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泌乳早期奶牛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对产后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于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头胎荷斯坦牛1 555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150d内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与产后测定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分别为(1.56±0.35)mg/dL和(9.83±2.53)mg/dL;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含量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和总固体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脂蛋白比小于1的奶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奶牛,同时乳中体细胞数和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奶牛(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00mg/dL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乳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MUN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脂蛋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蛋白比与乳脂率、MUN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蛋白比水平对产后150d内真胃移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脂蛋白比对是否发生蹄病和真胃移位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和脂蛋白比是反映能量负平衡的关键指标,可作为预测产后泌乳性能和部分疾病发生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挤奶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和传统奶厅挤奶相比,机器人挤奶系统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选取64头体重相近、处于泌乳盛期、日均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牛分为2组,即传统奶厅挤奶组(CMS)和机器人挤奶组(AMS),每组32头(初产牛和经产牛各16头)。预试期10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机器人挤奶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总体产奶量提高了2.08%;AMS组经产牛产奶量显著高于CMS组经产牛(37.4±8.3kg/d vs.35.4±4.5 kg/d,P0.05),初产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机器人挤奶系统对乳脂率、乳蛋白率、非脂乳固形物和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AMS组经产牛的乳脂率(4.54±0.64%vs.4.05±0.71%)和乳蛋白率(3.42±0.19%vs.3.21±0.23%)显著高于CMS组经产牛,初产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机器人挤奶可以提高经产牛日均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改善乳品质,但对初产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随季节、胎次、泌乳时期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收集了山西雁北地区某奶牛场2013年11月~2014年10月(12个月)共计5 733头次荷斯坦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季节、胎次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并对其产奶量及各乳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及体细胞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胎次除对乳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含量。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及尿素氮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率与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乳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饲喂不同的日粮,其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日粮组成进行分析,对其产奶量和牛奶品质进行了跟踪记录。[结果]产奶牛高峰期平均产奶量为28.10kg;产奶牛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平均产奶量分别为15.75kg、15.15kg。乳脂率从泌乳高峰期到泌乳后期呈现上升的趋势,泌乳高峰期的乳脂率显著低于泌乳中期(P0.05)和泌乳后期(P0.05)。[结论]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饲喂不同的日粮,其产奶量和乳成分会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在泌乳性能上的差异,本试验通过收集浙江某规模化牛场2022年1-12月6 390条DHI记录,根据多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因品种及其胎次、泌乳月和产犊季节对其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尿素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SCS和尿素氮分别为32.47kg、4.35%、3.36%、2.49、5.15mg/dL,娟姗牛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SCS和尿素氮分别为22.02kg、6.08%、4.02%、2.79、15.28mg/dL;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因品种及泌乳月、胎次和产犊季节均对其泌乳性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与娟姗牛相比,荷斯坦牛的产奶量极显著更高(P<0.01),而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则与之相反(P<0.01);夏、秋、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SCS极显著低于娟姗牛(P<0.01),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与荷斯坦牛相比,1胎和3胎及以上的娟姗牛体细胞评分(SCS)极显著更高(P<0.01),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泌乳月,与荷斯坦牛相比,娟姗牛体细胞评分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头胎奶牛与经产奶牛在围产阶段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临床健康的头胎和经产奶牛各10头,在同等条件下饲喂全混合日粮,于预产期前7、4、2、1 d及产后0、1、2、4、7、14 d晨喂前尾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血糖、甘油三酯和血钙浓度,产后11~40 d记录产奶量,于产后第3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结果显示,头胎奶牛与经产奶牛血清甘油三酯、乳脂、乳蛋白、乳糖和乳干物质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产牛产后日均产奶量和乳体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头胎牛(P<0.05);在分娩前第4天和分娩后第2、4天时,头胎牛血糖浓度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但在分娩时,头胎牛血糖浓度显著低于经产牛(P<0.05);头胎牛在产前第1、2天、分娩当天及产后第2天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  相似文献   

7.
