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晋西黄土丘陵县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生态学为研究方法,以GIS为技术支撑,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分维度等指数,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方山县景观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山县斑块面积较大,斑块结构复杂;景观整体多样性较低,林地景观占较大优势,景观生态系统较不稳定。根据研究结果,对方山县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1978—2010年的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特征、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延河流域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幅度表现为: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建设用地 > 水域,研究区1978—1990年变化速率最快的景观类型是草地,1990—2000年是林地,2000—2010年是建设用地,由以耕地为主导的景观结构转变为林地—草地复合的景观结构;(2)研究区破碎度较高的景观类型是耕地和草地,斑块形状也较复杂,主要是受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烈,斑块分布趋于集中化,破碎度较小,形状较为简单;(3)32年来,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经历了“耕地主导—相对平衡—林草主导”的变化过程,向着集中化和简单化的方向发展,抗干扰能力降低,不利于景观的稳定性,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坡耕地作为对照,通过自然降水条件下径流小区连续1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人工乔、灌、草植被和自然草地的水土流失差异,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的减水减沙效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具有不同的产流、产沙量,年产流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坡耕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间年产流没有显著性差异,自然草地与灌木林地间年产流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类径流小区年产沙量具有显著性差异,牧草地与乔木林地、自然草地与灌木林地间的产沙量无显著性差异,坡耕地、牧草地和乔木林地的产沙量明显大于自然草地和灌木林地;乔木林地比自然草地、灌木林地有更高的土壤侵蚀强度及频率。在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控制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是保护好现有的自然植被,实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建设人工植被应实行"灌木为主,草灌优先,草灌乔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石培基  张学斌  罗君 《土壤》2011,43(3):439-445
根据1996—2008年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调查数据,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天水市为例,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多样化指数较高;近12年来,园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增加显著,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变化不大,总体略有下降;土地利用的信息熵总体增加,土地利用整体趋于无序性,土地的紊乱度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处在调整期。  相似文献   

5.
骆汉  贾慧慧  赵廷宁  董梅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180-182,187
降雨是陆上水资源的直接来源和水循环的首要环节,尤其是在降雨匮乏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区,通过对降雨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为人工林栽培、植被恢复、土壤侵蚀等研究提供指导。通过对研究地区不同地形位置布设雨量观测设备,进行场降雨观测。针对不同高程、坡向的降雨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降雨量随高程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高程为1 280m附近;(2)降雨量随坡向变化的分布规律为:背风坡>迎风坡,即阴坡>阳坡,峁顶降雨量适中。  相似文献   

6.
以位于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赵庄村为例,选取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偏离度等主要指标,对村庄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研究区景观斑块数与景观斑块密度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减少;2)研究区2个时期的景观异质性差异显著,景观指数变化表现为:优势度指数与偏离度指数减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3)6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有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趋于改善,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其中,工副业比例增大与种植业、养殖业、果菜比例减小是研究期间农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变化特点,农民收入以工副业、果菜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景观生态学为研究方法,以GIS为技术支撑,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分维度等指数,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方山县景观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方山县斑块面积较大,斑块结构复杂,景观整体多样性较低,林地景观占较大优势,景观生态系统较不稳定。根据研究结果,对方山县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具有深刻的影响。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ArcGIS软件,对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貌区景观类型组合不相同,不同景观类型在同一地貌区内的格局特征大不一样,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地貌区的空间格局也有明显差异。河谷阶地区景观的空间异质化程度高,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大,黄土梁涧区次之;黄土峁状丘陵区以草地作为本底,其他景观要素镶嵌于这一本底,优势度高;黄土梁峁丘陵区形状最复杂,斑块凸起多,形状不规整,斑块间大小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特点,首先介绍了近10年来王家沟流域作物生产变化的情况,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基于土壤侵蚀的YIELD作物生产力模型并结合各作物的实际观测资料,从气象因素(降雨量、气温)以及耕作措施两方面分析了该小流域作物生产力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气象因素(大气降水)和土壤侵蚀的共同影响下,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是影响该区作物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春季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点动态监测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方山县峪口镇花果山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春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土壤含水量有较大的升高;荒草坡土壤水分条件最好,针叶林、经济林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柠条灌丛土壤水分条件一般,刺槐纯林土壤水分条件最差;土壤水分阴坡好于阳坡;土壤水分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黄土区造林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以适应有限的土壤水分资源.测点剖面不同部位土壤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形成剖面土壤水分总体上高下低的分布规律;各样地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最大,而后不断减小至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方山县土桥沟小流域为例,采用样线、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初步研究了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植被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乔木层以油松、刺槐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117.34,69.96;灌木层以胡枝子、小叶锦鸡儿、沙棘为主,重要值分别为169.45,74.05,36.92;草本层以铁杆蒿、赖草等菊科及禾本科植物为主,重要值为126.18,82.63.对比和聚类分析表明,土桥沟小流域典型群落类型为黄刺玫群丛、沙棘群丛、达乌里胡枝子群丛、油松群丛、刺槐群丛、华北落叶松群丛、白榆群丛、侧柏群丛.该地区植物种的演替序列大致为:次生裸地-草地阶段-杂灌阶段-先锋乔木林阶段-针叶林阶段.整个流域的演替方向是在朝着刺槐群落、油松群落、白榆群落、侧柏群落、白榆刺槐混交群落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要素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黄土丘陵沟壑区因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重点区域之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对典型区安塞县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变化驱动要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县域耕地变化的驱动要素,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对诊断结果进行了检验。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借鉴,为该区土地利用的合理调整和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于低碳经济导向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为相关部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及其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建立目标函数,获得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通过与土地规划方案对比发现,中碳排放型的的优化方案最佳。在该方案下,预计到2020年福州市土地碳排放量达1.30×107 t,土地经济效益为7 701.24亿元,土地生态效益为785.33亿元。[结论]低碳经济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有利于该区域经济效益的发挥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4.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欧李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柳林县联盛农场布设径流观测小区,进行了欧李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欧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可以将撂荒地的土壤侵蚀强度由中度降低到轻度,保水效益可分别达到17.11%和23.92%,保土效益可分别达到53.19%和75.44%;种植欧李可以明显降低浅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持水能力,与传统的水土保持植物相比,欧李样地0-20 cm、20-4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率分别高出2.1和2.3个百分点。同时,种植欧李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的刺槐是该区重要的优良造林树种。建国以来,该区营造了大面积的刺槐林,但由于各立地类型的光、热、水、气、肥等条件不尽一致,其生长状况相差悬殊,有的甚至形成"小老树"。为了研究刺槐林的生态适宜性,在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Verhanlst生长预测模型和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刺槐林的生长状况与各立地条件的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差异显著,同时筛选出适宜于营造刺槐林的最佳立地条件类型是梁峁阴坡和阴沟坡。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适宜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惩,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的刺槐是该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多年来,该区营造了大面积的刺槐林,但由于骆立地条件类型的光,热,水,气,肥等条件不尽一致,其生长状况相差悬殊,有的甚至形成“小老树”,为了研究刺槐林的生态适宜性,在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Verhanlst生长预测模型和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刺槐林的生长状况与各立地条件的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差异显著,同时筛选出适宜于营造刺槐林的最佳立地条件类型是梁峁阴坡和阴沟坡。  相似文献   

