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本病主要发生在奶牛,尤其舍饲高产奶牛易患病,一般发病率为母牛总数的3%~5%,个别牛场可达10%~15%,1995年~1996年我场共发生65例,本文就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的诊疗李桂叶(云南省剑川县兽医站,671300)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低血钙、机体糖代谢紊乱的综合征。1发病年龄和季节发病年龄以5岁以上,3~7胎,日产奶25kg以上舍饲母牛多发。经笔者治愈的38例...  相似文献   

3.
应用钙剂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生产瘫痪率占奶牛病的50%以上,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因首次治疗计量不足,连续多次用药,总钙量严重超量或因一次钙量过大和未能监听心脏而致死的病例时有发生。结合临床实践体会,为了提高生产瘫痪的治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早发现早治疗为了提高奶牛生产瘫痪的治愈率,及早诊断,并及早应用钙制剂治疗,治愈率高。2、剂量足临床上治疗生产瘫痪常使用的钙制剂是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氯化钙注射液。葡萄糖酸钙含钙为9%,氯化钙含钙为27.3%。治疗奶牛生产瘫痪常用的补钙量以每10…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瘫痪症也叫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发病奶牛体温下降,全身肌肉无力,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本病好发于5~9岁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此病多为散发,但在个别奶牛场,发病率高达25~30%,治愈的奶牛下次分娩后可再度发病,且复发率特别高,极易造成一些高产奶牛被淘汰。为此,应加强对其潜在危害性的认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症,确保奶牛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围产康对奶牛生产瘫痪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西宁市某三个奶牛场2胎以上黑白花奶牛346头,试验组108头产后立即口服围产康,次日重复1次,对照组238头不服药,检查围产康对奶牛生产瘫痪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生产瘫痪发病率(3.70%)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发病率(12.61%,P<0.01)。防病指数为0.7066。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乳房炎及产后泛情不排卵等是影响奶牛正常生产和繁殖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了预防和降低成年奶牛产后瘫痪、乳房炎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能繁母牛的繁殖率,我们于1999年3月-7月间,对奶牛专业村农户饲养的成年奶牛,采取了干乳期给奶牛补充钙、亚硒酸钠维生素E的措施,对预防奶牛产后瘫痪、乳房炎、胎衣不下等病及提高奶牛繁殖率均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药品:市售10%葡萄糖酸钙、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每袋100g,每g含亚硒酸钠0.4mg、维生素E10IU)。2.试验动物及用药方…  相似文献   

7.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 ,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 ,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威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高产奶牛生产瘫痪 ,收到较好效果。1 发病规律及原因据统计 ,在我们治疗的 358例奶牛生产瘫痪中 ,以 5~ 8岁、3~ 6胎营养状况良好的高产奶牛发病率最高 ,占发病率的 62 % ,并大多在产后 1~ 3日内发病。引起生产瘫痪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由于母牛产后泌乳 ,大量钙质进入初乳 ,超过了能从胃肠道吸收和能由骨骼中动用的钙数量 ,致使血液中钙…  相似文献   

8.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该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50%~60%的病牛可在1~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9.
奶牛瘫痪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少有关。常见于高产奶牛,多发生在分娩后12~72h。但2001年5月笔者诊治的1头奶牛瘫痪却发生于产后1个月。查其原因是因为运输引起,后经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1年5月下旬,我市城区奶牛饲养户林某从南平市延平区郊区购进1头6岁左右黑白花奶牛。该奶牛于1个月前分娩。在被购地畜主曾观察过该牛的体况、健康状况及产乳量。该奶牛3天的产乳量分别是21kg、20kg、21.5kg,畜主认为较理想。奶牛从被购地用农用车于下午3点30分起运至晚上…  相似文献   