旨在了解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变化趋势,并进行准确预测.利用Wood模型对南方5个大中型奶牛场(2008-2010年1~3胎)中国荷斯坦牛的33 194条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测定日产奶量为标准泌乳曲线,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变化与标准泌乳曲线正好相反.Wood模型对乳蛋白率和产奶量变化曲线拟合度最高,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9,误差均方也较低;其次为乳脂率,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8,而对SCS的拟合度最低,均在0.7以下,同时误差均方也最大.各胎次产奶高峰日出现的时间与乳蛋白率和SCS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近,而最低乳脂率出现的时间较晚.一胎牛高峰产奶量相对较低(30.4 kg·d-1),但泌乳后期泌乳持续力及维持低SCS能力较强;二胎和三胎牛高峰产奶量较大,分别为35.9和36.2 kg·d-1,二胎奶牛在泌乳后期同时维持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能力较强.Wood模型适合于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曲线的拟合分析,而不适合于SCS的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江苏某牛场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因素。[方法]试验采集了该规模化牛场2018—2020年139 703条测定数据,并利用多因素方差模型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不同胎次、测定季节、产犊季节、泌乳月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综上结果,在生产中,应结合胎次、季节、产犊时间、泌乳等多种因素,灵活调整牛群结构、生产规划和饲养管理,以实现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广州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体细胞数和高峰奶量的影响,收集了广州某奶牛场360头荷斯坦泌乳母牛近5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数据,用R (Version 3. 3. 2)和SPSS 20. 0软件分析了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其他胎次的奶牛,头胎母牛产奶量、高峰奶量较低(P<0. 05);头胎牛的脂蛋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 05),其余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 05);随着胎次的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P<0. 05)。中度热应激下的产奶量、高峰奶量显著低于轻度热应激(P<0. 05);中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体细胞数会稍稍偏高,但与无热应激和轻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乳脂率、乳蛋白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奶牛泌乳期系列饲料配方,试验选用30头泌乳后期奶牛,参考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膘情、体型等因素,采用随机区组对比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饲喂奶牛场使用的精料补充料,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饲喂专门设计的奶牛饲料精料补充料A、B和C系列。结果表明:泌乳前期试验2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中期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后期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试验2组,即B饲料配方效果最为显著,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泌乳前期试验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试验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乳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3组(P<0.05)。乳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知,试验2组,即B系列饲料配方可以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乳干物质含量及日粮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从试验牛母亲人工授精开始,到试验牛第一个泌乳期结束,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性控和常规冻精生产的F1代母牛的泌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性控冻精生产F1代母牛与同期常规冻精生产的F1代月产奶量和305d的产奶量,以及月平均和305d的平均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305d产奶量、平均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为9 419.64和9 494.44、3.62和3.62、3.15和3.18、40.64和41.70。说明性控冻精生产的F1代母牛与常规冻精生产的后代相比,泌乳性能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选用20头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和体况评分(BCS)相近,泌乳初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中精料补充料的玉米由蒸汽压片玉米代替。试验期为35d。试验结果表明:(1)蒸气压片玉米能提高泌乳初期奶牛的产奶量和4?M产量、乳脂率和乳脂产量以及降低体细胞数,但差异不显著(P>0.05);(2)蒸汽压片玉米可以显著提高乳糖率、乳糖产量、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P<0.05)。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产后1~7 d)体细胞数(SCC)的群体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以2018年7、8月产犊的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收集测定母牛产后1~7 d每次挤奶样品中的SCC、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分析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因素对泌乳早期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并分析泌乳早期SCS与其他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产后1~7 d SCC均值为670.02×103个/mL,泌乳早期SCC随泌乳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泌乳天数、胎次、样品采集时间和牧场均对泌乳早期SCS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早期SCC与乳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4.
