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蚯蚓基质发酵前各原料和发酵后基质不同比例的营养价值成分,构建蚯蚓基质营养体系。试验前测定原材料和发酵后配置成基质的风干样品的营养价值成分,设计试验分组:其中,牛粪+蘑菇菌糠质量比为1:0、1:1、1:2、1:3和0:1,牛粪+青贮秸秆C/N为20、25、30、35、40;鸡粪+蘑菇菌糠和鸡粪+秸秆青贮也按上述试验组设置。猪粪+蘑菇菌糠质量比为1:0、1:1、1:2、1:3和1:4,猪粪+青贮秸秆C/N为25、30、35、40、45,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根据蚯蚓生长繁殖情况筛选出适宜的基质试验组。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牛粪+菌糠质量比1:1、猪粪+菌糠质量比为1:3、鸡粪+菌糠质量比为1:2比较适宜蚯蚓生长,并繁殖较快。牛粪+秸秆C/N比在30~35之间、猪粪+秸秆C/N比为30、鸡粪+秸秆C/N比为25比较适宜蚯蚓生长,并繁殖较快。总体看,粪便与菌糠较粪便与秸秆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用牛粪养殖蚯蚓的适宜发酵程度,测定了赤子爱胜蚓属大平2号在未发酵牛粪(BD0)和发酵10 d牛粪(BD10)、20 d牛粪(BD20)、30 d牛粪(BD30)中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结果表明:BD0和BD30处理蚯蚓的试验末体重、蚓茧产生量和蚓茧孵化率都极显著或显著高于BD10和BD20(P<0.05),而BD0和BD3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未发酵及发酵30 d牛粪比发酵10,20 d牛粪更适宜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而用未发酵牛粪养殖蚯蚓在工艺上更简单,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石漠化区旱地施用改良剂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返青及增产效果的影响,进行外源添加牛粪炭、蚯蚓粪、保水剂、长效有机复合肥和秸秆粉等改良剂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出苗生长期,与对照比较,施用蚯蚓粪处理的黑麦草出苗时间缩短50.00%,出苗率和分蘖数(60 d)分别提高了46.24%和46.34%,且都优于其他改良剂处理。添加复合肥对黑麦草的株高和单株鲜重增加量最大。返青恢复生长期,添加秸秆粉处理的返青时间、株高、鲜重和分蘖数等指标表现最好。本研究得出,施用不同改良剂对黑麦草生长适应性的提高效果为蚯蚓粪复合肥、牛粪炭、保水剂CK秸秆粉,返青恢复性为秸秆粉复合肥、蚯蚓粪、保水剂CK牛粪炭。因此,施加改良剂可促进多年生黑麦草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各个发酵菌剂对蚯蚓生长繁殖性能的动态变化,根据蚯蚓生长状况,筛选出适合蚯蚓生长的最佳牛粪发酵菌,为牛粪发酵菌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共计75 d,采用室内培养法,选取新鲜牛粪等分为4组,分别添加3种成品牛粪发酵添加菌剂,留一组空白对照,置于塑料培养盆中,25℃室温条件下预发酵15 d。接种蚯蚓消解牛粪间隔15 d分别破坏性取样,记录各物料组合中蚯蚓重、幼蚓数以及蚓茧数,对各物料组合中的蚯蚓生长、繁殖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Ⅰ组牛粪中添加EM发酵菌剂、Ⅱ组添加中药微生态发酵菌剂、Ⅲ组添加生物发酵菌剂(nuclear)进行自然发酵,Ⅳ组空白对照为牛粪自然发酵,3种成品牛粪饲喂蚯蚓观察产生环带、产生蚓茧的时间,并都能促进蚯蚓的生长繁殖,蚯蚓个体重明显增高,Ⅱ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是Ⅰ组和Ⅲ组,Ⅳ组对照组最次。  相似文献   

5.
蚯蚓基料是蚯蚓栖息和觅食的物质基础,基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蚯蚓的生存和繁殖生长,为了探究本地区利用玉米秸秆、蔬菜废叶、牛粪等废弃物高效养殖蚯蚓的方法,试验设计了10个不同对比试验,最终得出了牛粪、玉米秸秆青贮废弃物和蔬菜废叶按3∶3∶4的比例腐熟是养殖蚯蚓的最佳基料配方。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配比基料对蚯蚓的平均重、日增重倍数、日产茧数和日增殖倍数的变化,试验将小麦秸秆切碎腐熟后加入腐熟的牛粪中,分别以小麦秸秆和牛粪混合物碳氮比为20,25,30物料配制成不同饲料饲喂大平2号蚯蚓,饲养期为30 d。结果表明:小麦秸与熟牛粪按碳氮比为20配比的平均蚯蚓重和日增重最大,按碳氮比25配比的日产茧数和日增殖倍数最好。蚯蚓在整个饲养期内生长良好,说明小麦秸与牛粪混用饲养蚯蚓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温度对牛粪养殖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采用花盆室内养殖法进行小规模饲养,观测牛粪养殖的蚯蚓在15,20,28℃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取食活动、蚓茧孵化及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牛粪养殖蚯蚓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蚯蚓逃逸和死亡数量少,较为活跃,采食量和排便量增加,增重快;蚓茧孵化率达80%~92%,幼蚓长到成体需要70~80 d。随着温度的升高,蚯蚓产茧和生殖环带出现日龄缩短、孵化时间减少和孵化率升高的现象,幼蚓到成蚓周期为70~80 d。  相似文献   

8.
