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2017年,竹山县宝丰镇喻家塔村农户种植的葡萄,前期生长、结果正常,但到成熟期却出现大量裂果现象,严重影响到葡萄的品质与产量,给种植户造成较大损失。那么,造成葡萄大量裂果的原因是什么?种植户又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一、大量裂果的原因经调查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4点:1.气候异常前期雨水略微偏多,后期高温干旱,温度忽高忽低,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黄化病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吐鲁番主栽品种无核白和无核白鸡心为试材,通过对不同黄化程度葡萄的叶片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果实产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黄化对葡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葡萄黄化程度的加剧,两种葡萄植株的单叶重、叶长、叶宽及单叶厚等逐渐减小,且黄化株生长量较正常株明显下降。黄化植株葡萄的产量较低,两种葡萄正常园产量分别是黄化园产量的2.47倍和2.51倍,果粒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也显著低于正常植株。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叶绿素含量比较得出,利用丙酮研磨法提取两种葡萄叶绿素含量的效率均优于乙醇浸泡法。[结论]黄化病造成葡萄叶片光合代谢失调,植株生长迟缓,严重威胁着吐鲁番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对黄化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现在葡萄生产上比较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葡萄黑痘病又称疮痂病、"鸟眼病"等,是我国分布广、为害大的葡萄病害之一。尤其是春秋两季,温暖潮湿、多雨的产区发病重,可使葡萄减产80%左右。现将该病的为害情况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介绍。1.发病症状从葡萄萌芽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生,以春季和夏初为害较为集中。主要为害叶、叶柄、果梗、果实、新梢、卷须等幼嫩的绿色部位,以幼果受害最重。幼果早期极易感病,在果面和穗梗上产生许多褐色  相似文献   

4.
<正>葡萄穗轴干枯、烂果、落粒,在我国20个葡萄主种植省份均有发生,病害造成葡萄减产3%至8%,严重地区达10%至20%,个别地区葡萄园达50%以上。一支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研究团队,把引起上述症状的病害定名为"葡萄溃疡病",并率先找到了病因。该研究的部分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真菌多样性》在线发表,首次系统阐述了我国葡萄溃疡病的发生特点与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2.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危害较重且常见的病害,各菜区都发生。低温、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叶枯死和大量的烂花、烂果,直接影响产量。发病原因:引起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里,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形式在病株残体里越冬。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可通过番茄伤口、花粉和茎基部、花瓣等处侵入。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葡萄的烂果问题一直是影响陕西葡萄发展的生产难题。今年4月3日,笔者在陕西乾县灵源镇东500米高家路口的鑫藤生态农业葡萄庄园采访,见到了庄园主人——郭争胜,他见到笔者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阿米西达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种化学药剂和3种增效剂进行了葡萄烂果病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10号药,防治效果分别达75.3%和75.6%,防治效果较好;加入不同的增效剂对防治葡萄烂果病均有一定程度的增效作用,尤其是Ⅴ号增效剂,增效幅度达52.7%。  相似文献   

8.
<正>白菜黑腐病又名"半边瘫",不仅在各白菜各产区均可发生,并且在生长期与贮藏期都可为害。生长期间经常和软腐病并发,造成烂帮、烂心等现象,病株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者可导致发病率达100%的全田发病程度,严重影响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给菜农带来严重损失。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1.套袋时间不对。相对来说套袋宜早又不能过早,一般在膨大期套。套得晚,有些葡萄已感染上病菌,喷药也难以全部铲除,仍在袋内繁衍。据实验,膨大期套袋,葡萄烂果率仅为2.5%,而晚20天套袋,烂果率为17.8%。2.套袋方法不对。有人称,套袋葡萄要在喷药后6天内套完,其实不然。实践证明,葡萄喷药后,应等药液  相似文献   

