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河北曲周为例,利用AquaCrop模型和指标评价法,建立了粮食作物生长环境要素(气象、土壤等)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评价了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下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对水热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AquaCrop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冠层覆盖度、生物量和产量,并能分析作物种植技术对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显著影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在播种-拔节时期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3)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67和0.50,产量分别增加326和972kg/hm2。说明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影响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内对水热资源的利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作物效率和理论潜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可作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因干旱、冻害以及播种不及时等原因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为曲周地区的作物种植技术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环县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有效蓄水保墒,显著提高玉米增产潜力,这一突破性创新使环县玉米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对玉米蓟马的防治也有积极作用。玉米蓟马寄主于玉米、蚕豆、苦英菜及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危害植物叶片,严重时会毁种,影响了环县玉米的推广种植。为了寻求防治玉米蓟马最佳药剂,2020年环县经济作物工作站在环城镇龚淌村进行了喷施不同杀虫剂防治玉米蓟马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标明: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95.7%,防治效果为95.6%,较对照增产9.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79.9%,防治效果为79.3%,较对照增产4.1%;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94.5%,防治效果为94.3%,较对照增产8.2%;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80.6%,防治效果为80.0%,较对照增产3.6%;25%辉丰快克乳油1 500倍液防治后虫口减退率为79.3%,防治效果为78.7%,较对照增产2.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陇东地区冬小麦和春玉米种植的干旱风险,为指导该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陇东主要农作物产量灾损角度出发,利用作物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历史干旱灾损情况(干旱分布、干旱发生强度和频率、干旱灾损分布)、受灾体种植面积比例和当地产量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干旱灾损风险评估模型,确立综合区划指标,并进行干旱灾损风险区划。【结果】陇东多数县(区)冬小麦、春玉米因旱减产率大于20%的年份分别超过20%和14%;冬小麦、春玉米生育期间各类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53%~94%和34%~80%;环县是陇东地区干旱发生最多,重度、极重度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冬小麦、春玉米干旱灾损率最大值均在环县,分别大于30%和20%;根据标准化风险指数将陇东冬小麦、春玉米种植区域分为低、中、较高和高4个风险区,对应的标准化风险指数(Ei)冬小麦分别为:Ei≤0.1,0.1Ei≤0.3,0.3Ei≤0.5,Ei0.5,春玉米分别为:Ei≤0.2,0.2Ei≤0.5,0.5Ei≤0.7,Ei0.7。【结论】陇东冬小麦和春玉米干旱风险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加,呈纬向分布;陇东北部是高风险区,中北部是较高风险区,中南部是中度风险区,东南部是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4.
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农业作物的干旱胁迫状态的快速分析和有效识别,实现农业活动的自动化管理。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开展玉米干旱胁迫识别的田间试验,选取色彩特征和纹理特征作为识别玉米干旱胁迫识别指标,采用两段式梯度增强决策树作为分类器进行玉米作物图片识别,并与其他机器算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本试验选择的两阶段玉米干旱胁迫识别模型在干旱胁迫分类准确率和干旱胁迫识别准确率方面表现优异,其干旱胁迫识别结果优于其他机器算法模型。  相似文献   

5.
宣威市是云南省旱粮生产区,玉米在夏播旱粮作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常年播种面积在5.33万hm2以上,通过多年实践,宣威市形成了一整套玉米综合栽培配套技术,尤其是以玉米“五配套五统一”的种植模式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全省享有盛誉.然而根据宣威市多年气候状况分析,冬春干旱少雨,土壤墒情不足,尤其是点播季节缺水,是南方山区旱粮主产区的一大气候特征,只有极少数年份极少部分地区在玉米播种季节能保证玉米在最佳节令播种,多数年份大部分地区玉米须抗旱种植,难以保障有较好苗情,即使勉强播种,玉米后期生长管理也因缺水受到抑制,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宣威市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环县全膜双垄沟播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6年环县引进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迄今已推广26.2万hm2,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近年来在环县中南部环城、木钵、八珠、樊家川、曲子、合道等乡(镇)示范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鲜食糯玉米1 200 hm2,平均收获鲜穗7.3万穗/hm2,  相似文献   

