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花机械采收前需要应用化学脱叶催熟剂促进脱叶和吐絮。试验于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研究了多种脱叶催熟剂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4年偏旱年份,脱叶催熟剂的催熟效果不明显,但脱叶效果显著;河间试验点应用脱叶催熟剂后天气条件有利,脱叶效果好于天气条件不利的上庄试验点;复配剂50%噻苯·乙烯利SC的脱叶效果较好,受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也比较小。参试的各脱叶催熟剂对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种子质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利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模式、品系和脱叶催熟剂种类对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设置了2种种植模式、中641和中早优1702两个品系、5个脱叶催熟剂处理、空白对照。结果表明,脱叶催熟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吐絮率和脱叶率,而对棉花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脱叶催熟剂的脱叶和催熟效果不受种植模式和品系及其互作效应的影响。5个脱叶催熟剂处理中,欣噻利处理脱叶率、吐絮率和产量最高,分别为85%,97%和6 927.0  kg·hm-2,可在新疆棉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几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在棉铃吐絮率达到25%~30%时,喷施脱吐隆、噻苯隆、乙烯利3种脱叶催熟剂,结果表明,脱吐隆与乙烯利(36.5g·hm^-2+600g·hm^-2)混合使用,具有较高的脱叶效果和较好的催熟作用,药后10~20d药效达到86.95%~95.03%,吐絮药效达7.08%~11.24%,霜前皮棉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8.99%,该处理的脱叶、吐絮效果及霜前花率均优于脱吐隆单用;使用噻苯隆225g·hm^-2的脱叶效果较明显,药后10~20d药效达88.09%~97.73%,显著高于乙烯利600g·hm^-2与720g·hm^-2处理,但其催熟效果低于乙烯利。乙烯利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大,脱吐隆和噻苯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4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4种脱叶催熟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脱叶催熟剂均具有很好的脱叶效果,辉丰脱净的脱叶效果最好,脱叶率达到96%以上;瑞脱龙、欣噻利和脱吐隆效果基本相同,脱叶率达到90%以上。4种脱叶催熟剂催熟效果均很好且差异不大,棉花吐絮率均达到了96%以上;对衣分的影响均较小。4种脱叶催熟剂对棉花铃重影响不同,辉丰脱净和欣噻利处理的铃重均比对照低0.2 g;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均较小。脱吐隆、辉丰脱净和欣噻利药剂减少了棉花效益,瑞脱龙药剂增加了棉花效益,瑞脱龙和脱吐隆为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区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对棉铃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对棉铃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依据植株顶部铃龄变化,采用分阶段喷施脱叶催熟剂(8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40%乙烯利水剂)的方式,以不喷施脱叶催熟剂为对照,研究脱叶催熟剂对棉铃干物质累积特性的影响,探讨棉纤维和棉籽生长对脱叶催熟剂不同喷施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喷施脱叶催熟剂显著降低了铃壳干物质质量的最大理论值,较对照降低了4.6%~8.5%;但对铃壳达到最大理论干物质质量的时间无显著影响。脱叶催熟剂影响单铃纤维干物质质量和棉籽干物质质量,且喷施时间越早则其降低幅度越大,且对单铃纤维干物质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铃龄30 d时喷施脱叶催熟剂较对照分别降低61%和46%,但铃龄44 d时喷施脱叶催熟剂影响较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显著影响了纤维干物质快速累积期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导致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和期间的平均累积速率显著下降。因此,单铃纤维干物质质量和单铃棉籽干物质质量对脱叶催熟剂的响应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二者快速累积期的起始时间及期间的平均累积速率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花脱叶剂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几种棉花脱叶剂品种进行多点实验 ,运用灰色关联度的多因素综合评判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 ,为新疆机采棉的发展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山东德州对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和棉花单作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其对棉花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探索了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单作棉花相比,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的株高、果枝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不与粮棉争地的前提下,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同当地常规植棉(棉花单作)产量及纤维品质相当,又净增加了种植一季辣椒的收益。表明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在黄河流域棉区是可行的,并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同脱叶催熟剂在安徽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9种脱叶催熟药剂及其复配剂在安徽沿江棉区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噻苯隆与乙烯利的复配剂具有较好的脱叶催熟效果,施药15d后脱叶率达92.0%,25d后达96.0%,脱叶药效在94.0%以上;施药15d后吐絮率达78.0%,25d后达85.0%,吐絮药效在65.0%以上;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同时增加了子棉产量;生长旺盛的棉株加大用药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比较分析1998-2011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560个参试品种(系)的抗病性表明: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而抗黄萎病性和兼抗性水平较低;常规品种与杂交种抗病性差别不大,中熟、中早熟品种抗性总体好于早熟品种。参试品种的总体抗黄萎病指数和兼抗指数分别较1991-1997年参试品种高9.4和4.6百分点,总体抗枯萎病指数与之相当。参试品种中抗病品种比例的变化趋势为,抗枯萎病品种比例在达到较高水平后有回落趋势,抗黄萎病和兼抗品种比例起伏不稳,仍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牛娜  徐清来  宋芸 《中国棉花》2016,43(5):21-23
通过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机采棉品种。结果表明:鲁棉研37号和K836属中熟偏早品种,吐絮早而集中,株型紧凑抗倒伏,产量水平高,抗病性强,为该地区较适宜的机采棉品种。  相似文献   

12.
