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旱地籽瓜不同覆膜方式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旱地籽瓜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优于半膜覆盖,垄栽优于平作。全膜双垄沟栽培的生育期短,为121 d;土壤含水量高,为115.0 g/kg;黑瓜子折合产量最高,为1440.0 kg/hm^2,较露地平作增产350.00%。适宜在会宁北部半干旱偏旱区及相似生态区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会宁县进行了旱地鲜食籽瓜7种起垄覆膜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籽瓜折合产量以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模式最高,为52 933.3 kg/hm~2,较半膜平铺(CK)增产26.03%。采用全膜垄上微沟栽培鲜食籽瓜,不但可缩短其生育期,及早上市,而且该栽培方式的集雨保墒效果最好。因此综合考虑认为全膜垄上微沟栽培方式是会宁县旱地鲜食籽瓜最佳的优化覆膜方式,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从选茬整地、配方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播种、放苗整枝、病虫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旱地籽瓜全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屯垦区主栽籽瓜品种民籽一号不断退化的现状,采取套袋授粉育种技术,进行初步提纯复壮,获得单瓜繁殖材料321份,并对其考种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都尔防除地膜籽瓜田杂草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72%都尔液乳油进行地膜籽瓜田杂草防除的试验结果表明,在750~1875ml/hm^2的用量范围内,除草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以1125ml/hm^2用量较为适宜,其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2.98%和95.74%,对狗尾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2.86%和92.97%,瓜籽产量增加16.67%,以喷施后直接覆膜的除草效果较好,施药后混土使防效降低,都尔施用量1875~3000  相似文献   

6.
地膜籽瓜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籽瓜(即籽用西瓜)又称打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9.5万hm2左右,主要分布于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和山西等地。籽瓜以籽为主要商品,为炒货之佳品,近年来用瓤加工的籽瓜露等饮品和化妆品,也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籽瓜养分吸收、肥料效应和平衡施肥等方面的研究。多数研究表明:籽瓜需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 kg瓜籽需要N 9.4 kg,P2O5 5.6 kg,K2O 12.8 kg。籽瓜苗期N、P2O5、K2O的净吸收量占相应养分吸收总量的1.0%、0.7%、0.6%;伸蔓期净吸收量占总量的9.4%、8.1%、6.1%;白籽期的净吸收量占总量的73.9%、74.2%、69.5%。伸蔓期和膨果期是籽瓜需肥的关键时期,伸蔓期应以施氮磷肥为主,膨果期以钾肥为主。氮磷素为籽瓜增产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微量元素正逐渐成为限制因素。平衡施肥使籽瓜产量提高10%-59%。今后的研究应注重以下几点:1)中微量元素;2)养分的品质效应;3)养分吸收分配规律;4)特定栽培模式和用途下的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8.
旱地籽瓜降水高效利用覆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旱地籽瓜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利用机理。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特别是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能显著增加播前和籽瓜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含量。籽瓜播前至伸蔓期,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播前全膜垄上沟播0~20 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4.1~5.4、3.1~4.4和0~2.8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0.0~50.8、30.2~40.1和0~26.3 mm。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特别是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籽瓜水分利用效率,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和播前全膜垄上沟播降水利用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18.9、14.2和6.2个百分点,籽瓜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2.51、1.66和1.42 kg/(mm.hm2),在旱地籽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与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铺穴播、半膜平铺穴播相比,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周荣 《甘肃农业》2012,(9):76-77
砂田地膜籽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在旱砂田之上再覆盖地膜,集成土壤水分抑蒸原理、雨水富集入渗叠加利用原理及温室效应的原理,具有集雨、补水、保墒、增温、防冻、防杂草、促早熟、提品质等多种作用,是甘肃省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等地旱作农业中最具创新特色的一项实用技术。把传统旱作砂田栽培同  相似文献   

11.
利用集雨窖集蓄水进行玉米补灌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定额为225 m3/hm2时,以大喇叭期灌水处理的效果最好,玉米产量为8 689.53 kg/hm2,较不灌水对照增加16.4%.  相似文献   

12.
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中,以正德30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2 727.3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4.1%.居第1位;登海3251、登海3622次之,分别为12 171.7、12 070.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18.7%、17...  相似文献   

13.
在榆中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进行的不同玉米品种与覆膜形式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酒单4号、沈单16,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较半膜覆盖栽培可提早成熟9~17d,土壤含水量较露地提高7.1~11.3g/kg,较半膜覆盖栽培提高5.0~9.2g/kg;平播全地面覆膜栽培的酒单4号、沈单16折合产量分别为5792.0kg/hm2、6080.0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67.6%和90.0%,采用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酒单4号、沈单16的折合产量分别为7136.0kg/hm2、6304.0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106.5%和97.0%,因此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玉米均能够正常成熟,并具有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增产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可在同类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水砂田地膜西瓜钾肥施用效果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白银市灌区水砂田进行的施用钾肥对西瓜生长发育、主要性状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氮磷肥基础上 ,施钾肥量与西瓜产量呈正相关 ,但以施 K2 O15 0 .0 kg/hm2较为经济适宜 ,较不施钾肥对照增产8.5 7% ,增加产值 2 0 0 0 .1元 /hm2 ,产投比达 6 .6 7;单施钾肥对西瓜仍有一定增产效果 ,尤以膨瓜期追施效果最佳 ,产量达到 5 2 5 0 0 .0 kg/hm2 ,较对照增产 6 .11% ,产投比为 5 .37;施用钾肥不仅能使西瓜的瓜蔓、茎、叶等植株各部分生长更强健 ,增强其抗病、抗逆性 ,还可明显增加单瓜重 ,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静宁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静宁县进行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富农1号在旱作梯田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适宜密度为52000~60000株/hm^2,即宽行70cm,窄行40cm,株距30~35cm。在该密度下其个体和群体比较协调,产量高,折合产量为11892.0~12108.0kg/hm^2,且籽粒品质好。  相似文献   

16.
镇原县地处陇东西南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海拔1 011~176 7 m,耕地面积11.67万hm2,大多为塬地和地势较为平坦的川台地,山地多在坡度较缓的梁峁和山腰,其中旱作地面积10.9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93.7%.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40~170 d,年均降水量不足450 mm,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玉米是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0万hm2左右,但由于管理粗放,栽培方式落后,物化投入不足,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年际间产量起伏较大,多年在2 430~4 500 kg/hm2之间徘徊,特别是西北部寒旱塬区,积温不足,成熟较晚,生育期延长,影响下茬作物的种植.  相似文献   

17.
双膜覆盖西瓜套种大豆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西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性植物。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具有丰富的光热气候资源,境内地势平坦肥沃,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病虫害轻,独特的小气候条件为西瓜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生产的西瓜含糖量高,色、味俱佳,深受消费者欢迎。为了提高西瓜种植效益,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人员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18.
旱作区全膜免耕穴播小麦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庄浪县旱作区进行了全膜免耕穴播小麦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降水151.9 mm的条件下,理论最佳密度为36.7万穴/hm^2。在该密度条件下,理论最高产量为5960.2 kg/hm^2。密度与产量、密度与水分利用率呈一元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旱地荞麦播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定西地区旱地苦荞、甜荞的播量,对中部干旱地区的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苦荞、甜荞的最佳播量分别为105万粒/hm^2和135万粒/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