林清  魏安民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6):77-78,88
鉴于牛粪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主要介绍了牛粪的蚯蚓处理方法。着重介绍了蚯蚓品种选择、生活习性、养殖方法、生长繁殖、饲养管理、收集等方面的技术,并对蚯蚓粪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主要通过用不同配比的鲜猪粪和鲜牛粪做基质饲养蚯蚓,研究不同的猪牛粪配比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试验采用鲜猪粪与鲜牛粪比例分别为0:1、1:0、1:1、1:3和3:1,5种不同配比作为蚯蚓的饵料,每个处理有12个重复.研究结果表明:鲜猪粪与鲜牛粪比例为1:3时,蚯蚓的平均蚓重、 日增重倍数、 日增殖倍数均最高,且在此比例时蚯蚓产卵期最早,比其他比例提前了15天,故鲜猪粪与鲜牛粪比例为1:3是一个较为适合的蚯蚓饵料比例.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模拟蚯蚓养殖试验,旨在选择不同畜粪(牛粪、猪粪和羊粪)配比基质下饲养蚯蚓的最佳组合。试验共设3种不同原料配比的处理,7 d预饲期,50 d正式试验期,每个处理150条蚯蚓,室温条件下进行养殖试验。通过测定蚯蚓增重、蚯蚓茧数、蚯蚓增加条数和蚯蚓长度指标,来筛选牛粪、猪粪和羊粪混合养殖蚯蚓的最佳优化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从对蚯蚓存活的影响来看,组Ⅰ的蚯蚓死亡数和逃逸数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组Ⅲ的蚯蚓死亡数和逃逸数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从对蚯蚓生长性能的影响上来看,在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组Ⅰ的增重倍数和总长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组Ⅲ的增重倍数和总长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从对蚯蚓增殖的影响上来看,组Ⅰ的成蚓、幼蚓和蚓茧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组Ⅲ的成蚓和蚓茧数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综上所述,处理组Ⅰ(牛粪∶羊粪∶猪粪=80∶10∶10)为最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11.
“太平二号”蚯蚓食性复杂,喜食畜禽粪便,能够降低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蚯蚓对硒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该试验在半发酵牛粪中添加不同比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 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enriched yeast, SY)的混合硒(10 mg·kg-1,SS∶SY=1∶1,1∶2,1∶4)养殖蚯蚓,探究硒元素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蚯蚓粪肥力(N、P、K)的影响,选择富硒蚯蚓的适合养殖浓度及复合硒比例,在蚯蚓处理牛粪的同时提升蚯蚓富硒效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牛粪基料中添加硒元素,蚯蚓的日增殖倍数与日增重倍数较低(P<0.01),试验组中以SS组生长繁殖较好;(2)试验组蚯蚓蚓体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中,SY组蚓体硒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3)SY组与混合Ⅲ组(SS∶SY=1∶4)蚓粪中N含量最高,混合Ⅰ与混合Ⅲ组蚓粪的P含量最高,混合Ⅲ组蚓粪中K含量最高;(4)各试验组蚓粪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以混合Ⅰ组蚓粪硒含量最高,SS组蚓粪硒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牛粪(N)、鹅粪(E)、鸡粪(J)等不同比例的基质饲养蚯蚓,通过分析不同基质饲养条件下蚯蚓的逃逸数量、死亡数量,从而获得最佳组合与配比,即牛粪:鹅粪比例为3:1和1:1时,效果最佳,本实验旨在为实现鹅粪的无公害处理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蚯蚓在腐熟猪粪中的生长优于牛粪,而蚯蚓的繁殖,则在牛粪中优于在腐熟猪粪中。将新鲜猪粪和牛粪按比例混合形成混合粪,在最适温湿度和接种密度条件下养殖蚯蚓,可以减少猪粪发酵时间和成本。为改善在这种混合粪中蚯蚓的繁殖生长情况,我们研究了用混合粪养殖蚯蚓的同时添加EM菌的效果。将试验分为4组,EM菌的添加量分别为0%、1%、0.5%、0.25%,每组设置12个重复。结果表明:EM菌添加量为0.5%时,蚯蚓在由新鲜猪粪和新鲜牛粪组成的混合粪中生长繁殖效果较好。但绝大数情况下,未添加EM菌组在日增重倍数和日增殖倍数上都优于其他添加EM菌组,说明用混合粪养殖蚯蚓不需要添加EM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城市生活污泥的蚯蚓堆肥及其对污泥营养物质氮、磷矿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蚯蚓堆肥后,污泥的有机质、pH值、总氮和电导率等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污泥中营养物质的量及其形态经蚯蚓的处理后发生改变。其中,随着处理的进行,污泥中NO_3~--N的含量逐渐上升而NH_4~+-N含量逐渐下降,在蚯蚓处理的前期,污泥NO_3~--N的含量上升较快,NH_4~+-N的含量则急剧下降,随后两者变化平缓且趋于稳定;污泥中总磷的含量随蚯蚓堆肥的进行总体出现下降,速效磷含量则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15.
