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茶采摘后,体内的大量营养被消耗,又遇炎夏早秋高温天气,造成生长不良,不及时加强高温期的管理,就会出现土壤板结,杂草丛生,地力下降,严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茶园高温热害的防救,实现茶园稳产高产。茶树受旱害的症状。一般受高温干旱侵袭,持续7天左右,土壤水分即迅速减少,茶树就会出现受害症状。旱害症状首先始于茶树冠面的叶片,受害叶出现赤红色焦斑,其界线异常分明,但  相似文献   

2.
春茶采摘后,茶树体内大量营养被消耗,又遇炎夏高温,土壤板结,杂草丛生,地力下降,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茶园高温旱害的防救。一、旱害的症状一般受高温干旱侵袭,持续7天左右,土壤水分即迅速减少,茶树就会出现受害症状。旱害症状首先始于  相似文献   

3.
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6月26日上午,我县古宜镇西尤村一老农拿着一把正处在扬花灌浆期却只开花不结实的早稻稻穗,让笔者替他诊断感染了什么病或受了什么虫的为害,并想知道是不是由于种子质量引起的。笔者仔细查看这把稻穗,轻的有20%~30%的空秕粒,重者空秕粒达到60%以上,并且空秕粒已经发黑却找不到病斑、畸形等症状和菌丝体、菌核等病原物,也不像“臭屁虫”(即稻蝽蟓)的为害症状。笔者随老农深入田间进行实地诊断,最后确诊为由持续高温天气导致的水稻生长发育障碍,也称高温热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柘城县的自然条件及夏玉米高温热害的原因,总结了高温热害对夏玉米造成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与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以玉米各生育期的平均气温为标准进行研究表明:29℃的轻度热害,玉米减产11.9%;33℃的中度热害,玉米减产52.9%;36℃的重度热害,玉米基本绝收。玉米热害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种植者若能采取正确的综合防控措施,即可避免或减轻热害的发生。1.选用良种玉米品种不同,耐高温的性能有差异,有的对高温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农业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全球变暖使地表气温升高,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其中,高温和极端高温天气严重威胁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目前高温对玉米致灾机理的研究较少,减灾预防措施方面的研究也较少。本文综述了高温对玉米在育性、灌浆、光合、代谢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简单介绍了外源调节物对作物耐高温能力的影响,为玉米在高温热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湖北中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风险变化特征,基于湖北18个农业气象站中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和1960—2019年气象资料以及2016—2017年荆州大田高温控制试验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等方法,从产量致灾角度探究中稻花期高温热害指标,分析中稻高温热害年际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风险进行区划,结果表明:(1)≥35℃高温危害积温与关键产量构成因素(结实率)的(负)相关性较高温日数更好。(2)1960—2019年湖北中稻花期高温热害强度呈先降后升的年代变化,尤其自21世纪初以来,高温热害呈现频率增高、强度加大、范围更广的特点,在空间上以鄂东地区的强度、频率增幅最大,其次是江汉平原和鄂西南,鄂西北增幅较小。(3)高风险区为鄂西北部、长江三峡河谷以及鄂东一带,低风险区为鄂西南中高山及江汉平原大部地区,其余为中风险区,1990—2019年较1960—1989年高温热害风险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河蟹高温热害综合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蟹养殖期间高温热害发生的主要特征,基于河蟹养殖高温指标和权重指数构建了河蟹高温热害指数模型,使用江苏高淳区固城湖河蟹养殖历史观测资料对模型参数确定,建立了日高温热害等级判别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全省河蟹养殖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和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蟹养殖高温热害主要发生时段为6—8月(即江苏夏季)。河蟹高温热害指数随年际变化呈明显的“U”字型,第一高发期在20世纪60年代,第二高发期在21世纪前13年,第二高发期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均高于第一高发期。主要易发区域是沿江和苏南地区,里下河地区相对较轻。为了科学防御高温热害的影响,建立了养殖水环境监测系统和高温热害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通过调整水位、投饵量和时间等来减轻高温热害的影响,提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一、水稻高温热害的产生原因水稻的生长发育对气温有一定的要求:水稻的最适发芽气温在28~30℃,气温低于12℃时水稻不能发芽;日平均气温在25~28℃时,适合水稻分蘖,29~31℃时适宜幼穗分化;抽穗适宜温度在28~30℃,30~31℃时有利于开花、授粉和受精。高温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利影响:温度高时,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高温热害。水稻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高温很敏感,日平均气温超过31℃就会发生障害。籼稻开花期发生高温热害的日平均临界气温在30℃,短时高温热害产生的临界温度为35℃。水稻孕穗和抽穗期如遇持续3天以上35℃左右的高温,以及盛花期遇到36~37℃高温,均会  相似文献   

10.
<正>1.高温热害的预防措施①品种的选择。在高温干旱或温度多变的气候异常年份,最好选择中熟或偏中熟、抗高温能力比较强的水稻品种,这样幼穗发育和抽穗期就避开了高温干旱的炎热时段,从而能够减少高温热害对水稻造成的损失。②合理安排播期,培育耐旱壮秧。生产中,要根据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来合理安排适宜播种期,使水稻开花期避开高温胁迫的时间,从而减轻高温天气带来的  相似文献   

