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落叶松锯材为试验对象,依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 D245中外观分等的相关规则,对人工林落叶松锯材进行了以节子为检量对象的外观分等,并对分等后的锯材进行了弯曲破坏试验,分析比较了外观分等结果与其弯曲破坏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落叶松锯材为试验对象,依据日本JAS 235<构造用集成材日本农林规格>中外观分等的相关规则,对人工林落叶松锯材进行了以节子为检量对象的外观分等并对分等后的锯材进行了弯曲破坏试验,分析比较了外观分等结果与其弯曲破坏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锯材目测分级与力学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林  王欣  杨洋  赵丹  闫超  时兰翠 《林业科技》2010,35(3):36-38
以落叶松锯材为试验对象,依据GBS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中外观分等的相关规则。对人工林落叶松锯材进行了以节子为检量对象的外观分等试验,并对分等后的锯材进行了弯曲破坏试验,分析比较了外观分等结果与其弯曲破坏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小陇山林区天然华山松林分内华山松个体所处微环境与邻体干扰之间的相互耦合的关系。以华山松单株为样圆中心,摄取有效长(通过华山松个体大小判定)尺度内的微环境指标(本文以生境湿度表征),应用2种改进的干扰指数模型和微环境指标作梯度对比,得出华山松微环境特征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中,华山松个体之间存在着的种内竞争同微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林下微环境是影响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锯材外观分等与机械应力分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林  王欣  赵丹  闫超  时兰翠 《林业科技》2009,34(6):50-51
根据中国、日本、美国三国的外观分等标准,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以强度为基础的外观分等;采用机械应力分等机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应力分等试验,并分析比较了三国不同的外观分等结果与机械应力分等检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固定块状样地内,以光肩星天牛着卵株率为指标,进行分层不等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比较精度和样本量的大小。研究表明,对于块状林地,分层不等概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少的样本需求量,是一种比较准确、高效的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日本、美国的外观分等标准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以强度为基础的外观分等,然后对试材进行应力波检测,分析比较不同外观分等结果与应力波检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外观分等标准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以强度为基础的外观分等,并对试材进行了振动检测,分析比较了三国不同外观分等结果与振动检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林地分等利用是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有利于充分发挥林地潜力。以宣威市为例,根据其自然地理条件、林地主体功能定位及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对全市林地进行林地质量分等评价,分析各林地功能分区的林业生产经营主导方向和林地分等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林地分等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省林地资源为例,开展基于《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的实践研究工作。创建了不能直接获取数据的分等定级指标解译模型,利用因素法及修正法,构建了海南省林地分定等级的评价方案,明确采用五等五级评价系统。结果表明:海南省国土三调阶段性成果林地1 824.74万hm2,林地分等定级基本单元212.52万个图斑,每个图斑一等一级。实际存在1—4等4个等别;商品林林地788.09万hm2,实际存在1—5级5个级别;公益林林地1 036.65万hm2,实际存在1—5级5个级别。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出海南林地实际情况,可为全国林地分等定级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及促进林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江南民间竹编器物号字的特性和文化内涵,并根据不同类别竹器着重探讨了相关号字作品的思想特色和艺术手法,诠释了在文明演进中的重大文化价值,提出了竹类器物号字面临失传的问题和在当今竹产业发展实践中加以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祥云新松叶蜂茧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祥云新松叶蜂(NeDdiP,l’o:石ang夕翻ic姗)是云、贵、川三省飞播云南松林区发生和危害严重的新害虫,有关其茧的空间格局尚未有过报道,作者于1988年在这方面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3.
马占山  张执中 《林业科学》1990,26(6):519-526
将油松植株看作是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亚生境单元——“轮枝层”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立体结构,以Taylor幂法则模型及笔者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作为描述种群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型和准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灰色聚类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研究油松毛虫在各轮枝层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在各层间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种群个体在油松植株内层间垂直分布的种群聚集度。结果表明:(1)种群在各轮枝层分布格局的种群聚集度,均为逆密度制约型,并给出了种群聚集临界密度m_0的值,因而可以对各轮枝层的空间格局连续统作出定量描述;(2)各轮枝层的种群聚集度在各层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可以按聚集特征参数划分一定类别;(3)种群个体在植株内垂直分布的种群聚集度也是逆密度制约型。  相似文献   

14.
枣步曲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IwaoX-X回归测定,枣步曲幼虫的空间分布为奈曼-A型分布或波松-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致密的个体群,个体群间及个体群内的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个体群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株树,对于估值抽样提出了两种方案,即整体抽样和层抽样,前者以随机抽样和棋盘式抽样为优,并给出了理论抽样公式,后者以最下层抽样代替整株抽样估计种群密度,可以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费用,且估计精度能达到科研与生产的要求,最后给出I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黄杨粕片盾蚧种群在小叶黄杨绿篱上的抽样技术,雌成蚧与2龄若蚧的最适抽样部位,在南北向绿篱上向东西方位上层和西面下层,在东西向绿篱上为南北方位下层和北面上层;最适抽样单位为1个枝条;当二阶抽样的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的消耗指标C1/C2=10时,在各种密度下次级单元的最适抽样量为每样株5 ̄6个枝条;并给出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样株与枝条的抽样数量配额。  相似文献   

16.
方惠兰  童普元 《林业科学》1995,31(3):233-238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8个聚集性指标测算了卫矛矢尖蚧越冬代成虫及1龄若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成虫及若虫在大叶黄杨上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对1龄若虫活动期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空间分布型变化的分析表明,1龄若虫出现盛期聚集度相对较低,为其种群向更大空间扩展时期;在密度极低时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历史资料的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水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沙漠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000年间,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为不合理的活动,我国森林覆盖率约由60%下降到10%左右,毁林先是在黄河流域,后来扩展到长江流域等几乎全国所有的林区。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大规模的森林破坏,导致了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而频繁的洪水灾害,而且越到后来就愈加严重。中国东南方地区的森林减少,导致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降雨减少,使得400mm等雨量线向东南偏移,进而这些地区湖泊干涸、沙漠不断扩张。据此,一方面,为了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洪水,我国必须狠抓江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建设;另一方面,为了扼制西北地区沙漠化的扩张,必须在东南地区大力培育森林,且要遵循“自东南而西北”的战略方向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综合指数法在核桃选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桃 (Juglansregia)既是优良的用材树种 ,又是珍贵的食用干果和油料树种 ,其在湖北主要分布鄂西山区 ,由于该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 ,加上历年以实生繁殖、自然选择、人为去劣留优的形式世代经营 ,现存一定数量的品质和风味独特的优良单株。 1 979年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ocial discount rate to be used in the valuation of long-term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more specifically, in the appraisal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projects. The key idea is that the instantaneous discount rate of the discount function used for valuation must be equal to the hazard rate of the public good or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opulation affected by the project. Previously, this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by the authors to a system in which failure depends on a single component, but in this paper, we are going to consider the failure of several independent components which, in combination, give rise to a multivariate hazard rate. In our empirical application, the entire forested area of Spain will be the system, and the forests of the seventeen autonomous communities will be considered th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the forest fire will be the failure,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hectares devastated by fire in each region. Finally, once the failure corresponding to all regions has been aggregated in a multivariate hazard rate, it will be implemented as a part of the social discount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