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有效利用藏猪遗传资源,本研究将高原藏猪引入北京平原地区,在"放牧自由觅食+定点人工补饲"的饲养模式下,采取自然繁殖方式,研究北方低海拔地区藏猪繁殖适应性。结果表明,藏猪母猪初次繁殖体重范围≤22.3 kg,公猪≤18.6 kg;夏季藏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断奶成活数最高(6.04±2.07、5.40±1.89、5.12±2.33),春季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最低(4.75±1.66、4.00±2.17),冬季断奶成活数最低(3.18±2.46),但四个季度无显著差异(P0.05);藏猪1胎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断奶成活数(5.64±2.04、5.00±2.00、4.79±2.29)与2胎(5.52±1.75、5.00±2.22、3.73±2.36)无显著性差异(P0.05);北京地区藏猪1胎、2胎的平均窝产仔数(5.64±2.04、5.52±1.75)均高于西藏地区(4.47±0.08、5.40±0.23)和广州地区(4.21±1.91、5.33±1.12);其中,1胎的平均窝产仔数北京地区与西藏地区、广州地区差异显著。说明藏猪引入北京地区后能够适应北方低海拔地区的环境条件,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有效繁殖。  相似文献   

2.
藏猪在广东溢发公司饲养7年来,存栏总量达到2 600头,生产母猪胎均产仔数8.23头/胎,产活仔数7.50头/胎,上市日龄330天,上市体重35 kg,生产性状表现较好,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青冈迪卡集团公司于1995年先后从北京引入1000头祖代迪卡猪.5年共推广父母代种猪2.6万头,生产肉猪31万头,通过饲养观察与生产实践证明,迪卡猪适于我省寒冷气候条件下饲养.  相似文献   

4.
<正> 1985年12月在四川省畜牧局的帮助下,接受美国国际小母牛协会援赠奶山羊项目,直接从英国引进萨能羊在四川雅安市饲养。 1.基本情况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海拔515.97至2629.4米,年平均气温16.2℃,最高37.7℃,最低-3.9℃。年降雨量1805.4毫米,相对湿度79%, 年日照1005.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牧草丰茂且持续期长,空气湿度大,日照少。  相似文献   

5.
6.
夏洛来牛是法国夏洛来品种协会经过本品种选育而形成的世界著名品种之一,已经输出到世界5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提高我省黄牛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使之由单一的以役用为主转向以肉用为主,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以促进我省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我省于1989年2月从法国引进夏洛来种牛20头,其中公牛10头,母牛10头。经过2年  相似文献   