10.
正花生生长后期是指田间50%的植株出现饱果到最后成熟收获的一段时间,其生理特点是营养生长逐渐衰退、停止,荚果逐渐充实饱满,增加的果重一般占总果重的50%以上,是荚果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一阶段的管理重点是养根保叶防早衰、活熟到老增果重,主要管理是做到"五防"。防徒长。有一些地力较好,肥料施得较多,特别是氮素化肥施得较多的田块,在生长后期最易出现植株徒长。今年,南方花生产区5、6月连续两个月来的多雨与暴雨天气,是历史上少有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省扶沟县鲜食葡萄生长后期白腐病发生较为严重。该病主要为害果粒和穗轴,感病后穗轴腐烂,果粒脱落。一般7月上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葡萄缺素黄化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缺素黄化是葡萄主要的生理病害之一,在哈密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葡萄生长高峰期,由于叶片失绿不能正常光合作用,造成树体各部组织器官内缺乏营养,严重影响了葡萄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但会使葡萄当年果品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而且也会使葡萄新梢生长细弱,从而影响到翌年葡萄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也因此而降低,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给葡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由此可见,葡萄缺素黄化是葡萄高产优质的一大障碍,因此,葡萄缺素黄化,是发展我区葡萄生产所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制酱番茄膜下滴灌栽培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酱番茄大都采用无支架栽培,坐果以后茎叶匍匐于地面,浇水不当或下雨过多极易造成植株和果实感病.滴灌能根据植株需求,随时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应肥水,使根系在滴头附近发育,对水肥的利用更直接,效率更高.此外和沟灌相比,滴灌不用人工修渠,节省了成本,扩大了土地利用率,更重要的是极易发生病虫害的番茄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温、气等条件,因而植株生长快、发育早、生长茁壮病情轻,番茄病果、烂果、病虫果明显减少,产量等级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4.
正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不仅是春季引起花穗腐烂的主要病害,流行时发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且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并可造成葡萄酒颜色与质量的改变。发病原因:引发葡萄灰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分生孢子梗自  相似文献   

15.
红提葡萄汁多、味浓、口感好,是消费者喜爱的水果,然而在保鲜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影响葡萄的商品性。笔者历时5年,研制成新农生物葡萄保鲜剂1号。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新农生物保鲜剂1号具有抑制红提葡萄保鲜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用质量分数为0.1%的该保鲜剂喷施的葡萄,在0~1℃条件下贮藏100d,其果穗和果粒外观优于对照;掉粒率和烂果率显著低于对照;果粒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该葡萄口味浓,不含二氧化硫,无涩味。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黑、白色薄膜覆盖栽培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沿河县进行了1.27 hm~2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增加主茎高、分枝长、结果枝数,且黑膜效应大于白膜;还可以改善结果特性,增加饱果,减少秕果、烂果等。花生仁产量白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差异不大,为195kg/667m~2,黑膜覆盖产量较低,仅136.7kg/667m~2。  相似文献   

17.
<正>烂铃是棉花的主要病害,可造成其产量品质大幅下降。烂铃一般造成减产10%~20%,收入减少25%左右;大发生年份,烂铃高达30%~40%,减产30%以上,减收50%左右。由于抗虫棉的抗病性能差,加之"两膜"栽培田比重越来越大,致使近年来烂铃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司东霞  魏珉  黄勇  吕福堂  翟衡 《种子》2007,26(10):1-3
研究了"绿源"有机肥对露地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为绿色食品生产和科学施肥提供借鉴。结果表明:"绿源"有机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番茄中、后期的氮素吸收,前、中期磷素吸收,全生育期钾素吸收无显著影响。"绿源"有机肥配施少量化肥可显著提高单株果数、单株产量,有利于促进番茄的生殖生长,提高产量及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7日聊城东昌府区马海村几个葡萄种植户反映,他们在拱棚种植的葡萄,刚进入膨果期,不知为什么,这几天葡萄果面上长出褐色斑点,很象鸟眼。这两天除了果实有病斑外,发现新梢、卷须、叶柄上都有了病斑。果农反映的这种情况是葡萄黑痘病的典型症状。葡萄黑痘病又名黑斑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发生范围广,几乎所有葡萄产区每年都有发生。葡萄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幼果、幼叶、嫩梢和卷须。幼叶感病时,呈多角形病斑、叶脉感病时因病部停止生长,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20.
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影响最大的原因是葡萄果梗的新鲜度,贮藏120天,叶/果<35(产量为45 000kg/mh2左右)干梗指数为叶/果=50(22 500 kg/hm2左右)的15倍多.硫酸钾三元复合肥.和生物菌肥能够明显抑制干梗;采前液体保鲜剂与红地球葡萄保鲜剂复配应用,在(-0.5 0.5)℃条件下,贮藏120天漂白率、腐烂率和干梗率分别为3.33%、0%和4.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