10.
生产瘫痪亦称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奶牛分娩后突发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奶牛发病特征为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此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极易造成奶牛被淘汰。 1 临床症状 生产瘫痪多发生于3~6胎(5~9岁)的高产奶牛,也有头胎母牛即发生生产瘫痪的。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生产疾病,多发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主要特征是知觉反应迟钝及四肢瘫痪.诊治不及时容易造成奶牛被淘汰、死亡,经济损失较大.病因多见于低血钙、低血磷.凉山州畜科所科华公司奶牛繁育场一头二胎奶牛产后患低血钾症导致生产瘫痪,经诊断治疗后痊愈.奶牛低血钾引发的生产瘫痪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现将诊治心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奶牛生产前后,由于机体处于一个特殊的生理状态,致使代谢过程极不稳定,而在围产期不仅常发生低血钙的生产瘫痪,而且还容易发生低血镁症、低钾血症、低磷血症等,尤其是奶牛生产诱发的代谢性低磷血症,在临床上极易被错误诊断,故笔者将在临床诊治中遇见的其中典型1例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1999年3月2日,我场89~82号奶牛于产后第四天发现后肢运动不灵,四肢肌肉僵直,左后肢尤为明显且病情呈加重趋势,约3小时后,该牛侧卧于牛床且常有回视后躯动作,不能自行站立。强迫站立,站立不稳,遂以产后缺钙进行治疗,每次静脉滴…  相似文献   

13.
<正>母牛生产瘫痪,也称为乳热病、低钙血症,常发于生产时或产后不久的成年奶牛,是一种急性至最急性、无热的弛缓性瘫痪。通常表现为精神异常、全身麻痹和循环衰竭。此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据报道,患生产瘫痪的母牛可使其生产年限缩短3~4年,由其引发的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1病因分析低血钙是导致奶牛瘫痪的主要原因。在母牛生产或接近  相似文献   

14.
张捷 《中国奶牛》1997,(5):40-40
奶牛产前瘫痪的诊断和治疗○四川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奶牛场张捷奶牛产前瘫痪疾病在临床上一般不多见,据资料介绍,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料中缺乏钙、磷,胎儿过大或胎水过多引起。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3头发生产前瘫痪的奶牛进行了诊断治疗,采用输液补充钙糖等药物的方...  相似文献   

15.
奶牛胎衣不下病例情况分析1995年本人在临床诊治10例奶牛胎衣不下。其情况和原因分析如下。1发生月份2月份3例,3月份2例,4月份3例,放牧期间(6~9月)2例。这可能与奶牛生产季节有关。收稿日期:1996-10-302发生产次1~3产4例,3~5产...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及产后泛情不排卵等是影响奶牛正常生产和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了预防和降低成年奶牛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我们于1999年3~7月间,在本市奶牛生产基地高官寨镇,对奶牛专业村农户饲养的成年奶牛,采取了干乳期补钙、亚硒酸钠维生素E的措施,对预防奶牛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等病及提高奶牛受胎率均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常称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人们常说“高产牛难养”就是因为高产奶牛易发生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是以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瘫痪和昏迷为特征。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1 发病与胎次、日产量及季节的关系多是以在第3胎以后、日产量在25kg以上,舍饲、无运动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多发,而且新增的饲养户或不注意补充钙质的饲养户所养的奶牛多发。在发病季节上以3~10月份青草茂盛的时节多发(草料足奶量高),冬天常喂干草,产奶量相对下降,较少发病。2 症状2.1 典型病例急性发作常出现在产后12~24h…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奶牛生产瘫痪34例生产瘫痪是产后奶牛最常见的多发性代谢性疾病。对此病过去我们一直采用钙制剂配合乳房送风治疗,不但疗效低,疗程长,而且费用还高。从1989年开始,我们对34例生产瘫痪奶牛采用钙制剂,配合激素,乳房送风和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生产瘫痪亦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笔者在2012年1~3月份共诊治了8头生产瘫痪的奶牛,治愈率在100%。1病因1.1低血钙1.1.1分娩前后大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h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