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湖南干艾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考察料液比、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4个参数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出艾叶中的挥发油。[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为2.0~4.0 mg/g。GC-MS技术鉴定出其主要成分是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4-烯(C15H24),含量为14.7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为:6.0~10.0 mg/g。GC-MS技术鉴定出主要成分是丁香烯环氧物(C15H24O),含量为7.25%。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是:剪碎药材(100 g),料液比为1∶10(W/V,g/ml,下同),浸泡时间1 h,蒸馏5 h。[结论]相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海南广藿香药材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02萃取挥发油的条件,并对2种提取方法给予比较.结果表明,影响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显著性因素是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加水量为非显著性因素.本试验范围内,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浸泡时间5h,提取时间4h,加水量是药材的7倍,其挥发油得率为1.59%;而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显著因素是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物料粒度为非显著性因素,本试验范围内,提取的最佳条件是: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时间2.5 h,物料粒度40目,萃取温度为40℃,挥发油得率为2.60%,是水蒸气蒸馏法得率(1.59%)的1.64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寻找羌活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技术提取,通过正交试验,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为因素,考察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萃取条件是:压力20 MPa,温度40℃,时间4 h。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提取率,平均为7.76%。[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无有机溶剂残留,无毒,价廉,来源容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更好地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对所得产物进行HPLC和GC-MS分析。[结果]水蒸气法提取的姜精油为浅黄,折光指数(20℃)1.491~1.497,密度d200.855~0.890g/ml,得率0.7%~1.2%,主要成分为单萜、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和倍半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适宜工艺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所得姜精油为稠状深黄色,折光指数(20℃)1.490~1.512,密度d200.950~0.975g/ml,主要包括姜烯、金合欢烯、β-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共占色谱峰的88.29%。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率低,杂质多。[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含较多的醇类化合物,更能体现生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CDE)及水蒸气蒸馏法(SD)从香茅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3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1%以上;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17种成分,占挥发油的94%以上。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都是香叶醛和橙花醛。[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比水蒸气蒸馏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臧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38-9139
[目的]研究超临界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运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新疆石榴籽油有效成分,采用GC-MS技术对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分析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石榴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石榴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8.35%。[结论]超临界萃取石榴籽油工艺稳定可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汪洋  房存金  毕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25-6426
[目的] 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运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联用技术对其所含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所提挥发油有16个成分相同,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其中分别有10、8和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0%。这3种工艺均能提取挥发油主要成分内酯类化合物,其中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样品所含组分最多,整个操作过程耗时短、效率高。[结论] 该研究为开发川芎药用资源和选择加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寻找羌活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技术提取,通过正交试验,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为因素,考察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萃取条件是:压力20MPa,温度40℃,时间4h。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提取率,平均为7.76%。[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无有机溶剂残留,无毒,价廉,来源容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方法。  相似文献   

9.
严汉彬  韩珍  徐艳  温德京  张舒橙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200-201,222
[目的]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苍子精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粤北山区山苍子枝叶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苍子精油,研究料液比、NaCl浓度及蒸馏时间对山苍子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料液比1:10(g:mL),NaCl浓度2%,蒸馏时间2 h.在该工艺条件下,山苍子枝叶中精油的提取率为2.366%.[结论]该研究可为山苍子枝叶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比较牡丹皮中丹皮酚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并研究所提丹皮酚的抗菌作用。以丹皮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比较2种提取方法,并通过响应面和等高线图观察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提取率较高,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23 Mpa,CO2流量为16 L·h-1,分离温度为40℃,丹皮酚得率为1.95%。且所提丹皮酚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操作简单,提取率高,适合工业上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朱小勇  林世炜  卢汝梅  李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76-13377
[目的]研究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ex Benth)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70%,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已醇酯、双环吉玛烯和苯甲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的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娣  任茂生  曹珂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07-4508,4513
[目的]优化百里香油树脂的萃取工艺,并研究其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提取百里香油树脂,并分别考察萃取压力、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对萃取的百里香油树脂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百里香油树脂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4 h。萃取物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百里香油树脂可望用于食品防腐剂或抑菌剂。  相似文献   

13.
石琳  阳元娥  姚勇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1-21643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超临界萃取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2-苯二羧酸-2-乙基己基酯(17.81%)1、,2,34,4,a5,,6,8a-八氢-7-甲基-7-亚甲基-1-(1-亚甲基)-(1a,4a8,a)萘(11.13%);水蒸馏法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66,-三甲基-[1S-(1a,2β,5a)]-二环[3.1.1]-3-庚烯-2-醇(22.05%)、4-甲基-1-(1-甲基乙基)-[1S-(1a,4b.5,a)]-二环[3.1.0]己烷-3-醇(10.69%)、石竹烯氧化物(10.62%)。[结论]超临界萃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极性较小的成分含量较高;水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集中在极性较大的醇类,极性较小的挥发成分用水蒸馏法相对难以提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萃取新疆地产的芫荽籽油,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新疆地产芫荽籽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以芫荽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原料粒度、携带剂种类、携带剂用量、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分离温度7个因素对芫荽籽油收率的影响,筛选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的工艺参数,然后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重点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以及分离温度对芫荽籽油收率的影响,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籽油工艺。[结果]研究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新疆芫荽籽油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以料液比为1∶0.6的乙醇作为携带剂,萃取压力为20 MPa,萃取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60 min,分离温度为30℃,油脂提取率可达14.99%,得到具有怡人芳香气味的芫荽籽油。[结论]研究建立了新疆芫荽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可为新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吾尔药的二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付惠  李正权  王昌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50+3853-3850,3853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草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进行比较,优选草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草果挥发油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加水量、蒸馏时间和浸泡时间.正交试验法优选得出草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1C2,即:料液比1∶6(g/ml),浸泡时间1h,蒸馏时间7h.[结论]该方法优选了草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草果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分离和分析2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FE-CO_2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8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3.79%;采用SD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7.22%。[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很大,为小叶女贞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岳红坤  韩明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48-7850
[目的]为工业提取桂枝挥发油筛选方法。[方法]以桂皮醛为标准品,利用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分析,对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桂枝挥发油进行得率和纯度比较。[结果]在0.5249~2.0994μg/ml浓度范围内,桂皮醛含量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6.0333×10^6X+0.4573×10^6,r=0.9998;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桂枝挥发油得率较水蒸气蒸馏法提高了7.33倍,且纯度高。[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桂枝挥发油可以提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18.
张钰  吴娟  颜仁龙  彭括  阿萍  周先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73-13674,13679
[目的]对藏产鳞腺杜鹃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4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70%。其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18.30%)、柠檬烯(14.85%)、萘(11.78%)、β-蒎烯(8.81%)、γ-松油烯(5.54%)、反式丁香烯(4.57%)、橙花叔醇(3.19%)、间伞花烃(2.99%)、氧化石竹烯(2.37%)和β-月桂烯(2.03%)等。[结论]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份为首次报道,为鳞腺杜鹃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益智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益智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来自10个不同产地益智挥发油,并用SPSS软件对气相指纹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研究10种不同产地益智挥发油气相指纹图谱的相似性。[结果]10个产地制备的益智精油得率在0.21%~0.96%,以广东阳江产益智产油率最高。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2%~1.00%,相对峰面积的为0.6%~2.5%,符合指纹图谱的要求。不同产地的益智挥发油的成分含量相似但个别存在差异。质量不尽相同,海南产益智较好,为地道药材,广东次之,广西较差。[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测定益智药材挥发油的气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