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游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分安全区、偶灾区和常灾区3种类型,安全区基本呈无虫状态,常、偶灾区1987年前每2~3年和6~7年大发生1次,1987年后每3~4年和6~7年有一个幅度小、时间短的虫口上升期。该县白僵病的流行是抑制松毛虫种群增长的主导因子,其次是赤眼蜂的寄生,因此,采用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的是适合该县的防治策略的,1981~1994年共为松林挽回经济损失3356.2万元,获经济效益3024.5万元,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毕节市、金沙县按国家松毛虫工程治理区划分类,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开展云南松毛虫工程治理,治理面积累计47713.7hm2,使偶灾区转变为安全区,常灾区大面积转变为偶灾区和安全区.  相似文献   

3.
马跃 《防护林科技》2014,(12):53-54
以乡镇行政区划为施工设计的基本单位,根据油松毛虫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可以将油松毛虫发生区划分为常灾区、偶灾区和安全区3种不同类型区,分类施策、分区治理.以虫情监测为依据,以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在有效控制油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同时,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资源,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条件,逐步实现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4.
按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3种类型以标准地,同时以调查植被种类,个体数及生物量为依据,采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土层厚度,人为破坏等环境条件分析,确定辽西地区松毛虫发生类型。该法给松毛虫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发生最为严重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呈现周期性暴发。不同暴发区松林生理特征影响松毛虫暴发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植物挥发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通过揭示不同松毛虫发生区域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松针挥发物含量与松毛虫暴发情况的相关性,可为更加精确地利用植物挥发物进行松毛虫趋避或者天敌引诱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大青山地区选取3个典型的松毛虫暴发类型区即无灾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鉴定并比较3个林场松针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马尾松针叶挥发物主要包括 S -α-蒎烯、R -α-蒎烯、月桂烯、R -β-蒎烯、S -β-蒎烯、(+)-3-蒈烯、α-萜品烯、(+)-柠檬烯、(-)-柠檬烯、γ-萜品烯。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的松针挥发物组成比例差异很大。这些挥发物可以分为4类:第1类包括 R-α-蒎烯和月桂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负相关( P <0.05);第2类包括S-β-蒎烯、γ-萜品烯和 (+)-3-蒈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正相关(P<0.01);第3类包括 R -β-蒎烯和(+)-柠檬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呈现显著但不规则变化(P <0.05),最后一类包括S-α-蒎烯,(-)-柠檬烯和α-萜品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松针挥发物的组成比例可能影响松毛虫的暴发情况。另外,天敌是控制松毛虫的重要因子,因此松针挥发物对马尾松毛虫天敌的作用程度也可影响害虫的暴发;无灾区或者偶灾区的针叶挥发物可能吸引更多的松毛虫天敌,从而对松毛虫的暴发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于1991 年、1992 年、1994 年,在坝心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面积达1 729-27 h m2 ,松毛虫死亡率分别为90-78 % 、85-7 % 、89-6 % ;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 % ,有虫株率由98-6 % 下降到27-66 % ,虫口密度由14-24 头/ 株下降到0-618 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 ~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季节,林木郁闭好和林下植被覆盖度高的林分持续控制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辽宁省朝阳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松毛虫的灾害水平,以及人们的经营活动,对松毛虫Dendrolimusspp.的发生类型进行了人为区划.分为自控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针对灾害的发生类型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现有马尾松林面积3.47万公顷,属马尾松毛虫偶灾区。一方面自然条件适宜于松毛虫种群增殖,同时也存在许多抑制其增殖的制约因子,两种作用交替变化,形成了典型的三年一次周期性大发生势态(如图1)。从图1不难看出,各发生周期总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用朝阳市8年松毛虫发生的历史资料,应用K—均值动态聚类分析法,对松毛虫发生类型区域进行了定量划分,得出目前常灾区、偶灾区和自控区的配置比例是11:9:1。在此基础上,根据贝叶斯判别准则,建立了3种类型区域判别模型。并首次应用多次式趋势面分析理论,对各类型区松毛虫种群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多因素组合扰动作用结果进行了评价;以植物多样性指数为测度,综合考查它对各类型区域的影响效应;较详细地描述了各区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分类施策、优化管理、趋势对策与适时对策相结合的治虫方针。进而早期作出对策选择行为,实现缩小常灾区,扩大偶灾区,巩固自控区的现行治虫规划。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松毛虫发生和防治状况,对燕山东部浅山区中常灾化学农药喷雾防治区,常灾毒环防治区和偶灾区内的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别建立了人为干预情况下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模型。对于进行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预测和分析人为干预效果(防治效果)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是我区林业生产造成损失很大的主要害虫。地处广西南部低山丘陵的钦州地区,松毛虫每年发生3—4代,每两年虫口上升成灾,是我区最严重的常灾区。钦州县红卫林场,地处钦州地区中北部,是典型的低丘陵常灾区。一九七九年以来,我们以红卫林场为基点,开展了以白僵菌为主的综  相似文献   

