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客源市场。通过对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地域构成、境内分布情况和消费构成的分析,阐明了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确定市场重点,定位客源结构;合理进行空间布局,扩大入境游客在自治区境内的流向;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名牌产品;优化旅游消费结构等进一步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入境旅游是旅游业"三大市场"中开发最早、发展最快的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区域开放程度的指标,也是研究入境旅游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数。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其发展过程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PASW Statistics18软件对1993~2012年统计数据进行形态学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并分析影响新疆入境旅游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人数与旅游外汇收入线性关系显著且波动周期基本一致,数据拟合为5个短周期,主要指标呈现增长趋势明显,但受复杂外在环境影响,一度出现超常波动增长的状况;2)新疆入境旅游持续稳定的增长是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预计在2012~2016年,新疆的入境旅游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3)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和制约,未来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省14个地市为区域研究单元,首先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地理集中系数、集中率等统计指标分析1990-2011年辽宁省入境旅游空间集聚性特点;其次建立入境旅游发展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入境旅游集聚定量评价,进一步揭示辽宁省入境旅游空间集聚性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入境旅游集聚性显著,呈现"先扬后抑"明显阶段性特征;旅游集聚性呈现双中心,具有"沿海-内陆"旅游双核结构模式;沈阳、大连两市形成旅游"双核"空间集聚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旅游业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模型 ,运用此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对比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状态 ,而且可以揭示每一市场竞争态的转移是遵循“瘦狗市场→幼童市场→明星市场→现金牛市场”的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 ,进行市场研究 ,确定本地区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 ,明确现在和未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 ,为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应用这一模型 ,对内蒙古自治区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集散时空动态研究对于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精确定位、旅游业发展重点与方向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构建了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空间集中指数模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重心模型、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运用GIS功能对内蒙古2000-2013年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时空动态演变及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3年,内蒙古入境游客人数从391943人迅速增加到1616136人,年均增长率达12.50%,内蒙古东部与中西部入境游客数量差距巨大,且呈现东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中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快速增长,西部地区入境游客数量增长缓慢特点;2)入境旅游目的地客流空间集中指数逐渐变少,表明入境客流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呈现逐渐分散态势;3)入境客流重心的运动模式呈现由“中部-东部-中部”的动态流动模式,市场重心于2000-2007年逐渐向东部地区偏移,2007-2013年逐渐向中部偏移,表明内蒙古入境客流重心不稳,入境旅游客流集散空间变化较大;4)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中缺少明星市场,有2个金牛市场、6个幼童市场和4个瘦狗市场,表明内蒙古地区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规模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山西海外入境旅游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本文根据山西省1996至2005年海外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变化的时序数据,分析了海外旅游市场的现状特点,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方法及借助Lotus1-2-3软件,建立了山西省海外入境旅游市场的GM(1,1)动态预测模型。同时,对山西入境游客规模进行的预测表明,山西入境游客数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针对今后海外入境游客增长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展海外入境客源市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山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及市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中研究抛开"功利色彩",将出境旅游与入境旅游合二为一,综合看待国际旅游研究,选取东亚三大经济体中日韩三国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旅游流三向互动模型,界定出境旅游偏好和占入境旅游比两个概念,分析了中日韩三国旅游互动过程,结果发现在中日韩三边旅游互动关系中:1)中国具有大国优势,旅游业的发展对日韩的依赖度较小;2)日韩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国的依赖度较大;3)日韩两国所处地位旗鼓相当,韩国旅游发展对日本的依赖程度更强,但这种依赖在不断降低;随着韩国经济的崛起,日本对韩国的依赖程度略微有所提升,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日本对韩国的旅游偏好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亲景度、竞争态的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准确分析,是新疆国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运用亲景度指标和市场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2000-2005年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时空演替特征,据此将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定位为3类市场:基础市场、重点市场和拓展市场,并提出开拓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北地区2001-2011年入境和国内旅游数据的统计、分析,借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结合标准差、基尼系数、变差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度,对其旅游规模差异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迅速扩大,相对差异缓慢增长,具有局部省份高度垄断现象;与入境旅游规模相比,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较大,相对差异较小,集聚程度较低,但都呈扩大趋势;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位序几乎没有变化,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且不均衡格局相对稳定。研究认为:旅游规模差异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受交通区位与旅游资源丰度的影响最大,而国内旅游规模主要受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丰度和GD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构建北京旅游本底趋势模型,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对北京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1)金融危机对北京入境游客规模与经济规模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其中2008年与2009年的入境游客规模受到的影响最大(年客流损失率分别为15.91%与9.18%),2009年入境旅游经济规模的年收入损失率最大(8.35%),入境旅游客源空间2008年呈现萎缩状态,但2009年以后逐渐恢复.2)金融危机对北京国内旅游业的冲击和影响并不明显.3)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北京游客总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损失客流量为1200万人次,至201 1年旅游人次开始回升;2008-2010年旅游经济规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亲景度和竞争态的甘肃省入境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指标,定量分析1999-2006年甘肃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和竞争态的变化特征,发现1996-2007年甘肃主要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且年度变化不大,但竞争态却呈现上下波动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亲景度市场和竞争态市场的相关性,通过对比发现亲景度和竞争态有一定的联系,但相关性并不显著。据此确定甘肃国际旅游市场应分三级逐步开发,首先要重点开发亲景且竞争态属明星或金牛类市场;其次加强拓展亲景但竞争态属于幼童或明星类市场;最后培育菲律宾、泰国、俄罗斯等疏景且竞争态为瘦狗或幼童类市场。  相似文献   

12.
