技术的运用 ,能改变农作物品种的生产性能 ,挖掘其生产潜力 ,农产品产量能较大幅…  相似文献   

5.
1种业销售终端的现状 1.1销售终端网点急剧增加 就锦州地区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出台前,全市从事农作物种子销售的经营业户不足200家,而现在全市从事农作物销售的经营业户已增加到500余家,仅一个乡(镇)最多可达10余家种子销售店。原来只有种子公司和乡(镇)农科站等涉农单位经营种子,现在已发展到各行各业人员都纷纷步入种子行业,种业销售队伍日益壮大,销售终端网点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6.
<种子法>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种业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以企业为经营主体,对种子科研、生产、经营、使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种子产业化体系已见雏形,种子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种子公司由原来的2700家增加到7800家,种子销售单位达到67000多家.种子行业销售额前50名企业中,国有独资种子企业的种子销售额由1997年的17亿元下降到2002年的15亿元,而有限责任种子公司的种子销售额则由5亿元上升到35亿元,这标志着我国种业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与此同时,一个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即种子价格明显上升,部分企业或产品利润率相对偏高.去年以来,一些杂交种子的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倍以上,大田作物常规种子的毛利率平均为15%~25%,转基因棉花种子和蔬菜种子的毛利率更是高不可测.不仅如此,种子流通环节的毛利率也十分可观,有的甚至达到40%以上.是什么原因促使种子价格在短短几年内上涨幅度如此之大?种价高位运行对种业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7.
莫泰煜 《种子世界》2000,(11):21-21
中国加入WTO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对中国来说,它有利有弊,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据统计,迄今为止,外国独资和合资种子公司已有60多家在中国登记注册,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为了打入中国农业领域广阔的种子市场,他们选择蔬菜等经济作物种子为突破口,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种子的生产技术、加工设备以及精美的包装手段,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在种子工作上的应用湖南省湘潭农校邓定辉近年来,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红外线、激光、辐射等高科技发展很快,在国内外种子工作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成效显著,发展前景广阔。1电子计算机管理种质资源:国内外都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农作物种质资源。美国农业部...  相似文献   

9.
越南北邻中国,西邻柬埔寨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东邻中国南海。全国被分为53个省,2001年共有人口7940万。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7年实施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按照分工分别制定了配套规章和保护名录。1999年4月23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UPOV)正式接纳中国成为该组织的第39个成员国。同日,我国开始接受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随着保护名录范围的逐步扩大和申请、授权保护品种的增多,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与日俱增。现就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给未来农业种子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加快了种子的市场化进程,打破了国有种子企业的垄断地位,过去所采用的用行政手段来阻止外地种子“入侵”的办法已难以维系;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种子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种子不仅决定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种植业、农产品加工和轻工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民增收的大事;加入WTO为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些已成为我区加快种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阎国龙 《种子科技》2002,20(4):201-20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和加入世贸组织 ,我国种子产业将步入法治的轨道 ,实现与世界接轨。马铃薯作为主要农作物 ,如何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 ,本人提出一些初浅的认识。1 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1.1 马铃薯的发展给种薯生产带来无限生机。马铃薯是世界性作物 ,世界上共有 14 8个国家栽培 ,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 ,栽培面积 1838万公顷。马铃薯用途广泛 ,市场潜力很大。据估计 ,世界马铃薯贸易量约为74 8万吨 ,占总量的 4 %。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栽培面积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有所增加。马铃薯在我国种植较为…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新型种业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令传 《种子科技》2004,22(6):311-313
种子是生物技术的载体,是特殊的生产资料,种子产业是基础产业.建设新型种业体系是新时期种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迫切要求.新型种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充分发挥种子企业在新时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地位和市场主体地位;要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国有种子企业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种业,通过市场机制,促进种业资源优化重组;要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依法治种.  相似文献   

15.
贾明进 《种子科技》2002,20(3):125-126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种子市场国内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种子产业体系需要重新构建。在分析山西种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改制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支撑,以依法管理为保障,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参与国际种业大循环。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国种业在体制与运行方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是种子科研单位还是经营单位,都在各显其能,为自身的出路而努力,以质量求得生存。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有品种独占市场,有的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研究开发新品种,有的购买销售权,有的争取代理权,无论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都非常重视种子的质量及品质,农民用上高质量的种子后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引发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也将对传统国有种子公司带来一场全新的革命,我们感受到挑战与机遇并存.河南以国有经营为主的各级种子公司在纷争的形势面前,将如何寻求自己的出路呢?  相似文献   

18.
近年种子包衣技术已在我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种子上推广、应用.大田结果证明:包衣种子对促进壮苗,预防病、虫害有显著作用.但是,种子包衣后对种子质量是否有影响,说法不一.为此,作者在检验室中对包衣与未包衣种子进行水分和发芽率项目比较试验,探讨其有无变化及规律,为包衣种子的应用,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种子产业正处在一个系统转型时期,国有种子产业面临着战略性体制改革,种子行业正在受到改革大潮的洗礼。这些给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如何全面推进现代种子产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1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省的种子产业虽然已初具规模,对农业增产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种子产业的改革起步晚,还没有真正实现有计划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还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