12.
3,7-二甲基-1,6-辛二烯(1)在固体酸(分子筛,离子膜和离子交换树脂)作用下与甲酸发生环化水合反应,生成1-(3,3-二甲基环己基)乙醇甲酸酯(4a)和3,7,7-三甲基环庚醇甲酸酯(5a)的混合物,经皂化反应得到相应的醇(4b和5b)。5,7-二甲基-1,6-辛二烯(2)在同样条件下发生类似的反应,生成3,3,5-三甲基环庚醇甲酸酯(6a)经皂化生成3,3,5-三甲基环庚醇(6b)。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毛虫暴发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真  李典谟 《林业科学》2008,44(1):140-150
马尾松毛虫的暴发过程具有周期性和突发性相结合的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下,即不同的发生区,发生类型不一样,常灾区是典型的暴发发生类型,偶灾区和无灾区一般为渐进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暴发的原因一方面是马尾松毛虫具备了成为暴发种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是大面积马尾松纯林的存在.暴发的启动因子为高温干旱或由环境噪音引起的混沌动态,暴发的上升期为正密度相关作用驱使,下降期和潜伏期主要是由松树诱导抗性、严重失叶和天敌所引起的负密度相关的作用.松林和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抑制马尾松毛虫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 1981—1986年,我省在原衢州市开展了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试点。1984年接受省科委下达的科研任务,三年间对下达四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松毛虫生态区类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综合防治害虫要求从生态学和经济学观点进行分类施策。在生产上依据历年来当地松毛虫消长规律、林分结构、植被、土壤、地理环境划分出常灾、偶灾和安全区,按发生类型组织协调防治措施。这种溉括分类虽对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15.
尹雏万 《湖南林业》2005,(10):25-25
林业科研有是研究表明,松毛虫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在无人为因素干扰的条件下,并非每年都大发生,在常灾区,松毛虫一般是3-5年大发生1次,每次暴发都是先从小块虫源地开始,逐渐向周围扩散,继而大面积肆虐成灾。  相似文献   

16.
1985年选择长白落叶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进行芽接,于1987年营造丰产林0.48hm^2,以普通长白落叶松作对照。树龄8年生时,优良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及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分别为3.99m,3.48cm,20.2×10^0-4m^3,和2.244m^3,分别和对照106.2%,103.3%,123.9%和123.8%;13年生时上述各因子平均值为7.18m,7.94cm,22.6×10^-4m^3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CPV—W1984株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3年起应用松毛虫CPV-W1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6.7万hm^2,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定性,作者镜观察了三种病毒样品,其多角体态大小一致,3%和5%PAGE分析各样品的基因组RNA,结果表明该毒株在野外长期使用过程中,除保持稳定的毒力外,其形态结构与基因组  相似文献   

18.
根据辽西20多年防治松毛虫的实践,从1988年开始,在防治工作中采取了分类施策的综合治理措施。即把现有松林根据立地条件,林分生长量,植物群落,土壤质地,分布状况,人为干扰等因子,划分为常灾区,偶灾区,自控区,因地制宜地贯彻实施综合治理理论,以森林生态系为基础,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抑制作用,科学地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增强生态系的稳定性和天然抑制力,逐步控制松毛虫为害,在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围绕促进生态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天敌来控制虫害成灾是重要的防治方法之一.但在松毛虫常灾区,天敌的种类有多少,哪些天敌能抑制松毛虫虫口密度上升,是必须探索的问题.1987年4月至10月,我们在华莹市东方红林场进行了松毛虫天敌的调查.东方红林场地处华莹山脉中段,全场有森林面积3.2万亩,多为人工马尾松纯林,历来松毛虫比较严重,仅1986年全场松毛虫发生面积达1.1万亩,是松毛虫历史性的常灾区,调查工作按不同地形和海拔高度,选6块标准地,每块面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于1991年、1992年、1994年,在献词主林区防治文山松毛虫,达1729.27hm^2,松毛虫开遍率分别为90.78%、85.7%、89.6%,示范林内固定样地的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29%,有虫株率由98.6%下降到27.66%,虫口密度由14.24头/株下降到0.618头/株。病毒能流行传染持续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最佳防治虫龄是3~5龄,林间空气湿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