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大棚秋延后小型无籽西瓜的适宜定植密度。[方法]以小型无籽西瓜桂西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大棚秋延后小型无籽西瓜不同定植密度对其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定植密度对桂西瓜1号的生育期、品质影响不明显,但各处理间产量有差异,株距40 cm处理下产量最高,但商品果率最低,株距50 cm处理时产量与40 cm株距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商品果率高。[结论]在塑料大棚秋延后吊蔓栽培、单蔓整枝条件下,株距50 cm处理,即26 670株/hm2为最适宜定植密度。  相似文献   

2.
以“金鹏11号”番茄为试材,在不同的栽培株距下,测量番茄的形态、生理、单果质量及产量指标,研究不同株距对番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距不同,植株的株高、茎粗长势差异显著,40 cm株距的株高和茎粗明显高于其他3个水平。植株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单果质量等随栽培株距的增加明显增加。产量随株距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株距为40 cm时产量最高,25 cm时产量最低。综合各形态、生理及产量指标,以40 cm株距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达到6 500 kg/667 m2,得出温室最佳栽培株距为40 cm。  相似文献   

3.
大棚番茄越夏连秋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密度对大棚番茄越夏连秋栽培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节间增长,茎粗减小,植株趋向于徒长;2.叶片数以密度为120×30cm者为最多,群体内光强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弱;3.单果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果重以行株距为120×30cm的处理为最重。产量随密度而变化,其总产量有显著差异,以120×30cm的产量最高;120×20cm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大棚小型无籽西瓜的合理栽培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为提高大棚小型无籽西瓜栽培综合效益、实现节本增效和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和留果方式试验,设置5个株距(对照40 cm及45、50、60和70 cm,折合23340、20670、18675、15330和13395株/ha 5个种植密度),吊单蔓留单瓜对应前3种栽培密度,吊双蔓留双瓜和吊三蔓留2~3瓜分别对应株距60和70 cm,试验测定、计算不同处理对西瓜坐果率、单果重、产量、果实商品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种苗成本的影响.[结果]采取吊双蔓留双瓜(株距60 cm)和吊三蔓留2~3瓜(株距70 cm)的整枝留果方式能获得较好的年均产量(45505.5和46146.0 kg/ha)和产值(271600.95和270293.70元/ha),分别节约种苗成本34.3%和42.6%,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6%和16.2%.[结论]大棚种植小型无籽西瓜株距60~70 cm(13395~15330株/ha),单株双蔓或三蔓整枝,留2~3果,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效果,可作为大棚栽培小型无籽西瓜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新品种"黛宝"生长、开花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冬瓜果实膨大期,采样测量植株生长指标;在果实成熟期,采样测定植株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40~80 cm株距对小冬瓜开花节位无显著影响;40 cm株距时,小冬瓜生长势明显弱于其余处理植株;尽管80 cm株距时植株单瓜重和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是,结合定植株数,栽培密度为60 cm时折合产量最高。40~50 cm株距时,植株化瓜现象严重,成瓜数少,产量低。[结论]畦宽1.5 m(含沟30 cm),双行种植,搭人字架栽培的条件下,小冬瓜秋季露地栽培的适宜株距为60 cm。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早春大棚豇豆不同种植密度与搭架方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降低栽培成本,增加产量和效益,研究了4种不同种植密度与2种不同搭架方式对豇豆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性状与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字架搭架方式下豇豆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性状与抗病性均优于"人"字架搭架方式,随着种植密度株距增大,豇豆植株叶片、节间长增大,荚长与荚粗增加,产量反而下降;采用"一"字架、行距80 cm、株距20 cm的栽植模式,豇豆的产量与产值最高;采用"一"字架、行距80 cm、株距25 cm的栽植模式,可提高大棚早春豇豆种植通风透光能力,并且病害减少,种植成本较低,产量、产值次之,效益最高。可见,行距80 cm、株距25 cm、"一"字架的栽植模式最适宜早春大棚豇豆。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番茄品质,增强番茄长势,提高番茄产量,确定宁夏日光温室番茄的最佳栽培模式,为此进行了大行距高密度的试验研究。该试验栽培行距设定为120 cm,定植密度设定为2000、2500、3000株/667 m~2(对应的株距分别为28、22、19 cm);通过测定‘929粉果’的生理指标、光合指标、品质、产量来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29粉果’在2500株/667m~2定植密度下的株高、茎粗、叶片面积、光合指标、产量及经济效益,都明显高于其他定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丝瓜早熟栽培品种·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不同丝瓜品种前期产量、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驻丝瓜 1号早熟大棚栽培产量高 ,经济效益好 ,适宜播期为 1月下旬~ 2月上旬 ,最佳栽培密度株行距为 40cm× 10 0cm。  相似文献   