太平三号蚯蚓对家畜粪便利用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蚯蚓牛粪养殖为对照,利用花盆室内养殖法进行小规模饲养,观测太平三号蚯蚓在不同畜禽粪便基料中的取食、排便活动、适应性及生长与繁殖等生物学特性指标,研究太平三号蚯蚓对各种畜禽粪便的利用效果,为不同畜禽粪便合理配比进行蚯蚓大田养殖提供科学数据及可行性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蚯蚓用猪粪养殖生长较快,个体重较大,但产茧量和孵化率较低;鸡粪基料中的蚯蚓逃逸和死亡数较多,不适合养殖蚯蚓;太平三号蚯蚓对各种畜禽粪便的适宜度及综合利用效果顺序依次为牛粪、羊粪、猪粪、兔粪、鸭粪和鸡粪。太平三号蚯蚓对各种畜禽粪便的利用效果不同,利用牛粪、羊粪、猪粪进行蚯蚓养殖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本课题组筛选的发酵菌剂对牛粪发酵过程及抗盐碱菌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槽式好氧堆肥方法,通过设置牛粪+辅料(T1)、牛粪+辅料+发酵菌剂Ⅰ+功能菌剂(T2)、牛粪+辅料+发酵菌剂Ⅱ+功能菌剂(T3)三个处理,以发酵温度、发芽指数等为无害化评价指标,研究发酵过程中有机碳、腐植酸、氮磷钾等的变化规律及抗盐碱菌剂存活率。结果表明:(1)接种发酵菌剂Ⅰ和发酵菌剂Ⅱ达到50℃的时间比不接种菌剂提前4 d, 50℃以上高温维持时间延长6 d,高温持续期为21 d,最高温度提高12.63℃~13.6℃;(2)发酵22 d时接种发酵菌剂处理的发芽指数均高于85%;(3)接种发酵菌剂处理的总腐植酸含量高于不接种菌剂处理;(4)从保存有机碳、腐植酸、氮磷钾养分含量方面考虑,发酵时间最长为27d;(5)T2和T3处理的抗盐碱菌剂的有效活菌数在48 d达到0.4×108/g以上,符合NY884-2012生物有机肥中的标准。综上所述,两种发酵菌剂均能提高牛粪发酵速度,有利于堆肥腐熟及无害化。发酵菌剂未影响抗盐碱菌剂的繁殖生长,发酵产物适合作为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研究者深入研究蚯蚓处理粪污技术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通过查阅与蚯蚓处理粪污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得出影响蚯蚓处理粪污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蚯蚓品种选择、环境因素、粪便腐熟程度和粪便组合及辅料成分等。其中,爱胜蚓属的太平2号蚯蚓为国内外专家研究使用最多、实际应用中最广泛的蚯蚓品种;使用蚯蚓处理粪便时,温度保持在15-25℃,pH值应该控制在中性范围内;最适宜蚯蚓生长繁殖的畜禽粪便为牛粪,处理其他动物粪便时加入牛粪形成粪便组合进行处理,牛粪所占比例一定最多。关于湿度和粪便腐熟程度对蚯蚓处理粪便效果的影响、辅料的选择,以及对于除环境因素外的其他3项因素(蚯蚓品种选择、粪便腐熟程度、粪便组合及辅料成分)在不同情况下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平菇菌渣和奶牛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了菌渣、牛粪、菌渣+牛粪(1∶1)饲养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和日增殖倍数。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和日增殖倍数不同,菌渣饲喂效果最佳,牛粪饲养效果较差;用平菇菌渣和奶牛粪便饲养蚯蚓,日增重倍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预处理的羊粪为饵料,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和接种密度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筛选蚯蚓处理羊粪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羊粪,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80%羊粪+20%木屑高温堆肥20 d,温度l5~25℃,湿度65%~75%,接种密度每市斤8~12条。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稀土尾矿种植王草的最佳施肥处理,设置CK(化肥)、Z(沼液)、N(腐熟牛粪)、N+Z(腐熟牛粪+沼液)、Q(蚯蚓粪)、Q+Z(蚯蚓粪+沼液)6种施肥处理进行田间等氮量施肥试验,分析连续三年各处理对王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饲用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Q+Z处理组株高、分蘖数、茎粗、叶片数、单株重、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均最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三年分别较CK组提升了97.52%,545.81%,43.79%,654.95%,421.13%,741.00%,226.28%,39.51%,粗纤维、粗灰分含量最低,第三年较CK组降低了23.32%,54.81%,同时Q+Z组王草中重金属镉、砷、铅、铬含量均最低,第三年较CK组分别降低了82.93%,88.10%,59.44%,59.27%,饲用价值综合评价表现为蚯蚓粪组优于腐熟牛粪组,沼液配施组优于单一施肥组,排序依次为Q+Z>Q>N+Z>N>CK>Z。综上所述,稀土尾矿区种植王草较优施肥处理为蚯蚓粪+沼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