7.
高宗奎 《现代农业》2013,(10):59-59
在粮食生产中,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0%以上。但由于受干旱和水源的限制,玉米产量一直低而不稳.特别是近几年的持续干旱,对玉米生产冲击很大。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大力发展玉米膜下滴灌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膜下滴灌技术主要应用于玉米种植上,其它作物如谷子、高粱、甜菜、花生等也有应用。该项技术以其节水、节肥、省工、增温、保墒等优点,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技术上是成熟的。但在具体实施中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巩固难。  相似文献   

8.
环县自2006年引进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6.2万hm2。2008年,又引进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套种白瓜籽栽培技术,利用全膜双垄沟播宽窄行通风透光性较好的优势,在玉米种植方法和密度不变的情况下,于宽行套种1行白瓜籽。经在环县中南部的洪德、环城、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是东北地区主栽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长期大约110~120d,玉米播种期间遭遇干旱、倒春寒或抽雄吐丝期遭遇干旱等不利天气,会推迟生育期,增加玉米遭遇早霜和寒露风的风险,影响产量。玉米生产的好坏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影响巨大,针对东北地区近几年出现的气候现象给玉米带来的影响,就玉米促生长、促早熟技术方面给出指导性建议,确保在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玉米安全成熟,秋粮丰收。  相似文献   

10.
环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耕地的98%为旱地,全年降水量300-450mm,且年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近年来干旱越来越严重,传统耕作制度不利于抗旱生产。如何通过农业耕作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最大限度地吸纳自然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是旱作农业技术的基本任务。为了探索旱作农业土壤耕作技术,从2003年开始,我们连续4a对传统耕作方式与春免耕和浅耕进行了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春免耕和浅耕的效应及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旱作农业区技术人员和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栽作物,种植面积达580万hm2,其商品量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近年来,按照“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全省玉米栽培正向绿色、无公害生产发展,不仅市场前景看好,且经济效益也较高。本文仪就呼兰区无公害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原则和综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常常由于缺水而出苗不齐、后期减产。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蓄水保墒土壤耕作技术。 1.“保二水”耕作技术由于近些年常常出现的季节性干旱,特别是春旱,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克服春旱带来的困难;采用“保二水”的土壤耕作技术是抗御旱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孜然学名孜然芹(Cumunm Cyminum),属伞形科孜然芹属草本植物,1~2年生,果实药食兼用,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作物.且生育期短,耐干旱瘠薄,忌重茬迎茬,适宜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种植,也适宜与玉米、棉花、甜菜等作物套种,种植效益可观,已成为甘肃省河西一带农民增收的种植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西北低海拔干旱地区以高粱代替全膜玉米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缺水是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简称全膜玉米),发挥了重大的抗旱增产作用,但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残膜污染,给土壤和环境治理造成较大的压力。对高粱、玉米2种作物的农艺性状、饲用性、抗旱性以及经济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探讨在西北干旱低海拔地区以高粱代替全膜玉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一种单株增产潜力大的作物,确保有效收获株数达到95%左右是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但是,在承德春玉米栽培区,常常由于春季干旱、种子质量等原因导致玉米出现缺苗断垄,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逆境因子,农作物处于缺水环境下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其生长、发育、产量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玉米作物为例,对该类作物的抗旱性指标、研究进展以及防旱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环县开展的旱地玉米减穴增株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环县玉米种植株数在57 000~60 000株/hm~2的密度中,单双粒及双粒增产效果明显,在环县适应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小麦、玉米是濮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挖掘两大作物的增收潜力,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收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为鉴别保水剂对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产值的影响,以便于保水剂的应用与推广,在干旱半干旱区选择了西瓜、马铃薯和玉米3种作物,在干旱区选择了春小麦、向日葵、玉米和番茄4种作物,以不同作物不施保水剂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产量和产值。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区西瓜的增产值最大,但马铃薯的增值率最高且节水效果最好。干旱区向日葵的增产值最大,但玉米的增值率略高于向日葵且有很好的节水效果。根据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值情况,建议干旱半干旱区推广、应用保水剂应优先选择马铃薯、西瓜,干旱区应优先选择向日葵、玉米。  相似文献   

20.
以GIS技术和庆阳市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市级尺度上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庆阳市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庆阳市整体生态环境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生态环境最好的合水县综合得分为59.64,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是环县,这与环县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相符,其综合得分仅为37.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