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山西省在继续实施小麦、玉米、谷子直补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了农用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玉米、棉花等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政策引导和市场拉动双重效应,促进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全省种植业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1京郊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态势1.1粮菜面积稳中有增据北京市种子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种植面积达到22.21万公顷,比2007年增加1.19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37万公顷,增加6.4%,玉米种植面积14.91万公顷,增加5.7%,大豆种植面积0.93万公顷,增加0.4%。随着北京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9,(7):26-27
<正>1京郊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态势1.1粮菜面积稳中有增据北京市种子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种植面积达到22.21万公顷,比2007年增加1.19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37万公顷,增加6.4%,玉米种植面积14.91万公顷,增加5.7%,大豆种植面积0.93万公顷,增加0.4%。随着北京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2004年全国各种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比2003年增长2.80%,粮食面积基本稳定。 1 小麦 受市场价格、自家消费变化和耕地变化等因素影响,预计小麦播种面积较2003年下降2.30%,产量也不会有较大增加,国内小麦价格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2 玉米 预计今年玉米面积将略有减少,国内地区  相似文献   

5.
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与变化,是制订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的科学依据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对2005~2015年临汾市主要农作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 a间,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种植面积比例增加了8.77个百分点,且呈不断提高趋势;谷物种植面积比例增加了2.36个百分点;小麦播种面积减少最多,种植面积比例减少了5.64个百分点;其余作物种植面积均呈现小幅度减少趋势。作物空间变化呈现了较强的规律性:谷物、玉米和小麦种植集中分布在襄汾县和洪洞县,且由中东部地区向西南地区集中;豆类种植主要分布在尧都区和襄汾县,且由南部向西北边集中;薯类种植主要分布在襄汾县和隰县,种植面积由南部向西北部扩大。  相似文献   

6.
<正>滑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常年种植主要小麦、玉米面积265万亩以上,为了进一步掌握农民在主要农作物使用农药化肥情况,制定小麦、玉米等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科学正确生产,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土肥站和农技站等单位,于2014年10月16日至20日对滑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1调查范围及方法调查范围:在全县22个乡镇中分别选取了代表滑县粘土类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09,(5):32-36
<正>1京郊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态势1.1粮菜面积稳中有增据北京市种子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全市小麦、玉米、大豆、西瓜、大白菜等5类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达到3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万公顷,增加幅度为5.6%。  相似文献   

8.
<正>1京郊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态势1.1粮菜面积稳中有增据北京市种子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全市小麦、玉米、大豆、西瓜、大白菜等5类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达到3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万公顷,增加幅度为5.6%。  相似文献   

9.
2004年安徽省农业种植结构将继续调整.由于市场拉动,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扬,农作物种植面积将有所上升.今年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将有所增强,农田投入将增加,随着大量氮肥的投入,将加重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油菜菌核病、水稻纹枯病等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新疆水资源匮乏,大部分水资源用于农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对于减小新疆农业用水量,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东疆和伊犁河谷,利用18个气象站2000-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三种主要作物(棉花、玉米、小麦)的蓝水蒸散量及蓝水需水量。对四个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对比分析调整前后蓝水需水量变化。结果表明:1)基于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不变原则,调整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全疆农作物蓝水需水量减少近2×108 m3;2)基于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十二五"规划面积基础上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蓝水需水量减少10.56×108 m3,全疆粮食作物玉米和小麦产量均满足规划要求,棉花产量尚需进一步提高。以蓝水蒸散量为工具,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减小农作物种植面积,可以减少农业用水量,同时减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中国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的分省生产数据,利用优势指数理论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生产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1—2015年,中国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麦和大豆面积有所减少;各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1951—2015年,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最显著,东北地区水稻和玉米面积显著增加,小麦面积显著下降;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面积显著增加,大豆面积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2014,(17):12
<正>近日,省农委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吉林省2014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良种补贴实施方案》,对今年我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的标准、方式、对象、范围、品种以及申报程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方案》指出,在全省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上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均可实行良种补贴。在草原、荒山、荒坡、滩涂等违规开垦的耕地上种植上述农作物的不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对全省范围内符合本方案规定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按照实际种植面积补贴。生产中使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良种的农民(农场职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随着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密度大等因素,将稳定增大农药市场的需求,同时,国际粮价上升和国内最低收购价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扬,农民增收大幅度提高,也将促进农药市场的发展。那么,2014年我国农药市场走向如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给出以下四项预测:预测一: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随着国内外粮食价格的上涨,国家扶持农业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2014年农药市场的需求。2014年部分地区病虫害规模性发作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农药械需求预测取决于种植作物及品种布局、病虫发生程度、用药频次等相关因子。2019年,江苏省农业种植结构将基本趋于稳定,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平稳略有增加,油菜、棉花种植面积继续缩减,设施蔬菜、果树面积继续扩大,品种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农作物种植布局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态势分析,预计2019年全省农药需求量比2018年使用量略减,施药器械需求量比2018年有所增加,新型高效植保机械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秦皇岛市的第一大作物,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2.6%。摸清全市玉米生产现状,加速玉米产业升级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我市玉米生产现状1、全市玉米种植区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近些年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全市玉米生产上实现了突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为100万亩,2009年玉米110万亩,到了2014年已达154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总面积42.6%,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8.6%,在全市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分析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是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15年遥感影像反演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江平原大豆与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而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显著增加。2)从时序看,15 a间三江平原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与玉米等单一化类型演变,且以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为主导的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和玉米组合型转变。3)从空间看,玉米与水稻的单一化类型与组合型主要扩张于东北部河流沿岸及中部地势低平的平原县域,而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则萎缩至西北和南部地势较高的山地丘陵县域。4)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科学技术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类型时空变化。在国家/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江平原需要调减玉米种植规模,适当调增大豆种植规模,稳定水稻种植规模,形成合理种植结构与布局。  相似文献   

17.
为扩大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自2011年以来,长期种植大豆的农户纷纷改种玉米,全县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到2014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5%。但在玉米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连续遇到玉米含水量偏高、不同程度发生穗腐病,玉米霉变粒超标等现象,严重降低了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农作物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是微观层面农户农作物选择影响机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15年玉米、大豆、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1996—2010年宾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22.86%,主要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引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2.80%,经济作物减少52.84%,粮经比从88﹕12调整到96﹕4。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3.82%,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05%,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9.78%。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即玉米种植在全县范围内分布较均衡,大豆种植中心向东南部集中,水稻种植集中到宾县北部和西部地区。【结论】过去15年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科学调整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占粮食产量的20%。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2306万hm^2逐步增加到2009年的3046万hm^2,总产量从10600万t增加到16300万t。玉米种植面积首次超过水稻、小麦,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谷物之王”。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玉米又是我省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农作物。据统计,我省玉米种植面积上世纪80年代突破2000万亩,90年代达到3000万亩:2000年以后,我省玉米种植面积常年接近4000万亩,2008年增加到430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