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栽培季节。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菇类.适宜出菇温度为20-33℃,一般出菇季节在5-9月,生产菌袋在3-6月。夏季栽培鲍鱼菇能够填补食用菌市场淡季短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栽培场所。要求选择干净、通风好、夏季不被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可利用一般的菇房。也可用人工搭建的草棚栽培。草棚菇房易保湿,夏季高温季节降温、通风效果好,是栽培鲍鱼菇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2.
1.播种后菌丝滞长 接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表现为菌种不萌发、不吃料,菌丝只在料面生长或出现萎缩现象。原因:菇房内温度、湿度不当及通风不畅。解决办法:当菇房内温度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22℃~25℃;若培养料表面偏于,可及时喷0.3%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若料面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如菇房有氨臭时,要加大通风量,并在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相似文献   

3.
<正>菇房应为食用菌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要求通风、保温、保湿性能好,冬暖夏凉。现将新建菇房的具体要求和老菇房的处理措施介绍如下。一、新建菇房1.空间比例。空间比是指菇房内空气流通的空间与菇床面积之比。理想的空间比为5:1。过小,无法及时排出蘑菇生长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  相似文献   

4.
<正>秋蘑菇收获结束后,如不采取增温措施,继续生产冬蘑菇,那么,菇床就要进入冬季管理阶段了。而菇床冬季管理搞得如何,对来年春蘑菇的收成影响极大。1.搞好菇房的保温和通风。在冬季,菇房的室温最好保持在3℃以上,不使室内结冰,以防冻坏菌丝。为了能使菇房内保持这一温度,在进入冬季  相似文献   

5.
一、功能与用途 冬季栽培的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极限最低温度在3~6℃之间,如果遭遇0℃以下气温,菇棚(房)只要能提高2~3℃的温度就可以减少菌丝的冻伤。菇棚(房)保温、防止菌丝体细胞结冰、避免造成机械损伤是食用菌防寒防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1.播种后茵丝滞长。接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表现为菌种不萌发、不吃料,菌丝只在料面生长或出现萎缩现象。主要原因是:菇房内温度、湿度不当及通风不畅。解决方法:当菇房内温度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22~25℃;若培育料表现偏干,可及时喷0.3%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若料面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如菇房有氨臭时,要加大通风量,并在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辽宁省东部地区生产香菇多以木屑菌砖栽培为主。其成本低、周期短,生产工艺流程简单,容易普及推广。1产前准备1.1搭设菇房香菇的菌砖栽培绝大多数是在菇房内进行的,菇房最好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的空房或人工搭设的简易菇房,房内设置床架,进行多层次栽培。床架可设  相似文献   

8.
菇房(棚)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场所,其设施直接影响到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控制。因此,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来选择不同类型菇房(棚)。现将笔者近年来获得较好效果的三种类型菇房(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 注意保温 冬季寒冷,只能靠人为调节提高温度.冬季栽培的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极限最低温度在3~6℃,冬季菇房的室温最好保持在3℃以上,不使室内结冰,以防冻坏菌丝.具体措施:白天靠自然阳光的照射及菌丝自身的生物热量来保持菇棚内的温度,晚上棚外加盖遮阳网或草苫防冻防霜. 2 注意通风 菇蕾生出后,呼吸旺盛,如果空气不流通,...  相似文献   

10.
接种是食用菌栽培中很重要的环节.夏季天气炎热,工作人员在接种室内操作往往汗流浃背,且因有甲醛等有害气体,环境恶劣,接种质量下降,接种成功率受到一定影响.在北方地区的严冬季节,食用菌出菇房管理比较困难,食用菌子实体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不容易协调.在火炉加温的情况下,长时间关闭门窗虽能保温,但往往因通气不良,导致菇体因缺氧生长不好甚至畸形.火炉烘烤会降低湿度,过热还会把炉子、附近的子实体烤干.  相似文献   

11.
蘑菇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4~16℃。当菇房温度低于10℃时,则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为了延长冬季出菇时间,就必须设法保持和增加菇房温度。  相似文献   