17.
陈乐  卫伟 《水土保持学报》2024,38(3):177-186,194
[目的] 为评估多源土地利用产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精度。[方法] 以黄河二级支流关川河流域为例,基于高精度GCLUCC土地利用数据,从空间分布、面积特征、样本点精度和空间一致性4个方面评估空间分辨率为10,30 m的6种土地利用产品(WorldCover 10 m、ESRI 10 m、GLC_FCS30-2020、GlobleLand30、CNLUCC和CLCD)的准确性。GCLUCC数据是基于GF-2(0.8 m)、DEM(5 m)、野外采样点(6 400个)和Google Earth样本点(2 320个),采用面向对象法和人工目视解译,空间分辨率为1 m,整体精度超过95%。[结果] (1)分类特征方面,多数产品能提取主要土地类别,但提取效率和准确度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地类的空间分布上。(2)面积一致性上,各产品与GCLUCC在不同地类的面积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产品的草地面积是GCLUCC的2倍以上,而林地和水域面积仅占GCLUCC的0.13%~12.11%和1.41%~11.27%。(3)整体精度方面,GlobleLand30和WorldCover 10 m展现较高精度,空间图谱精度分别达到58.21%和50.19%。而CLCD和CNLUCC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其中,林地与草地、耕地与草地及建设用地与耕地间的分类混淆严重。(4)所有产品与实际地表间的空间误差显著,尤其在对乔木、灌木、裸地和水体分类上面临挑战。[结论] 当前土地利用产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精确表征地表覆盖特征方面存在挑战。未来的产品开发应更多地考虑地形和地理特征,并加强对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地表信息获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是调和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控制严重的土壤侵蚀并改善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建设秀美山川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沟间侵蚀是指坡面上细沟未形成之前或细沟形成之后细沟间的土壤侵蚀过程。细沟间侵蚀量预报是整个坡面水土流失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为背景,以野外及室内试验资料为基础,论述了降雨动能、土壤抗剪强度、坡度、植被、表土结皮对细沟间土壤侵蚀的影响,提出了坡面一次降雨细沟间侵蚀总量的预报模型。本模型与径流及细沟侵蚀量预报模型结合,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坡面水蚀总量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20.
高艳鹏  赵廷宁  骆汉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1):103-108,261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径流小区为试验点,研究了于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坡面表层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对地表土壤水分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呈现中等变异。15°阳坡土壤含水量小于35°半阳坡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降雨量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而10—20cm土层和2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同步性较差。植被覆盖度越高,其土壤平均含水量就越高,植被覆盖度达到40%时,中坡和下坡的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土壤平均含水量从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加。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