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新疆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增长趋势明显,总体发展缓慢,竞争力弱化、趋势明显,但市场结构相对合理,应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及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文中运用旅游客源市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时间、空间、消费和需求结构,分析了大量相关数据,通过EXCEL软件统计、文献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和分析了1999-2009年11年间新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地理空间结构、旅游偏好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时空演替特征、包括新疆目的地竞争态动态演化模式,"亲景度-竞争态矩阵模型",对新疆入境客源市场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开拓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SSM的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将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变分为两个时间段,即1996-2000年期间和2000-2005年期间,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发现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在两个时间段内虽基本上处于一个优势结构,但总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却呈弱化趋势。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流转移的陕西省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西省入境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游客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转移而来的,但三大区域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转移成长过程各不相同,研究发现:环渤海是陕西最大的入境旅游中转地,且年际变动较小,比较稳定;长三角向陕西转移人数少于环渤海,年际变动大,处于波动增长状态;珠三角向陕西转移数量最少,且这些年不增反减,年际变动较大;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趋于多元化,日渐稳定和均衡;陕西省对三大区域入境游客的吸引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需在开拓三大区域入境旅游市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001-2007年的分布情况;利用波士顿矩阵法,建立了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目的地市场的2001-2004年,2004-2007年竞争态模犁,通过2个时间段竞争态模型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各市场在入境旅游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与态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聚类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近年的分布情况;利用波士顿矩阵法,建立了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客流市场的竞争态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各市场在入境旅游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与态势,为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开拓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际入境旅游资源吸引力与区位可达性的矩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资源及景点吸引力是游客前来旅游内在的直接驱动力,而交通区位及可达性是影响游客到访重要的外部因素。本文利用2004年我国A级景点资源和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综合测定了我国31个省区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和区位可达性指数,分析了入境旅游市场占有率和景点资源丰度及区位可达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省区的景点资源吸引力、区位可达性与客流量市场占有率、旅游收入市场占有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A级景点资源丰度与客流量市场占有率、旅游收入市场占有率的边际弹性分别为0.022和0.019,区位可达性指数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35和0.056,区位可达性的边际弹性大于景点资源丰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景点资源吸引力与区位可达性二维组合矩阵,将我国31个省区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划分为3种类型:即资源驱动型、区位驱动型和资源区位共同驱动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亲景度-市场竞争态矩阵模型的新疆入境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评价旅游偏好和市场竞争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亲景度-市场竞争态矩阵模型,使用该模型对新疆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独联体为新疆入境市场的一级市场,日本、韩国、美国为代表的周边国家和北美国家为二级市场,欧洲客源国为三级市场;而新疆入境市场客源国总体分布偏离理想状态。该模型不仅可以反映客源国(地)在某个区域的分布状况,而且可以反映该市场的分级情况,同时还可以反映该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该模型可以为旅游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帮助,为旅游市场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讨论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内涵及研究进展基础上,依托市场调查数据,以北京为案例,分析了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从结果来看,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是由内推力、外推力、拉力、阻力所组成的总动力。其中内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探新求异心理需求,而外推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他人推荐,拉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为景区景点,阻力因素中作用最强的为物理距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入境旅游流扩散受内推力作用相对最强,总体属于较大扩散动力入境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0.
运用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中心地理论,选取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项衡量旅游目的等级的指标,研究了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和演变态势。研究发现,交通条件对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的影响显著。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60个城市的入境旅游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呈现"三棱锥体"形态。北京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北京为棱锥顶,以天津、青岛和大连为棱锥底的"三棱锥体"形态;上海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上海为棱锥顶,以南京、杭州、苏州为棱锥底面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格局;广州入境旅游目的地体系目前还处于发育当中,二、三级入境旅游目的地仍在不断变化。文中运用中心地理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形态和机制,旨在为入境旅游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