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张夷先生的作品,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创作视角新颖独到,切入点巧妙奇特,在常规中另辟蹊径,平淡里点石成金,为我们古老的盆景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三幅一组题为《江南乐韵》的作品,就是巧借三枝江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氛围、情绪等等来丰富盆景作品的内涵,也力求用大自然的山石树木的有机组合,再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世界。这又是作者一次新的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3.
这是两件风格差异非常大的作品,一件稳稳当当的(下图),一件灵巧飞扬的(右图),各自的美都被表现得非常充分,正可谓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杜海鸥收藏的罗汉松盆景,主干粗壮挺拔,昂扬向上,走势扎实稳健。桩的重心本来有些右倾,但创作者巧用提根在左边做了平衡,既增强了作品的动感,又让画面显得更稳当,有力度。云片也培育修剪得臻密浓郁,形成两大团浓重的色块,简洁,浑厚,很有绘画中泼墨大写意的效果,整件作品塑造了一位气宇轩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士形像,充满了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4.
5.
林凤书 《中国花卉盆景》2003,(12):F002-F002,1
在盆景创作中,常有“参照画意”之做法。这是因为,从古今名画中挑选合适的构图,要比自己凭空想象高明得多。本人的水旱盆景《柳村诗话》,便是受到画的启发,然后确定创意,再根据构思选择材料,经细致加工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1999年从市场买来这个作品的素材,改造它的时候,拍下不同方向的照片(见图1~2)。照片里面有故事——它将造型之初,作者选择作品最佳面所经历的困惑和思考给留下了。  相似文献   

7.
这确是盆"出"得别具一格的小型雀梅盆景。它的造型似怪非怪,它只有一长挑侧枝却大气凛凛,可谓是怪树中的珍品。该树原来只有一弯柔的主干,从基部起就横卧边陲,旋即向上生长,重心严重飘出。此树的造型如按常规作法,不是将其主干略为竖起就是干脆倒挂成悬崖式。但从该树的头部来看,其结果都不会理想,无非只是一般的"盆栽"而已。作者从主干内侧中部培育出一与主干反方向的横向侧枝,该侧枝平直而前,如藏锋行笔,至逆锋收尾后向上出分枝,形成树冠。该盆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只有这一横向长侧枝,作者大胆设计让它长到80多厘米,才在该树的整体结构上平衡了"雀梅"的重心,并在构图上留下了足够的想像空间,让人以虚代实去品味"无画处也皆画"的意境。该侧枝除了在运笔回收后形成的树冠与主干的顶冠上下顾盼呼应外,亦如武学上的用劲讲究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有往必收一样。可见,艺术  相似文献   

8.
正像国画题款一样,好的盆景命名不但能概括主题,诠释作品内涵,还能引起读者的遐思,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使观赏者进入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在品味中获得美感,产生共鸣,提升盆景的品位和档次,有画龙点睛之效果。反之,则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因此说盆景命名实际上是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也是艺术创作,应该认真对待。然而当前盆景命名中存在的问题颇多,笔者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作者采用海南岛特有树种——博兰。是天然造就了的桩材,坑棱接绉,头根曲艺有力,蛟紧盆沿下垂,身干分段曲节,变化力度较大,渐细到尾,节节流畅有气,实为悬崖式桩景的难得好素材。1998年春,我有幸在海南岛三亚市购得。当时桩材比较杂乱。经审视发现,该材先天优势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叶德鉴系福建建瓯人,学名德金,号阳圃,今年75岁高龄。他性格热情奔放,关注环保事业,提倡自育桩材,创作重心放在丛林、山石于一体的组合盆景,其作品已收入香港《文农盆景》国际网站。自1983年退休后,20年来辛勤创作,多次向本刊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问卷调查中,叶老被称为“艺德高尚的老园丁”,由于他热爱盆景艺术,至今身体健康,为盆景的民族风格再上一层楼笔耕不缀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30平方米的小院,小院的男主人燕叔叔是一位从事美术编辑多年的艺术工作者,他有两个爱好,一是绘画,另外一个就是园艺手工作品。燕叔叔的园艺手工作品有两大特点,首先他把自己的艺术素养体现到手工作品中,使其具有设计感和装饰性;另外,他对各种材料非常尊重,并对废弃材料物尽其用。放眼燕叔叔的小院,到处可见男主人的巧妙用心。  相似文献   

13.
<正>在日本静冈举办的2014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已落下帷幕,最终日本选手获得前3名,中国大陆选手自我超越,袁乃夫获得第7名,卿少波获得第12名。作为评委,这次大赛给我的感触颇深。一是独创性和民族性是花艺创作的灵魂。参赛作品只有具备独创性,才能形成视觉  相似文献   

14.
树石盆景《戈壁生机》,原名《老骥伏枥》,创作于1996年。用一株圆柏,几块千层石,在大理石水盆中构图。1997年,浙江省盆景研究会在杭州举行第二届盆景评比展览,我送展了该作品。因为它既不像树桩盆景,又不像水山盆景,结果落选了。省评落选回来,该作品一直放在自己的盆景园里。两年过去了,该作品植物长势良好,依石而生的柏树蓬勃劲发。盆中的好几块千层石,我经常去摆弄它。特别是右边的两块小尾石很像小马,几个山石,竟成为一群“马邦”,很有灵性。依石而生的柏树,几乎也有了  相似文献   

15.
扬清振在《谈谈我学做文人树益景》(刊2004年第一期)文中附上了他的《铮骨啸风》的照片,笔者也颇喜爱文人树。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教训,在此愿与杨先生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18.
如果中国盆景艺术是一座殿堂,那么,地方特色就是构筑殿堂的砖瓦。地方特色奠定了中国盆景的基调,是中国盆景独有的亮点。中国盆景艺术之所以能异彩纷呈,青春常在,领军世界盆景艺术,皆为地方特色之功。没有地方特色就没有中国盆景艺术昨日的精彩和今日的辉煌。地方特色是中国盆景艺术流派形成的基础。盆景是最受环境、土壤、气候、素材、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人们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盆景创作,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由上述因素造就的规律行事,创作出风格相近的盆景作品来,这种因地域而产生的相近风格就被称为地方特色。而随着地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走访了一些名家名园,并多次参观全国、省、市盆景展览,欣慰中国盆景艺术知识普及较快,发展迅猛,正以特有的民族个性化、风格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走向世界。其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