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4代三化螟是贺州市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2~3.3万hm^2,是一种间歇性发生为害的害虫,每3~5a大发生1次。2004年第4代三化螟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经积极防治后仍损失粮食1616.16t,同比增1.05倍,比前15a的平均值高95.04%,仅次于历史上大发生年份的1999年。现对其大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大发生年份决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免因大发生而造成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三化螟在江夏区一直是水稻主要害虫。自2000~2005年发生面积呈阶梯上升。2005年第3代3化螟为大发生。迟中稻、一季晚稻为特大发生,危害程度属历史之最。一般田块减产5%~10%,严重田块减产达48%以上。现将2005年三化螟第3代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叙述如下。1发生原因与分析1  相似文献   

3.
三化螟是余干县水稻为害的一种重要害虫,20世纪60、70年代为害较重,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0%-60%,1964年、1974年为害最重,发生面积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9.52%、76.27%,白穗率分别为14.13%、16.20%;1983-1998年,受耕作制度、水稻品种等因素影响,三化螟下降为次要害虫,发生面积仅占1.20%-9.00%;90年代后期,三化螟呈明显回升趋势,1999年中等发生,2000年大发生,现就大发生原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石广智 《广西植保》2001,14(4):27-28
水稻三化螟是以幼虫钻蛀到稻株体内为害 ,造成枯心或白穗 ,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天等 2 0 0 0年三化螟在水稻上大发生 ,发生面积 0 .98万 hm2 ,占种植面积的 61 .6% ,比 1 999年多 0 .37万 hm2 ,是 1 985年以来发生程度最重 ,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虽经防治后 ,仍损失粮食 2 5 .31万 kg,相当于 80 hm2 的粮田颗粒无收。现将其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1 三化螟大发生情况及特点1 .1 发生期推迟 测灯下成虫始见日为 4月 7日 ,比1 999年推迟 32 d,始盛日 4月 1 3日比 1 999年推迟 1 1 d。各代灯下成虫盛发期分别为 :越冬代 4月 1 3~ 1 9日…  相似文献   

5.
蓝继新 《广西植保》2004,17(1):33-34
粘虫Mythimha Seprata(Walker)是一种具有迁飞性、食量大、为害重、转移扩散快的害虫。2002年9月中下旬在我县山区部分乡镇农田作物、旱地作物、山外平原区的甘蔗、玉米等作物上暴发成灾,造成多种作物严重减产、品质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统计,水稻发生面积为535.5hm^2,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有效“桥梁”虫源田的增加、气候条件的有利,致使三化螟发生量逐年加大,程度逐年加重。特别是今年2、3代在我县部分乡镇的早稻上造成了白穗,双晚稻上出现大面积枯心苗。4代在我县的发生是超常规的一个大发生年。三化螟实际发生程度为:...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1993年晚稻三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1993年桂林市晚稻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大发生,为80年代以来为害最重的一年。阳朔县植保站于9月14日在定点系统观测区调查第四代卵量,高的达600块/亩,平均为379...  相似文献   

8.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是我国华南双季稻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华南地区1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成 为第2年的虫源.第1、3代为害水稻造成枯心,第2、4代为害水稻造成白穗.常年发生程度第2、4代重于第1、3代,它的发生与为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1998年荆门市有水稻18万hm2,其中早稻1.6万hm2,晚稻2万hm2、中稻14.1万hm2。早晚稻主要分布于沙洋、京山。1998年三化螟在我市中等偏重发生,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11998年我市三化螟发生特点1.1发生时间偏早7月初即见2代三化螟...  相似文献   

10.
钟志华 《广西植保》2005,18(1):34-34
2004年钟山县钟山镇三化螟大发生,其特点为:  相似文献   

11.
蓝妮春 《广西植保》2005,18(4):14-16
稻纵卷叶螟是崇左市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量主要取决于当年迁入虫源量的多少、迁入后的气候条件、水稻生育期以及上代的残留基数.2004年由于气候等因素影响,造成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暴发为害,其严重程度为近年来所罕见.为此,根据田间虫情及苗情调查结果,认真分析其大发生特点及原因,探索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对今后的测报及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梧州市第6代稻纵卷叶螟为大发生,部分田块达到特大发生程度,是近15a来罕见的;而常年发生程度为轻,最重年份2002年是中等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2004年第6代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对我市水稻产量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失治及防效差的田块出现一片白叶现象,分析其发生原因,为今后开展测报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水稻胡麻叶斑病[Cochliobolus miyabeanus(lto et Kubibay)Drechsler ct Dastur]在邕宁一直只有轻发生。然而,2004年在晚稻出现了大面积流行,为近10a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15.
宜州市粘虫严重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宜州市广泛分布,常年零星轻发生,主要为害甘蔗、玉米、水稻等多种作物,一般情况下不造成严重危害,2002年粘虫在宜州市局部暴发危害,近年其为害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农业生产。1发生特点1·1具有突发、暴发性2002~2005年宜州市粘虫重发区的虫源地都是被水浸泡过的荒草洼地,由于这些低洼草地多在离村屯较远的岭坡地,农民早期不易发现,3龄后大量幼虫在1~2d内迁入附近农田,对作物造成严重为害。1·2暴发区虫口密度高,为害重,其他地区发生也逐年加重2002年以前近50a,粘虫在宜州市均为零星轻发生,1980~2001年间调查,虫口密…  相似文献   

16.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的常发性害虫 ,2 0世纪 (下文同 ) 5 0年代至 80年代初期发生较重 ,80年代中期以后 ,虽有个别年份某个世代发生有所上升 ,达中等或中等偏重程度 ,但绝大多数年份各代为轻发生、局部中等偏轻 ,常年发生面积、残虫密度、为害率均较低。总体来说 ,我县近十多年来三化螟为轻发生。现将其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如下 :1 基本发生情况1 .1 发生程度轻、面积小 我县属三化螟 4~ 5代发生区 ,历年灯下均有 5代成虫 ,第 2、 4代为主害代 ,常以第 4代幼虫和第 5代幼虫混合越冬。分析1 987~ 2 0 0 1年 1 5 a有记录的 72代次的发生情况 …  相似文献   

17.
阳文军 《广西植保》2006,19(2):28-29
灵川县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处于水稻迁飞性害虫迁飞路径范围。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灵川县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近年两虫年发生面积稳定保持在4·3~4·7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60%~175%,发生程度为4~5级。2005年发生面积达5·2万hm2次,占种植面积的195%,发生程度达5(6)级。1发生特点1·1早稻稻飞虱(白背飞虱)初始虫源迁入期早,峰次多,虫量大,第2代发生量偏大。灯下始见期为4月7日,比去年迟1d,比常年早6d,为偏早年份。5月份出现3次较大的迁入峰,比常年多1次。5月下旬中期第2代田间加权平均虫口密度为1 393·3头/百丛,比去年同期高19…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50%虎蛙可湿性粉剂对水稻三化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90~120g/667m^2在水稻破口期施药防治效果达89.98%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每年2、3月份影响第1代三化螟蛾羽化峰期的有效积温值及第1代螟蛾峰期对2-5代螟蛾峰期的相互制约关系,组建崇左县各代三化螟蛾发生期预测模型,对全年各代三化螟蛾发生期实施一次长期预测,省工省时,统计验证31a资料各代蛾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达83.9%-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