选取泌乳初期(泌乳天数<40d)健康奶牛12头,按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进行配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日粮组成相同,但试验组牛每天添加益康XP(剂量为试验第1-7d500g/头/d,从第8d后减少到120g/头/d,分两次饲喂)。试验期为60d。于试验前1d、试验第20d、40d、60d分别采血,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定期测定日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并记录情期受胎率及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在试验后第20d、40d、60d血浆内毒素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奶量在第20d、60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疾病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该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江苏省A牧场散放式牛舍1 111头荷斯坦牛和B牧场发酵床牛舍886头荷斯坦牛的奶牛群体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床牛舍和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发酵床牛舍荷斯坦牛日均产奶量极显著高于散放式牛舍(P0.01);散放式牛舍荷斯坦牛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发酵床牛舍(P0.01);发酵床牛舍荷斯坦牛第1胎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散放式牛舍(P0.05),泌乳后期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散放式牛舍(P0.01);发酵床牛舍荷斯坦牛3胎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 SCC)显著低于散放式牛舍(P0.05)。研究表明,使用发酵床牛舍可以提高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乳蛋白率,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和乳脂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采用Wood模型拟合长三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体细胞评分(SCS)的变化曲线。以长三角地区10个大中型牧场中国荷斯坦牛(1~3胎)的104 368条数据为基础,利用Wood模型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SCS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1)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为标准泌乳曲线,而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SCS变化则为倒抛物线形。2)Wood模型对产奶量的拟合度最高,各胎次均在0.98以上,其次为乳中SCS,各胎次的拟合度均在0.93以上,而各胎次的乳脂率的拟合度也均在0.92以上。3)1、2胎产奶量高峰出现时间与乳中SCS最低值出现时间相近,而乳脂率最低值出现时间相对较晚。4)1胎高峰产奶量(32.426 3 kg/d)较2、3胎低,而1胎维持高产奶量(4.98)及乳蛋白率的持续力(4.19)较2、3胎强。综合各指标可以得出,Wood模型适用于长三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SCS变化曲线的拟合。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规模化牧场测定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估计不同地区305 d校正产奶量对应泌乳天数(DIM)的校正系数与胎次校正系数。利用Wood(不完全伽玛)模型对来自不同温度带9个参考群11 749头荷斯坦奶牛2010-2020年间的683 160条测定日产奶量拟合泌乳曲线,估计泌乳曲线参数,计算头胎牛和经产牛1~305 d泌乳天数对应的校正系数,分别分析参考群和验证群305 d校正产奶量和305 d实际累积奶量的差异;利用SAS 9.2中混合线性模型对1~6胎至少有前5个胎记录的牛估计305 d奶量的胎次效应值,并计算1~6胎各胎次的乘法校正系数;比较传统系数和新系数校正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参考群头胎牛和经产牛中,泌乳曲线方程的拟合度R2范围分别为0.4593~0.4913和0.5796~0.6341,泌乳高峰日分别为79~85和53 d,泌乳高峰奶量分别为33.1~34.4和46.0~48.6 kg;②对于参考群,头胎牛和经产牛校正系数分别在泌乳≥90 d和泌乳≥30 d基本趋于一致,头胎牛和经产牛泌乳≥60 d的305 d校正产奶量均趋近于305 d实际累积奶量,奶量差值分别在100和200 kg以内;③对于验证群的305 d校正产奶量,头胎牛泌乳≥150 d和经产牛泌乳≥180 d的泌乳天数校正系数适用性更佳,305 d校正产奶量与305 d实际累积奶量比值高于79%;④1~6胎的胎次校正系数分别为1.2121、1.0380、1.0063、1.0000、1.0220和1.0290;⑤与传统系数相比,新泌乳天数校正系数校正效果更好,头胎牛和经产牛新系数校正的305 d奶量较305 d实际累积奶量相差分别在900和700 kg以内;利用新胎次校正系数,2~4胎产奶量可较为准确地校正到5胎成年当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定期更新305 d校正产奶量的泌乳天数与胎次校正系数,便于准确地将不同泌乳天数、不同胎次状态下泌乳牛的产奶量调整到同一基准上,从而更好地比较奶牛个体泌乳性能的高低,为牧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内源酶激活剂对华南地区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胎次(2胎)、泌乳天数[(212.99±3.84)d]、日均产奶量[(23.18±0.67)kg]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前后饲喂2种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和2),试验组在2种基础日粮中添加60 g/d·头内源酶激活剂,预试期7 d,日粮转换过渡期5 d,每种基础日粮添加试验的正式期为14 d,正式期共计28 d。结果表明:泌乳后期奶牛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产奶量呈现下降趋势,相比试验前1周,基础日粮2+激活剂第2周的产奶量下降达到显著水平(P 0.05),添加内源酶激活剂对产奶量无提升作用(P 0.05);同时,添加内源酶激活剂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泌乳后期奶牛的乳脂和乳蛋白率,提高日粮氮的泌乳转化效率,降低乳中尿素氮含量,降低体细胞数,提高奶牛饲料消化率,但这些影响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综上,内源酶激活剂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泌乳后期奶牛的乳成分,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9.
旨在通过数据分析不同泌乳阶段和体细胞水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差异、相关性和变化规律,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饲养管理、控制乳体细胞数(SCC)及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北京14家奶牛场,选取健康正常泌乳生产的奶牛,共得到285 045条生产性能测定报告(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按0~99 d、100~199 d、200~299 d和300 d以上(含300 d)分为4个泌乳阶段,按低SCC组(0~20万个·mL-1)、中SCC组(20~50万个·mL-1)、高SCC组(50万个·mL-1以上)分为3个水平,将原数据经过预处理后获得251 949条DHI报告,采用Duncan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乳糖率、尿素氮(MUN)和SCC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SCC均呈显著负相关,与乳糖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显著正相关(P&l...  相似文献   

20.
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6头泌乳中期奶牛,每头牛饲喂过瘤胃蛋氨酸(SmartamineTM)0、8、12和16g/d,研究其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12和16g/d过瘤胃蛋氨酸能提高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补饲8g/d过瘤胃蛋氨酸奶牛产奶量下降5.73%;12g/d组产奶量提高0.62%,但差异均不显著;16g/d组产奶量提高10.84%,差异显著。补饲过瘤胃蛋氨酸能提高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水平,但差异不显著。补饲16g/d过瘤胃蛋氨酸牛奶乳蛋白量提高11.49%,乳脂肪量提高了13.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