长江、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近年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面积和产量波动下滑,生产成本增加。从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棉花生产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生产成本高涨使其处于市场劣势。为促进两大棉区生产平稳发展,建议以节本增效为目标,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生产补贴力度,加强社会化服务,提高轻简化和机械化水平,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盐碱、滩涂荒地植棉扶持力度,开展良好棉花生产示范,治理棉田污染。  相似文献   

13.
2014-2016年连续3年对安徽省淮北生态区种植短季棉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棉花(短季棉)的单位面积总产出为18 245元·hm-2,高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等粮食作物。但种植棉花的物化成本为7 050元·hm-2,比种植玉米多3 000元·hm-2,比种植大豆多4 275元·hm-2;劳动力成本为18 900元·hm-2,比玉米生产多9 300元·hm-2,比大豆生产多11 700元·hm-2。种植棉花的纯利润为-8 575元·hm-2,比种植玉米纯利润低9 805元·hm-2,比种植大豆纯利润低10 630元·hm-2;种植棉花的投入产出比为1︰0.68,低于种植玉米或大豆的投入产出比。根据比较分析结果,提出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总产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湖南短季棉油后直播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个短季棉品种(组合)中棉所50与FZ001,分5月25日、6月5日、6月15日3个播期研究了播期对短季棉品种的生育进程、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万株·hm-2的密度下,中棉所50与FZ001于6月5日播种效果最佳,而6月15日播种棉花减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艾氟迪和缩节胺不同处理对黄河流域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化化学调控,探索适宜的棉花化学调控方式,分别在棉花生育期内施用艾氟迪(AFD) 1次、2次、3次和缩节胺(DPC)3次,研究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喷施AFD 3次和2次的处理,棉花花铃期棉铃脱落率较低;AFD 2次化控的处理较对照铃重显著提高,皮棉产量较其他处理亦有一定的提高;同时AFD化控对纤维品质影响不大。因此,在黄河流域棉区应用 AFD进行2次化学调控是较为适宜的化控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短季棉鲁棉532覆膜晚播和无膜晚播种植模式与春棉鲁棉258常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探索适宜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的短季棉最佳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短季棉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短季棉覆膜晚播种植模式对促进生长、增产、增效效果不突出;短季棉无膜晚播种植模式比其他模式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投入,比覆膜晚播效益略高,比春棉产量和效益均降低。建议采用短季棉无膜晚播与黑麦草(饲草)连作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以提高短季棉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镉污染区棉花替代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重度镉污染区农田开展棉花多品种(系)多点试验,通过种植前后土壤镉含量测定及不同品种棉株镉含量测定和产量分析,筛选镉高积累棉花品种(系);通过测定棉花不同部位(根、茎、叶、铃壳、种子、纤维)中镉含量,分析棉花吸收镉的效率和能力,探明在镉污染土壤条件下镉在棉株内的累积、迁移与分布规律;同时开展镉高积累棉花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逐步形成镉污染区棉花生产技术体系,并在重度污染区逐步推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棉花对镉的高吸收、高积累实现镉污染区土壤修复,同时有效利用镉污染土壤创造经济价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豫东地区进行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条件下棉花统一密度、不同行距的试验,以探讨简化栽培并适用于机械收获的植棉模式.结果表明:麦套棉行距76 cm、株距19.5 cm,种植密度6.75万株·hm-2;麦后移栽棉行距76 cm、株距17.5 cm,种植密度7.50万株·hm-2;这两种种植模式下产量高,是较为理想的机采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收获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系统工程,涉及棉花品种、种植模式、水肥及化学调控、打顶、脱叶催熟、机械化采摘以及籽棉预处理等诸多环节配套使用。针对长江流域棉区特点,采用农机与农艺融合的轻型刷辊式采棉机,实施棉花机械化采收作业,形成适合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收获的生产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