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西市抢抓全省启动500万亩(15亩=1 hm2)梯田建设工程的机遇,创新机制,整合项目,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实施综合治理;依托梯田工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结了梯田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提出了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梯田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甘肃省组织实施梯田建设工程,至2015年仅甘肃黄河流域梯田粮食播种面积就达136.4万hm2;全省依托梯田建设发展经济林果面积23.3万hm2(349万亩);依托梯田种植中药材9.2万hm2;在基础条件相对优越地区,利用梯田发展设施农业、高原夏菜、饲草基地等12.7万hm2(190万亩)。规模化的梯田建设,不仅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旱灾害,而且改变了劳动生产关系,解放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和发展。主要做法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规划,规模建设;部门配合,齐抓共建;建管并重,保证质量;产业跟进,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一核心要求,在2009年做出了启动实施500万亩(33.33万hm2)梯田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通过3年多的实施,全省梯田面积达222万hm2。工程建设中,建立了水保搭台、项目支撑、行政推动、整合资金、产业开发、目标考核等有效机制,探索出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建设、人机结合、机修为主"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路子,推进了梯田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了旱作农业区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的梯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建成梯田186.46万hm2,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构筑了平台,梯田已成为广大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工程。分析了梯田的利用途径:大部分以种植满足粮食生产的农作物为主,约占梯田总量的80%,部分靠近村庄、水源的梯田发展蔬菜、果业等经济产业。结合实际,从新资源培育、产业开发、建设机制三个方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梯田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梯田是甘肃旱作农业的基础工程 ,得到了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截至 1999年底 ,全省已累计兴修梯田 14 8 93万hm2 ,占宜修坡耕地总面积的 5 7%。提出到 2 0 10年全省梯田累计达到 2 40 4万hm2 ,占宜修坡耕地总面积的 92 3 % ,基本实现梯田化目标。提出了梯田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肃旱作农业区聚居着70%以上的农村人口,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大量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源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备资源。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梯田化建设,对于提高旱作农业区综合生产能力意义重大。从区域环境条件入手,分析了甘肃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潜力,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等对策,旨在建立保障该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梯田是农业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甘肃梯田建设现状及梯田建设技术指标着手,分析了现有梯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标准梯田的概念及主要技术指标、生态梯田的概念和建设思路及主要技术标准、低标准梯田的定义和判别指标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我省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从80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狠抓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开展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赞扬.我省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分属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地形复杂、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环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6%,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6%.严重的干旱和水土流失,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高效农作物无法种植,直接影响全省农业生产整体效益,严重制约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所以如何搞好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长期思考和反复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155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02.7km2,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58个特困连片县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庄浪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兴修梯田,铸造了中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孕育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庄浪精神。实现梯田化后,及时把工作重点由大规模梯田建设向小流域综合治理转变,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整合项目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短缺、耕地质量不高、土壤肥力有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长期困扰通渭县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总结了通渭县梯田建设成果,对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确立梯田建设在粮食生产安全中的基础地位;加大梯田修建的投资力度,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提高梯田资源利用效益;将梯田建设作为粮食安全的根本大计常抓不懈。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要坚持以梯田建设为平台、以增收为中心,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梯田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以促进农业增产、粮食安全和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大坡耕地改造力度 为新农村建设构筑基础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肃省有水土流失面积38.6万km2,占总土地面积42.5万km2的90.8%,每年输入黄河、长江的泥沙高达5.5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上干旱少雨、山坡旱地多,极大地威胁着全省的粮食生产安全。多年来,甘肃的实践证明:梯田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功能,可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强环境抗逆能力。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应确立梯田的基础地位,明确梯田发展战略,增加梯田建设投入,立足开发搞治理,进一步加强梯田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甘肃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坡耕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严重制约,而且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甘肃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兴修梯田,到80年代,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的发展思路,硬是在"旱路"上探索出了发展旱作农业的一条新路。如今,走进甘肃中东部的山区,尽管山还是那座  相似文献   

13.
通渭县贷款建设机修梯田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渭是甘肃贫困农业县之一,水平梯田是当地农业生产的基本农田。近年来,面对人工梯田建设严重滑坡的局面,通渭县适时探索和发展贷款建设机修梯田,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主要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基于宏观调控、生态防护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与配套设施、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甘肃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水土流失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重产业开发,保证效益持续发挥;加大预防保护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15.
<正> 新泰市山丘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2%,全市坡耕地和丘陵农田隙地为99.27万亩,多分布在砂石丘陵花岗岩风化母岩上,水土流失严重,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造成群众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为了控制水土流失,改变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近年来新泰市把兴修梯田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来抓,由于新泰市砂石山丘区坡地成土母质为风化花岗片麻岩,土层浅,基岩裸露,形成诸多农田隙地,质地坚硬,人工修梯田用工多、进度慢。为加快梯田建设速度,我们针对当地山丘坡度平缓和花岗岩风化层的土质特点,采取爆破松土和加压深耕方法,进行了机械修梯田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梯田作为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工程措施,在甘肃打赢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坡耕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高标准梯田工程,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要求;因地制宜,尊重规律,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需求引领,科学布局,面向民生,注重效益;协同农业特色产业与高质量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梯田是一项体现水土保持技术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对梯田的发展已提出了新的要求。梳理定西市梯田建设的发展历程,论述梯田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局部小气候、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时代梯田建设要及时开展建设后评价、构建梯田新格局、加快老旧梯田改造、科学推进撂荒梯田复耕复种、推动梯田旅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甘肃梯田的发展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梯田的发展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王应期,周波(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兰州730021)(一)甘肃省梯田发展的历史和特点1.发展的历史。甘肃是我国远古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历经唐、宋、明、清到民国时期,在山区已修成了不少坡式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保险在全省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框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稳定器"、金融支农作用的"放大器"和保险公司发展的"助推器"。基于此,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从农业保险密度和农业保险深度等角度对山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山东省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定西市抢抓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启动实施的机遇,以梯田建设为主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依托梯田工程,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旱作农业,助推农民增收。总结了实施坡改梯试点工程的成效、经验与启示,提出了发展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