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哺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年伊始,省委农办向省政府提交了今年的农业政策建议,重点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两个反哺”,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  相似文献   

2.
以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标识的“农业新政”,开启了我国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转折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因此获得了新的强大动力,也面临新的巨大挑战。与“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相比,“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阶段的教学有何不同?与普通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毕业生更需要具备什么新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工业和城市已今非昔比,从总体上已具备反哺的条件。以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为标志,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两个反哺”阶段。今年中央1号文件向全国发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进一步搞好“两个反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做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工作?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找准反哺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推拉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指出要实现片面工业化向工农业协调转变。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测算中国农业与工业的适应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发展对工业增长的“推动效应”大于工业增长对农业发展的“拉动效应”,认为中国工业应该反哺农业,促进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需要依靠工业反哺农业,其中科技反哺又是“工业反哺农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角。介绍了科技反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诸多经济指标与大规模反哺期的国际值比较表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机理显示反哺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来实现。通过透视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较好地把握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内容,反哺具体内容的不同类别较清晰界定了工业反哺农业的保护型、发展型、持久型三个阶段,而基于此的反哺政策便会实现其效应的最大化。对反哺内容的特点、内容之间的关系、反哺环境充分了解与剖析,是能否实现反哺及能否最大化反哺效应的关键一环。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了反哺政策于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工业反哺农业的途径、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嘉兴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均衡,是我国、我省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也应为全省全国提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本文就我市近几年在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方面的主要途径以及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工业和城市已今非昔比,从总体上已具备反哺的条件。2006年中央1号文件向全国发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进一步搞好“两个反哺”一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做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工作?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找准反哺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央 1号文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华亭作为一个资源型经济和工业主导型县份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要求 ,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 ,解决好“三农”问题 ,对类似县份具有—定借鉴意义。一、目前现状1 .工业反哺农业基础较好。城乡关系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理论 ,“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 ,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 ,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非农产业 ,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农业应获得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 ,并逐步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 2 0 0 3年 ,华亭县国内生产总值 1 0 .6亿元 ,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3 .74亿元 ,产业比例为 2 0∶52∶2 8,财政收入 2 .1 6亿元。与2 0 0 1年相比 ,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倍多 ,财政收入翻了一番 ,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已经形成。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华亭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客观上为“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拉动各业”奠定坚实基础。2 .农...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它的外部支撑,这就是城市的反哺。也就是通常讲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如何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变化,如何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观念来调控经济的运行,这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工业反哺农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国际发展经验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方针提出的必然性,并从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政府职责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应在学习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经验的基础上,以税收政策为切入点,加强财政支农;尽快制定反哺农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反哺农业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农民的谈判权和话语权;加强制度建设,为工业反哺农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障;加强财政支农的同时,强调社会化全民反哺,从决策层面更好地处理国民经济与"三农"的关系,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发达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议发展,也是带有普遍的趋向。”这就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4.
<正>1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1.1“工业反哺农业”是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目前所处在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农村的指标水平较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已是社会的共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要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410-5411
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三农”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是适应工农业关系变化规律,克服农业所具有天生弱质性特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一般国际经验;指出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同时国家政策也开始向农民、农业、农村倾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还一步阐明了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内涵包扩政治、资金、科学技术和体制等。  相似文献   

17.
<正>大家都知道工业反哺农业的概念,但是工业反哺农业不如工业和农业融合更加有效。从世界范围看,国家都在用工业发展的成果补贴着农业发展。但是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所以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高。越是这样,国家对农业越不敢怠慢,农业稳定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业反哺农业效果不明显,那么工  相似文献   

18.
该文阐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一般国际经验;指出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同时国家政策也开始向农民、农业、农村倾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还一步阐明了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内涵包扩政治、资金、科学技术和体制等.  相似文献   

19.
陈静茹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184-4186,4213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税赋等形式实施农业剩余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抑制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拉大了城乡差距,造成了中国的“三农”问题.当前在国家提出要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后,众多学者围绕“以工补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从“以工补农”的内涵、时机与条件、机制、实施路径等方面对现有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战略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