9.
塑料大棚栽培早熟丝瓜,始收期较露地栽培提早20d左右,4月中旬可采第一批瓜,市场售价达4.00元/kg左右。在大棚内可采用高密度栽培,密度可达2000~2500株/667m^2,而一般露地爬蔓栽培约为400株/667m^2。大棚丝瓜高密度栽培,能提前采收,周年生长,省工降肥,优质高产。667m^2大棚可采收丝瓜10000kg以上,产值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曹光亮 《农家致富》2010,(14):32-33
一、黄瓜 大棚特早熟栽培主要品种:长春密刺。栽培方式:大棚特早熟。播种期:每年1月下旬。育苗方式:大棚+小棚+草帘+电热线,72孔穴盘。定植期:2月下旬。行株距:(40~55)厘米×(25~27)厘米。采收期:3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培技术要点:定植前1周扣棚。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架式栽培番茄适宜栽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限生长型圆串番茄‘洛美’为试材,利用封闭式无土栽培系统,采取日光温室架式无土栽培三穗果打顶促成法,在床距固定(90 cm)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株距(26、21、16、11 cm)对番茄水肥吸收及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对氮、磷、钾及水分的吸收速率随植株生长呈单峰曲线变化,单株吸收总量随栽植密度增大逐渐减少;小区产量以11 cm株距处理最高,分别比16、21、26 cm增产4.65%、18.76%和38.84%,但其单果重及单株产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随栽植密度增大,果实可溶性糖、糖酸比、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番茄红素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综合分析产量、品质及果实商品性,以90 cm×16 cm为架式栽培番茄适宜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番茄果穗弯折对果实膨大和产量的影响及果穗发生弯折的影响因素,进行大棚秋番茄果穗弯折试验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涂抹果穗试验,统计和分析大棚秋番茄与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的状况。结果表明,大棚秋番茄果穗弯折后,果实纵、横径增量减小,单果质量及单穗产量下降,且果穗早弯折处理比晚弯折处理的果实纵、横径及产量降低更多。用"诱导素"涂抹大棚秋番茄第1、2层果穗主枝基部后,果穗主枝明显增粗,果穗弯折率分别比对照下降100%和93.33%;果实膨大速度加快,单果质量增加,番茄第1、2层单穗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7.99%和13.34%。大棚秋番茄果穗弯折率与果穗总长度、果穗主枝长度、果穗层次正相关。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与不同品系及其区域分布、果穗主枝长度、果穗主枝粗度、植株节间长度、果穗枝重量、果穗木质素含量密切相关;日光温室春番茄不同品系的果穗弯折率明显不同,而且日光温室内北部区域植株果穗弯折率高于南部达85.54%;总体而言,日光温室春番茄不同品系果穗主枝和植株节间长度越长、果穗主枝越细、果穗枝越轻、果穗木质素含量越低,其果穗弯折率均相对较高,番茄果穗弯折降低了单果质量和果穗产量。  相似文献   