12.
蘑菇白腐病是食用菌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发病重于春季,种植户应加强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在菇床温、湿度不影响蘑菇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应经常开窗通风,降低房内温、湿度,将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以下,温度保持在18℃以下.这样,既有利于蘑菇的生长,又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可有效地减轻病害. 2.为预防病害的发生,在蘑菇出土前用1∶2∶230倍波尔多液均匀地喷洒菇床表面,也可按每10平方米的菇床用10克多菌灵或20克甲基托布津加水15千克喷洒菇床表面,能有效杀灭菇床表土病菌,大大降低病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12,(16):22
正1菇房要求宜用保温保湿性能好的塑料泡沫菇房。也可利用闲置的日光温室或冬暖大棚。菇房内建3排架子,每架5层。每排架子宽为0.7米,上铺尼龙编织网,以利双面出菇。两个对流门和对流窗都开在菇房的宽向侧面。门和窗关上后,要求整个菇房密闭性较好。2原料配方培养料以棉籽壳  相似文献   

14.
新型菇房     
1989年9月26日,MF新型菇房通过了农业部委托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进行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菇房符合我国国情,经济实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意投入批量生产,推广应用。该菇房是针对传统菇房存在的问题,根据尽可能满足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从保温、保湿、通风、排除废气、适度光照和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等要求设计的。经过两代改进提高后,新菇房能满足国内食用菌生产的需要,只便于工厂加工成批制造。新菇房面积为6×10(宽×长)平方米,长度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地区夏季温度较高,大棚内温度常超过35℃,不利于蔬菜幼苗的生长。本研究通过采用遮阳网、棚膜、黑白双色膜、黑色地布和铝箔等不同材料对大棚内苗床进行组合覆盖降温。结果表明,7种试验处理均能降低苗床温度和提升苗床湿度,铝箔覆盖的苗床温度为28.18℃、湿度为98.14%,黑白双色膜覆盖的苗床温度为28.54℃、95.31%,遮阳网覆盖的苗床温度为30.63℃、湿度为78.10%,黑色地布覆盖的苗床温度为32.99℃、湿度为75.61%;其中,铝箔覆盖的苗床降温保湿效果最佳,其次为黑白双色膜覆盖。  相似文献   

16.
冉祥春 《油气储运》2011,(16):40-41
草菇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的食用菌,最佳菌丝生长温度28~35℃,最佳出菇温度30~35℃。在我国北方,栽培季节应选择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3℃以上时,适合在夏季栽培,一般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3个月中栽培,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1.建造塑料地棚。建造塑料地棚的目的是保温保湿。选择通风向阳、靠近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置边界条件,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方法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江苏食用菌研究所3个不同方向菇房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模拟预测分析,建立出菇阶段菇房内的温度场和流场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温度与实际测得温度的绝对误差均在1. 3℃以内,最大相对误差在6. 1%以内,数值模拟的温度变化趋势与实测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构建CFD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农业科技》2009,(6):41-41
在目前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中,栽培的适宜温度为10-15℃,但冬季气温时常降到10℃以下,食用菌生产最大的问题是菌包和子实体结冰,影响后续生产。据悉,荔城区新度镇的许多菇农在防寒防冻服务队的帮助下,给大棚再穿一套保暖的“冬衣”,并在中午前后高温时,打开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还在菇棚里安装空调设备控温,将烧灭菌锅蒸汽发生炉的蒸汽送到菇棚,既起到提高棚内温度,又有保湿的作用,确保蘑菇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双孢菇、草菇轮作栽培技术,建立适合安徽省淮北地区的食用菌种植模式。[方法]夏季温度较高时种植草菇,春、秋、冬季温度低时利用草菇废料再辅以加温装置种植双孢菇。[结果]通过实践总结,草菇与双孢菇轮作,每座1 000 m2的菇房在原来单种双孢菇的基础上每年可增收近3万元,秋、冬、春季种植双孢菇,可岀菇15 kg/m2,夏季轮作草菇,可岀菇5 kg/m2,菇房产出约10万元。[结论]双孢菇、草菇轮作栽培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同时也确保了菇房常年不闲,提高了土地产出。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食用菌生长所需最佳环境,提高菌菇品质,分析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食用菌生产测控系统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没有相应智能控制系统的菇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传输、分析、控制性能可靠,可根据室外气温、风向和相对湿度,根据杏鲍菇不同的生长阶段控制菇房温度、湿度、CO1浓度,较人工操作更加稳定,提高菌菇生长标准化水平,提高劳动生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管理用工和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