11.
高温热害是限制湖北水稻生长的因子之一。概述了湖北高温热害发生规律,高温对水稻产量、品质、生理特性的影响和高温热害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湖北水稻抗高温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籼稻高温热害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日平均气温30℃以上,日最高气温35℃以上天气条件下抽穗扬花,就会产生高温热害,主要造成水稻花丝萎缩或不伸长,花药不开裂,花粉粒不发芽,以致不能正常受精结实.安徽省今年出现了阶段性高温热害天气,对水稻生产产生了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6~8月,我国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高温天气,一些地方最高气温达到了43.2℃,多种作物在此情况下出现热害,首当其冲的是大面积的水稻和蔬菜生产。不仅如此,在罕见的高温条件下,病虫危害也发生变化。因此,针对可能出现的高温天气,应有所警惕,在农业生产上必须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尽量减少高温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一、高温热害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上高温热害简称高温害,是指高温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晚稻生长期间,部分地区7月以后温度异常升高至38℃以上,甚至在41℃以上,对晚稻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一、对生产的影响高温热害对晚稻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在晚稻拔节期遇上高温,根系生长不良的晚稻因生理性失水或缺钾出现较大面积的叶尖发黄、发红症状,部分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和坏死斑,症状较轻时,  相似文献   

15.
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浙南茶树高温热害程度,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根据浙南1971—2017年各县(市、区)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观测资料,根据茶树高温热害气象指标统计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日数,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浙南茶树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趋势变化。结果表明: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日数年均5.2 d/a,以丽水最多(12.9 d/a),庆元最少(1.1 d/a),7月下旬发生高温热害日数最多。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1.9 d/10 a,2000年发生突变,21世纪初增多最为明显。丽水是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最明显的区域,气候倾向率4.7 d/10 a,1993年突变转折,2003年开始显著增加,茶树遭受高温热害的几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极大地影响了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产,因此本研究利用湖南省6个农业气象站1961-202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采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以及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湖南省近60年夏季(7月1日至8月20日)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气温变化特征及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近60年来湖南省夏季最低温度、极端高温呈增长趋势,其中最低温度增温显著,而最高温度呈下降趋势,但趋势逐渐变小,总体表现为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且进入21世纪后增温趋势加剧,呈现出夏季昼夜温差变小,极端高温发生频率增加。同时夏季年高温热害日数自2009年后也呈增长趋势,表明夏季高温热害发生的时间延长,且湘中地区发生高温热害的时间和频率远高于其他地区,湘西南及湘东北地区的夏季每日最高温和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这表明近60年来湖南省夏季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高温热害的程度和频次都有所增加,并以轻度热害为主,中、重度高温热害主要集中在湘中和湘东地区,湘西南和湘东北地区发生高温热害的频次较少,并且程度较轻。研究结果将为湖南省内的水稻种植区位规划、栽培管理与抗逆...  相似文献   

17.
水稻在日平均气温30℃以上,日最高气温35℃以上天气条件下抽穗扬花,就会产生高温热害,主要造成水稻花丝萎缩或不伸长,花药不开裂,花粉粒不发芽,以致不能正常受精结实。安徽省今年出现了阶段性高温热害天气,对水稻生产产生了特殊影响。12006年高温出现情况(1)7月中旬(17~20日)出现的高温主要影响早播早熟组合,如特优559、特优航1号、特优86、特优1012。这次高温时间较短,且田间空气湿度较大,结实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低于2003年的情况。(2)8月中旬(10~15日)出现的高温主要影响迟播或迟熟组合,时间比上次(7月中旬)略长,且空气湿度低于上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广西水稻高温热害的变化规律特征,为水稻生产制定防灾减灾对策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利用广西89个气象观测站1958—2018年观测资料及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M-K突变分析和Morlet小波周期分析等方法,探究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发生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1)1958—2018年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呈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为发生低谷期,21世纪10年代为高发期;(2)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除重度高温热害外,轻、中度高温热害次数变化均有突变发生;(3)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存在18、32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变化,预计2018年之后广西早稻高温热害仍处于高发期;(4)高温热害高发区位于左、右江河谷,桂中盆地和西江—浔江—郁江等流域区域,沿海地区发生频次少于内陆。以上研究结论对实现水稻丰产稳产优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利用海南省2005—2016 年气象资料、早稻产量资料、早稻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以32℃高温为早稻高温热害起始温度,计算灌浆成熟期内高温时数和热害积温,以探究高温热害导致海南早稻千粒重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海南早稻灌浆成熟期热害积温和热害时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灌浆成熟期热害积温和热害时数对千粒重的影响规律均可由对数函数来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69和0.68,其中,千粒重随着热害积温和热害时数的增加而降低,且下降速率逐渐减慢。  相似文献   

20.
<正>柑橘锈壁虱是柑橘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广发、多发、易重发。受其危害,柑橘叶片光合作用大为降低,树势衰弱,部分果面或整果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被称为黑皮果或麻柑子等),完全失去商品价值。高温干旱年份,如防控不力,有的整树或整园果实受害变成黑皮果,有产而无收,果农损失巨大。柑橘锈壁虱虽然发生普遍,也易暴发成灾,但只要采取科学的综合应对措施,是可以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