7.
不同程度近交对藏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一个藏猪的亲缘群,在亲缘群中进行不同程度的近亲交配,观察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为:不同程度的近交,对母猪产活仔数,死胎率,初生窝体质量和双月龄断乳窝体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近交系数由12.5%提高到25%时,每胎平均产活仔数减少1头左右,差异极显著(P<0.01)。死胎率高低亦随近交系数上升而提高,初生窝体质量和双月龄断乳窝体质量则随近交系数上升而降低。同时,随近交程度的提高,基因纯合度提高,不良性状出现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地区受自然环境限制,产业结构较为特殊,可适宜发展的畜禽很少。为了对高海拔地区藏绵羊的生长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具体生理指标分析,对草地性藏绵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阐述,得出高海拔地区藏绵羊身体机理和繁殖特点,品种优质的适应性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青贮玉米为我国南方农区最重要的青贮饲料制作原料,本试验用南方农区应用较广泛的4个国内青贮玉米品种和引进的4个国外青贮玉米品种,在江苏南京地区研究其生长适应性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国内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普遍好于国外引进品种,其中国内品种科多4号、白顶1号和新青2号生物产量均较高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但新青2号叶片宽大,叶片数多,叶茎比高,植株高度适中,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表现优良,适于南方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青贮玉米为我国南方农区最重要的青贮饲料制作原料,本试验用南方农区应用较广泛的4个国内青贮玉米品种和引进的4个国外青贮玉米品种,在江苏南京地区研究其生长适应性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国内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普遍好于国外引进品种,其中国内品种科多4号、白顶1号和新青2号生物产量均较高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但新青2号叶片宽大,叶片数多,叶茎比高,植株高度适中,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表现优良,适于南方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沙打旺在西藏林芝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进行研究,试验设置温室内及室外两种不同的生长环境,观察和测定沙打旺在西藏林芝地区的播种期、出苗率、越冬率、分枝数、株高生长、株高—地径函数关系等内容。结果表明:沙打旺在林芝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苗率为50%~70%,出苗所需时间10~20 d,越冬率良好,分枝数较多,株高较高,沙打旺在该地区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沙打旺的株高—地径函数均为多项式函数,拟合精度较高。沙打旺地上生物量第一年较少,第二年返青后植株生长迅速,此时地上生物量较高。研究为沙打旺在高原地区的引种及推广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王强 《四川畜牧兽医》2010,37(4):28-29,32
把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种猪引入低纬度、高海拔的南亚热带生态区有一个适应周围生态环境、饲养管理的过程,本文就对凉山州引进的新加系大约克、杜洛克种猪的各项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各项繁殖性能初产后均逐步提升,至第3胎后达到一个较高且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拟通过测定引进奶牛进入高原后疾病发生率、生产性能发挥情况及血液主要生理指标变化,继而综合评价引进奶牛高原适应性。试验选取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纯种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两个品种奶牛均分为高山病发病组、生理指标组、生产性能组,每组均包含对照组和试验组。结果表明,高山发病组:引入一年后,荷斯坦奶牛因高山病死亡率为26.5%,娟姗牛因高山病死亡率为8%,娟姗牛高山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荷斯坦奶牛,且氧气浓度与高山病发病率密切相关;生理指标组:与奶牛引入前组(Before introduction,BID组)相比,奶牛引入前组(After introduction,AID组)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进入高原1年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极显著提高(P <0.0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提高(P <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极显著降低(P <0.01),此外呼吸、脉搏均有提高;生产性能组:与奶牛引入前组(Before introduction,BID组)相比,奶牛引入前组(After introduction,AID组)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进入高原后,产奶量、体细胞数极显著降低(P <0.01),乳蛋白率显著降低(P <0.05),此外犊牛初生重较低,且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引进奶牛无论是疾病抵抗还是生产性能发挥方面均未表现出对高原环境的长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解广东省阉鸡的养殖和消费现状,并根据现阶段阉鸡的养殖情况对广东省冬至和2011年春节的行情进行评估,笔者对广东省阉鸡的养殖和消费进行调研,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总如下:1广东省阉鸡年消费情况抽样广东地区56个三鸟批发市场,阉鸡销量9.57万只/天,由此数推算,广东省阉鸡年消费量接近3 500万只。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粤西地区阉鸡消费量最大,约占整个广东销量的49%,其次为珠三角,占39.7%,粤东占11.3%。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我国饲料资源供应紧张,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在猪的配合饲料生产中大量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玉米供应日趋紧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鸡毒支原体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血清快速平板凝集方法,对广东地区12个非鸡毒支原体免疫的种鸡场及3个鸡毒支原体免疫的种鸡场进行了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种鸡场及不同品种的种鸡的MG抗体阳性率高峰期均在11周龄左右,即鸡群的MG感染高峰期均在6周龄左右。  相似文献   

17.
高羊茅草坪草在贵州南部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991年以来,先后通过征集、引种国内外高羊茅草坪革品种30余份,经过多年的生态适应性研究,选育出适宜贵州南部生态条件种植的高羊茅草坪革品种7个,其中自育1个,引进6个,在生产上巳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Wild boars, because of their large size and ability to survive adverse conditions, are usually used to cross with domestic bree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omesticated pig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Ziwuling crossbred pigs. Crossbred pigs in four groups (n = 8 per group, 4 boars and 4 sows, all aged 100 days), F1 [wild × B (Bamei)], F1 × B, F1 × Y (Yorkshire), and F1 × F1, were selected at a commercial pig farm.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these crossbred pigs were determined. Characteristics of fatty acids, amino acids, and longissimus muscle fiber in relation to growth, carcass, and meat quality trai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Pigs in F1 and F1 × F1 groups had lower average daily weight gain, water and storage loss rates, larger meat color score, higher muscle amino acid levels, larger muscle fiber diameter, and higher ratio of flavor amino acids to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compared to other groups. Crossbred pigs with higher rate of wild boar’s consanguinity could improv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Thus, crossbreeding wild pig with domestic breeds might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meat quality and flavor.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