13.
于2005年至2006年,以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卡特琳娜为试材,在三个不同栽培密度下,研究了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长季节栽培的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定植密度对番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对冬春季果实的坐果率和单果重影响也很大。不同的部位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构成影响很大。在本实验条件下,北方地区番茄长季节栽培在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的最适定植密度是不同的。综合比较产量、果实单果重、产值等方面,整个温室最适宜的平均栽培密度为80 cm×50 cm×46cm,其中温室南部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80 cm×50 cm×40 cm。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D1:1 334株/667m2、D2:1 668株/667m2、D3:2 000 株/667m2、D4:2 334株/667m2、D5:2 668株/667m2)与3个行距(R1:1.2 m、R2:1.35 m、R3:1.5 m)共15个处理,探讨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塑料大棚番茄果型分级和冠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产出果型呈反比;通过对冠层特性与产量及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散射光合有效辐射比例与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折合667m2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糖酸比呈显著负相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冠层特性参数;通过对番茄果型分级、营养品质、冠层特性及产量的比较,R3D4处理在果型分级、品质指标及节本增效方面综合表现最佳,但折合667m2产量表现较低,为12 922.40 kg,而R1D2折合667m2产量高达15 390.65 kg,且在果型分级、品质指标亦表现较佳。综合考虑各项指标,R1D2处理(即行距1.2 m密度为1 668株/667m2)、R3D4(即行距1.5 m密度为2 334株/667m2)为宁夏地区大跨度塑料大棚农机农艺结合较为适宜的两种株行距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5.
马一科  于夜阳  秦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92-15794
[目的]为营养液深液流技术在设施番茄高产优质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营养液深液流栽培为栽培方式,荷兰“百利”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无土栽培试验确定了适用于该栽培方式的营养液配方。[结果]适宜的营养液温度为22~32℃。营养生长期的适宜营养液浓度为1500~2500μS/cm,结果期的适宜营养液浓度为3000~4000μS/cm。2008年7月12日,对大栽培池中的番茄植株进行了第1次采摘,成熟果32个,挂果12个,成熟果单果重约130g,平均直径约65mm,最大直径约80mm。到2008年10月1日,大栽培池番茄植株累计采摘成熟果162个,挂果43个;其冠层面积约10m2,根茎直径为26.68mm,番茄长势良好。[结论]该试验为各种蔬菜、瓜果的无土栽培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温室冬春茬番茄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以及株距对群体配置的影响,试验在相同的垄沟配置下通过改变株距,对番茄的植株生长、果实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幅宽、单株果数和单果重均表现为,随着株距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对果穗数和果型没有影响,畸形果率随着株距的减小而明显增加,单产处理间没有较大差异,均在115500 kg/hm2左右;说明在相同的70+50垄行配置下,株距在25~40 cm之间部分性状虽表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但均为比较合理的田间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樱桃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var.cerasiforme Alef.)生长的最适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及土壤类型下,樱桃番茄果实不同时期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从结果初期到结果末期,樱桃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蛋白质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有机酸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结果初期质量分数最高;土娄土樱桃番茄果实品质指标高于黄绵土,露天处理优于温室处理;整个生长期樱桃番茄果实单株总产量为土娄土温室栽培最高,黄绵土露天栽培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结果初期和结果盛期樱桃番茄果实单株产量与可溶性糖、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呈负相关,结果末期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从提高樱桃番茄产量的角度出发,土娄土温室栽培为最佳;但从提高樱桃番茄品质的角度出发,应以土娄土露天栽培最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番茄不同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对番茄各品质指标的影响,提出番茄综合品质最优时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组合,为本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管理和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试验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绿百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日光温室内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HL2109’。通过日光温室试验,在大小行沟垄覆膜种植形式的基础上设置3种种植行距分别为L1(60 cm)、L2(45 cm)和L3(30 cm);以两次灌水间隔期间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0.6E、0.8E、1.0E、1.2E四个灌水量,每当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达到(20±3)mm时即进行灌水处理;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运用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和CRITIC法对番茄综合品质进行评价分析,综合两种评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求综合品质最优时的种植行距与灌水量的组合。【结果】种植行距与灌水量均对番茄品质产生影响,且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上呈现极显著的交互作用,而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指标并不存在灌水量和种植行距间的交互作用。过高的灌水量会降低番茄果实的外观品质,且过高或过低的灌水量均会降低可溶性固形物、VC和番茄红素的含量。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度法和CRITIC法对番茄综合品质评价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综合品质最优处理均为L2-0.8E,最差处理均为L1-1.2E;番茄综合品质随灌水量和种植行距的增大呈凸型抛物线变化趋势。番茄各单一品质指标的权重比例虽然在两茬试验中略有变化,但番茄红素、VC、糖酸比3个指标的权重始终为前3名。【结论】当操作行行距为80 cm,株距为35 cm时,种植行距取37-47 cm,灌水量0.8E-1.0E为中国西北地区温室番茄综合品质最优的种植行距和灌水量组合。  相似文献   

19.
固体基质无土栽培方式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19"樱桃番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3种固体基质无土栽培方式(砂培、有机基质培和蛭石培)对樱桃番茄产量、果实品质、净光舍速率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无土栽培方式的前期产量、总产量、单果鲜重和单果千重及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栽培,部分测定项目的处理间差异还达到了极显著水平;3种无土栽培方式的总产量分别比土壤栽培提高了26%、35%和50%.但是,3种无土栽培方式的樱桃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维生素C含量、果实干物质含量与对照土壤栽培差异不大.在3种无土栽培方式中,仅蛭石培在总产量和株高上显著高于砂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塑料大棚春茬栽培中整枝技术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改良式单干整枝法和双干整枝法2个处理,以传统单干整枝法为对照,通过对比及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整枝方式对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改良式单干整枝番茄在早期产量、总产量、果实品质方面均明显高于双干整枝和单干整枝。[结论]在番茄塑料大棚春茬栽培中可改传统的单干整枝法为改良单干整枝,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